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入睡前,江夏首先关闭了房间的大灯,转而打开了书桌上的小台灯,在暗黄的灯光下,江夏感到温暖惬意,仿佛可以褪去一切伪装,自由地伸懒腰。窗前拢了一层薄薄的粉纱——充满着少女的味道。江夏就这样透过粉色的薄纱观察对面顶楼亮着灯的房间,已经十一点了,但是看来谢华还没有想要熄灯,也许他是在认真看书。
      虽然因为江夏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爸妈也有和她谈过高考、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暑假,大家已经几乎忘记了这件事情,江夏自己也有点将当初的叮咛抛掷脑后了。虽然也会认真学习,但是却并没有太迫切的想法,而且江夏也深信自己好好学是可以考上不错的大学的。虽然这点自信不知道从哪里来,但是江夏就是这么相信的。
      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江夏就是伴随着点点的秋雨和看着谢华房里传出的灯光入眠的。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天还是有些黑的,妈妈说到了秋冬,天也会亮的越来越晚了,并且嘱咐江夏一定要按时吃早餐、去学校的时候过马路小心一点。江夏因为昨天的胡乱思考而影响了起床的时间,此刻已经有些赶不及坐下来安闲地吃早饭了。稍微认真的拿梳子将头发梳平整就背上书包,快速地拿了一根玉米和一个包子,并用手肘打开了房门然后飞速地往楼下跑去。
      “记得带伞!”妈妈的提醒和房门关上的“砰”的声响融为了一体。
      等江夏跑到楼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天空里还是飘着细小的雨丝。
      在江夏一边啃着玉米一边想着是回去拿伞还是就淋雨走去学校的时候,谢华撑着昨天江夏的花折伞出现了。
      江夏突然好像变成了等谢华的人,而且他们俩好像约定好了一样,刚刚好的相遇了。
      自然而然地,江夏也就蹭着谢华的伞往学校走去了。
      “江夏,”
      “嗯?”被身边人突然地叫名字,江夏连口中的玉米粒还没有吞进去就迫不及待地抬起头回应。
      “吃快一点,马上就要到学校了。”谢华看了一眼满嘴都是玉米的女孩有些好笑但是却又假装冷漠地提醒道。
      江夏点了点头,加快了消灭玉米的步伐,囫囵吞枣似的在过红绿灯前终于啃完了那一根甜玉米。江夏发誓以后早餐再也不吃这么大根的玉米了,太费嘴巴和牙齿。
      到学校旁边公交站台的时候,谢华将伞递给了江夏,然后一个人冒着细小的秋雨跑进了校门。江夏握着还带有谢华手温的伞柄,觉得有些懵懂的情愫在自己的心头荡漾,好像那些爱情诗里描绘的一样,是一种奇奇怪怪的感觉,但是体温相近的那一刻,仿佛俩个人的灵魂也有了片面的交融。
      这一刻,江夏的脑袋里想起来无数浪漫的话语,她第一次感到去新华书店看一些杂书的好处。

      等江夏在教室后面放好伞的时候,谢华仿佛已经在座位上坐了很久,和那些刚认识了一天的同学也仿佛是熟络的老朋友。江夏第一次觉得这个人是有些奇怪的,是自己所难以理解的,和自己这样的人也差别很大。
      直到很多年后江夏读了心理学也从事了好几年咨询工作,才发觉年轻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幼稚,那种自以为是的独一无二、看透人生本质的话语,其实不过是臆想;与其说是多么的有创造力想象力,不如说是人们在青春期的蓬勃思想萌芽而已。
      高中的课程安排很满,就连吃饭的时候也都是要跑着、赶着去的。江夏本来吃饭就是有些慢吞吞的,等她真正吃好饭,午休的时间也快要到了。这样一来,江夏就变得有些形单影只了,所以后来在学校的时候她都吃的很少,然后和大家一样去洗餐具,在早上或者是晚上回家的时候再找些馒头包子或者是水果、饼干填饱自己饥饿的肚子。
      在高中的时候,除了学习压力大,每个人的饭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人都是在高中三年越来越胖,然后等上了大学以后,又慢慢地瘦了下来。
      虽然才刚开学,但是后面的黑板报却已经布置好了主题内容——新的征程。因为老师知道江夏学过书法,所以就让她配合宣传委员一起将黑板报画出来。
      其实,自从上了初中,江夏就再也没有练习过书法了,但就是小时候的几年毛笔字学习,让她从小学到初中时就一直是写黑板报时的必备人员,现在到了高中还是逃不脱,只希望大学的时候再也没有这样的辛苦差事了。
      江夏回家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说了因为要布置黑板报可能会晚一些回家的消息,还和他们聊了这一期的主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爸爸听完主题后首先说了这样一句诗。
      “这句话感觉很适合你们这一期的黑板报。高中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在初中三年也许只要在最后的半学年冲刺一下就能去到理想的高中;但是高中的学习不是这样的,高中科目多、作业多,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多;不管以前在初中时取得过什么样的成绩,或者是有过怎样临时抱佛脚的经历,在高中这里都不太适用了。很有可能以前差的学生反而现在进步起来,或者是有些偏科的学生,在数学、物理或者是历史等学科大放异彩;高中比初中更讲究一个人的成长和包容,各种事情会对你更有冲击感,可能一开始会因为不理解或者是与以前的经历不同而感到困惑或者是生气,但是慢慢地你会学会用哲学上多样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你会成为一个更为完整和全面的人。”
      在江爸爸还要继续语重心长讲道理的时候,江妈妈适时地捅了捅他的手臂及时地打断了江爸爸长篇大论的演讲稿式的发言;“夏夏,不要被你爸的话吓到了,他是当新闻编辑写文章写多了,道理太多了,你不用管,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了,爸爸妈妈会支持你的。”
      原本江爸爸听到江妈妈的吐槽还准备稍微反驳几句,但是听到后面觉得老婆说的也很有道理,就放弃了“反抗”改为统一阵线,也跟江夏重复了一遍“爸爸妈妈会永远支持你的”话。
      江夏诚恳地点了点头,然后拿着一个苹果回到了房间里。她又是只开了有微弱光亮的台灯,拉了薄纱帘子,在近似黑暗中一边吃苹果一边看对面六楼左边窗户里漾出的灯光。
      理论上江夏应该思考黑板报的内容,但是实际上江夏此刻所想的却是谢华在做什么,从那次下雨撑伞一起走之后,谢华和江夏又回归到了平常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江夏觉得那次撑伞就好像是两条线的交叉点,在那之后他们只能够越走越远,在各自的方向上驰骋,再也没有重新交集的机会,除非有人给现在三维的时空添加了一条辅助线使得某一刻成为四维,这样他们也许还会在未来某个点相遇。
      江夏这段时间回来后都是坐在窗前、躲在黑暗里默默关注对面六楼亮光的小格子;江夏觉得很奇怪,仿佛是喜欢但又并没有希望在班级或者是回家时候有更多接触;观察对面亮光的窗户更像是会让江夏觉得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就好像一条小船在黑暗的大海中前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迎来风浪,它微弱的光只能照亮方圆一里,而在这有光的一里中有的也只是海水的黑暗与深邃;但就是在这个时候,小船遇到了另一艘微弱光芒的船,它感到欣喜,并且愿意始终和那艘船保持看得见的距离,这样它就可以安稳地度过漫长而又充满变数的黑夜。
      谢华此刻到底在做什么呢?是在学习还是看书呢?江夏很多次都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或者是想象睡过去的。
      可以肯定的是,谢华当下并没有想江夏,不过他在拉窗帘的时候也发现了对面三楼窗口微弱的灯光;它躲在高大广玉兰的枝桠后面。瞥到的时候谢华觉得有些奇怪,这盏灯仿佛比路灯还要黯淡;然后再看的时候,谢华就想起来了这扇窗是江夏的。谢华看着这盏灯,再次肯定了心中对江夏的设定——有着文艺气息、生活在幸福家庭里的乖乖女。
      晚自习回家后的谢华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做。才刚开学不久,各科的学习也才刚开始,并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不过谢华自己也感觉高中是要比初中时候辛苦很多了,初中即使没有复习也可以考进年级前几,但是感觉高中怕是不行了,高中光是科目就比初中多了好几门;高二的时候还要分科,分科后学习的重心有所调整,应该会稍微轻松一点。
      谢华已经很确定自己会走理科方向,在初中学习的时候也是对数学和物理化学更感兴趣,或者说他在数理化这一块脑子比较灵光。小学、初中带过他的老师的评价也是他很聪明。在老师们表扬某个同学以此来激励大家的时候,说的总是“有的人天生聪明,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有的人却可以通过刻苦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我所钦佩的,也是我们所有同学可以做到的。”
      虽然这段话的本意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但是在谢华听来总有一种对他暗暗的讽刺或者嘲讽意味在,他只是感觉到了自己的聪明好像在老师这里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或者说他的聪明不具备推广性,只是他独有的私人产物,因此也就不符合集体精神团队意识了。但是从实际上来说,谢华对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很明确的认识,他的聪明只不过比平常人稍微通了那么一根弦罢了,都是一些小聪明,应付考试或者学个什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是想让他凭借这份聪明才智去完成什么伟大或者有创造意义的事业,他也是不能够的;而且他还很懒,如果他像初中时经常被老师夸赞和表扬的那位女生一样努力的话,肯定是不会出现在这里了,也不会遇见江夏。
      不知道为什么想着想着就想到了江夏这个名字,他觉得取这个名字的人一定读过很多书,并且还可能从事文字工作,比如记者,又比如报刊的编辑;而且江这个姓本身就很好听;听到江夏名字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会想起“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明明诗里写的是春天的花草,但是却会和江夏的名字挂钩。
      谢华很多时候是抱着这样的疑问入睡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