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生病总是一件不太舒服也没有那么幸运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的病没有那么严重,得到及时的治疗也可以痊愈的话,那么就算是不幸里的万幸了。
      江夏晕倒在了医院里,所以也可以省去排队的流程,直接让护士和医生抬到病床上开始做检查和抢救,最后确定了是感冒高烧引起了肺炎,需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家休养。
      也许在父母看来这一场病耽误了学业,也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
      但是在江夏看来,却觉得很幸运。
      因为就在江夏住院的时候,谢华也来到了医院。他是被他爸爸逼着来给当急诊副主任的妈妈送饭的,就这样两家人认识了,还简短的交流了一番。
      江夏不知道大人们之间到底聊了些什么,但是看到接下来每天谢华带着试卷和作业本来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一点淡淡的悲伤。虽然江夏知道现在是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而且非常幸运的是谢华被大人们要求来给她辅导作业,但是当她看见了那些卷子和书的时候,只希望自己可以马上昏倒然后瘫软身体挂着盐水等着“急救”。

      每天晚上,在其他病人休息看电视、报纸和身边人聊天的时候,江夏拿着笔听着谢华关于课程的讲解,一刻也不停的做着标注。江夏觉得还好自己没有太笨,要不然就以谢华的讲课速度,十分钟一个科目,对于文科的内容因为自己也时常预习和复习还比较容易融会贯通,但是对于物理的加速度、化学的复杂反应这些,这么快的进程真的有点太难为人了。所以往往谢华讲完,江夏就会停下笔,两眼迷蒙的看着他,这样谢华就会老老实实再细致的讲一遍或者是问她哪里还没有听懂,如果江夏选择在他讲解的过程中提出疑问,那么一开始谢华会快速和你讲解一遍,如果你的眉头还是皱着的,他也会跟着皱眉然后用一种看傻瓜般的搞不懂为什么这个概念这么难理解的表情瞟向你,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听懂也只能埋头或者是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假装自己明白了——其实还是一头雾水。
      江夏慢慢地摸清楚了谢华的习惯,他最怕别人的无声“控诉”,只有这样他才会稍微反思一下觉得是自己讲解过于快速或者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问题了。当然这样的方法也不能用太多,一天最多可以有两次机会。
      当从医院回到家里修养的时候,谢华也请了晚自修的假,每天五点十分左右敲响江夏家的门,然后跟开门的叔叔问好(江夏的爸爸因为做的是新闻编辑(不是那种当天发生的新闻,而是一周选取一篇热点事件或者是一些政府公告来进行讲解;以及作为报业中心工作了将近二十年的老同志,现在重心也放在了带徒弟、开培训教学上)一类的工作,所以上班时间没有那么明确的规定,只要能够完成任务就好了。所以江夏家里几乎是由爸爸烧菜的)
      谢华会先给江夏讲解简单的科目内容如语文、英语、历史等;对于需要时间理解的数学、物理等一般也是放在饭后的时间里。
      差不多会在六点钟的时候,江夏的妈妈也回家了。她一般会带回来一些水果或者有的时候在路口的商贩那里买一点卤菜,虽然江夏爸爸经常说这食物不卫生,但是这盘菜绝对是被大家最快消灭的。
      因为谢华是来给江夏免费补课的,所以他也会留下来一起吃饭。江夏家的正方形餐桌原本是看着墙面放的,现在有了四个人就刚好一人一边,餐桌的位置也被抬到了屋子的中间。
      可能因为现在是冬天,所以几乎隔一天就会有一个汤,有时候是萝卜排骨、有时候是鲫鱼;谢华还记得有一次她爸爸买到了一只家养的母鸡,然后忙忙碌碌的炖了很久;谢华回家的时候,江夏爸爸还拿保温瓶装了让他带回家去。
      也许是谢华来了,所以每天都是三菜一汤(一道大荤、两道素菜)。一开始江夏爸爸还会问谢华喜欢吃什么,但是逐渐就发现谢华对于吃没有讲究也不在意,不管自己烧什么他都可以吃,老江就自己在闲暇时候研究起了菜谱,然后时不时推出一些自己研发的“新菜”——按照江夏妈妈的说法就是“在结合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时代特色”。
      谢华在江夏家吃饭久了,就会觉得这样的家庭让人说不出的羡慕。不像自己家里爸爸妈妈都是那么忙碌的工作狂,即使是周末也很少有时间烧饭。谢华小的时候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后来上了初中以后,差不多就是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解决;家常菜的味道只有过年或者是到亲戚家串门的时候才可以品尝到。因此谢华每天晚上都要吃两碗米饭,好像要靠在江夏家的饭菜来弥补之前的缺憾一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