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乱象 ...

  •   自平韶十一年伊始,显庆帝称病,昭告天下由太子监国,大周,乱势将显。

      太子雷厉风行,刚执掌监国便迅速推行新法,捕获了贪官污吏近百余人,可惜太子根基未稳,汴京局势诡谲,各家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新法推行陷入了两难境地,浩浩荡荡的新法改革无法得以继续,两大势力一时间都不敢妄动,就这样晾在了那里,京城及各地方的官吏得以片刻喘息。

      同年十月,一纸密函自北疆驻地发往皇宫,次日,病重的显庆皇帝亲自昭告天下,辰平王俞铭,薨。

      得知俞老将军薨逝的消息后,举国哀悼,可别有用心之人借此从中挑嗦,翌日,北大营哗变。

      所幸叛军被拦截于北宫门前,北大营统领袁祺被晋王斩于城门之下,成功控制住了此次兵/变,兵部侍郎刘仁清、李旭二人问斩。史称“平韶之变”。

      平韶十一年十二月,北疆边境蛮夷进犯,北疆驻军刚失主帅,应对突发事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副将方邵宇受了重伤,驻军后撤到秋岭关口设防整顿,繁州失守。

      北漠六郡的首领鸣岐继续进攻大周北疆军所驻扎的秋岭关一带,战士门死守秋岭关寸步不退,北疆军折损过半,而鸣岐却在这个时候停止了进攻,派人入关与大周和谈,使者刚入汴京,京城各大世家的心就悬在了嗓子眼儿里,朝廷一时间风声鹤唳。

      可蛮人根本无心议和,趁秋岭关驻军整修之时,派人偷袭粮草聚集地。另一边,使者不断向朝廷施压,提出的条件十分狂妄,太子年轻气盛,怎能忍受如此奇耻大辱,当下命人扣了来遣使者,一道加急召令就送到了秋岭关前线,命其反攻,可是北疆辰平王旧部此刻元气大伤,又没了粮草,双方一时间又僵持在了前线。

      太子在皇宫急得不行,只得先把使者关入天牢,在大周境内急需寻找一位能够前往北疆前线统领战场的主帅,可四海将领各有驻地把守,南疆也在应对时不时的来扰侵袭,西南统帅祝珩原是俞铭的旧部,本应由他接受调令,领命前往北疆前线,可西南此时匪患不断,一时也抽不了身。

      汴京各大世家、官员势力相互交错,在这座皇城的荫蔽下不断生根,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疆前线,听着每一丝风吹草动。

      但就在这无数双眼皮子底下,一封密信从京城侯府发出,径直由太子近侍郢珏呈到了东宫。

      酉时刚过,太子赵琛便令郢珏拿了一样东西秘密前往了京城辰平王府。

      次日,辰平府传说中的“小侯爷”,携太子腰牌,带领北大营剩余辰平王旧部前往秋岭关前线。两日的功夫,一路疾行,堪堪稳住了脚程与北疆军会合。

      有人携太子令牌,并带领本应留查的北大营前往北疆的消息不胫而走,已经悄悄传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人人都想要窥探,无数双眼睛刹那间紧盯住了辰平王府。

      王爷的长子死于东海前线,次子死于汴京清剿,家中只有夫人与女儿和一位寄养在侯府的侄女,仅剩几位女眷,王位自是无人承袭,那这位奔赴前线的“小侯爷”到底是谁?

      上朝之时,太子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愿意和那些心怀鬼胎的老家伙们虚与委蛇,僵着面子和这些话里套着话的老狐狸们太极打到了下朝,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一早上下来,吵的赵琛头疼。

      不为了别的,就因为他相信俞渊,要是让这些大臣们知道这位擅自领兵的“小侯爷”是位女子,那满朝文武就算不打这杖了,也得先把俞渊拉回来然后用吐沫星子淹死她。他得给俞渊一个足够安心的后方环境。

      而此时,北疆前线一带。

      俞渊令大部队趁着鸣岐没有进攻的空荡抓紧整修,自己前往了交战处探视了无数次地形以及充分敌我双方情况,推演了无数种可能。在第三日清晨,率先进攻,带人偷袭了蛮人驻地,打了鸣岐一个措手不及。晌午,北大营正面佯攻,北疆轻骑偷袭掉了粮草驻地,截回了部分粮草。蛮人应对无暇,双方战场吃了大亏,伤亡大半,往大漠后撤了五十里地。

      首战捷报传至皇宫,连因病不问政事的显庆皇帝都听说了此事,朝廷人心振奋。而太子也向皇帝如实禀报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可出乎意料的是,显庆帝却下令名俞渊全权负责北疆前线的一切事宜。

      还没等此诏传出,又一捷报传来,北疆军一鼓作气,三面齐攻,打得蛮人溃不成军,四散奔逃,主力军退出了繁州城,失地收复。此消息一出,举国皆赞叹俞小侯爷神勇,人人都想一睹这位“小侯爷”究竟是何许人也。

      而此时显庆帝也颁布诏令,由俞渊暂兼驻北疆军和驻北大营的统帅,参管北疆军务,驻守北境,非诏不得回京。

      得知此消息,京城各大世家坐不住了,这下无人不知这位“小侯爷”竟是辰平王的长女俞渊,女子为将,领兵出征,可是大周绝无仅有的先例,纷纷上奏劝陛下收回成命,可奏书全部都被打了回来。

      这下,整个大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小侯爷”,带领北疆军收复了失地,将军是位女子,还是王爷的长女,继承了父亲的英勇无双,在民间传成了一段佳话。秋岭关大捷,这一仗打出了大周的气势,俞渊一战成名。

      可是许多侯爷的旧部是看着俞渊长大的,对着明奖实贬的诏令多有不满,只是代管,她终于还是名不正言不顺也不能真正做什么,有些事情还是得受这些老将们的制约。可俞渊却不以为意,领命之后迅速整顿北疆,安顿百姓。

      有俞渊镇守北疆,蛮人虽偶有进犯,但多是不成气候的小打小闹,边境安稳了好些年,繁州的生产恢复,经济得以发展,已然与饱经战乱后都样子大不相同,北疆两年内再无生事之人。

      北境苦寒的风吹过,撩起俞渊额前的碎发与高挽的马尾。三年的驻守与调度军务,繁碎的琐事磨得她性子都比之前好了几分,可仍旧带着那一股说不出来的劲。在她二十岁这年,在寻常女子早已觅得良人相夫教子的年纪,她攥着手中太子的亲笔,面对北境如血的残阳,身前是虎视眈眈的北漠六部,身后是大周广阔寂寥的国土。她觉得自己没尽一位好女儿的职责,国家危难之际,没法在家服丧守孝,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踏上的是怎样的一条路,这条路她能不能稳当的走下去,恍惚间竟有几分茫然不知所归之感。明日交接完军务,她将踏上回京之路。

      太子信中写道:父皇病重,急招你回京。并附上了太子的私印。

      第二日清晨,天刚破晓,俞渊便踏上了从北疆返回汴京的路。

      汴京,风起云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