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寄养的日子(一) ...

  •   四岁选择已结束,标志着离异家庭生活的开始。
      面对大院里两个老人,四个壮年,八个孩子,仅仅依靠农活农技收入,是很难养活一大家子人的。早早放弃学业的大伯、三伯和两位伯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生产主力。而青春父亲也在19岁就踏入工作,南下打工、北上深造,流年颠簸,收入微薄,常年只见书信或带话。最终回到县城,当起了老师,勉强过日子,偶尔给家里带些礼物或生活费,缓解家庭拮据。小叔叔则还在读书,半工半读,压力也不小。

      人口多的家庭,为了换取更多的生活物资,养殖的家禽自然也不在少数。猪、马、牛、鸡、鸭自然都是有的。尤其养猪多一些,因为只需圈养,喂养一些猪食(草)就不用太操心了。农村的学校比较散教。通常是早上吃过早饭,九十点钟才开始上课,下午不到四点就放学。而这早晚掐头的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可以做农活帮扶家里减轻负担。于是早上起早去放牛、放马,简单吃过早饭就去上学,下午放学回来很少做作业,而是马上背上背篓上山割猪草,秋冬猪草最是难得,有时候光是割猪草就要赶上2个小时山路,翻过两座大山才能找到。等到回家已是天黑。作为寄养在伯伯家的孩子,青春和弟弟与堂姐堂哥们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做家务。也从未被歧视过,都是一视同仁,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养。

      时间太久,大抵也只能记得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了,其余平淡无奇的事怕是记不得了,只存在老一辈的闲谈话语中。

      (一)抢过的碗碟,干净的锅
      孩子众多,都正是长身体的个,吃饭最是厉害。不富裕的家庭,虽然倒也不至于饿得花昏,但是吃饭抢手最是厉害,于是难得的油水就成了孩子的必争品。现在二胎都吵闹得不得了,更何况八个孩子。一大家子,吃饭总是热闹的,饭菜大同小异,但是到了饭点,抢着吃回锅饭就是一道菜。油炒菜的锅,剩下菜香味和满锅的油水,来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将锅里剩余的油气和菜渣裹干净,转而变成炒饭,那是孩子必争的饭。是感觉独有的饭,是增长身体吃得饱的饭。当然,小的自然争不过大的,为了这一碗饭,都给孩子们排上了队,才能免于不公的争吵和眼泪。
      而在饭桌上,那乘过菜的碗碟同样抢手,那碗碟中剩下的油水在菜被夹得所剩无几的时候,早已被几个孩子手中端着的白米饭盯上了,只等收筷,一碗饭直接扣在菜碟中。这样的饭哪怕没有一颗菜,吃得也最是开心,感觉吃到了这顿饭的精华,也能多挺过一阵饿。还有更夸张的情况,菜碟中剩余的油水要经过两个甚至三个人的洗礼才能算完;也算可见家庭的不富裕。
      那个时候的人们还算朴实,邻里周围饭点都差不多一致,也是为了尽快吃完忙农活。为了体验生活,饭点的时候,大家还流行串门,碗中夹上一点菜,端上碗就往下家走,乘着吃饭的空隙,听听家长里短,吃点别家的菜,有时候甚至饭也在邻居家解决。这也算是叫吃百家饭长大的。

      (二)集体爆发猴儿包(流行性腮腺炎)
      某年秋天,在自家的院坝中,正值初秋老虎太阳晒得很,新掰下来玉米正在晾晒。这是一年的收成,在稻谷收成参差不齐的年代,玉米也算半个口粮。为了今早晒干,整个院坝铺得满满的,跟随着太阳西晒推移着玉米晾晒。几个孩子正在院坝玉米摊子中耍得开心,全完不顾玉米穗和杂灰裹在身上的刺挠。
      正耍得欢的时候,突然其中一个堂姐感觉喉咙不舒服了,还以为是渴了,去到水缸边,用水瓢大口大口喝了好几口水。又来到院坝中撒欢。可不一会,又有几个觉得喉咙不舒服了,大人们这才发现不对。还忍不住嘲笑,说让你们撒欢,这下好了,一个个都大脖子了。
      利用土方法,向隔壁邻居家讨要了仙人掌。应该还有其他药材之类的吧,反正只记得仙人掌最为关键了。因为这个邻居不那么太好相处,平时家里大人就教导要远离,不要招惹。一下子,那么多孩子都得了猴儿包,还是需要很多仙人掌的。好歹大人去协商,好言好语,这才获得了这珍贵的仙人掌。
      大约半个月吧,渐渐的都好转了。但是孩子们却再也不怎么在晾晒的作物中玩耍了,心有余悸和后怕。
      但也总能找到其它玩耍的把戏,在物质短缺的年代,那些儿时不厌其烦玩耍的游戏是美好的童年记忆之一。谁还没有玩过跳房子、丢沙包、跳绳、抓石子、拍洋画、跳山羊、倒数王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