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五十一章:雨露均沾 ...

  •   康熙三十年,晃眼过去。胤禛的生活总是在一点点的成长中,充实的度过。在新一年的日子中,回忆起去年的一切,胤禛心里有些踏实之感,一年中学习的东西远超越自己所划定的线。还有比较上心的事儿,也满足了些许:青藤又长高一点儿。

      年后,胤禛已经开始同大哥胤禔一样,能够在朝堂之上说关于实事问题。曾经,入乾清宫与诸王同列,立于御前只是听诸王及大臣们谈论国事,事后康熙才会遣散了诸王及大臣,让皇子们说说观点。而现在,能够与诸王大臣们共同讨论,共同商议,实为进步之好机会。况学习虽乃主要,但有合理之言,康熙必然采纳。

      今次陕西荒灾,康熙于乾清宫说此事儿,更是让皇子们知道,百姓乃以食为天实为重要,曾经从书上得知,却不在如真事儿中得到的教训好些。

      皇子们听到了百姓有流亡到河南的,各各都蹙颦忧之。

      亦是站在皇子中的胤禛觉得愧于百姓,去年荒灾,而作为皇子的胤禛,却不能为之做些什么,却还在皇宫中衣食无忧,让他自己都觉得可耻。不过很快想开了,只要胤禛为皇子一日,就要做出一些贡献出来,要让百姓食饱穿暖,要让百姓安业。

      再看自己的皇阿玛问大臣,胤禛也便注耳细听——

      康熙问从陕西赈济返回的户部侍郎阿山和内阁学士德珠二人:“听闻灾民流亡至襄阳,可有?”

      户部侍郎阿山恭敬回答:“回万岁爷的话,灾民并未流亡至襄阳,只是……只是流亡至河南,不过赈济以后,百姓稳定,即使下雪也并未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康熙无表情的看着阿山提高了调子问:“下雪倒是无妨,但二三月雨水不调,麦田情况无好转,致使百姓流亡至襄阳,你却不知?”康熙耳听四方,眼观八面,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殿下的胤禛听到这里,心中一顿,也不见皇阿玛有什么动作,却能够将陕西的一切事宜了如指掌,实在了不得。狠狠的赞扬了一番自己的皇阿玛,而后也觉得二哥也该有这样的能力。要让自己如皇阿玛那般什么都知道,亲信不可无,那么二哥需要着手准备自己的亲信才是。而胤禛却不知,胤礽早有自己一帮未有人知的亲卫。

      胤禛才想完,就听阿山和德珠二人支支吾吾的,说的很是模棱两可。胤禛不禁也有些头疼,这两个奴才不中用,这点事儿都没有做好。

      二人才说完,康熙便下令,当场解除了二人所在的职务,而是令阿山以郎中品级随旗办事,德珠亦是如此。

      胤禛听着,看着皇阿玛所做的一切,他一一看在眼里,且也学会了所谓的赏罚分明。赏,自是能者有功者得之;而罚,不论身份,不论地位大小,都不会袒护而不罚。

      康熙看了在下的众人,再说到:“朕已有决意,说与大家听听,若有异者或是有更好的法子,马上出来说,若合理,朕必然听之。”

      “皇上英明,皇上之言必然合理。”众大臣齐声道。

      胤禛蹙眉,站在自己身前的三哥竟然也这么说,胤禛有些纳闷了。而胤禛身后的胤祺拉扯了下胤禛很小声的说:“四哥,你怎不说?”

      胤禛倒是觉得奇怪:“皇阿玛还未说,大臣们怎就觉得合理了?”

      “四哥要你这么说,你说就是了,皇阿玛的决定不可能有错的。”胤祺说完,低下头不再说话。

      胤禛心里有些个疑惑,如若皇阿玛说的真的不合理,那么大臣们这不是趋炎么,只是为了讨好皇阿玛而如此说,不是害了百姓么?

      康熙自然是察觉到了下面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小动作,也准备下朝之后,让二人留下,看了眼他们便对大臣们道:“朕决定,将襄阳、郧阳等处积贮米谷十五万石运到陕西西安,先救众流离之百姓,而后发银二十万两,再用于陕西灾荒。”康熙才说完,殿下的大臣们都齐声高呼:“万岁爷仁爱,万岁爷圣明,臣等马上选合适人选,护运赈灾之谷米。”

      而此时的胤禛,听了自己皇阿玛的决定后,才知道,皇阿玛的决定处处为百姓,处处替百姓安排,让胤禛觉得有些自愧,他方才还觉得再圣明的人,也总有不是完全合理的地方,不曾想,自己的皇阿玛真乃圣人,所做决议全然受百姓之用。更更更坚定了胤禛要学自己皇阿玛的决心。

      康熙挥挥手继续道:“陕西受灾之地,今年的土地税免了。”

      众臣又高呼:“万岁爷仁慈,乃大清天下百姓之福。”

      康熙并无笑意,威赫而又冷冷的说到:“朕不爱听你们这些虚与之言,做实事,让朕宽心才是。万不可如阿山和德珠一样,为人庸劣,且赈济灾民如此的不尽心。”

      阿山和德珠跪在殿下,头都不敢抬,完全不敢看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

      “臣等谨记万岁爷圣言。”大臣们继续高呼。

      康熙点点头道:“今日议事至此,有折子的呈上来,朕一一批阅,无事就退朝罢。”

      梁九功去将大臣们的折子全部接了过来,放在了端盘之上,马上扯着嗓子高呼道:“退朝……”众大臣缓缓退出乾清宫,但皇子阿哥们比他们晚一些,康熙见大臣全都退去,便对自己的儿子们道:“你们回去给朕写一篇关于灾民苦难之言,朕明日看。”

      “儿臣遵旨。”皇子们齐声道。康熙再道:“让老四老五留下,其他人下去吧。”

      几人面面一觑,胤祺尤为惊讶,胤禛倒是知道为何了,其他皇子跪了安,胤禛和胤祺留下了。康熙便看着二人。胤禛担心的不敢抬头,希望自己猜测错误,不料是完全对了。

      康熙起驾去了西暖阁,二人跟随其后。至殿,康熙下坐,二位皇子立于康熙右,梁九功立于左偏后,伺候着康熙茶水。

      “方才议政之时,你二人在做什么?”康熙沉着脸睨着两个儿子问道。

      “回皇阿玛话,儿臣给四哥说,要他附和着大臣的话语,但四哥却不说。”胤祺希望不会扯到自己身上,不成想还是扯上了。

      康熙看了眼在胤祺前面站着的胤禛问道:“方才确实没有听到你的声音,你不听着又在想何事儿?”胤祺那附和二字可真是让人觉得心里不爽!

      胤禛心里倒也不怕,忙作揖,款款道来:“皇阿玛,儿子觉得大臣及兄弟们不该在您没有说决定的情况下就定论您说的对,毕竟皇阿玛您还未说您的决议,若皇阿玛您有错,那么大臣们这般高呼不是趋炎附势么?”

      康熙闻言笑,胤禛倒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何以趋炎附势了?”胤禛也是所有儿子中,第一个质疑自己的人。

      “若皇阿玛说错,且大臣听之却不说出来,反而害的是百姓,总之大臣们不该不听完皇阿玛的决定就这般说话。”胤禛说完这话,终于感到自己有些危险。

      康熙端起杯子,悠闲的用杯盖撩拨着那几片已经散开的茶叶,浑厚的声音甚是有磁性:“继续说。”

      “儿臣以为,应等皇阿玛说完,大家再说合理否,毕竟这赈济是关乎人命的大事儿。若皇阿玛所决定不能够缓解实际灾情,而大臣们一致无异议,不说出不合理之处,这算是欺瞒皇阿玛,且对灾区灾民的不负责。”胤禛说完,也不敢再抬头,心里紧张也有些害怕。

      康熙放下茶杯,看低着头的胤祺和胤禛,话却是对胤禛说的:“那现在你可认为朕所做决定之中有何不合理的?”

      胤禛偷偷看了眼自己的皇阿玛,忐忑不安的说:“皇阿玛,您的决定乃圣明,儿臣并无觉得有何不合理的。”

      “这样说来,朕的决定没有任何可以让人质疑的,那么……”康熙顿了下,再看向胤祺,嘴角一丝不可捉摸的笑露了出来:“知道今后该如何做了么?”

      胤禛蹙颦,默语一会儿,马上说道:“儿臣还是认为以后该听完皇阿玛的话,再决定说该说的话。”

      康熙蹙了下眉,并不做表示,而是对胤祺道:“胤祺,今日你有些鲁莽。不论什么事儿早朝之上必不能私语,记住。今日就不罚你了。”

      胤祺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顿了很久,被胤禛提醒才慌忙回答道:“儿臣知错,谢皇阿玛不责罚。”

      “嗯。”康熙点点头:“这里没有你的事儿了,下去吧,记得多看仁义礼仪之书。”

      胤祺忙道:“儿臣谨记皇阿玛之训。”说完就下跪磕了个头:“儿臣给皇阿玛跪安,儿臣告退。”

      “嗯。”康熙回应。便看着胤祺就此离开了西暖阁。胤禛有些担心的看着地毯,方才皇阿玛没有当五弟的面罚自己,是为了保他这个四子的面子么?

      康熙朝梁九功挥手,道:“给四阿哥奉茶。”

      “嗻。”梁九功得令马上出去。康熙这才对胤禛道:“老四,你觉得朕做这个皇帝是好是坏?”

      胤禛怔愣,不知道该说什么,一定是方才自己的言语,让皇阿玛生气了。

      “具以实情说。”康熙并不给胤禛喘息的机会。

      胤禛撩起袍子就下跪道:“皇天在上,儿臣胤禛陈以事实,予皇阿玛乃旷世圣君。史上有几位皇帝八岁登极,能够擒拿奸贼,剿灭三藩,让噶尔丹落魄而逃的。再试问有哪个皇帝,能够如皇阿玛这般仁慈待民,减免赋税的,在皇阿玛英明的统领之下,去大清才能如此繁昌,百姓才能够如此安居……”

      胤禛本欲说下去,却被康熙打断了:“老四,你说的这些,天下人哪个不知,还要你说?”

      平淡却具有威严的言语让人无法喘息,更是让胤禛没了话说,早知就不该有想法而表现出来的……

      “记住,朕的这些功绩已然成为过去,而我们不能活在曾经光耀的时刻,要想着未知的明日,让百姓的明日过的更好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而你有你的想法没错,且今日你说的也并不是完全错误:朕的决定也不一定全然正确。但,朕自然不会独断而行,会与大臣们商议。若有错,抑或不合理,自然有直言大臣提出来。”说到这里,康熙喝了口茶,看了眼地下的胤禛,继续道:“况,大臣们的嘴长在他们身上,而朕只听之美言,却从未听入心里。这种言语朕听的多了,自然能够知道什么话是能入心的,什么话只是听听就做罢的。”

      胤禛松一口气:“皇阿玛说的是。”

      “况且,你要学会让心事放在心里,不可表现出来,更不能放在行为之上,今日,老五提醒的对,但他应该私下提醒,这朕已告知他,想必他以后不会鲁莽在朝堂之上说不该说的话。那么你呢?”康熙放下茶杯,拿起一本书继续道:“就你和老五这事儿,你今日可学到什么?”

      胤禛想了下说道:“儿臣知了规矩,今后绝不悖逆而行;有了想法,必然不能马上说出来,务须深思熟虑;而只思过去,人必然不会进步,故需要以往事谨戒自己,需要做到更好才是。”

      “仅仅学到这点?”康熙蹙颦道。

      胤禛被问的有些慌张,也便什么都答不上来了。

      “朕喜欢直言不讳之人,而你也要坚持你的直言不讳,不可因人家势强,而不敢继续说下去。况,作为皇子今后更是要纳他人之言,也要学会去喜欢直言之人,万不可因人伤了你的面儿,而痛恨之。”康熙悉心说道。

      胤禛听的有些糊涂:“皇阿玛?”

      康熙继续道:“前朝之鉴尚多,身为皇室之人,骄奢淫逸,劝而不听,你万不可做那样的无用之人;多听善人之言,夫子之言,要有容纳海川之心,更要有势不可压之勇,做君子圣人才不会是难事。”

      胤禛依旧有些听不懂,每次皇阿玛单独教导自己的时候,胤禛都会被皇阿玛的言语弄的糊里糊涂,因前事与后言有些搭不上边。

      康熙闷声一笑,“老四啊,朕教你做善人,做勇子,做朴实之臣……”

      康熙的话未完,胤禛大悟:“皇阿玛,儿臣明白了,儿臣要做直言不讳之人,做善待他人之善君,做勇于向前之仁子,做耳听美言,心却做实事的忠实人臣。”

      终于,康熙露出了些许满意的笑容,真是不容易啊,这个儿子虽有些迟钝,但还不笨。“再者,先做好一个好丈夫才是,朕听德妃说,你很少入通房丫头之房?”

      胤禛对于自己皇阿玛转移话题一直就不适应,听他这么说,一时还未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就听康熙道:“听德妃说两个丫头还是好人家的女子,身份虽低,却也不能冷落了,早些给朕生孙子才是。”

      康熙的话一完,胤禛就僵住了,他还未和正妻那拉氏洞房过呢,更别说两位通房丫头了。“皇阿玛,儿臣尽力。”无力的说道。

      “朕本烦管你们的私事儿,但想及我爱新觉罗家的血脉,自然希望你们快些给朕开枝散叶。”康熙对胤禛挥挥手,示意他起身,胤禛起身后,康熙继续道:“这后院之事儿,需要理好,专宠那拉氏,必然引起其她两人的不满,自己好好琢磨吧。”

      胤禛蹙了眉,“皇阿玛替儿子想招儿吧,儿子不希望让三人因我而伤了和气。”

      康熙嘲笑的看了眼胤禛道:“这点事儿就来问朕,朕还不得被你们气坏了身子,这种事儿慢慢琢磨,总有法子的。”康熙第一次头疼儿子的家事儿,尤其是胤禛的,见他如此单纯的想问题,想必曾经锦儿在时候,并不会与之说这些长大后该烦恼的事儿。

      “皇阿玛……”胤禛失落,都拉下了脸,与皇阿玛说之,望得到答案,不想只听皇阿玛说这个。

      “送你四个字,不管以后朕给你多少女人,你有这四个字就知道如何做了。”

      “请皇阿玛赐教。”胤禛欣喜。

      康熙只是微笑道:“雨露均沾。”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第五十一章:雨露均沾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