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种西瓜的村子 ...

  •   胡小木和周华祥的事情前面说过,他们两个穿过一座城市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跟他们分享蒸面条的年轻女孩,还有一个外卖员。穿过这一座城市以后,他们就顺着铁路线继续往北走了。
      胡小木的周华祥继续向北去,一步一步把这庞大的城市抛在了身后,穿过了城市郊区,他们进入了慢腾腾懒洋洋的乡村。严格来说,慢腾腾懒洋洋这种词语用来形容这个村庄是不准确的,它不懒,也不慢。
      这里的人们总是一大早就起床,即使居家的老人,也不睡懒觉,老早立在门口看路人、看门前的花木、看慢慢升起来的太阳;还有的老人则是一大早骑着电动三轮,带着他的老婆去镇上赶集。
      这电动车身上基本都是灰迹斑斑,一副破旧相,要么车灯下面的铁丝网篓呼呼啦啦摇晃着随时都有可能从半松开的螺丝上脱落,要么就是前轮的挡泥板早已经不知去向,只剩下光秃秃的轮胎穿过两个减震中间的空隙,显得瘦小又脆弱;不过这车字虽然看着都很破旧,但是基本功能绝对都是很健全也很强大的,刹车灵敏,动力十足,车厢板厚实。这车子就像它们的主人一样,就像这乡村的人一样,外表粗犷,内里结实,基础性能强悍。
      这种电动三轮是这个地方农村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了。它不但基础性能强悍,而且功能齐全,除了可以带着老婆赶集,几乎是运输小能手,无所不能,这是简陋的敞篷车的好处。它可以运重的粮食,也可以运轻的柴火,可以运东西,也可以运人,甚至是牲畜也可以运,镇上的集市上进行牲畜交易的基本都是驾驶的这种三轮车。
      除了以上这些,这车子还能运一样东西,那就是西瓜。这个村子背靠一条大河,最优质的田地就是河滩的地块了,土地肥沃,地面平坦,土地量大,不容易受旱,浇水方便。西瓜是这河滩附近最常见的一种作物了,卖西瓜的收入是这个村子村民的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村子以盛产西瓜而远近闻名,所以后来就改名叫了西瓜滩村,在这之前,它叫河滩村。地名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西瓜对这个村子的影响有多大,同时也反映了西瓜对于这个村子的重要性。关于西瓜和这个村子产生的种种联系,以及西瓜种植在这个村子里的开始、发展、兴盛,还有一段值得一说的事情。
      最开始引进西瓜种植,是村集体领导班子的想法,时间是一九九几年,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这个闭塞的村子里推行了十几年了,但是人们的观念里还存留着土地集体种植的影子,所以村领导班子的决定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一致同意由村集体带头,大家一起种西瓜。村委会的关于集体种植西瓜的会议是公历二月份召开的,会议召开之后,各项筹备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村委班子抽人直接去县里购买种子,然后又购买化肥、地膜、搭建塑料种植棚。
      到了三月中旬,集体种瓜这个事情已经在村里的田间地头轰轰烈烈展开了。村民们把经过温水浸泡催芽的种子备好,然后跑到地里去制作苗床。制作苗床是个细致的活,这里面有好几个步骤,有和泥、铺床、上泥、划格、扣眼。苗床制作好以后就是下种了,下种之后还要覆土,最后盖上塑料膜,这才算育苗完成。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这村子的田间地头就不像前几天那么热闹了,因为剩下的就是看护好种子出芽,不用一天到晚守在那里了。这个时期要做的事就是每天观察棚子里种子的出苗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定期雾水或通风,干燥了就雾水,气温高了就通风降温,气温低了就把棚子尽可能盖好以保温。
      苗长成以后,就是移栽了,这个时候这个村子的田间地头就又热闹起来了:水箱、桶、瓢,这是每家每户地头必有的。他们把水箱里的水放进桶里,再挑到每一个苗窝跟前,先撒上底肥,再浇上大半瓢水,然后把带土的苗放进苗窝里栽好。
      种植以后就是生长过程的管理了。这个期间这村里的田间地头就进入了一种比较平稳的状态,不热闹,也不至于冷清,断断续续都有人。生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包括授粉和整枝,授粉可以自然授粉也可以人工授粉,但是这村子是第一次种所以比较重视,就挨个人工授粉,整枝就是去掉多余的侧蔓。
      这所有的流程忙下来,时间也就从三月到了五月,六七月份西瓜就陆续成熟了。
      西瓜滩村的西瓜在种植的这第一年里遇上了好年景,所以尽管村民的种植技术不太成熟,但是收成还是可以的。村民们看着长势旺盛、果实累累的瓜秧子,心里美气的不得了,在心里对村主任老吴的英明决定深表认同,他们在田间地头遇到老吴的时候,总是热情招呼,大加赞赏,一时间,老吴的亲切形象在村民心中显得甚至有点亲热的味道了。
      村民的肯定、赞赏、鼓励让老吴十分高兴,这份来自村民的肯定并没有使老吴陷入骄傲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是进一步刺激了他的责任感,西瓜还没有长熟,他就开始为销路在筹备了。
      在当时的大的市场环境下,西瓜要想卖个好价钱、要想让村民的劳动和收获达成对等,就得把西瓜运到大城市去卖,这样就得考虑两个事情,一个就是得有目标城市,再一个是得有运输工具。目标城市遵循就近原则,被老吴定在了跨过河往北去一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城市,在当时,这已经是一个有好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了,这个人口规模,消耗一个村子生产的西瓜,相当于往一捧沙子里滴一滴水,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所以从理论上看,村主任定的这个销售地点是很适合的。至于运输工具的张罗,老吴找到了他的远房侄子,一个开半挂车的小伙子,就这么定下来了。
      当联系好货车以及确定好售卖地点的消息在村民们中间传开以后,村民们对老吴的赞赏已经溢于言表了,除了见面的热情招呼,有的村民还主动承诺,等卖了西瓜有了钱,一定要请老吴大吃一顿,表示谢意,这让生性实在的老吴脸上挤出了为难的笑:“这事情还没有进展到最后一步呢!卖西瓜的钱没有拿到手里,就不算真正的收获,况且现在西瓜还在地里长着呢!这心意是好的,但愿能像计划里那样顺利吧。”
      这所有的东西,从最开始的联系种子卖家,到现在筹划西瓜的售卖,每一步,老吴都是亲力亲为,周密计划、提前安排。但是,眼看曙光就要照到脸上来了,灾难却像是蓄谋已久的刻意安排,如约而至。西瓜成熟以后,在准备采摘装车的一周前,持续的大雨下了很久,暴涨的河水冲走了紧靠岸边的地块里的西瓜;剩下的西瓜在雨中被采摘装车送到目的地以后,也因为被雨水浸泡而品相不好,没有卖个好价钱;再加上那一年夏天阴雨连绵,天气热不起来,所以吃西瓜的人并不多,延长了售卖时间;过了水的西瓜本身就不耐存放,卖到最后有三分之一的西瓜都坏在了车底。最后,跟车去的村民不得不把车开到了郊区的荒野,清理了里面的坏西瓜,才回家去。
      因为一场雨,败坏了这一件事;同时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场雨,导致了一个人的命运从此急转直下。
      虽然卖瓜的事情到了这样糟糕的地步,但是村民们见了老吴还是会热情的招呼,不过也有几个行事短急的人,迎面走过来是板着脸的,但毕竟这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而淡薄对老吴的感情,也没有丧失对老吴的信任,因为自打老吴任村主任以来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实实在在赢得了人心。
      这些积攒的人心足够深厚,所以村民们在遭遇了因为老吴的决定而引起的灾难之后,依然选择继续信任他,继续对他热情。这些信任之所以足够深厚,一个是因为他为村民办的一件件实事,另一个,就是他的实在脾气,在长久的相处中村民们了解到了他的实在脾气所以更加信任他了。
      他的这种实在性格不只是在他接人待物、处理工作、为村民办事当中处处贯穿着,在他一步步从最基层走到村主任这个位置的工作经历中,也深深贯穿着他的这种实在性格。
      老吴是师专毕业,然后主动要求回家乡工作的。从他被师专录取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着要回乡工作,为家乡做贡献,所以一心就想进村里的领导集体,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理想,这年轻人在读师专期间就入了党。毕业之后,他毅然放弃了安排好的县上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回到了村里,从最基础的文书工作开始干起,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个工作可是众人认可和向往的铁饭碗,是商品粮,是稳定又体面的工作。但是,这一切在年轻人的理想面前都不值一提,为了回村工作,他还跟他的父亲闹了一场,父亲甚至为了阻止他进村工作主动找当时的村主任,要他帮忙不让儿子进村里工作。村主任答应了这个事,但是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没有直接拒绝、赶走老吴,而是给老吴安排了一个最边边的职位,也就是村里的文书。谁知道老吴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铁了心了要进村,不但没有因为低微的职位而有怨言,甚至还是欣然上岗了。这可把他的父亲气坏了,父亲为了阻止他,甚至家门都不让他进了。结果老吴仍不放弃,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他在一个本家的二爷那里吃住了一年多。最后老吴的父亲看着实在是没有改变的可能了,也就只能接受了。从事文书工作两年以后,老吴进入了村党总支委员行列,四年以后,他升任村委副主任,又过了九年,他升任村主任,而他最开始组织村民种西瓜、卖西瓜的事情发生在他升任村主任后的第五年。这一路下来,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这一步,终归也算是登上了能为村民谋幸福的位置。
      在老吴的心里,这位置和这位置上的权利并不是他所看重的,他心里装着的是村里的百姓,整天在脑子里筹划的是如何带领乡亲们致富。他任村主任这五年以来,带头组织村民兴办养殖场、利用河滩黏土烧砖办砖厂。
      在老吴上任村主任以后,他在开砖厂、办养殖场的过程中继续贯彻了他的实在性格。
      在最开始办养殖场的时候,老吴亲自跑到县里去给乡亲们请来了技术员。但是,乡亲们并不买账,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大阵仗,况且还要集资修路、集资办场,这样的安排下村民们就有话说了:“集资?一家多少?场子赚钱了自然好说,那要是赔钱了怎么办?谁来补偿这个损失?我们可都是守着二亩田过日子的人,哪有多少家当,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后来老吴看工作难以开展,就自己带头,拿出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作为初始资金,同时逐户走访,并且跟他们说明白,集资是明确记录造册,到时场子挣钱了按照每个人集资所占的比例来分配赚到的钱。虽然老吴很用心,方法也很公平合理,但是村民们还是前怕狼后怕虎。逐户走访的过程中老吴发现,村民们不敢参与进来办场子,根本原因有两个,而这两个原因覆盖了村里的两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中老年人,第二个群体是年轻人。这当中的中老年人种田习惯了,只会种田,而且手里也没有太多的积蓄,而且长年深居乡里,思想保守;有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虽然见了些世面,思想相对开放一些,但是因为手中没有一技之长,挣到的钱只够维持基本生活,所以只能继续去打工。虽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但是因为实在没钱,这问题肯定是难以解决,最后老吴也没有收到一毛钱的集资。实在没办法,老吴就想,先自己干,让他们看到实效,然后慢慢就行得通了。于是老吴就决定把修路的事情先放一放,自己先弄个小规模的,让村民们看看。后来老吴的场子建成了,请来了技术员,一年下来老吴不仅没有赔钱反而赚了不少。这一下好了,不少村民心里有谱了,甚至有几个主动找到了老吴说要入伙的,至于如何入伙、如何分工他们也不提,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也想不出来一二三。老吴看到时机成熟,就把自己的场子抵押给银行,贷了款,又拿出自己赚的钱,然后又一家一户集资,扩大了场子的规模。
      后来,这一切顺风顺水,眼看着村民们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了,老吴打心眼里觉得开心,这种开心不只是为民办事、把事情办成之后的成就感,还有实现理想的充实感,有达成追求的幸福感,有奉献自己的价值感,这些,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又或者说,这些也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唯一想要的,就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开心了,他就会觉得开心,村民们幸福了,他就会打心眼里觉着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再后来,有了一些积蓄的村民们在老吴的组织下又集资把村里的路修了。再往后,迎来了盖房潮,老吴又抓住时机组织村民建砖厂。因为村里的路修得结实,再加上时机恰当,所以村里后的砖厂让村民的生活又上了一层楼。
      养殖场、砖厂这两件事之所以能在这村里取得成功,和老吴贯穿其中的实在性格是分不开的。
      砖厂也取得成功以后,村民们对老吴的信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了,但是信任仅仅是信任,它不是崇拜,不是仰望,更不是敬畏。他们见到他就像见到多年的老朋友,可以毫无拘束拉家常,甚至会调侃他过于简单的穿着,他们调侃的语气也是顺口就来的:“老吴啊!你这是又去厂子里了?先回家换上一套板正好看的衣服,这样才像个场长的样子嘛!”
      对于村民们的调侃老吴总是报以温暖柔软的回应:“哈哈!这个嘛!我是场长也是村民,也是农民,咱们都一样。”他笑出这哈哈声,并不是出于自然,而是为了照顾对方的情绪,尽量跟他们一样,若照他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他会回以淡淡的笑,然后说他觉得这样挺好。
      这种积累下来的村民对老吴的深厚信任,以及老吴对村民的深厚感情,还有他对村民们的越来越重的责任感,在他们之间持续发生着作用,持续发酵。
      第一年集体种西瓜的失败,让极少的一部分人对老吴怀恨在心,同时也让老吴和绝大多数村民们更紧密往一起靠拢了。在老吴这一边,他认为这一次的失败责任主要在他,所以他应该担起这个责任,带领村民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走向成功,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而在村民们这一边,他们则有两层想法,第一层就是坚信老吴能带领他们从失败中走出来,能带领他们进一步走向富裕,他们相信老吴的决策正确性、办事的能力、以及一心为群众的觉悟,第二层就是感情方面的东西,这些年来老吴可以说是跟他们同甘共苦一路过来的。
      建养殖场就不用说了,他自己先打通了路子,才让村民们从上面走过去;建砖厂的时候,老吴更是天天到工地指挥、监工,甚至帮着搬砖、和泥,如此这般真情,村民怎能不记着,怎能不感激;所以遭遇了这一次种瓜的失败,他们就想,即使损失一点又怎么了,要知道手里现在拥有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老吴的正确决策、真抓实干才获取的,所以我们会一如既往信任他、支持他。
      就这样,第二年春,西瓜种植在河滩村再一次红红火火展开了。
      这一次,老吴和村民们做足了准备,他们把靠近河滩边沿的地块种上了传统粮食作物,选择离河岸有些距离的优良地块种植西瓜,同时,密切关注天气情况。
      为了密切关注天气,老吴每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因为他知道,地方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并不一定准确,但是通过观察中央台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可以基本准确判断当地的晴雨情况,还可以根据云图近几天的运动情况来推算后几天当地的晴雨情况。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天气预报自然精准不到哪个村子,这一年的五月的某一天,根据预报,应该是有雷雨,但是实际情况是,一边下着豆大的雨珠,里面混杂着密密麻麻大拇指大小的冰雹,由于云量充足,这场冰雹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
      正在坐果期的西瓜秧子上的幼果几乎都被打掉了。为了降低灾害天气对西瓜的伤害,老吴在村口大喇叭里喊了一嗓子,就带领村民们冲出家门,冲到西瓜地里去了,他们带上了晾晒粮食用的遮雨布,遮住西瓜秧。但是。雨布的面积很有限,即使有不少村民响应了,被遮盖保护的西瓜也就那么一点,对于这糟糕的局面没有起到转变的作用。这一场冰雹对这个村子这一季的西瓜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西瓜叶子被打落,幼果被打落,被雨布保护着的地块儿就像是秃子头上仅剩的两三根头发,自己留家里吃还不够呢,何谈卖瓜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