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时光如流水,推着人不知不觉地变化,乾隆六年来到,甄香菱长到了十五岁。

      在她“豆蔻梢头二月初,婷婷袅袅十三余”的时候,甄二、甄三同年先后出嫁,夫婿都是早定的,闺中姐妹一下子少了。

      幸而,她与林黛玉有来有往,日益融洽。

      要不在甄家小院中品茗读书,要不在林黛玉赐宅里打点装饰,打发过不少时光。

      林黛玉出孝之后,正式在京城亲戚圈里走动起来,与甄宝玉叙了血脉亲缘。

      本想叫他“甄表哥”,却被甄宝玉嬉皮笑脸地推拒,要求就像贾家宝玉一般的待遇,直呼自己“宝玉”,林黛玉为难。

      还是甄香菱给解了围,“两位表哥重名,若林妹妹都唤名字,如何分辩呢?二哥哥何苦来?”

      一番笑谑戏谈过后,敲定下来,林黛玉管甄宝玉称呼“二哥”,近似于甄三、甄四、甄香菱和傅秋芳常唤的“二哥哥”,却不用叠称,也不缀姓氏。

      甄宝玉则尊重林黛玉不喜欢以闺名中取字指代的习惯,唤她“林儿”,而非他张口就来的“玉妹妹”。

      傅秋芳为此别扭,想别个苗头,甄四哼着问她:“傅表妹你不喜欢听?芳妹妹又觉得俗气?莫非让二哥哥叫你傅儿?”

      负儿?附耳?

      更不入耳!

      傅秋芳悻悻,只好暗怪自家姓氏不够雅致。

      林黛玉与甄香菱的朋友圈际交好,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甄香菱陆续见过了贾家三春,发现她们的性子与前世印象大同小异,到底多生几分亲切感,重逢故人了。

      还有随叔叔从外地迁回京城的史姑娘史湘云,贾家是她姑祖母家,甄家是她姨母家,都是正经亲戚,免不得常来常往。

      只不过贾家是史老太/君坐镇。她辈分最高,招待娘家晚辈理直气壮,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

      而甄家,甄宝玉之母甄夫人头顶还有婆婆甄老太太。

      虽然甄老太太喜欢家中热闹,每回也都十分欢迎史湘云,她却总怕给姨母增添麻烦,去得少些。

      对于史湘云暗藏的小心,甄香菱比别的姑娘看得分明。

      因为史湘云之于甄府,恰如薛宝钗之于贾府,都是当家夫人的娘家外甥女,而非尊养天年老夫人的亲眷。

      前世里,宝姑娘在贾家如何藏拙随时守自家,如何事不关己不开口,甄香菱一一亲身体会得,也佩服过宝姑娘的压抑忍耐。

      因为懂得,所以体谅,甄香菱凭一己之力,主动交好小自己两岁的史湘云。

      两人笑闹起来,看着便是最亲密的姐妹,连林黛玉都要靠后。

      贾迎春、贾探春直嗔怪史丫头疯癫,拉着林黛玉,三人玩些文静的闺中戏耍。

      甄四老气横秋,嫌弃她们闹腾,与贾惜春这个相差六岁的小女童却能说得上话,形成她们的小世界。

      甄贾姑娘们在一起,难免议论起贾珠夫妇,毕竟男方是贾家人,女方是甄家人。

      乾隆四年,两人成亲。

      乾隆五年,甄二站稳脚跟,作为贾政这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媳妇,即使她自己不提,原先代掌家务的贾琏媳妇王熙凤也该主动交还了。

      王熙凤,在甄香菱前世记忆里,是薛姨妈不敢亲近的内侄女,脾性刚烈,说一不二,对另一个姨母王夫人却有求必应。不晓得是否因为王夫人同时是当家婶娘的缘故。

      甄香菱与她的陪房丫鬟平儿,有几分同病相怜的交情,知道些他们关起门来的事情,曾经盼着自己将来的主母不要像王熙凤这般不容人、这般防着妾室通房。

      当然,后来遇着了夏金桂,甄香菱含泪被打时候,后悔过自己的奢念,想着王熙凤起码给了安分的平儿一条活路,允许平儿不靠男主人而是靠女主人过活,不像夏金桂,从来没想过让甄香菱活。

      今生的王熙凤远没有前世那般风光。

      她托赖甄二无孕,应以生育为重,把住家务大权不放,被甄二亲爹知道了。

      这位老爷子--甄宝玉的大伯,一点儿也不讲究,约出晚辈贾琏来,反手就送了个妾给他。

      王熙凤后院失火,自顾不暇。

      史老太/君更是将近来用着顺手的大丫鬟鸳鸯,赐给了甄二,简直是明晃晃的撑腰。

      甄二到底掌管了家事,带着从小叔子贾宝玉处要来的丫鬟小红回娘家探亲时,对应邀前来的甄香菱再三道谢:

      “多谢你的丫鬟,将贾家下人情形告知得详细,姐姐领你这份情谊。”

      丫鬟茜雪的出身,瞒不过这些亲近人家,甄香菱有意帮助甄二,便借了茜雪的名义,却无意间改变了贾家丫鬟鸳鸯、小红的去处。

      在甄香菱看来,在甄二身边,鸳鸯、小红要比她们前世要好一些,便心头愈发欣喜,颇觉无心插柳的妙处,推辞谢意更为情真意切。

      当然,在主子们有意无意推动下,茜雪与如今能见到面的贾家的丫鬟们,如林黛玉身边紫鹃,甄二身边的鸳鸯和小红,三春身边的司棋、侍书、入画等,十分要好。

      经茜雪之口,当初在她被撵事件里使了阴招的袭人,口碑降低。

      至少在她们这群人心中,贾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袭人再不是“老实头”的形象了。

      乾隆五年春末,甄香菱十四岁时丧父。

      所有人都不算意外。

      毕竟甄士隐年老体衰,身子骨坏了许久,后来甚至卧床不起达小半年之久。

      临终之前,甄士隐有时直愣着眼发魇语,说有一僧一道来渡他了,说女儿见过这俩人的,说女儿前世实在辛苦,但盼今生平顺。

      此等情状实在吓人,封氏受不住,四处寻找喇嘛法师,想为自家老爷驱邪。

      由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侍奉病老父的甄香菱,多日未出门见客,听母亲说了荣国府贾家近来发生的大事。

      听说,刚交出管家权却留了些尾巴为难甄二的王熙凤,与吃丫鬟唇上胭脂闻名京城纨绔圈的贾宝玉,既是叔嫂又是姐弟的两人,撞了邪!

      听说,两人无病却像是病入膏肓,一个卧床水米不进,呼之不应,一个浑身打战,呓语不断,任什么神医来诊,都摇头束手…

      听说,就在荣国府上下都没有办法,已经为年纪轻轻的两人准备棺椁时候,府门外不请自来了一僧一道,自称会治好他们!

      口口相传的一僧一道,形容样貌特别,居然与甄士隐颠三倒四描述的相符,所以封氏才入了心,讲给女儿听。

      听说,一僧一道要求请出贾宝玉胎里带的“宝玉”,他们对之施法,却没有说要进府去看病人。

      听说,当家人贾政沉吟了一会儿,一僧一道就要转身离去,便如其所请。荣国府外头围了里三圈外三圈的人,探着头看热闹。

      一僧一道摩挲着常人指节大小的鹅卵形玉石,念道:“宝玉蒙尘,未知真假,闺秀弄权,失却本心。”在窃窃私语嘈杂的群氓人声中,奇异地清晰入耳。

      这么一番做作,一僧一道便归还了玉石,说邪祟已除。

      贾政全程紧盯着,犹且不信,正要多问,就见府内有人跌撞着跑出来报信,说宝二爷、琏二奶奶清醒了。

      众人轰然,再要请教一僧一道,却发现早已没了踪迹,连两人法号道号都不晓得。

      封氏喃喃,想绕着圈找亲戚关系托请贾家,请一僧一道来看看自家老爷。

      甄香菱听罢却有莫名的感觉,故事里主角,就是她前世见过,为那二人除祟的一僧一道。也是她今生重生没多久,与爹爹消夏时候在家门口见过的人,正是他们的言语,触动自己自改名字为“香莲”的。

      甄士隐这时候骤然清醒,叫她们母女到床边,言语分明地安排后事。

      不顾泪水涟涟老妻让他“别说不吉利话”的阻拦,甄士隐紧紧握着女儿的手,视线都无法对准,交代甄香菱在他死后,闭门不出,不见外人,守孝一整年。

      甄香菱忍着心痛,声调轻柔地答应,让老父安心养病。

      甄宝玉恰好来探病,长驱直入,目睹了半跪在床榻前的甄香菱,左手被握在父亲手中,右手缩在自己身侧紧捏成拳,指甲将手掌刺破流血到地面的情景。

      其人心内苦痛,可见一斑。

      甄士隐敏锐发现了来客,招呼甄宝玉进前,谢他是迄今还坚持看望自己的唯一之人。

      在托孤氛围中,甄宝玉热血上涌,拍拍甄香菱肩头,告诉甄士隐:“小堂叔放心,从此之后,菱妹妹就是我甄宝玉的嫡亲妹妹,我看顾她一生。”

      纵然沉浸在顶梁柱要撒手人寰的恐惧中,封氏闻言还是大惊。

      嫡亲妹妹,意味着一母同胞,是世上最亲。甄三只是甄宝玉庶妹,他这么说,就是在他心中,甄香菱比甄三更重要了。

      甄士隐喃喃两句“神佛不欺世人,我女儿有人庇护,收走我也心安了。”又出人意料地提出,他要落叶归根,归葬姑苏。

      甄香菱刚要张嘴应承,甄士隐又说,女儿必须在京城守孝,老妻封氏扶棺回乡,请甄宝玉辛劳护送。

      谁能不应?
      当夜,甄士隐溘然长逝。

      他死后诸事繁杂且不细说,一年之后,乾隆六年春末,甄香菱出孝。

      深吸口气,“吱呀”推开院门,她踏入阔别一年的巷弄,看到熟悉的面容,含泪笑着照呼:“二哥哥,四妹妹,林妹妹,你们都来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