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1、第一百四十一章 辽宋夏金元明时代 ...


  •   一、北宋帝陵:

      1、位于河南巩义市西南,陵区的营建始于太祖赵匡胤改葬其父赵弘殷直至北宋灭亡,宋室经营皇陵达160多年,计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赵匡胤之父,故友七帝八陵的说法。

      2、北宋皇帝和皇后原则上同茔不同坟,即帝陵和后陵位于同一茔域内,但都单独建陵。除帝陵外,巩义皇陵区还附葬皇后陵二十二座,再加上上千座帝室成员即臣僚的陪葬墓,形成了一个规模及其庞大的墓葬群。

      3、北宋皇帝的帝陵陵园建制高度统一,平面布局相同,坐北朝南,分别由上宫、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上宫是陵园的主体,是指从陵园最南端的鹊台开始,往北经过乳台、神道、神墙,一直到陵台北侧神墙门的这一广大空间,鹊台两座,位于鹊台之北,平面为长方形。乳台之北为神道,两侧列有石像。

      4、北宋帝陵神道石像均为六十件,除神墙四门外的四对门狮外,两两相对列于神道两侧的石像共44件。其中望柱、石马、控马官、文武百官等石像明显的继承了唐陵传统,然而宋陵石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石像中有许多是宋陵的独创。

      5、神道之后为正方形的宫城,宫城四周的围墙称神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神墙四面正中开有神门,对称工整,布局严谨。陵台是皇帝玄宫上的封土,分三层,整体上呈方形覆斗状,雄踞宫城正中。陵台下的部分称玄宫或皇堂。

      6、皇后陵和陪葬墓群位于帝陵上宫的西北方向。皇后的陵园布局与帝陵相同,只是规模相对缩小,下宫是守墓宫人进行日常祭祀的场所,位于上宫的西北隅。

      7、宋陵的特点是:在陵区设置奉陵邑,建立寺院。
      -------------------------------------------

      二、南宋帝陵:

      1、南宋九帝152年,前六位皇帝、皇后均采用“全攢”的形式,葬于浙江绍兴市东南的皋埠镇牌口村山下,南宋帝陵又称攢宫。

      2、南宋攢宫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攢宫山与青龙山之间的平地上,规模远不如北宋皇陵。南宋六陵在形制上虽仍沿袭北宋旧制,设有上宫、下宫和地宫,但均无皇陵应有的鹊台、乳台、神道石刻、神墙、高大的覆斗形封土堆。

      3、高宗永思陵可以分为上宫、皇堂石藏子和下宫三部分。上宫是地面部分,由棂星门、殿门、献殿、□□组成,周围以竹篱相环绕,开东南西三门,石藏子是石结构的墓室,石藏子和献殿对明清时期的陵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三、辽代帝陵:

      1、辽代二百年,九帝。帝陵共10座,因为辽世宗追尊其亡父为帝。

      2、辽代陵墓相对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内蒙古巴林右旗,是契丹皇帝耶律氏的发源地;另一处在老哈河流域,位于今辽宁西北的医巫闾山。

      3、辽代帝陵均以山为陵,地处偏远。在陵园的布局上,选择三面环山一面开阔的箕形山谷,在谷口利用自然的崖壁加工成陵门,然后往里顺次安置碑石、石人、隔墙,在谷底靠近山体处建造祭祀的献殿,然后在山梁上开凿墓室。十座帝陵中,多数帝陵因具体地点不明,调查工作无法展开。

      4、庆陵的三座墓都有陵门、享殿、神道,均为东南向,置奉陵邑和守陵户。三陵的墓室都有前、中、后三个墓室,在前、中室的两侧各有两个耳室,共计四个耳室,形成七室墓。三座陵墓都有壁画,壁画内容有装饰图案、人物和山水等。三座陵墓因受盗掘严重,仅遗存石刻哀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