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伶人台下别离生 ...
-
孟敛是个内侍,七岁入宫,跟在太子身边,已经十年了。
刚进宫没多久时,孟敛是杂务房的一个内侍,一些比他进宫早的“前辈”们总喜欢教育他,对于卑微低贱又心生不忿的懦弱之人,欺负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便是他们的乐趣,孟敛每日活得谨小慎微,天天低着脑袋,缩着脖子做人,生怕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被这个责罚,被那个打骂。
他还没有经历过生老病死,求不得,就已经懂得了人情冷暖,人心叵测。
小小的孟敛站在高高的宫墙之前,仰头望向那似乎遥不可及,其实只有一墙之隔的墙外风光,脸上没有了为了保护自己而伪装出的懵懂软弱的神色,眼神清澈而坚毅。
孟敛想着,他会出去的,会堂堂正正地走出去,总有一日。
不久后,心思剔透的内侍总管朴公公就察觉到了一些人苛待孟敛的行为,他见过孟敛几次,是打心底地喜欢这个软软糯糯的小孩子,刚好太子的贴身内侍因年纪大放出宫去了,他就把孟敛调去了平央宫伺候太子,即便那些年长点的太监不服气,也绝不敢去动太子的人。
孟敛被调去平央宫的那天,流年不利,陈子晗碰巧得罪了承庆帝。
承庆帝在位十几年,励精图治,于社稷民生而言,的确当得起“好皇帝”这三个字,然而,其对于“食色性也”的推崇并不比“天下大道”少,并且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地行动着。就在前几个月,朝上就上演了一场“君要臣从,臣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地从”的戏码。
“难道朕这十几年来宵衣旰食、夙夜不懈,辛苦守住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就不容许我要一点乐子吗?不就是建个伶人台吗?难道朕用的是你们的银子?还是你们……用的是朕的银子啊?”承庆帝坐在龙椅上,威严的目光扫过下边一群大臣。
“臣不敢。”“臣不敢。”殿内的声音此起彼伏。谁敢啊,承庆帝这是把贪污受贿四个字摆出来了,谁要是再出头,谁就是那个用皇帝银子的不怕死之人。
伶人台很快就建好了。
这一天,承庆帝终于找了个空闲,带上了太子和几个皇子,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伶人台,吩咐内侍点了一首《忽相顾》。
不多时,一位身姿曼妙的少女长袖轻甩,脚步轻点地盈盈舞出,一只手扯住水袖半遮着脸,只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明丽双眼,脸往侧移,双眼却斜斜地看了出去,荡出一汪清泉,未言语已先有情。
“奴家见郎君,心生欢喜也……”少女娇羞地往旁看一眼,便低下了头,脸上红晕浮现。
“看那厢姑娘花枝招展,看那位公子喜笑眉上,三年情也曾发绾花簪,现独留我冷冷凄凄然,风飘飘雨零零,台上还唱好风景,何日苍天显灵,台下还我团圆境……”少女字正腔圆婉转低唱,秀眉轻蹙,扬起长袖,翩翩转圈,最后做了个寻寻觅觅,拨开云雾,遍寻不见的动作,一行清泪从左眼缓缓流下,伤心之至。
台下的众人如同雕像般坐的定定地坐着,站的呆呆地站着,连天空何时下起鹅毛小雨都不知。
《忽相顾》这戏是前几年开始流行于民间的,前半部分的演绎都大同小异,讲的是男子与女子从相遇相恋到相分离的故事,但是独特的地方在于这上半个故事都是由女子一个人演绎,从其眼底的深情眷恋和难过还有唱词,来给看戏之人传递感染力。
而后半部分,却是自由发挥,这十分考验花衫的现场发挥能力,当演到遍寻不见心生绝望之时,戏台后面会走出小生,但是花衫事先是不知道后面出来的人会是什么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出现的人,或笑容灼灼,或伤痕累累,或锦衣高冠,或穷困潦倒,而这两人,见到对方的那一刻开始便自由发挥,因此这戏剧最重要的地方便是女子听到身后有响声,转头发现男子的那一刻两个人的目光,因此名为《忽相顾》。
戏台后缓缓走出一个气宇昂昂的青年男子,他身披明光甲手执红缨枪,坚定地、一步一步地带着希望向少女走去,少女似有所感,凄茫的回头一望,两人的眼神交汇,那一刻,难以置信,心疼,喜悦,害怕,焦急等的情绪在两人脸上似一团缠绕的线团般理不清地纠缠着。
“郎君啊!”突然少女低喃道:“是你吗?是你……吗?还是我又梦到你了?你……”
“阿碧,是我,是我啊,我……我回来了。”少女与青年慢慢的向对方走近,走到跟前,少女仰起头,抬手在空气中虚虚地描绘着青年的轮廓。
“你……我……”千言万语都梗在喉间,发不出声。
青年轻整理了一下少女凌乱的碎发,拉起她的手,哄道:“我们坐下来,再慢慢说,好不好?”
“好。”两人于一旁早已放好的红木长椅上坐下,低低地说了好多话,说青年分开后怎么去当上士兵,浴血杀敌的事,少女听得一时惊一时喜一时忧,而后少女也不讲自己这些年来的苦楚,只是一直静静地听着青年的经历,为之牵动心肠。
青年讲完自己这几年的故事后,少女翩翩起身,舞了一首欢乐聚,青年也起身,以枪为道具,相和了一曲,舞罢,两人相视而笑,这几年的离别都似云烟般飘散,两人的情谊轻易地跨过了几年的生离阻隔,在那一笑间显露真心,而后两人相携离去,这幕戏拉下了帷幕的时候,两人携手的背影渐渐远去,平凡之人的眷侣之情让台下众人或回忆,或幻想,这两人的年龄均不大,却能将《忽相顾》演得这么好,承庆帝拍起掌来,喝道:“好。”
其他人都跟着承庆帝鼓起掌来,那少女和青年也下了戏台,来向承庆帝行礼。
承庆帝也不看那青年,就直直地盯着少女问:“你叫什么?”
少女垂首答道:“民女唤碧玉。”
“碧玉,碧玉。”承庆帝唤了几声,笑道:“好名字,你可愿到悦缃殿去伺候娴妃?朕封你做一等宫女。”一等宫女离末等妃嫔仅有一步之遥,一旦被皇帝宠幸,这一步之遥便可立即跨越,众人皆知,他是看上这美貌少女了。
此话一出,碧玉旁边的青年震了一下,随即握紧了拳头,碧玉藏在长袖下的手轻轻地按了一下青年,叫他不要冲动,碧玉的脑里正快速地掠过无数个借口权衡利弊时,突然有人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此事不很妥当。”
“哦?”承庆帝扫过太子,眼神不怒自威,道“为何?”
“儿臣认为,这女子年纪轻轻,戏却演得如此精妙,不继续唱戏,却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宫女,儿臣怕此举辱没了她的才能。”太子此时十五六岁,因心思单纯,还不懂察言观色,以为自己在帮碧玉。
实际上在承庆帝这种疑心生暗鬼的上位者耳里,听了这番解释觉得太子是在暗讽自己让宝玉蒙尘,有眼无珠,自然生怒,道:“太子真是闲得很啊,回平央宫去抄《古礼》二十遍,没抄完不要让朕看见你。”
太子仍不明白自己为何被罚,但还是乖乖地道:“是,父皇。”用无能为力的表情看了碧玉一眼,便行礼告退了。
太子一走,承庆帝又温柔地对碧玉笑道:“怎么样,碧玉,你可还有何事要办?”语气十分温柔,问出来的话是“还有何事”,没事就赶紧进宫来,承庆帝是个占有欲十分强的人,被太子打扰了好心情之后对碧玉是更加志在必得。
早在太子与承庆帝对话的时候,碧玉便知道了自己再没有回旋的余地,就悄悄地在青年地手心处写“莫要鲁莽,若你因顶撞陛下而失去性命,我也不活了。只要我们都活着,就有希望相见。”
如《忽相顾》那般。
这句话碧玉已经来不及写了,她心中凄然,脸上却不显半分,只温婉一笑道:“谢陛下赏识,能去悦缃殿伺候娘娘,是民女的福气。”
又感伤地望向青年道:“民女与这位公子,皆是家中贫苦,自幼便被爹娘送去戏班边学戏边打杂,来谋口粮食,我们一起长大,早就把对方当成亲生兄妹,可是,好男儿志在四方,民女不愿兄长一直困囿于这四方戏台之中,郁郁不得志,陛下能否帮兄长在宫外找个别的差事,那民女便别无他求了。”
这番话说得得体又感人,既以兄妹之称打消了承庆帝对他们亲昵关系的怀疑,又能让这青年走出这笼中之地,还他一个天高海阔凭鱼跃的自由之身,处处为青年着想,却半点也没有考虑过自己。
青年死死地低着头,忍着各种翻涌的情绪,不愿意将她的努力付之一炬,一直以来,他们的感情皆是如此,互相扶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爱慕。
承庆帝瞥了青年一眼,见他一直低着头,只当他唯唯诺诺,道:“这有何难。”
他低声吩咐了身边内侍几句,内侍答应道:“奴才遵命。”之后便走到青年身边,道:“这位公子,跟独走吧,陛下给你派了一个好差事呢。”
青年如同牵线木偶,跟着那内侍走掉了。
他和碧玉都是陵都沉砚班的戏角,因班主找了他们还有其他的一些戏角去伶人台一段日子,之后便让下一批来替代,结果如今……他提前出去,她却可能永远都出不去了。
思及此处,悲自心来,他不断地在心里唤道,阿碧,阿碧,等我,阿碧,等我,等我来找你,在我来找你之前,你一定要……一定要好好地活着。想着想着,眼眶便红了,缓缓地流出了一滴离别泪,滴落在地上,晕开了一小圈,无人知晓。
离人一步步忍回首,旧岁月里曾盼白头。
碧玉笑着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随即跟着另一个内侍走向悦缃殿。
那年姹紫嫣红昼,忽回眸将心门叩,奈何从今晚后深宫囚,你去我留……两个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