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现场会 ...

  •   春天种地时,乡里县里来验收,圆满过关。五月的一天,一辆中型客车和两辆小轿车驶进了村子,几声清脆的喇叭声,如初春的惊雷一样,把小村搅得热闹起来。
      自治区的检查团来了,一共四十多人,带队的是张厅长,其余的是各旗县的主管文教的领导。
      张厅长五十多岁,大高个儿,身体很健壮,满面红光,说话很和气,他说: \"我们是来取经的,听说你们村的扫盲工作搞得很好,大家都想来看看,取取经,回去也照你们一样搞,让全自治区扫盲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生产队程队长汇报的扫盲工作的情况,这难不住能说会道的程队长,这正有了他用武之地,他便从夜校严格的规章制度,到社员学习的积极主动;从晚上学习到白天休息时间也学习;从老年人扫除了文盲到哑叭也识了字;从老师的编课本到不要一分报酬的无私奉献……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有个矮胖子记者不时地举起照相机拍照着。
      听完汇报,张厅长说:\"听程队长的汇报,你们队为扫盲工作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全队的青壮年才扫除了文盲。我们也很想见识见识你们的成果。程队长,你安排一下,看什么时间,我们和学员们见见面?越早越好,因为下午我们还得赶回县里。\"
      程队长很侃快地说:“那就中午,把学员们都召集到学校来,进行检查。”
      张厅长笑笑:“不是检查,是学习你们的经验。”
      中午,吃完饭,便把学员都召集到学校。社员们听说自治区的人来检查,又是小轿车大轿车的,都想开开眼,也跑到学校来。屋里检查团和学员已挤得满满的,屋外的院子里站满的看热闹的社员。
      学员到齐后,检查开始。张厅长笑着向大家说:\"我们不是检查,因为公社和县里都检查过了,你们成绩非常好,我们是来取经的。我希望大家不要拘束,今天要充分展示你们的风采!\"他说完,便招呼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说,\"刘秘书,开始吧。\"
      刘秘书从提包里拿出几张写有很大字的纸,贴在黑板上,那是扫盲标准的一千字,他又拿出生产队的户口本翻开,因为户口本上每人的年龄清清楚楚,找着符合扫盲对象年龄的名字,叫到前面去认字。
      这是乡里县里来检查的方法,我心里很踏实。因为已这样多次检查过,乡里县里来检查也是非常好,没有一个不会认的。
      果然,刘秘书一连叫了十多个人,到前面认字,都一个不错地认下来。检查来的人,都露出诧异地表情,脸上好像在说:都认得这么好!
      张厅长也高兴地说:\"真是名不虚传,说你们队扫盲搞得好,是真好!从户口本里随便叫出一个来,那一千字都认得呱呱叫!\"他又看着检查来的其他人说,\"还用再认字吗?\"
      大伙都纷纷说:\"行了,再认,也考不住。\"\"是有真功夫!\"\"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农村里扫盲工作还有搞这么好的!\"……
      张厅长说:\"那认字就到这儿,下面找人读读报纸吧。\"
      刘秘书拿出一沓报纸来,随便抽出一张,又从户口本里随便找一个扫盲对象的名字叫出来。被叫到名字的便站了起来,刘秘书把报纸递给他,指着其中的一段,说:\"你读读这段吧。\"被叫到的人便读起来。
      读报纸更没问题,认字还算难点儿,一掰两瞪眼,认识就认识,不认识也没法蒙;而读报纸,如果有不会的字就可以\"顺\"下去,听的人也听不出来。果然找了几个人读,都读得非常流利,检查的人的脸上惊诧的表情变成了惊喜,像是说:没想到这穷山沟,文化学习搞得这么好!
      刘秘书还要找人读,有位胖胖的老头儿笑着说:\"我看不用再找人读了,你就是都找了读,也是读这么流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是真下了功夫,这都是干货。\"他又向着社员说,\"你们队的文化村是真正的名副其实!\"说着,还伸出了大拇指。
      那个矮胖子记者不时地拍照着。
      张厅长也笑着说:\"那就读到这。\"他又看了看刘秘书,说:\"你发给每人一页纸,让每人写一张便条,内容就是你因有什么事晚上不能上课而请假。\"
      他说完,大家便开始写起来,很快写完便交了上来。刘秘书把交上来的便条分发给检查的人看,大家看着,啧啧称赞着。有的说:\"格式很正确,赶上学生写的了。\"有的说: \"看来,按扫盲标准,是样样都达到了指标,而且都很出色!\"……
      学员们听到夸奖,当然很高兴。
      这时,那胖老头笑呵呵地说:\"听汇报说你们村里不是有老年人通过夜校学习也能读书读报吗?不知来没来,如果来了,给我们读一读行不行啊?\"
      程队长说:\"来了。\"他便向潘木匠说道,\"大叔,你读一读。\"
      刘秘书便递给他一张报纸,说:\"大叔,你随便找一段读吧。\"
      潘木匠便说:\"我老眼昏花,就拣字大的读吧。\"说着,找一段便读起来。他读报和别人读的不同,带着说书先生的唱腔,他饶有兴致地带着唱腔读着,听的人都不免偷偷地笑起来。他也不管别人笑不笑,只顾往下读,读了很长一段,读得很流畅。
      那个矮胖子记者也乐呵呵地把他拍了下来。
      那胖老头说:\"这位老哥哥,歇歇吧。你读得很好。你认字是从夜校学的吗?\"
      潘木匠放下报纸,说:\"是啊,我原来一个字不识,是夜校搞得好,我看许多一个字不识的文盲都识字了,我也来了好奇心,也想跟着学,还怕学不会。高老师说:‘你耳不聋眼不花,精神这么好,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我便跟着学,也是高老师教得好,不然,我这老年人能识字能看书读报吗?我得感谢高老师,让我老了不再当睁眼瞎。\"
      那胖老头说:\"是啊,你们夜校是搞得好,全县就是全自治区也是屈指可数,要不我们怎么来这里取经呢!\"
      潘木匠也说道:\"我们夜校的高老师可有经验了,你们要学会他那一套,保证村村都能扫除文盲。\"
      张厅长也笑着说:\"这位老哥哥说得太好了,我们就是要把你们的经验学到手,让全省村村都像你们村一样。\"
      这时,那胖老头又笑呵呵地说:\"这位大叔都展示了,不是说哑叭都识字了吗?不知哑叭来没来,如果来了,也让哑叭展示展示怎样?\"
      屋外的社员听了,大声说:“来了,哑叭在这呢。”说着,便把哑叭推进屋里。哑叭看着一屋子的陌生人,也不惧怕,反而呵呵笑着。
      他们却不知道怎样考哑叭,程队长说: \"你们随便写个能比划的字,如天、地、吃,喝什么的问他,看他比划的对不对,就知道他认不认字了。\"
      他们觉得很好玩,那位胖老头便在纸上写了个\"天\",写完,点着问李哑叭。
      李哑叭笑着指了指外面的天。
      大家很好奇,都笑了。
      胖老头又写了个\"吃\",李哑叭做出拿筷子往嘴里扒拉着吃饭的动作。胖老头又写了个\"喝\",哑叭嘴嘬起来,做出往里吸的动作。胖老头想了想,又写了个\"学习\",哑叭立即做出两手端着书本,嘴在念的姿态。
      那个矮胖子记者也高兴地对准李哑叭拍照。
      胖老头笑了,说道:\"奇迹,哑叭能识字,这不哑叭就会说话了吗?\"
      检查的人也说:\"了不起,真是奇迹!\"……
      检查圆满结束了,张厅长做了个简单的总结,肯定了我们队的扫盲工作成绩,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村。总结主要经验是三条六个字:实干、苦干、巧干。他解释说:\"五队的成绩是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一冬天每天坚持学习两三个小时,现在农忙了,干活休息时间还学习,没有这种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是取不到这样好成绩的。五队的社员不但实干,还苦干,你们为了方便而快捷地识字,把所有的用具上都贴了标签;农闲时节不但晚上学,还白天学,有的社员自动办学习班学习,不是说有的社员做梦还喊着学习呢吗?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是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有这样学习的决心,怎能学不好呢?再有一条是巧干,如高老师自己编的课本,都是社员们经常用到的工具名,用具名,农作物名,全村人的姓名……这既用得上,又容易记。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农具:搂场耙,我们在坐的都会写吗?我是到这学会的。而社员们打场时经常用搂场耙,而且搂场耙上还贴着标签,你说能学不会吗?再是高老师教得方法也很巧妙,不但学新字,还及时复习学过的字,还经常进行比赛,实际就是总复习。……\"他说到这里,忽然问我,\"高老师,听程队长说,你高中毕业没考大学,就直接回来建设家乡来了。我们想知道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我听了,鼻子一酸,暗想:我哪有那么高尚的思想啊,回来那也是万不得已。可是,怎样说呢?
      正当我犹豫之际,程队长接过话说道:\"是,他回来说咱这穷山沟太需要文化人了,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就得有文化,科学种田,科学养猪,科学养鸡,都得有文化。所以,一回来就找我主动要求教夜校,而且不要一分的报酬。原来教夜校的老师,每晚上记二分工,从他教以来,一分也没记。……\"
      张厅长听了,向拍照的那个矮胖子记者说,\"王大记者,这可是好新闻,你应该好好采访采访报道报道,这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甘愿为农民做奉献,而不求一点儿回报,这样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这回就看你的了,看你这文人的笔杆子怎么样了。\"
      胖记者忙说:\"我一定争取把这组新闻写好。这真是山里飞出的金凤凰,不写好,真对不起这山沟里的无名英雄。\"他说着,举起相机,亮光一闪,给我拍了个照。
      我有些傻了:这也来得太突然了!这不成了典型了吗?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阴,歪打正着地教教夜校,竟要成了名人了!
      张厅长又说:\"这么好的典型,你们怎么不上报呢?\"
      程队长一愣,想了半晌,才嗫嚅道:\"因为他家成分是富农。\"
      在场的人都愣了,像原子弹突然爆炸,像海啸突然袭来,一霎,屋里静得出奇。张厅长那脸上总挂着的微笑凝住了,像比哭还难看;那胖记者吃惊得嘴张成了O型,眼睛张得大大的,不知所措。
      愣了半晌,张厅长才打圆场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前途还是光明的。\"他的话已由热情赞扬变成的打官腔应付。
      程队长也忙附和着说:\"别看高老师家庭成分是富农,他是子女,表现非常积极,为扫盲工作无私地奉献,是我们团结的对象。\"
      在场的人,也像变脸似的由满脸热情变得冷漠木然,而那胖记者像傻了一般,不知如何是好。
      我忿忿不平地想:一个成分,能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能把一个人从天上一下子就能摔到地下,从鲜花荣誉一下子变得臭狗屎都不如!我刚刚升起的美好的愿望像绚丽的烟花瞬间消失了!
      会议结束了,轿车开走了,\"官们\"也走了,我的心也彻底地凉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