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6、第三十三章:姒仲禹(上) ...

  •   晋梁之战落下帷幕时,在华夏大陆之西南,南沙诸国与蜀国的战争仍如火如荼、胶着难分。

      继靖州后,南沙诸国又攻占了鲁定、赤水两座主城,蜀国七座主城,已失其三。夜幽王割据蜀国半壁江山,自立为王,并将自己的名号作为国号,是为“夜幽国”。

      夜幽国与蜀国皆是小国,其战争之规模及影响自然远不及晋国与梁国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对决。

      但夜幽王此人实在太具话题性,街头巷尾,莫不议论,想不听到都难。回曲淄的路上,关于夜幽王的故事,我在各城听过的加起来,林林总总不下十个版本,委实热闹至极,风靡程度,更甚于晋灭梁大战。

      除此之外,我还偶然听到有人议论一事:燕王新封一位女官,官职为“御师”,“御师”之衔,从所未有,顾名思义,帝王之师。传闻这位女官是个来历神秘的妙龄少女,名唤“不怜”,她身边跟着一位武功高绝的白衣少年,名唤“云岫”。

      我猜想,这位女官不是旁人,正是非悯。可燕王为何以非悯为师?他堂堂一国君王,难不成想学炼毒?这未免太过可笑。我思来想去,唯丹镬之说解释得通。

      姬举辛崇尚神仙道。单举一例:端木煜发迹前,曾在各国游说,推介自己的治世学说,屡遭碰壁,落魄潦倒。山穷水尽之时,他拜东临君为师,至蓬莱修学数载,归来不久,便得到了姬举辛的重用,至此方得翻身、一展抱负。

      燕国有如今之强盛,端木煜实功不可没,但若非借了神仙道的光,他也决难被姬举辛启用。

      非悯若藉炼丹之名,确有可能在姬举辛手中讨得高官厚禄。

      还都前夕,高佐送来一把弓,弓长四尺五寸,弓身以竹木、牛角、青铜等材料制成,箭枝填装入机关,以转轴控制张弦。我试了一试,此弓最大射程有八|九十丈,只是填装箭枝的过程非常麻烦,放一支箭耗费的时间大约是三十丈射程的军用弓的四、五倍。

      优点显著,缺点致命,这特性意味着:对于能精准命中七十丈外目标的射手而言,此弓将是惊世神物;对于能力平平的射手而言,此弓与废物无异,尚不如寻常的弓堪用。

      换言之,它是神物还是废物,不在于它,而在于我。

      我在弓身内侧刻下“吴铭”二字,为它命名“吴铭”。

      我握着它,立下誓言:吴铭,终有一日,我会成为配得上你的射手。到了那时,我会坦坦荡荡地说一句,吾之弓,曰吴铭。

      是日,至邱城,晋王传诏,令停军于平郊,越日还都。

      翌日,刘恕服裘未冕,乘坐王辇,行往东郊。

      与楚国的朝服不同,晋国的朝服循周礼、遵古制,贵以质朴,无有纹饰。

      刘恕今日所穿朝服,以黑羊皮制成,配朱黄色下裳,所谓“玄衣纁裳”,正合“天地玄黄”。裘服在朝服中规格最高,玄黄在裘服中规格最高。因此,纁玄裘服只会出现在最隆重的场合,譬如:册立、即立、祭天。

      至曲淄东郊,两侧障行帷,夹道设祭坛,使者、礼官当于道前,巫祝、耆老立于坛上。

      待刘恕下车舆,礼官一齐赞唱,巫祝一齐祭舞,使者排成两列,在前引路。仪仗队伍行出百丈,至曲淄东门,文武官员依照品阶侍立门外,文官向西而立,武官向东而立。

      我和刘恕的众侍从在一处,被司礼官带到官员队列之后站定观礼。

      梅轻雪乃九卿之首,站在文官队列前方,刘恕行经他面前时,脚步略微一顿,匆匆照面之隙,二人目光交汇,两厢皆是一笑。

      晋王、君夫人俱着朝服出东门,亲卫军首领、常侍官紧随其后,众常侍手捧诏书、冠冕、册典、玺缓等物,依序跟随在后。

      父子相见,刘恕跪地而拜,道:“参见大王,参见君夫人。”

      晋王上前,抚着刘恕肩膀,情难自禁,双目泛红,万千感慨,唯付一声:“吾儿啊……”

      君夫人一手搀晋王,一手扶刘恕,和蔼慈祥地道:“好孩儿,快平身。”

      待刘恕起身,晋王肃容道:“宣诏。”

      晋王令下,司仪官引刘恕至于左侧,向北而立。

      常侍官从常侍手中接过诏书,端于身前。大良造行出队列,躬身而前,捧过诏书,至于右侧,向东侍立,宣读诏书。

      “王诏曰,自寡人钦承丕绪以来,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夙兴夜寐,弗敢怠逸。君继天立极,建立元良,国之大事。今亟宜立储,隆固国本,匡正社稷。王子姒仲禹,懋德厚重,丕基克荷,立为太子,谨告天下。特明申布,咸使知之。”

      宣诏毕,常侍官上前,依礼为刘恕加冠、读册、授玺。

      刘恕戴上冠冕,接过印玺,三拜稽首。

      常侍官高声道:“授玺礼成——”

      乐声起,祭祀方始,赞礼官念唱祭文,以使立太子之旨意上达天听,布告于天地、宗庙、社稷。

      我悄悄抬眸打量过去,刘恕与晋王站得极近,二人均着纁玄裘服,因无纹饰,我分辨不出区别,只看得出冠帽形制不同。

      晋王的裘服很旧,色褪光黯,显然有些年份。刘恕的裘服很新,色亮光鲜,一看便是新裁。

      晋王姒喜年过半百,发花白,形衰弛,脊梁骨却挺得正直,不见丝毫佝偻之态,卓然如云鹤,挺拔似苍松,瞧着竟不比刘恕矮几分。

      刘恕的眸子像极了晋王,正如阿福的眸子像极了他。

      晋王的眸眼狭长,内勾外翘,瞳仁漆黑,幽深难测,却不似刘恕那般洞察秋毫、凌厉慑人。他的目光柔润温和,身上全无杀伐之气,比起君王,他更像是一位慈悲而睿智的长老,通晓万物,包容一切。

      父子二人站在一起,便如各自身上穿的裘服,一陈一新,一晦一明,一个像套着鞘的宝剑,一个像刚开锋的利刃。

      这也许便是血脉的奇妙之处,明明是截然不同的两人,却像同一个人,跨过时间维度,并肩而立。

      君夫人陶氏与晋王同岁,是晋王的原配夫人,亦是姒禽夷的生母。除了大礼服袆衣的规制内饰物,这位王后身上没有一件额外的首饰。

      晋王的妻妾与子女不多,有名分的妻妾只有四个:君夫人、夏侯夫人、陈美人、郑美人。子女总共五个,三子两女:嫡长子姒禽夷、次子姒仲禹、幼子姒未殊、章华公主、如意公主。

      两位公主都已出阁,章华公主嫁去了周国,如意公主嫁给了梅郎。

      公子殊不知因何今日并未到场,无缘一见。

      站在晋王与君夫人身后的两人,一个是亲卫军首领高长阙,一个是常侍官朱砂。

      高长阙根本不用费神辨识,单是看到他手中两人高的长枪——名列五大神兵的“霸下”,便可认出他来。

      朱砂是内廷总管,众常侍之首。

      常侍特指贴身伺候君王的宫人,人数一般不会超过十位。

      刘恕的内侍官大吉祥原本便是晋王的常侍之一。

      大良造郭延是郭辅的祖父,公爵世家郭家之家主,年逾六旬,老态龙钟,方才宣读诏书,额间便已见汗。

      晋徽王在位时,他曾任太傅、御史,晋王即位后,拔擢为大良造。他是晋王的臣子,也是晋王的老师,德高望重,万人所仰。

      至于其余文武官员,我纵然听闻过名姓,却是认不得人。

      祭祀礼毕,晋王亲携刘恕同乘王辇,起驾回宫,一路之上,观礼百姓俯首跪拜,高呼“恭迎大王,大王福泽万世”、“恭迎太子,太子恩被千秋”,绵绵不绝,声势浩大。

      还于宫中,众嫔妃、命妇、宫人、宫女等人依序参拜晋王、刘恕。

      尔后,二人乘舆升羲和殿西厢,殿设牢馔。行罢同牢之礼,刘恕还至东宫,释朝服、着常服,册立礼成。

      从今而后,便再无刘恕,只有姒仲禹。

      姒仲禹换回常服,休憩片刻,便即前往羲和殿赴宴。此宴既为凯旋将士庆功,又为册立太子庆祝,自是隆重盛大。

      我仍与姒仲禹的众侍从待在一处,立在他身后。

      晋王亦换了常服,他的衣裳洗得发白,甚至打着几处补丁。君夫人穿上常服后,独钗独髻,无一首饰,如同寻常百姓家的老妇人。

      我听李荃说过,晋王勤俭朴素,踏实务实,从不讲究虚节排场。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晋王节俭到了什么地步?宴上,一块肉从他筷子间滑下,不慎落地,他当即夹起,在清水里涮干净后,便吃了下去。

      晋王目光扫过我时,问道:“仲禹,这位姑娘可是那位楚国贵客?”

      姒仲禹道:“正是。”

      晋王温言道:“远来是客,怎能教人站着?未免怠慢。大吉祥,赐座。”

      大吉祥得令,即命人在姒仲禹的侧后方加了一张几案。我躬身拜道:“多谢大王。”拜谢过后,入席而坐。

      歌舞喧腾时,我倾身过去,压低声音道:“恭喜呀,太子爷。”

      朔州之后,我便再未去见他,他也不曾来见我,此刻倒是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离得最近之时。

      姒仲禹斜睨我一眼,淡淡地道:“坐端,飨燕。”言罢,他转身对旁边伺候的宫人吩咐了几句。

      宫人立将他几上的蒸鱼、水果、糕点等物端了过来,道:“太子赏赐。”

      我道了声“谢太子恩赐”,坐了回去,将几上的狗肉推开,再将蒸鱼、水果、糕点等物堆在面前,奉命大吃大喝。

      宴间,晋王忽问:“仲禹,你母亲呢?”

      姒仲禹回道:“关押在战俘营。”

      晋王未作他想,即刻道:“快去接她来。”他眼里闪动着迫切之色:“今日是你册立之日,她是你的生母,理应在场同庆。”

      姒仲禹略作思索,谨慎地道:“大王,此举恐怕不妥。”

      晋王面色一沉,令道:“去接她来。”

      姒仲禹未予回应,默不作声,父子俩目光交锋,僵持片刻,他方道:“李荃、方渐海,带姜氏上殿。”

      李荃、方渐海列众而出,领命道:“是。”

      晋王紧接道:“朱砂,你带上几个宫女一起去,小心伺候。”

      朱砂道:“是。”

      宴会仍在进行,晋王却已心有旁骛,时不时朝殿门望去。过得一个时辰,朱砂、李荃、方渐海三人回宫复命,言道梁国太后姜氏带到,正于殿外候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36章 第三十三章:姒仲禹(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