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双面人魔(1) ...

  •   “楼兰王!”呴犁湖看见树林里两具属于自己部下的无头尸体,顿时气得脸色铁青,冲着陀阇迦吼声如雷:“你给老子说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热合曼满脸陪笑地抢在国王面前搭话并一个劲地行抚胸礼表示歉意:“右贤王请息怒。是小的失职,小的疏忽……”

      “蠢东西!”且鞮侯揪住热合曼的衣襟咆哮道:“不是问你疏忽不疏忽!我们来到楼兰才多久?究竟是何人胆敢对我大匈奴使者下此毒手,快说!”

      热合曼心里像打鼓似咚咚咚直跳,支支吾吾地交代出国都流传已久的黑甲人的流言。呴犁湖听罢暴跳如雷,当场放下狠话:“楼兰王,你听着!老子给你们三日的期限,倘若抓不住这个杀千刀的黑甲人,匈奴铁骑必将楼兰夷为平地!”

      黎帕那站在围观人群中幸灾乐祸地看着陀阇迦脸上显现出怯弱的讨饶的神情活像一头急急地但软弱地摇着下垂尾巴时的狗,唯唯诺诺地回答是是,本王保证三日之内抓住凶手,且鞮侯接着提出第二个要求:“我大匈奴使者在楼兰遇害,你们一定得厚葬他们!哼!”边说边松开那只揪住热合曼的衣襟的手并狠狠将其推出几步远的距离。

      “快快快。”热合曼赶紧命令卫兵将树上的两具无头尸体放下来带回驿站,“为两位贵使办后事,找一个最好的工匠为他们打造一颗金头好生安葬!”

      “诶。这是什么东西。”卫兵动手解开绳索搬动尸体时发现其心脏也被挖走,空空的胸腔里面填塞着某种红白相间的异物于是用力抠出来,原来是一团染血的白纱布,且鞮侯见状立马抢去:“给我!”

      且鞮侯展开布团,看见是几个血写的吐火罗文字——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只有口语没有文字,更别提懂得什么吐火罗人的语言,只能悻悻然地将血纱布塞回卫兵,让他给自己作翻译:“上面写着什么字!念给我听!”

      卫兵战战兢兢地捧着血纱布磕巴许久才翻译出一句所有楼兰人连想都不敢想的话:“特下此诅咒,天灭匈奴!”话一出口,可把楼兰王陀阇迦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声音也窒息了。

      “哇哇哇,反了,反了!”呴犁湖气得哇哇大叫,“黑甲人!”他肚里的火气像火球般在胸膛里乱翻乱滚然后窜上天灵盖将满脸横肉腾地烧得痛红:“你给老子滚出来!”他拔出佩刀,亮晃晃的刀尖对着楼兰王,然后又横扫围观的男女老少,仿佛是知道黑甲人就隐藏于他们当中一般,怒目四顾,活像一头发疯的野兽正伺机吞噬任何反抗者:“你居然敢诅咒灭我匈奴!你有种就给老子滚出来,老子要亲手将你碎尸万段!!”“滚出来,滚出来!”

      楼兰人看着暴跳如雷随时可能大开杀戒的匈奴右贤王呴犁湖,男人屏住呼吸大气也不敢出,女人浑身哆嗦得厉害紧紧搂着被吓哭的孩子,捂住其嘴生怕进一步哭声激怒右贤王惹来杀身之祸。且鞮侯反倒显得冷静,握住呴犁湖的手腕让他放下刀:“右贤王!黑甲人会傻傻出现在这个地方吗?全是一群小羊羔子小牛犊子,杀了也没用。”“暂且忍耐三日等楼兰王抓住黑甲人再作处置。”

      呴犁湖悻悻然,狠狠将佩刀插回皮鞘转身号令手下官兵回驿站,从围观人群向两旁分散让出的那条宽阔道路冲出。匈奴人以游牧为生,吃肉多又很少洗澡所以体臭严重,走过黎帕那身边时飘过来的那股难以忍受的酥油和生羊皮的浓烈膻腥体味熏得她几乎作呕!她捂住鼻子,侧过脸看着油腻肮脏,虎背熊腰的右贤王远去的背影,嘴角略微抽动发出轻微地“哼”一声,充满不屑和轻蔑还透出深深寒意。她是粟特人,信奉的是拜火教,拜火教教徒恰恰最藐视污秽之物。

      根据拜火教教义,宇宙初生本位清净无垢自被恶魔入侵破坏后污染。因此每一教徒应尊阿胡拉马兹达召唤,奉行洁净律法以还宇宙本来面目。所以拜火教教徒必须讲究卫生,重视卫生,如劳动时,手不干净会直接导致其所做的物品没有价值还要受到严惩,赶赴宴会必须穿雪白衣服。

      拜火教教徒认为灵魂的洁净首先要从身体的洁净做起,所以每日必洗浴然后通体涂抹香料,等同于希腊人通体涂抹橄榄油。这种通体涂抹香料的习俗是波斯人在希腊人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而匈奴人生活栖居的地方在塞北苦寒之地,干旱少雨气候条件恶劣,常年累月不洗澡满身都是一股恶臭连张嘴说话都是一股恶臭更别说琴棋书画诗书礼乐皆一窍不通,岂是崇尚圣洁的拜火教教徒所能容忍?

      话说回头,在西域定居的粟特人,既有商人也有出色的技术工匠,甚至有不错的军事人才。粟特人虽然和匈奴人保持着经商往来但非常有分寸,什么买卖都可以做唯女眷例外。女眷被粟特人视为私有物产,保护得极其严格。异族男人想娶粟特女子除非皈依拜火教否则连碰一个手指头都别想。

      粟特人和大宛国以西最强势的波斯人起源类似,在波斯人随着近亲米底人西迁后两族就开始分道扬镳。波斯人属于西波斯语系,而留在东方的粟特人则仍然是东波斯的一部分。他们的聚集区曾经主要分布在索格狄亚那。

      当然由于索格狄亚那和整个大宛国以西地区的破碎地形分布,粟特人没法形成大规模势力。他们在各自的绿洲、商道堡垒或水源草场上建立城邦。本着共同的文化习俗,共同祖籍与买卖之道,仿佛希腊城邦的彼此认同一般,形成独立群体。

      因为这些天然属性,粟特人在波斯强大的时候就容易成为其附庸。波斯王朝大多不会放过控制粟特人的机会这样就可以控制很多贸易通道从中收取高额税务。在战争爆发时,波斯人也会考虑从粟特城市里征调军队。

      粟特人拥有超强的经商谋略与才能并且发挥到了极致。从西域诸国到漠北草原和中原汉地都活跃着粟特人的身影。尤其对汉地而言,丝路开辟之后粟特人在很长时间内都承担了重要角色,他们将异域的生产工艺与物产输入汉地再将汉地原材料输出西域几乎是以一己之力,长期维持汉与西域两地的频繁贸易。可以说丝路文明之上粟特人是波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

      楼兰位于西域三十六国最东端,距玉门关最近,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四周被广袤的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覆盖到处都是苍黄色调所幸得到牢兰海、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及其支流的滋养使得这片异常荒凉的地带散布有许多美丽河谷和绿洲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城邑和村落。

      绿得惹人心醉的河水,清澈似镜,靓丽似眸,水碧似染舟船如梭。白色或棕色的鸬子掠过天空,茂密的芦苇成片成片仿若一条翡翠缎带将这片宛如塞上江南般生机勃勃的沙漠绿洲美景拥入怀中。牢兰海的水面波光粼粼在暖风爱抚下漾起层层縠纹。时而鸟雀亲吻它的脸庞,它热切地奉送甘露;时而鱼儿跃出它的怀抱。它温柔地呼唤着。

      牢兰海北面遍布着茂密的胡杨林犹如一座看不到边际的天然艺术宫殿,盘根错节,千姿百态,或苍劲,或秀美,或如百年佛塔昂然挺立或如妙龄女子妩媚多姿。美丽而独特。每到秋天,胡杨叶子变得金黄透亮耀眼夺目美丽无比。

      楼兰的主体民族是吐火罗人,以半游牧半渔耕方式谋生。由于各种族通婚杂居的原因,面部五官特征差距较大,头发颜色黑、红、金、棕、茶、褐皆有,纯正血统的吐火罗人长相为金发碧眼、长脸,鹰钩鼻,深眼窝,多须发,带有异族血统的吐火罗人则脸型较为圆润,棕褐色皮肤,眼瞳颜色有蓝,棕,褐,绿等,面部五官轮廓较柔和。

      吐火罗男人的传统装束是用粗亚麻绒毛与羊皮混织而成的宽大长袍,头戴尖顶毡帽,脚穿软质皮靴。

      吐火罗女人传统装束也是用粗亚麻绒毛与羊皮混织而成的长袍,配以红或黄色灯笼裤,走起路来装饰品互相撞击铿锵作响饶有风趣。贵族女子的长袍则用白、红、绿、淡蓝色的昂贵绸缎缝制,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或其他绚丽花色的长袍和坎肩,胸前缀满各种彩色玉石扣子、银饰银币等装饰。平民女子的尖顶圆锥型毡帽四周缠一根简单的丝带还插上三支鸟类羽翎,贵族女子的尖顶圆锥型毡帽以黄金、珍珠、宝石和银片作为装饰,帽顶插上一撮鸟类羽翎作为吉祥标志。这是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富裕的象征。

      楼兰国都城轮廓呈正方形,砖厚约一三尺,墙内垣用土夯筑,墙体用特制条石和城砖砌筑而成大概有十多尺高。顶部具有异域风格的穹顶亭楼上有一个个长方形的垛口,守城士兵往外可观察敌情,往内可看到自南向北贯穿流过的护城河以及车水马龙的街道。

      楼兰人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树林里狩猎,尽情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将孔雀河的水引到了城内形成运河灌溉出一片绿树成荫牛羊成群,仿若天堂花园般美丽景色,与绿洲之外荒凉凶险形成鲜明对比:红柳错落有序垂下绿枝条之间传来鸟儿的悦耳的鸣叫。轻轻摆动的绿枝条像少女的秀发随风飘逸在热浪中荡起层层绿色涟漪,时而发出吱吱的响声。一簇簇粉红色花絮聚集着无数小小的骨朵在枝头尽情的绽放。

      运河静悄悄流淌,阳光下灿然闪烁着粼粼的水光,从两岸茂密的红柳和灌木之间逶迤穿过。仿若一条长长的淡绿色绸带将楼兰国都城划分为东南两个部分,实际是东西南北四个城区,除了王公贵族与富贾名流聚集的黄金地段东城区和粟特人聚居的西城区,北和南两个城区均是佛庙寺院、店铺、客栈、驿馆以及各等大小市集密布,为吐火罗人和斯基泰人、月氏人、安息人、雅利安人、精绝人等外族杂居之地。

      楼兰城内以最大的华光寺为中心,六十六座尖顶佛塔层层拔地而起,周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庙宇公廨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与军事要塞固然商旅云集,嘶叫的驴马牲口,大声吆喝的车夫,肤色各异的小贩与奴仆熙攘来往,穿着阔绰的商人,趾高气扬的政客与香气袭人的贵妇人坐着华丽马车招摇过市。身负背篓的僧人,问路的过客,奔跑玩耍的孩童,酒铺中狂饮啖肉的豪门子弟,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那些身穿西域特色袍服,头顶陶罐打水归来,娉娉挪步而行的金发碧眼的吐火罗少女亦成为吸引路人目光的一道靓丽风景。明静的河面如镜子般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婆娑柳影与茂密灌木丛,好似一幅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画,又好似舞女闪动着明亮的眼波,深情款款地凝视着这个西域边塞小国的喧闹与繁华。

      黎帕那离开北城区之后便随意在街上徜徉,脚下一片轻盈。她突然萌生去华光寺那边转转的想法。

      吐火罗人信奉小乘佛教,华光寺是楼兰国内最大亦是最出名的一座寺庙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保留着原始的风范弥漫着岁月的沧桑。青褐色砖石金字塔般的基座给人一种深沉宏伟的感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显得肃穆而庄重。

      华光寺内七座巍峨宏伟的佛塔呈褐黄色,塔尖镶嵌着珍珠玛瑙以下每隔一段距离都镶嵌着红或绿色的宝石在阳光照耀下璀璨夺目,金光闪闪,几里之外瞻见塔尖,聆听塔上风铃传来的清脆的梵音。

      走在梵唱的清音之上,高塔握云,俯视三千世界。一点灵光,隔着时空,度化成镜中的影像。一滴浊泪,坠于红尘的背面,无生无灭,虔诚为……

      华光寺主殿供奉着被称为楼兰国宝的漠玉佛像,是楼兰王室举行重要仪式专用的最高级别寺院。在吐火罗人心目中至高无上,同时也是楼兰的象征和标志。代表虔诚的佛教信仰以及王室历史。吐火罗人为了表示尊崇,特意为玉佛制作了三套价值连城的金缕衣装,每年要按不同的季节由国王亲自为它更换而且每年在农耕前都要在殿前举办盛大的宗教仪典,求佛祖保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环顾华光寺周围,绿树环绕,古木参天,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都是些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买卖活动。西侧有一些摊贩,货摊上摆有刀剪等铁器和杂货,还有卖奶茶,水晶占卜等等,男女老少停留在红柳树荫下依靠着桥侧的栏杆指指点点或在观看运河中往来的船只。

      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还有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坐马车的,骑马的,牵牛的,扛包袱的,赶毛驴运货的,推独轮车的应有尽有。

      黎帕那在华光寺附近卖掉了不少鲜花又来到南城区,这里和北城区差不多,都是平民百姓三教九流聚居地,房屋由胡杨木搭建,院墙与篱笆皆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最后抹上粘土而成。漠气候变幻无常,楼兰人能安适地住下来繁衍生息,全靠住宅有逢凶化吉的功用。

      楼兰人住宅的墙是经过特别设计其厚度恰到好处。白日炽热太阳晒不透那向阳的墙壁正将热透时夜晚就已经降临。于是在外面酷寒难耐的夜里,晒热的土墙正慢慢散发出它白日储存的热量使室内变得温暖。如果墙砌得薄,白日宅内就会变成火炉子能把人烤熟。夜晚也不能散发足够的热力。如果墙砌得厚,白日固然不至于炎热,夜晚却因为透不过热力而变得寒冷,所以楼兰人的好日子就得益于这一堵砌得不厚不薄的墙。

      绚烂阳光普洒遍眼成片的绿荫和果园里。如果偶然走进某个静谧的院落,会看见里面一定会拉满葡萄藤,藤下也许还会摆着一溜长桌,每当坐在桌前,好客的主人会邀请宾客在葡萄架下享用美餐。不过抬头可要小心树上累累果实,熟透的它们随时有可能落下来砸中头部很痛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双面人魔(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