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母亲的新居 ...

  •   还有一个多月就满八十五岁的母亲,独自一人住在老家的新居里。
      老家原来的三间红砖平房,是父母在三十四年前建成的。由于年数太久,墙体的泥灰多处脱落,屋顶也有几处漏雨,在大哥的主持下,曾先后两次进行过翻修,包括屋后的院墙。一次是在父亲生前,另一次是在父亲身后。
      离家最近的二哥,前两年就提出在老屋原基上重建新屋,因大哥顾虑重重,不甚赞成,也就一直放着。
      去年国庆节,我们兄妹四人约好一起回家看母亲。二哥趁我们都在,又旧事重提。因为邻居家等着要建新屋,二哥还说,曾打我家老屋主意的堂兄也准备自建新屋,地基已经批下来了,准备不久动工。
      老家的房屋虽说低矮陈旧,但地基甚好,前后既宽敞,又鲜亮。而且我父亲弟兄三人,唯有我家这一支还算兴旺发达,因而拆掉老屋这一想法令母亲很是不舍。
      而紧挨我家老屋左边的邻居,三年前就盖起了一幢两层楼房。二哥所说的等着要盖新屋的邻居,是靠右边的这家。目前跟我家一样,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跟古董似的三间红砖平房之一,跟我家老屋并排而立,中间只隔了一人多宽,也是准备在原基上重建楼房。
      如果是这样,我家本就低矮陈旧的老屋,势必会像一个小孩被两个巨人挤压在了中间。这种情形,就算是我看到了,也会极不舒服,何况哥哥们。更重要的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一旦母亲百年之后,离家在外的我们兄妹四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省吃俭用盖成的老屋倒塌,而不能再重建。
      基于种种原由,虑事向来周到的大哥不再反对重建。并且吩咐二哥尽快弄清相关政策,办好有关手续和请人设计图纸等事情。并且征得我和姐姐的同意,母亲的新居由我们兄妹四人共同出资兴建。
      作为当事人的母亲,对于重建新居是最为矛盾的。建吧,认为自己来日无多,而且我们兄妹四人没有一个在身边。不建吧,这么好的地基以后不知道成谁家的。况且老屋倾注了母亲毕生的心血,眼巴巴地看着被人拆得一干二净,自然是不舍,就说新屋可以建在老屋后面的院子里。但大哥和二哥,还有我和姐姐,都一致认为,新屋在老屋原基上重建更为理想。母亲心有不舍,但也无可奈何。
      一切都商定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很快,节后不几天,父母几十年前建成的老屋,也是我少年时代成长和生活的老屋,就成为了照片中的历史。
      那天我没有回去,开车送大哥回家的外甥拍了几张照片传到家族微信群里。其中有一张,是瘦小的母亲背对着镜头,远远坐在老屋道场前面的一把椅子里,看着已被师父们拆得所剩无几的老屋。我看不到母亲脸上的表情,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几十年的心血一下子就没了,心情可想而知。
      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母亲的新居紧跟着破土动工。那些日子,赶上天公也作美,工程进度因此很快。年底,一幢漂亮的小洋楼已经耸立在母亲和我们的面前。
      因为建了新居,母亲说什么也不肯去城里过年,要留在家里。于是,不但这年的年饭我们是在母亲的新居吃的。而且我和姐姐俩家吃完年饭也没走,我们决定在母亲的新居过年。这也是我出嫁二十多年第一次在娘家过年。要是父亲也在就更好了,可惜的是,父亲已经走了好几年。
      年迈的母亲自己大概也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够住上这么宽敞的新房子。尽管新居还没有全部完工,因为年前时间有限,楼上都暂时原样放着,却已经花了好几十万,这令一生节俭的母亲有些心疼,但喜悦之情还是溢于言表。有事没事的会一个人在一楼的每个房间里转一转,有时甚至还拄着拐杖慢慢摸到屋前和屋后的院子和厨房里看一看。
      我知道母亲是高兴的,但仍故意问,还是新房子好,是吧?母亲笑着说钱好。然后又补充一句,要是你爸在,一定兴死了。的确,要是父亲在,肯定还要高兴。
      这个新年,虽然母亲的孙子、孙媳妇和重孙远在深圳就地过年让母亲略感遗憾,但应该也是极其热闹的一个新年。不仅仅是因为乔迁了新居,还因为姐姐也早已是当了祖母和外婆的人。四代同堂,曾是父亲生前的愿望,但父亲没能等到。
      漂亮的新居固然是好,但就像一双刚刚上脚的新鞋子,对于年迈的母亲而言,肯定有几天的磨合期。为此,我耐心地教母亲怎样使用电热水器,怎样开玻璃窗和关玻璃窗,怎样关防盗门和开防盗门,尤其是防盗门后面反锁的小旋钮。
      同时又不忘叮嘱母亲,不能到楼上去,以免摔倒。就是出大门,尽管门楼前只有五步台阶,也要抓着旁边已经安装好的扶手,一步一步慢慢的往下走才行。
      过完年,我们又都回到城里,开始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留下母亲一个人在新居。我隔三差五会打电话回去,基本是在晚上。因为白天,隔壁左右的邻居,时不时的会有人串门,因而母亲并不孤单。但黑夜漫长,尤其是寒冬,母亲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只能早早地上床。我每次八点左右打电话,母亲已经坐在了床上,或者是躺下了。
      每次手机铃声要是响了半天母亲还没有接,我就禁不住胡思乱想,生怕母亲有个闪失。一旦母亲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在电话那头响起来,我就知道母亲的身体还是健当的,悬着的一颗心才会放下来。
      大多时候是母亲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话,我偶尔插上几句。但有时正说着,母亲会不小心按动了老人机上面其它的键,使说话突然中断。我就不得不重新再打一次,有时甚至是二次或者三次。
      但每次只要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就忘了自己正在大踏步向老年行列迈进的现实,仿佛自己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