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夜阑卧听风吹雨 ...

  •   上元夜的热闹仍未消减,夜幕中依旧是万家灯火通明,都城建安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飘过一道孤影,逆行穿过如织的游人,急匆匆叩响了太傅司昶府上的大门。
      府中守卫一边纳闷着大半夜的谁会闲的没事来敲门,一边为来者开了门。待借着提灯烛火瞧清眼前人的面容后,着实吓了一跳:“大……大公子?您不是在……”
      “找爹有急事,让让!”
      言罢,便急不可耐地从守卫让出的道上进府,大步走向司老太傅的书房。
      一如既往的灯火通明,推开门入内,偌大的书房唯余父子二人。司老太傅缓缓放下手中案牍,抬眸道,“策儿,为父早同你说过,有什么事差人来报个信即可,身为驸马大半夜的不待在公主府,鬼鬼祟祟得跑到这里来,成何体统?”
      与太傅的悠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策仿佛被火点着了似的急躁,“爹,老二人呢!”
      “方才陛下宣他入宫了,怎地了?”
      “完了,是真的,盈盈刚从宫里捎来口信,说是老二在太初殿对陛下出言不敬,被陛下禁在宫里了!”
      听到这里,太傅也不着急,抿了口茶,点点头,“筠儿自那天江枫出事后就一直对陛下心怀不满,如此积怨已久,今夜出言不逊也在情理之中。”
      “老二确实是因为陛下同他提及了江枫当年的事才动的怒,照常理陛下心情不好关他在宫里几天也就罢了,但问题是,陛下把他关在了明德殿!”
      听到这里,司太傅徐徐搁下手中茶盏,沉思片刻,“陛下……这是闲不住了啊,才安分几天,又要搞些事情出来。策儿,随我一同入宫面圣!”
      “是。”

      皇宫,太初殿。
      烛火未息,御案上奏折堆积,案前景熙帝坐在龙椅上假寐,脑海中似乎仍在回想着方才的司筠与他的对话。
      “......”
      “斯人已逝,陛下既已认定江枫谋反,又何必多此一举特地召臣前来”
      “呵……那就恳请陛下赐微臣一死,也好让臣早日去黄泉与江枫会面。”
      “……”
      “陛下,夜已深,不先回寝殿就寝吗?政务虽重要,但陛下龙体康健才是最重要的啊。”一旁的许公公见皇帝已经摇摇欲睡,好意地提醒道。
      “不了,就在这里等着。今晚,朕赌他一定会来。”
      许公公正欲再劝,忽听得殿外有侍卫通报,“陛下,司太傅司昶及驸马司策求见!”
      “你看,正说着,这人不就来了?”烛光映照下,景熙帝的脸上扬起一丝诡异的微笑。许公公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恭敬地退到了角落低下了头。
      “臣司昶参见陛下!”
      “臣司策参见陛下!”
      景熙帝绕开御案,忙至司太傅身前将其扶起,“太傅快请起,你与朕师徒之间不必如此多礼,”待司太傅直起身,又瞥向另一侧还跪着的司策,“驸马也起吧。”
      宫人用不着景熙帝多作吩咐,鱼贯而入为二人奉茶设座。
      “今夜二位前来,想必是为了夜阑的事吧,”见二人不语,自以为是默认了,景熙帝又继续说道,“朕与夜阑为着江枫的事闹了点矛盾,一气之下命人将他关进了明德殿反省反省,太傅若是担忧,朕明日便遣人送他回府。”
      “先不提筠儿的事,臣等此次前来与小子无关。陛下,不妨来聊聊三年前书尧的那件事吧。”
      闻言,景熙帝脸色骤变,但不过片刻后,脸上又勉强着重新挂起一丝皮笑肉不笑,“往事已成云烟,太傅何必再提?”
      “老臣记得,今夜是陛下先同筠儿提及此事的吧。”
      “……”
      见眼前人没再接下去,司太傅自顾自地说道,“当年西戎屡次侵扰边界,战事如火如荼,人都道是江书尧为了战绩功勋,与西戎里应外合。江府当时甚至有仆人直言,曾经亲眼见到过书尧与西戎的书信往来,这也成了日后判处书尧谋反的罪证之一。但江书尧,是臣的学生,他的性格,臣又怎会不知?若真有往来书信,他又怎会轻易让家中普通仆人瞧见?况且臣曾派人四处寻找过当年作证的仆人,却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够了!”听到这里,景熙帝再也忍不住,出言打断,“江枫已死,太傅莫要再执着于那些陈年旧事了,至于夜阑,朕明日便遣人护送他回府。”
      “谢陛下,不过,相比较让筠儿回府,臣更愿意留他在宫中一段时间。”
      “父亲,这?”沉默了许久一直插不上话的司策一脸震惊,不明白为何不借此机会把老二带出宫。
      司太傅递给他一个质疑“你是不是我亲生的”的眼神。
      无法,景熙帝只好讪讪道,“既然太傅发话,朕也只好勉为其难留夜阑在宫中了。时候不早了,二位,请回吧。”
      “臣告辞!”忙拉着自家丢人现眼的傻大儿随侍卫出宫回府。

      回到太傅府厅堂,司策还是按捺不住问道,“父亲,为何……”
      司太傅对于这个眼前的大儿子,不知该怎说的好,只能怨自己年轻时没有对其好好教导。未等司策话说完,便出言打断,“入宫前,确实怀着把筠儿从明德殿带回来的目的,再不济也要换个地方,但方才陛下的表现未免太过热情,对于要送筠儿回府一事重复了两遍,反复强调就显得刻意而为之,这让我不得不怀疑……你小子,当真认为他是准备把筠儿送回来吗?”
      小小的司策有大大的疑惑,一脸茫然地看向司太傅,“不然呢?”
      “……”呷了口茶,强行压住心中怒气,长叹道,“陛下此举,是在试探咱父子俩。今夜一听闻筠儿被困便如此匆忙慌张地进宫,若是将筠儿带回来,便是让旁人以为我们司家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陛下那疑心病重的,难免会多想,倒不如就让筠儿顺理成章地留在皇宫,一来随了陛下的意,不会去刻意为难筠儿,二来他住在明德殿,或许还能借此机会查一查当初云梁兵败和书尧的那件事儿……”
      “可是,父亲,云梁兵败案不是早就已经盖棺定论了吗?还要留老二在那鬼地方查什么?当年两军交战时不巧天降大雨,神机营火铳尽数临阵哑火,我军作战能力因此下降不少,再加上军士们的兵器触水突然就软了下去,只能靠两只手两条腿跟敌军的刀枪剑戟打,这不败才怪……后来先帝也下令彻查了此事,是军器监的那帮蛀虫粗制滥造,为了捞银子就在兵器上偷工减料,买通卫尉寺,将有问题的兵器送上战场,简直丧尽天良……”
      太傅点了点头,接道,“时任军器监卿的是赵宗和,其妹赵妃乃是当年齐王的生母,彼时太子尚未立,齐王正与燕王--也就是当今圣上争储夺嫡,他手上把控着两路军权,又有赵家作倚靠,一时风头无二;而燕王的背后则是内阁杨阁老与我。
      此事事发突然,令先帝大为震惊,刑部的效率也是出奇得高,不过两天,便揪出来了‘国之蛀虫’赵宗和……赵家满门抄斩,全府上下两百多口人被斩杀殆尽,唯一的活口赵玄辉据说是化装成了仆役的样子,由忠心老仆护送着一路逃到了江南,沉寂了一段时间。书尧出事不久后,赵玄辉便在江南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支叛军要起事,这些年来频频骚扰,至今仍令朝堂上颇为头疼……
      至于那齐王,最终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因此事受了牵连,不仅手里的军权被夺,就连平时在先帝面前,也逐渐说不上话,被先帝冷落丢到了地方,在陛下登基前几个月突发急病殁了……”
      讲到这里,司太傅冷着脸,不愿再多说下去了,仿佛触动了内心深处某根不为人知的弦。司策虽然像个傻子,但毕竟不是真的傻,立刻反映过来缘由,面色亦是难以言说的沉重,便不再多留,匆匆道了安返回公主府。
      四年前齐王病逝后,齐王妃伤心欲绝悲痛万分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最终也随齐王而去了。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齐王妃,名叫司竺。
      倏地,绵绵细雨落在了窗棂上,点染了上元的夜色,也浸透了某个正在往府里赶的倒霉人。

      皇宫,明德殿。
      司筠倚在床头,望着窗外连绵的夜雨出了神。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吱呀--”一声,惊醒了痴人梦,划破了夜的寂静,虚掩着的门被打开,氅衣里的是一身金丝绲边玄袍,身后宫人或提灯或撑伞,昭示着来者身份不凡。挥了挥手,留宫人在门外,独自迈入寝室内。
      闻声,原在望天的司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被窝脸转向墙的一侧开始装睡,大有当年对付司老太傅半夜查寝的架势。
      来者并未察觉什么异样,缓缓踱步到司筠身边,坐在了床沿上,动作静静,好像怕惊醒那“梦中人”似的。一双眸子看向窗外,看风吹细雨,看夜沉人寂,一如少时模样。
      “夜阑,莫要怪我……”
      此刻,他不是君,他不是臣。

      注:本文所采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沿袭唐代,除了将外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改作内阁,其余内三省(殿中省、内侍省、秘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御史台、禁军不做变动。
      生活习俗参照宋明时期,所以有椅子什么的别太惊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