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chapter9 你有病 ...
-
难不成他真的是……回避性人格障碍?
这个词还是他听家里哥哥说的,他哥是做心理咨询相关的,春节的时候接诊了一个病人,一般来说心理医生会有保密原则,职业操守,尽量避免透露病人的情况。
但这个病人的情况比较特殊,属于回避性人格障碍,虽然不算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也属于心理缺陷,这个症状表现为全面的社交抑制,面对陌生人或者不熟的人会感觉到害羞、孤独、回避,并且很难产生对于自我的信任,不相信、不确定自己会被爱。
因此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而这个小姑娘的家人在他小时候就外出务工,留下她和家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不懂教育,但也很疼小姑娘,然而小姑娘性子一直比较慢,在学校也经常被人欺负,天生又是比较敏感的特质。
因此症状表现的更为严重,长大之后也出来打工,春节家人都不在身边,朋友同事基本上都回乡了,她没什么地方能去。
于是宁生秋他哥就把她带回家里住了几天。
某种程度上来说,温锦荣表现出来的感觉和这个小姑娘是很接近的,不过温锦荣相对的更积极一些,而且更包容温和,承受得住压力,最多只是对他回避的有点莫名其妙的过头了。
按理来说宁生秋应该是很讨厌这种性格拐来拐去,不直接,有话不直说,让人觉得磨磨叽叽的人的。
但也许是温锦荣的好皮相冲淡了这些,又也许是有了春节对这个小姑娘遭遇的同情,又或者……是因为面对他的屡次嘲讽,温锦荣从未退过,却又不曾轻易愤怒,只是像一潭宁静平和的湖水,静静地待着,宁生秋此时竟是想要帮他的心占了上筹,
既然他这么怕我,那就接触到让他不怕好了。
宁生秋很快打定了主意。
“温锦荣,你过来。”宁生秋站在监视器旁冲着温锦荣招手。
温锦荣此时正在和陈钰聊天,听见他叫,急忙和陈钰说:“先不和你聊了。”然后就跑到宁生秋那边去了。
陈钰见状颇为无语,不懂他什么时候和宁生秋变得这么好了,温锦荣一向性格慢热,不怎么和别人主动交往,现在倒是每天和宁生秋挨在一起,两个人凑得很近,嘀嘀咕咕的。
问他他也只说是宁生秋在教他演戏,再问具体教什么,怎么教,他就不会说了。
不是温锦荣不想说,但他觉得这些说出来还挺不好意思的。
宁生秋比他小了有七岁,他刚出道的时候宁生秋还是个小学生,让一个小他这么多的人教他演戏,虽说能者为先,但也有点微妙的感觉。
更何况他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过感情戏,动手动脚、撩来撩去,温锦荣不会的时候,宁生秋懒得一遍遍跟他讲,索性亲身示范。
他演薛路,演的是如鱼得水,演撩拨方瑾的戏份演的也是得心应手,温锦荣被撩的更是面红耳赤。
有时候会觉得他俩的角色真是倒置了,温锦荣总这样觉得,有一次实在没忍住和宁生秋说了,可宁生秋只是说:
“你这么说,说明你还是没有理解薛路最核心的地方,他是胆小鬼,他怕袒露真实的自己在别人面前,怕被别人伤害,怕不被喜欢,于是盖了一层又一层,对什么事情都像是蛮不在乎。方瑾才是实质上的勇敢者,炙热,勇敢,又一往无前,被别人伤害过之后还是乐意把自己最柔软的地方送出去。”
“你演薛路没什么不好,虽然演技很烂,但感觉契合。强大的气质和主动出击只是外在,很容易学。”
宁生秋说话的语气比起之前已耐心了许多,温锦荣只当是他俩熟了些,并未多想。
他不知道这是宁生秋在刻意宽慰他,还是真这么觉得,但又想想宁生秋这个人,说话做事总是直来直去,从不乐意委婉,也不愿意假装,谁都管不住他,于是便感觉心安定了许多。
——之前温锦荣总觉得自己在拖累剧组,一个剧组五六十号人,没有一个人是不希望自己参与的剧能火的,都承载着大家沉甸甸的期望,而往往被关注的焦点只集中在他们这些幕前的演员身上。
一部戏要完成、要出彩,多得是看不见的人在背后编织,表演者是最后站在舞台上的人,给龙点了睛,如果笔下得歪了,整座龙身的细致雕琢便都付诸东流,空有形而无神。
演员要对演戏有敬畏,对这个行业有敬畏,更要对观众负责,对身后的人负责。
宁生秋叫他去是为了教他怎么在镜头前把握一些比较细致的走位,还有人物细微动作的设计,这些部分相对来说很难系统化地教,只能在实战中根据现场的情况去调整。
不同类别的电视剧之间也有差别,甚至不同导演的拍摄习惯也会有影响,更别提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跨度,如隔天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在电影上极为出彩取得了许多成就的演员,一旦转去拍电视剧,会让人觉得神彩尽失。
他们在电影拍摄上所积累的经验,所具有的灵气,大半难以适用。而且在电影上导演起着绝对主导权,几乎是执棋的手,在电视剧方面更多靠的是剧情、情节以及演员的创作。
宁生秋自小便是看着电影长大,大学时期上的是戏剧学院,学习话剧表演,入行后又是从电视剧开始,对表演很有自己的心得与了解。
刚才拍的是剧里综艺其中的一段,宁生秋给温锦荣讲在这种片场应该怎么走位,才能最大限度的给摄影师空间,既不破坏画面的美感,也不会挡住一些布景和道具,并且这个人物动线有时候设计好了,也会凸显出人物的特征。
他让温锦荣站在监视器那边看,自己亲自举了几种错误的方式示范,这些都是他在前面几个片场学来的,没戏的时候他一般也不会回去休息,会在一边观察琢磨,片场里经常会临时找一些不重要的群演、龙套角色,有些老戏骨看不过眼也会上手教教,这种时刻是最能积累经验的。
对于温锦荣来说这种体验就比较新奇了。更何况就他演得那些剧,哪怕有老戏骨也只是不走心的客串一下,看他们这些主演都显得很是嫌弃。
温锦荣正自己努力记着,宁生秋又开口闲聊,问他有看过哪些电影。
温锦荣没别的优点,做人比较实诚,是什么就说什么,也不愿意虚伪地给自己找补,他知道宁生秋这种学院出身的演员肯定阅片无数,甚至经常在看一些常人难以忍受的实验片,但他还是照实说了:
“我不怎么看电影。大概就只看过几部比较有名的?”
宁生秋挑着眉等他继续说:“然后?”
“以前上学的时候被同学拉着看过《唐山大地震》,然后就是聚会的时候一起看过几部。”温锦荣乖乖地掰着手指数,基本上说出来的名字是一部历年中国电影榜单。
宁生秋实在对他没脾气,但这类人基本上就代表了中国大部分电影观众,对于他们来说电影可有可无,是聚会娱乐时无处可去的消遣。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毕竟生活已经很痛苦很匆忙了,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花上经历看一部让人沉默、悲伤,又或者压抑、反思的作品实在是为难。
但对于宁生秋来说,电影是什么?
他家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家庭,父亲经商,开自己的公司,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泡在办公室和书房,沉默寡言几乎很少和孩子交流。
母亲是贤妻良母,把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温柔和善,但更多是一种身体上的关心,她也不喜欢和孩子聊太多精神上的话题,她倒不是觉得是胡思乱想,但也只当作是孩子的异想天开。
宁生秋还有个哥哥,比他大了五岁,两人有点年龄差,他上幼儿园,哥哥上小学,他上小学一年级,哥哥就快毕业了,总比他大了那么点岁数,于是也嫌他年纪小,不喜欢跟他一起玩。小时候欺负欺负他,长大了懂得兄友弟恭了,便又有点摆弄当哥哥的感觉。
总而言之,宁生秋小时候就觉得挺无聊的,一起上学的小朋友们也很无聊。
他大约在六七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影,和邻居家的发小一起窝在沙发上看香岛的喜剧电影,鬼对于小孩来说是相当恐怖的,他听别人讲鬼故事面上不显,晚上回家了就睁着大眼睛瞪天花板,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恐怖的场景。
然而香岛的喜剧鬼片不一样,同样是鬼,却也有和人一样的情感,他们不再是失去理智毫无目的的寻找替死鬼接替自己,而是也有自己的心愿,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像另外一个人世间一样。
本来……鬼也是人变得嘛。
自那之后,宁生秋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电影这样的东西,里面充满着无数奇谲诡丽的世界,有无数动人心魄而又使他魂牵梦萦、心神摇曳的故事。真情假意、梦想现实,只微缩于小小一方屏幕,便使无数人足不出户便能看见百亿三千大千世界。
他按部就班地长大,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他也想成为戏中人,也想体验千百种人生。
不光是电影,话剧、电视剧,一切表演形式他都想试试。
表演为他织了一场幻梦,毫无保留地把他拉入故事的尘网中。
但没人告诉他,这些东西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艰难,让他这等骄傲的人也被击得粉碎,在无人之处颤抖、动摇。
拉回现实,宁生秋也懒得再问温锦荣,也懒得给他开影单,心里只盘算着有空一起拉他看还来得快点,自己还能和他讲讲。
戏剧这么好的东西,温锦荣怎么会不喜欢?他虽然没什么大的天赋,但也是以前没找到诀窍,长得这么好看,不演好戏可惜了。
看温锦荣还在死记硬背思索走位的问题,宁生秋又觉得光讲有些干,想了想,给他举了个例子,说起电影他便夸夸其谈。
“你看过《锦城春事》吗?聂笙玲的那部,里面曹伊河从巷子的另外一头走过来,镜头机位是固定的,画幅内容也是固定的,可她走得节奏,速度,步伐,身姿,路线,硬生生通过十五秒的镜头,把当时在场的观众看哭了,在场无人不为她动容。”
“这就是简单的一个走能营造的。”
“演员的力量就是这么伟大,能打动人心底最深处的情感。不是让你哈哈一笑又或者简单的滥觞掉眼泪,而是发自内心的为之震撼。”
他拉着温锦荣从现场走了一遍,手把手教他怎么走,和道具还互了动,讲得比导演还细致。
刘导不觉得他逾越,反而特别开心,他就喜欢演员之间互相交流,况且温锦荣和宁生秋关系好,他乐见其成,起码有利于培养下感情,演员关系好,剧组的感觉也好,拍起来也顺畅。
他笑眯眯地坐在监视器后面,看宁生秋讲。
人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散发魅力,说俗了就跟会发光似的,宁生秋这个人平时说话惹人生气,但不惹人讨厌,温锦荣一直不自觉地拿他当个幼稚的弟弟看,就是偶尔会被他身上泄露的成熟的攻击性给刺一下。
然而这些好像都是宁生秋的浅层表象,他唯有在演戏的时候,在讲演戏的时候,眼睛会从半阖眼皮的不走心变得凌厉起来,他是认真的,严肃的,甚至称得上是严苛的,对每一个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都要提出来,有时还会和导演杠上。
两个人各执一词,刘导大了他一轮有余,但争论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两个幼儿园小朋友,那么纯粹。
这种有热爱的感觉时常在片场打动着温锦荣,他虽然拍了四五年戏,但之前的剧组氛围都很轻松,导演也很轻松,拍的差不多就给过,大家都想着赶紧拍完早点收工,怎么简单怎么来,就和普通打工社畜一样,做完了就万事大吉,他之前也是这样的。
所以他以为所有剧组都是这样的,但《交错》有点不同,宁生秋和刘导联合颠覆了他的认知。
“你又发呆!”宁生秋算是服了温锦荣了,拉着他走路都能想东西入了神,边走边发呆,宁生秋一转身没注意,差点被他头撞上鼻梁。
温锦荣呆了片刻,连声不好意思,内心吐槽:还不是怪你。怪你没事演戏这么走心。然后偷偷笑自己吐槽的毫无道理,听起来跟撒娇似的。
宁生秋:“……”
不仅发呆,还自己一个人傻笑,这人真的没救了,怕不是又有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
温锦荣是不知道宁生秋在背后给他安了多少个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