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我下课回到家,撞见彦良和杨千瑞亲密无间地待在客厅里,勾肩搭背。他们怎么不干脆搂一起算了?

      “回来了?”彦良问。
      “嗯。”我随口回应,用脚跟将门带上。
      杨千瑞站了起来,像小学上课见到老师一样,行了个十分端正的注目礼。我朝他点点头就回了自己房间,琢磨头疼的作业。

      我从图书馆借了许多谱子,历来出名或不出名的电影配曲,包罗万象。有简单如《大白鲨》里以两个不停重复的音符为主调的,也有复杂如《星球大战》中恢弘大气的传统管弦乐,而这两部作品竟然还出自于同一人之手。
      我将那一沓谱子粗略翻看一遍,没悟出什么可借鉴之道。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临时抱佛脚这招看来不灵。
      我在琴键上胡乱地敲,废弃的纸稿丢了一篓。曾经我也很唾弃电子琴,如今却不得不向它屈服,迫于编曲作业的压力。它粗糙的音色并未给我带来创作灵感,更雪上加霜的是,门外响起了尖锐的锯木头声。

      我大力推开门,彦良正用一副十分松散的架势,同时摧残着我的耳膜和杨千瑞的小提琴。琴盒敞开在地上,里头散落着一块松香和一张麂皮的擦琴布。
      我又惊又气,杨千瑞怎么会让彦良碰他的小提琴?
      彦良教我吉他时,都不舍得让我碰那把他最常用的吉他,小气吧啦的,连借备用吉他给我练手都是十分勉为其难。
      小提琴可比吉他贵太多了。
      而且杨千瑞的这把小提琴,看成色也不是什么便宜货。外行归外行,但有些质感差距,是连外行也能一眼看出来的。

      彦良“唉”了一声,惋惜自己不是这块料。他将琴从肩上卸下,手里的弓转了一圈,弓把的位置对着我,“你要不要试试?”

      被这么一问,我也有些心痒,转头询问杨千瑞,征求主人的同意。杨千瑞笑着点头表示可以,笑得一脸无害,还充满期待。
      我单手撑着沙发靠背,一个跃身跳到他们面前,接过琴和弓。

      杨千瑞靠近了我,手把手教我如何用正确的姿势将琴架到肩上,用腮部夹住,调动手腕的力量轻拉出声。
      我试了两下,说不出的别扭。他看出问题,又伸手来扶琴:“我帮你调整下肩托。”杨千瑞一手托着背板,一手旋着螺丝,往下收了点,又问:“这样行吗?”
      我左右扭了下脖子,感觉没那么卡了,就说:“行了。”

      杨千瑞收手退开,我冷不丁瞥到近在咫尺的他的脖子上,下颌线下方一点,有一块醒目的红褐色痕迹,引人遐想非非,引人气急败坏。
      我未及多想,就脱口而出冷嘲热讽:“昨晚上哪儿找乐子去了?”
      杨千瑞一脸茫然地望着我:“啊?”

      我后退两步,正好够拿琴弓指在那处“杰作”上。此情此景,无异于苦候多年的痴情人痛心地持剑刺向负心汉。

      杨千瑞伸手顺着摸上红印,明白过来我暗藏的深意后,整张脸羞得通红。他把琴弓一下扫开,磕磕巴巴地说:“这、这、这是练琴练出来的。”
      旁观一切的彦良,爆发出一阵失去理智的笑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太逗了,你俩。”
      我的脸上也烧了起来,谴责的意味太浓,误会的程度太深。以及,对一个专业小提琴手太过失敬。

      杨千瑞垂着脑袋,我也低着头,无地自容。彦良朝我迈了两步,拿手肘捅我:“还不快道歉。”
      我反应过来,连声说:“哦哦哦,对不起。”
      杨千瑞很小声地说:“嗯……没事。”
      彦良义气地替我开脱:“你别怪他,也别想太多。我第一次见到时也以为是吻痕,后来才知道这叫琴吻,也很贴切嘛!好像要练很久才会有这样的痕迹,对不对?”

      杨千瑞依旧不自在地说:“我也不是很明白。有些人就有,有些人就没有。”
      “那有的人一定很幸运,毕竟不是谁都能有那个荣幸被琴亲吻。”我才想起来哄他。
      杨千瑞一下笑了,直视着我,眉眼弯弯,“也许是吧。”

      一段小插曲翻篇,彦良催促我道:“你快拉下试试,这玩意真是太难了。”等着看好戏的意味呼之欲出。
      他一个整日与吉他弦打交道的人都觉得难,我这个只会拨弄琴键的人,更是无从下手。不出所料,我的木头锯得比他还响还亮,赶在邻居敲门投诉之前,赶紧收手把琴交还到杨千瑞手中。
      “别糟蹋了。”我诚惶诚恐道。

      杨千瑞却轻松地笑着:“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和你们差不多。”
      “你学了多久?”彦良问。
      杨千瑞停顿了一会儿,似乎在心中掰着指头数数,最后不太确定地说:“十……十五年。”
      “你今年不是才二十岁?!”我和彦良异口同声。
      杨千瑞小声说:“是,是啊……小时候用的是1/4的琴,后来才慢慢换成大的。”

      重点完全不在这儿吧,谁管琴的大小,而是五岁?!五岁就开始拉琴了?

      杨千瑞慌乱地向我们解释,许多小提琴手都是从这个年纪开始学琴的,甚至更小。为了打消我们眼中不可思议的崇敬,杨千瑞絮絮叨叨地举起例子。
      “海菲兹3岁学琴,6岁就开音乐会;帕尔曼5岁学琴,13岁就上了美国电视台;梅纽因5岁学琴,7岁就登台演奏交响乐……”
      最后一个名字,似乎去年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讣告。

      杨千瑞最终是这么总结陈词的:“所以我就只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到现在也没什么成就的普通人而已。”
      彦良安慰说:“别小看自己,你总拿过什么奖吧?”
      杨千瑞坦率地摇头:“没有。”
      怎么会?就算是我,也曾在北京市青少儿钢琴比赛中拿过亚军。他的水平至于这么差?唉,上次他拉琴时,我完全走神了。

      杨千瑞将小提琴收进琴盒,道别:“我该回去了,谢谢你们的招待。”

      我和彦良将他送到门口,目送他拐进转角的楼梯。马上,我又跑回卧室,打开飘窗,想着能再多看一眼他的背影,不久便如期而至。只是我没预料到,他不知为何也转过了身,朝我挥了挥手,倒着走了一段路,才最终离开。

      三月末,我去看了《男孩别哭》。本以为是同志男孩别哭,看到一半才发觉是蕾丝边女孩别哭,最后尘埃落定——性别认知障碍者别哭。

      散场后我去了趟厕所,一边放水,一边不自觉哼起了脑海中盘旋的那段旋律,电影中的插曲。
      「There’s a diamond in her eye
      It’s a shining up above
      And the moon in the sky
      Says you won't tell her why」

      我抖了两抖拉上裤链,突然从隔壁冒出个脑袋,吓得我差点夹到自己。
      “嘿哥们,这歌名叫什么?”一口流利的美式口音。
      我认出了他,是我上次半夜看电影时遇到的那个拉丁裔帅哥。

      我整好裤子,如实回答:“我不知道。”
      电影里拢共就播了两句,我盯着片尾信息,也没定位到具体歌名。

      我和那人一前一后走向洗手池。我排在他后面,他让开位置抽纸擦手,貌似不经意地问我:“你也是刚看完《男孩别哭》出来吗?”
      我点头,客气寒暄:“是,你也是吗?”
      问完我忽然想到,我在放映厅里并未瞥见除我之外的任何身影,毛骨悚然。很快又想明白,偌大的影院里显然不止一个场次。

      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想起你来了,你是不是经常一个人大半夜来看电影?”
      “你不也是?”我将擦过手的纸丢进垃圾篓,离开这个并不适合交谈的场所,往外走去。

      那人自我介绍道:“我叫Joe,你呢?”
      我简短地回答:“Jack。”
      “Jack,我猜你和我一样,在附近上学?”
      我并不喜欢这种自作聪明的问法,即使他猜对了,就另起了刁难的心思,“那你能猜出我是哪个学校的吗?”
      他牵动嘴角笑了笑,自信地说:“肯定不是哈佛医学院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你。”

      我没忍住发出一声惊叹。还以为学医的个个都是nerd,整日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没想到还有这种闲得大半夜来看电影的。
      我打量着他说:“蛮特别的。”
      最后我只能挑出这么个词来形容,“不务正业”自然是说不出口。

      Joe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你是指我,还是指我们?”
      我说:“当然是你,我们有什么特别的。”
      Joe笑着说:“总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来看同一部电影,还不够特别?”

      我和他遇见不过两次而已,两次最适合的词是“碰巧”,而不是什么“总是”。但我懒得与他长篇大论,就敷衍道:“你总是这个时候来?”
      “大部分,你也是吗?”
      我下意识地点头,又摇了摇头。

      已经走到影院门口,我跟他分别望向两条路,正适合结束这场短暂又意外的闲谈。Joe却忽然说:“也许下次我们可以一起来?”

      我半眯着眼,注意力全被他身后不远处的一只叼着老鼠路过的野猫勾走。
      她长得实在太漂亮了,长缕的白色皮毛蓬松又顺滑,霓虹灯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量身打造的五彩长裙,高傲地踮着脚掌悠悠前行。

      我明白“猫步”这个词的初衷了。也瞬间理解了为什么人类要违背自然天性,趋之若鹜地打造一套世俗标准,将美的定义条条框框地钉在里头。
      虽然我并不会多瞧杂志封面上的性感模特一眼,但不免俗地看到泳装肌肉帅哥仍会眼前一亮,心头一跳。即使我如此唾弃人们千方百计伪装出的浮夸外壳,但内心,但□□,但情感,无一不被过分美好的皮囊左右。

      Joe又重复了一遍他的问题,我才回过神来,注视着他说:
      “我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如果下次再遇上,也许我会考虑考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