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
      宋代流行谚语,出自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

      焚香,重嗅觉之美;点茶,即品茶,重味觉之美;挂画,重视觉之美;插花,重视觉、触觉之美;这四般闲事,是宋代文人所推崇的美学艺术生活原则,并称“生活四艺”。

      挂画,又称挂轴。茶席中的挂画,是指以挂轴的形式,悬挂在茶席背景中的书与画的统称。茶席挂画中的挂画内容,可以是字,也可以是画。一般以字为多,也可字、画结合,我国历来就有字、画合一的传统。最早是以“品茶挂画”方式出现的。唐代饮茶之风,大行朝野民间。被誉为唐代茶圣的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为使《茶经》全书一目了然,陆羽教人用素绢写出《十之图》悬挂。陆羽在《茶经·十之图》记载道:“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宋代诗人文同“惟于试茶并看画”;文学家苏轼赞言:“尝茶看画亦不恶”。在文人的推崇下,民间对挂画风潮,当然也“人竞趋之”。随之还出现了专门为高门大院提供服务的挂画之人“涉儿”,以及挂画机构“排办局”。“涉儿”亦称“手作人”,据《梦粱录》记载,这些人“专攻刀镊,出入宅院,趋奉郎君子弟,专为干当杂事,品茶挂画,说合交易。”

      点茶:
      宋代蔡襄的《茶录》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特点是——
      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
      水和火皆要求合适,水“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
      茶盏要温热,“凡欲点茶,先须熁[xié]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然后进行点茶操作,“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度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神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
      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
      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斗茶:
      当时斗茶的胜负标准有两项:一是看汤色,所谓“汤色”就是茶汤的颜色。
      若茶汤颜色是纯白,则为上品,因为汤色纯白说明茶叶的采摘、加工都是恰到好处。
      若颜色偏青,说明加工时火候不足;若颜色偏灰,说明火候过大;若颜色偏黄,说明茶叶采摘出了问题。
      二是看汤花,所谓“汤花”是指茶汤倒进茶盏中在表面泛起的泡沫。
      汤花颇为讲究,不仅汤花要保持匀称,在它散尽之后,越晚出现水痕越好。
      因此想要在斗茶中获胜,须将茶末研磨得非常的细腻,同时在注水点汤的时候。
      力道要把握好,汤花出现之后,久久不散是汤花的最佳效果。汤花紧紧咬住茶盏的边缘,但是绝不流溢,这就叫做“咬盏”。
      如果汤花很快散开,或者流滋出来,就会落败。
      苏东坡曾诗赞:“闽人品茶天下高,倾身茶事不如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