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苗头 ...

  •   大楚以武立国,因而文脉并不甚兴,行知书院亦是先皇经由司士府劝诫后、效仿百越建在京都中的第一座书院。

      单论陛下,他并不喜欢书院,也不喜欢读书人。

      长公主好不容易争取来了书院的权柄,如此才使得书院在京都有了一线生存之机。可是,这一去夋族便是几年,便是如今功成身回,京都权贵圈子也已如大浪淘沙般更迭了几轮,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这书院虎视眈眈,单等着抓书院与霍珏的小辫子。

      毕竟在没有书院之前,权贵子弟只需要向司士府行卷,上头随意安排,便可将亲信安插在朝堂之中。借此,冯英早不知往朝里塞了多少得意门生。

      自有了书院后,霍珏与司士府共掌京考之事,相府权柄被一分为三,冯英再做这些事时,便明显不如以往得心应手了。

      要是能拉书院……继而拉长公主下水,这得是多大的功劳?

      “我们得赶紧把这事说于霍掌院。”

      孟定坤折身,疾步往掌院所在的院子赶去,“也不知道是哪位这么有规矩,竟放肆到敢在掌院的茶室内嚣张打牌!”

      随着话音渐急,他的步子也愈发快了起来,跟在身后的晏初近乎一路小跑。

      “霍掌院为人最是公正,从未有半分私心,如若这事被有心人做一做文章,将这掌院换个人,还不知道这书院要乱成什么样子。”

      于是又沿着来时的路,穿花园、绕假山、过小亭……一直寻到了青居正前方的“浩然正气”院中。然而侍从却道,也就才片刻功夫,霍掌院已往相府赴约去了,之后还要一道往宫里去议事,一时片刻,怕是回不来的。

      “既然掌院回不来,那将此事说于监院大约也是一样的。”

      晏初拉住孟定坤,大喘了几口气。

      “不一样。”

      孟定坤神色越发阴沉,“整个京都里,也就霍掌院一人无半点私心,监院……监院也是旁人塞进来的,谁知道打牌的里头有没有监院呢?否则他们哪来的茶室钥匙!”

      这事只能告于霍珏处理。

      只是,碰巧了一般,霍珏今夜也并未回书院,遣去打探消息的侍从回禀道:“公子不知,今日宫内闹得人仰马翻,陛下一气之下,便叫霍掌院连夜去冀州督造行知书院了。”

      “今夜便走了?”

      孟定坤不可思议道,“都不曾回来收拾东西?”

      “是的。”

      侍从神色恭敬,并不见半分慌张,“公子若心里不安,不如先回过大人再行决断。”

      一连几日,孟定坤的课都上不到心上,就连在教晏初打拳时也常常分神,晏初也时常劝解道:“不如就与孟大人说一声?他们同在朝上为官,想必也有些渠道可与往来。”

      “我已着人往冀州送了快信。”

      孟定坤叹气,“只是……看京都如今天色,似已有些来不及了。”

      秋意渐浓,霜风四起,仿若一夜之间,木叶凋零,岁穷寒塘。

      上等学堂里的夫子都是宫里精挑细选的大儒,谈起文章来口吐锦绣,字字珠玑,似乎那诗词也灵动了许多,不再是那些刻板的字句。应着秋景,夫子们讲起古来文人对“秋”字的注解,秋景不过是寻常季节轮换,但诗句或喜或悲,无不是人为加注在上的意象,便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一句,若非心性自觉,触目也不过山雪罢了。

      所谓痴心方能成诗。

      古来诗圣诗神,无不是一片痴心倾注其上,满目格律却又不被格律所拘,熟知古今典故才能游刃有余的取来自用。

      痴心倾注……

      这世间,又何止是诗歌方得如此?

      晏初觉得,自己隐约有了要开窍态势,他仿佛已经探到了那个关口,只是总好像还差个时机。

      霍珏不在京都,整个行知书院都似活了一般,仿佛之前的波澜不起,都只是因为霍珏这个定海神针的缘故。如今定海神针不在,书院里起先只是微微翻腾着小气泡,待试探后,明白再无人约束,便干脆一日胜似一日的猖獗了起来。

      一个封闭管理的书院,如今安心上课的,便连晏初等伴读算在内,也不过剩寥寥几人罢了。坊间却屡屡传出书院学生眠花卧柳、饮酒打人的消息来,两位监院年老,并拼尽了权力朝外解释,但毕竟堵不得悠悠众口,不过几日,便已有大人将自家子弟接回了府中教育了。

      ——真是笑话,自家西席夫子亦是大儒,当初来书院,也是为着书院有霍珏的缘故,铁面无私,管理严格。如今这书院又像个什么样子?连这不三不四的小儿都调教不得,还是别去沾染的好,免得带累坏了自家孩子!

      果然是霍珏掌权久了,忘了自己也是个没有官身的白衣,如今竟连书院管理这样重要的事情也敢怠慢。

      还是陛下说得对,这世上,到底还是那些读书人最为阴郁歹毒一些。

      要么取缔书院,要么换了霍珏。

      许多大人在眼神对视间达成了一致。

      不仅是书院,近日来典客司也是烦乱得很。

      如今已是十月末了,论理各部都已开始整肃,偏在这时接到了夋族大汗阿布迪嘉上书,请召进京,自言已将国事托付给了周昀与长子特木尔,自己则打算带着弟弟余昊来陪和韶长公主共度春节。

      再算一算日子,来和谈的西凉使臣也快到了。

      西凉在青州西北,同样被大荒山所阻,前些日子有西凉骑兵骚扰定州,却又不起大规模的冲突,只是一封接一封的发着歉函,说尽了道德仁义的空话,烧杀抢掠之事却一件都没少做过。定州驻军虽两万有余,但根本不是西凉精锐骑兵的对手,打又打不过,躲也躲不了,实在是叫大楚觉得自己窝囊得很。

      可偏偏提出要和谈的,还是西凉的国主,除了通篇看似诚挚的歉意外,典客司看到的,都只有要在年前赚个盆满钵满的直白爽朗。

      好巧不巧,十一月初四这天,阿布迪嘉带着余昊,与西凉使臣胡宝乐一并到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苗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