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第七十章 清波不见暗潮生 ...
-
武皇帝这一次离宫的时间比以往长了许久,一直到年节才从大慈恩寺启程回宫。回到皇宫,李元徵将这些日子处理的奏折都送到紫宸殿请武皇帝阅览。
其他的政务武皇帝都没有异议,唯独朱玠弹劾范平熙和辛焕辰一事。武皇帝将范平熙亲手提拔的两个门生外放,辛焕辰的几个旧部也被罢黜,此事就此揭过。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二人结党的事他不会相信,但还是得警告敲打一番。
随后,李元徵请奏,交回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印,兵权由皇帝亲掌。并言道:“昔者,逢大战方才设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然今战事已息,四方安定,且陛下已下旨养民,如此,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则无用。天下归心,将士亦应归一,我大秦臣民唯陛下为君父,我大秦将士亦唯陛下命是从,请陛下收回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印,亲掌兵权,以安将士民心!”
太子将帅印捧上,跪在大殿上请求皇帝收回,朝臣们也都看着这父子俩。武皇帝自然不会贸然接受,当然要婉拒,“太子平定北疆,居功至伟,又无过失,朕岂能收回兵权。这帅印还是太子执掌吧!”
“父皇不可!”李元徵请道:“自古以来,兵权岂有下放于臣之手。陛下信赖,以社稷相托,然兵戈已止,天下安定。兵权久置臣子,于社稷不稳,于臣子不安。父皇若不应允,儿臣岂非不孝,望父皇成全儿臣之孝心。”
太子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立即有大臣出来打圆场。礼部尚书周明忠附议道:“陛下信任太子故不允太子所请,然太子仁孝,陛下宜成全太子之孝举。臣请陛下恩准太子所奏!”
“臣等附议!”一干大臣附和道。
太子话说的很漂亮,大臣们也把台阶给铺好了,皇帝也就有理由顺水推舟了,笑道:“既是太子一片孝心,众卿又一致附议,如此,朕便应允了。”
“陛下圣明!”
当然武皇帝也没有亏待太子。新年伊始,蓝廷玉就亲自来东宫传旨,册封太子诸子女。
“太子三子崇系封北海王,四子崇恂封南安王,五子崇怿封东平王;太子之女萱封丹宁郡主,苓封安阳郡主,天心封风陵郡主。”
朝堂上太子兵权虽交,但皇帝却恩封子女,总归是有所补偿了。
出了正月,春意越发浓了,天气也一日日渐暖。这日,李元徵下朝回到东宫,径自往青鸾殿来。昨日宫里来人说母后叫孩子们今天进宫赏花,这会儿他们应该都进宫去了。李崇怿年纪太小,肯定去不了,楚嫣自然放心不下,应该也没有去,想来她这会就在青鸾殿。
进了青鸾殿,李元徵就去看李崇怿。李崇怿越发的白净饱满,小脸粉嘟嘟的,真是若仙童一般粉雕玉琢,玉雪可爱。比他两个哥哥都好看。
李元徵进来时,李崇怿正在小床里睡得香甜,楚嫣却不在屋里。锦书和乳母守在小床边,回禀说楚嫣去了英华殿书房。
走到书案旁,拿起案上的纸,李元徵便看见上面写的字,想是她平日里练字或是教李倩姐妹识字时写的。只见他笑意轻松,随之细读起来。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李元徵知道,这是长孙皇后的《春游曲》。长孙皇后不仅是一代贤后而且还是一位颇有才气的女子,这首诗便是她春日游玩时偶感而发,写的甚好。李元徵竟不知,楚嫣竟会写长孙皇后的诗。
放下书稿,李元徵转身就往英华殿去。
英华殿的书房是李元徵闲暇时间读书之所,偶尔也会在这里接见重要客人,平日里并不让下人随便出入。洒扫之事,也是派几个信得过的侍卫来做。只是近日李元徵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李元徵前些日子便跟楚嫣提及了此事。今日正好得空,楚嫣想起此事,怕书房积了灰尘,便亲自拿了扫帚抹布,去替李元徵整理清洁。
待李元徵进了书房,见楚嫣正站在一座木梯上清理书架高处的灰尘,怕她掉下来,忙一个箭步冲过去:“嫣儿,你怎么爬那么高,快下来!”
楚嫣被他一吓,脚下不稳,身子便在木梯上晃了晃。李元徵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要从胸腔了蹦出来了,飞身跃起,便把她稳稳抱在怀里,两人缓缓落地。楚嫣嗔怪地看着李元徵:“徵,你那么大声干什么?你吓着我了!”
李元徵却刮了刮她的鼻头,苦笑:“还说呢!你才吓着我了。下次别爬那么高了,这里我会安排人打扫,哪里用得着你亲自来。”
楚嫣笑道:“前几日,不是你说一时没有合适的人打扫,书房里的东西又不能随意让人动,我便亲自来了。”
李元徵闻言,十分开心。又想起刚才在青鸾殿看见的书稿,笑道:“孤倒不知,爱妃竟会写长孙皇后的诗?平日,只见你读蔡琰、谢道韫的诗,或是找什么《女诫》、《女则》来看,谁知道你却写这首诗。”
“对于长孙皇后,世人只知道她贤良大度,端庄守礼,可谁又知道,她也是一个有小情趣的女子呢?”楚嫣知道他是看见了留在青鸾殿的书稿,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作为女子,不仅要以丈夫为天,也应有自己的一片天。”
“这是你自己想的?”李元徵问。
楚嫣摇头,随之说道:“不,这是我从母后身上看到的。”
“从母后那你要学的还有很多。”李元徵笑道:“不过,刚才你说女子,不仅要以丈夫为天,也应有自己的一片天。这点孤倒是认同。你特意写这首诗,莫非是你也想学长孙皇后?”
“为何不能?”
“说的极好。看来,我们大秦未来又要有一个贤后了。”李元徵忍不住夸赞。
楚嫣听他如是说,不禁也有些骄傲,她自是明白,这是他的期许。跟他这么一说话,楚嫣差点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于是她便准备推李元徵离开,以便继续打扫书房。谁知方迈出一步,便觉脚上吃痛,“哎哟”一声叫唤,李元徵脸色一变,蹲下一瞧,只见她的脚踝已肿得老高。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下好了。”李元徵忍不住埋怨她,说完毫不迟疑弯身将楚嫣横抱起,抱着她一路出了英华殿,见侍女在外守着,便正色吩咐道:“太子妃为孤打扫书房,不慎扭了脚。去让人拿瓶药膏送到青鸾殿来。”说完抱着楚嫣大步离去。
从过了正月以后,长安城就一直不安宁。之前宰相弹劾案的余波才刚过去,崇政殿上又要起风了。
就一件普通的举荐,有人开始大做文章。他们不拿此事说话,而是就卷入此事之人的身份说些不实之话。
这件事的起因原本只是山东按察使慕容毅因为兖州刺史开缺回籍丁忧,便向吏部举荐司马王佋代理刺史一职,并无什么特别想法。但是有些大臣却不这么认为,甚至恶意揣测。
因为这两个人的身份太不一般了,慕容毅不仅有莱国公的爵位,还曾是东宫的属官。而王佋更是不一般,他虽然只是小小的进士出身,可他的姐姐不是一般人,是当朝太子妃。
有人认为慕容毅推荐王佋是为了借此邀宠于太子妃,然后巴结太子以图调任回京。更有甚者,认为是太子听了太子妃的枕头风,幕后指使慕容毅举荐王佋来提拔自己小舅子。这是太子在结党。
这些言论传到李元徵耳朵里,让他不由得冷笑。
崇政殿上,几个言官向武皇帝禀奏。
“太子妃蒙陛下之恩典而入东宫,已坐享百姓供养,锦衣玉食。其弟王佋,以恩入仕,于社稷无尺寸之功,于民无分毫之恩,无功而升迁,无前例可循,易增娇纵之气,攀比之心。”
“臣以为,慕容毅为献媚于东宫而提出升迁王佋,或许是太子曾有施恩笼人之嫌,慕容毅方有此举动。”
“慕容毅明为举荐王佋代理兖州刺史,实为邀宠于东宫,太子,你有何话说?”武皇帝问。
李元徵听罢上前行礼说道:“陛下,慕容毅虽曾为东宫属官,然儿臣与他并无私下往来。说儿臣有施恩笼人之举,慕容毅投桃报李邀宠于东宫,实在乃无稽之谈。”
李元徵说罢,朱玠便走出来,奏道:“陛下明鉴,臣以为太子绝不会有笼络下臣之举,然太子妃是否有为自家子弟谋利之心实不可知。或许,是太子妃曾戏言抱怨过,此话传到宫外被有心人利用?”
这话严重了,朱玠表面上是为太子辨白,实际上却是说太子妃言行不谨,东宫管教不严,这才将太子妃的戏言传了出来。更有甚者,是在提醒皇帝,将来新君继位,太子妃很有可能后宫干政。
“父皇……”李元徵欲辩解。
武皇帝出言问道:“太子妃是朕与皇后为太子选的,也是太后首肯的。朕记得当年众卿也是一致赞同的,太子妃品性如何,众卿应该清楚。现在,你们却在这里质疑太子妃、弹劾太子妃,这是你们自打嘴巴说自己识人不清,昏聩无能?还是说朕与皇后不明,太后年老糊涂?”
“臣等不敢!”众臣躬身请罪。
武皇帝笑容冷峻地看着面前的大臣继续说道:“今日明着是有人质疑太子妃干预太子的政务,朕看不然。你们是想要朕另立太子妃,然后再以母废子罪降罪楚王,朕说的可对?”
“臣等万不敢如此。”
李元徵又道:“父皇,太子妃秀外慧中,敏而好学,还熟读诗书,自入东宫后也是贤良淑德,举止得体,不喜奢华,崇尚节俭,处事谨慎。说太子妃有干预儿臣政务之行,实属居心叵测。儿臣请父皇严查此事!”
“此事,朕会查的。”武皇帝瞅了一眼太子又说道:“太子与太子妃是结发夫妻,朝夕相处,自是清楚其品行。众卿是担心太子会如汉成帝那般,昏庸无道,荒于酒色,任由他人为非作歹,最后断了江山?”
“臣等不敢。”众臣赶忙跪地叩头。
“都起来吧。”武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冷笑:“太子是朕的儿子,朕自是信他不会结党营私,笼络人心。日后,再有此等不实之言,离间朕骨肉,绝不轻饶。所有上书者一律降职一级,罚俸一年。”
退朝后,武皇帝将太子叫到紫宸殿,告诫了一番:“今日的事你也看见了,他们不是在针对你,而是针对太子妃还有她后面的三个嫡子。看来,有人已经想到朕前面去了,他们盯上了未来的嗣位。”
“父皇明鉴,儿臣从未有过别的意思!”
武皇帝道:“呵呵,这些日子,宫里一直都在传,说太子在朝中没有助力。这背后的意思,不说朕也明白,不过是在说太子妃的家族毫无势力,与你全无帮助。太子妃背后没有势力,谁有?”
李元徵自然知道这些传言的意思是什么。自从他交了兵权,最近就有人说皇帝要对太子打压,太子朝堂上又没什么助力,很容易会失势。东宫里得有一个能助太子成就大业的女人。
这话说的很明白,太子妃与太子无助力,自然而然就应该退位让贤。可一旦太子妃让位,那楚王兄弟的嫡子身份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些传言其实是冲着东宫嗣子的位置来的。
“最近,朕赐给愥儿的东西都被转送给崇系了。朕问了,说当时太后也在。太后说愥儿是哥哥,哥哥就应该让着弟弟。愥儿这两天没少在太后那受委屈,朕没想到,太后和东宫的人把手都伸得这么长。”武皇帝恨恨地说。
“太后那边,朕会去说,以后愥儿都不用去那请安了,好好在肃章殿读书。”瞧着同样气赧的李元徵,武皇帝吩咐道:“回去告诉东宫所有人,最近,太后得静养,不要去宁寿宫打扰。不然,朕绝不轻饶。”
李元徵点头应道:“是,儿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