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八章 烽火连三月 上 ...
-
安源徐家设宴款待昔日的晋国贵族邢昭,歌舞女子中,赫然出现了花月娘。
林晴朗大惊,正要去找主人徐彬,却听一人笑道:“林大人,幸会!”
惠侯邢昭这一年三十一岁,略少于齐燕之,是一个率性潇洒的贵族子弟。据说他的祖上来自南方楚地,移居中州三代,仍可见当年南楚子弟衣履风流的气象。他的率性从出使留国时向苏长安提出“想要亲眼见一见名满中州的林刺史”一事上就可见一斑。晴朗与他在豫阳相识后颇有好感,故而在投奔东赵前写了封书信给邢昭,让廖琴去投靠他。
一年多未见,经历了亡国之变,邢昭的风姿倒是没什么改变。晴朗笑道:“看到邢侯安泰如昔,晴朗深感安慰。”
“彼此彼此。”
邢昭在晴朗身边坐下,靠着柱子,一手执杯,笑意盈盈。两人说了会儿闲话,忽然邢昭一抬身:“廖琴……”刚说出这两个字,就看晴朗作了个噤声的手势。
“明日到邢侯府上拜访。”
邢昭笑道:“不胜荣幸。”
此时,花月娘已经舞罢退场。旁边有人说“这姑娘俊俏,好风韵。”说话的时候眼睛微微眯起,恨不得马上找主人去要的样子。
林晴朗站起身。
“这么早就走了?”
“我找主人有事。”
徐彬听到她提出的要求瞪大了眼睛,晴朗轻笑:“徐舍人不舍得割爱么?”
“不,不……可是,那女子……”
晴朗心想,这还真是个孩子,换了独孤锦、司徒清,宁可事后调查,也不会在这里追问不休。
“那个女子——是我在平州时的金兰姐妹。”
“花娘子——”
花月娘依然一身舞衣,缓缓走入,拜倒在地:“花月娘拜谢林大人搭救之恩。”
“花娘子,你——受苦了。”
龙源城一别三年。
国破家亡。
徐彬府中翩翩起舞的花月娘光彩照人,而灯下细观,眼角眉梢皆有细纹。
“再度沦入风尘,月娘实在无颜。”
“花娘子若是这么说,晴朗就更不知如何是好了。你跟随平江王直到最后,晴朗却早早弃国奔逃……”
花月娘抬起头,静静看着她,过了一会儿,将一包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东西放在她面前,低声道:“月娘忍辱偷生至今,只为此物。”包裹缓缓打开,两个青瓷罐子被端端正正的放在地上。
晴朗的声音微微颤抖:“难道是,难道是……”
“是平江王和月娘夫婿的遗骨。”
晴朗潸然泪下,恭恭敬敬的拜了一下:“臣,前任留国刺史林晴朗恭迎平江王殿下——”
花月娘猛然拔出一把匕首,朝自己当心刺下。
“月娘!”
晴朗猛扑过去,花月娘一惊,匕首划过晴朗的肩头。
“月娘,晴朗对你发誓,终有一日使平江王与李长史皆安葬于先皇身畔。花娘子,到那一日,还要你亲自送李长史。在那一日到来之前,和我一起,好好的活下去。”
花月娘放声大哭。
齐燕之进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两个女人抱头痛哭的场面。听到动静,晴朗抬起头,一边抹眼泪,一边冷冷说了句:“齐长史的耳目也太厉害了吧。”说着,起身往后面走,花月娘心想:“这两人怎么还是处得古怪?”一边又听到齐燕之追出去的脚步声,忍不住摇摇头。
“你来做什么?”
“原本是来骂你的。”
“哼——”
“现下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晴朗……”
“花娘子带来了平江王殿下的骨灰。”
燕之大惊,脱口道:“你打算怎么办?”
“没心没肺!”
燕之脸上顿时一片通红。
“我会上书朝廷——朝廷对王仲道用兵在即,善待苏家贵胄方能赢得留地民心。平江王在蔡地两年,仁善爱民、法纪端正,皇帝应该会妥善处理此事。”
“你有打算,我也放心了。”
晴朗在门边回身,瞟了他一眼:“进来坐会儿——给齐长史沏杯好茶。”
长夜清茶,闺阁对坐。
晴朗的眼睛鼻子还是红红的,神态却平和下来。
“燕之……花娘子和我说了我们离开留国后,蔡地的那些事……”
在花月娘的叙说中,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绝望却又豪情的日子。龙源城外最后一战的前夕,李钦、王琅等人曾将军中精锐组织起来,然后去劝说平江王潜逃。平江王的忠实部众们拼了命的向苏渺劝说,说选出来的都是忠贞不二的精锐;又说王仲道生性残忍,并且根本没有治国之才,纵然一时得势也难以长久。说平江王殿下您暂且忍耐,等到王仲道众叛亲离之时,便是您东山再起之日。
平江王待众人说完,微笑道:“众卿是想让本王做第二个秦孝么?”
众人顿时无语。
平江王旋即命人再军中选择愿意付死的将士,跟随他出城迎战,他说:“先皇将皇位传给本王,本王无能,守不住江山,可至少要守住苏家男儿的荣耀。”
李钦、王琅等人都要跟随,平江王却命王琅留下,他对王琅说:“本王将龙源城合城百姓的性命交付给你。”
其后,平江王战死;部众李钦等人将官二十余人全部殉难,随平江王最后一战的士兵也尽皆战死。王琅收拾残部,安抚百姓,然后在自己的父亲兵临城下的时候,以保全合城百姓姓名为条件,开城投降。就像平江王想的那样,因为最后被留下处理事务的是王琅,他和王仲道的父子关系,确实让龙源城得到了保全。
平江王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死于乱箭之下,王仲道下令将叛臣首领的头颅挂在城门口示众,尸体被胡乱丢在野外山岗上。平江王世子年方十九,随父上阵,一同战死。龙源城中,平江王的大女儿和两名侧妃在王府举火自尽。而在豫阳,平江王起事的消息一传到,王仲道就查抄王府,捉拿了他留在京城的全部家眷。平江王战败后,男子被杀,女子为奴。这个时候,王琅也无能为力,对他来说,恳请父亲约束住士兵不要劫掠龙源已经筋疲力尽。
花月娘没有说自己是怎么为平江王和李钦收尸的,至于后来的事情,也是一句带过,只说自己确实是来投奔她林晴朗的。
“我听说花娘子是你问徐舍人要来得?”
晴朗叹了口气:“乱世之中,谁也保不住自己。”
林晴朗连夜写了折子,说明了花月娘前来投奔自己的经过,以及请求东赵朝廷出面安葬平江王。礼部对于这种事情自然不敢怠慢,一路上报,很快就送到赵元戎面前。这天朝议上对于如何处理此事,几个臣子争执不下,赵元戎也不表态,刚退朝,便有人说皇后有请。
这些天,昔日晋国的皇室贵胄、朝廷重臣,陆陆续续被送到朝凤。其中,有时年十六岁的长乐公主。这位公主秀美聪慧,刘皇后一看到就十分喜欢,笑着对旁人说:“宛然是刚进宫时的元妃。”陈梦茵则撇撇嘴,冷笑道:“哎呀,又是一个皇帝喜欢的美人儿。”
刘皇后这日请赵元戎过来是和他商量太子的婚事。太子这一年二十岁,三年前册过妃,这位太子妃一年后难产而亡,此后两年虚悬正室。其间,也有不少人提过亲,可刘皇后都不满意。这日皇后对赵元戎说:“晋国长乐公主与太子年岁相当,又娴雅聪慧,请陛下准许,配为太子妃。”
赵元戎愣了一下没有开口。
“长乐公主身份尊贵,妾以为还是配得上太子的。”
赵元戎还是不答。
刘皇后终于叹了口气,幽幽道:“若是皇帝对长乐公主已另有安排,那自当别论。”
赵元戎哈哈一笑:“皇后误会了。朕只是想阿锦的女儿也已长大成人,她的家世不用说,人品样貌皇后也是知道的。册为太子妃,不知皇后是不是满意?”
“陛下既有安排,臣妾代太子谢恩。”
“至于长乐公主——朕看,配给汉王正好。”
所谓汉王,乃是已故梁婕妤之子,其母难产而死,由皇后抚养,比太子小三岁,这一年刚刚受封离宫。
“陛下思虑周详。”
赵元戎心情大好,便陪着皇后说话,忽然间想到平江王的事,拿来当闲话说了一遍。刘皇后听罢叹息道:“中州女子果然刚烈坚贞,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花月娘的所作所为,不逊于前朝那些舍生取义的志士。臣妾觉得,便是看在这些贞烈女子得份上,我们也该善待平江王遗骨。”
“朕也有意让太常寺在京城郊外寻一处风水宝地,好生安葬平江王。”
“臣妾倒觉得,不如暂时放于神宫,待到豫阳归赵后,再行安葬于苏家皇陵。”
“皇后和沈卿所说一般无二。”
刘皇后轻笑。
这件事便这样定了下来。独孤锦从赵元戎那里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回家告诉女儿沅芝说“你马上要做太子妃了”。沅芝撇撇嘴什么话都没说,几天后,小姑娘跑进宫去见刘皇后。正好,赵元戎也在皇后处,独孤沅芝直接问他“爹爹说皇帝陛下要让我嫁给太子,是真的么?”刘皇后笑着说自然是真的。沅芝脱口道:“我不要嫁给太子。”
赵元戎愣了下,笑道:“沅芝不愿意做赵家的媳妇?”
小姑娘一本正经的摇摇头。
“那又是为何不愿嫁给太子?”
“太子无趣——陛下若是要我做儿媳妇,就让我嫁给汉王吧?”
刘后大惊,她和独孤锦的妻子是表姊妹,生怕沅芝触怒了赵元戎,正要出言训斥,却听赵元戎哈哈大笑。
笑罢,赵元戎指着沅芝道:“这孩子倒是比阿锦潇洒,朕喜欢。”又笑顾刘后:“看来,还是皇后最初想得周到。”
独孤锦听说自己的宝贝女儿跑去皇帝面前拒婚,吓得差点晕过去,慌忙跑去请罪。赵元戎安抚了他一番,又说:“沅芝一个姑娘家既然开了口,朕也不能勉强,朕就将她赐婚给汉王吧。”独孤锦气得半死,却也只能谢恩。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赵元戎下旨册封长乐公主为太子妃,以独孤沅芝为汉王妃,都在年内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