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旧年 上 ...
成康八年十二月。
十一月,东赵与北方强敌一场血战,将五万北方骑兵击毙于荒野之上,逼得大可汗向东赵求和,消息传出,中州震撼。自从扶朗四分五裂之后,这是第一次对北方强敌主动出击,且获得胜利。只不过,人们都忘记了,连东赵自己也忘记了,他们事实上也是出自于北方草原的马背民族,也被称为胡虏、也曾是“北方强敌”。
在苏长安的统治下,一度快速强大,并让邻国震惊的留,却陷入了持久的内战。平江王与王仲道在曾经的蔡地一场场激战。一度的同袍成仇敌,一朝的良将毁长城。
满天风雪,千山鸟尽。
人们都说这是十来年没见过的最冷的冬天,滴水成冰,走在外头一个不小心,鼻子耳朵都能冻掉。这种天气就该躲在家里,偎着炉火。偏偏有一队人跋涉在群山中的小径上,白雪皑皑,山路狭窄,骑不了马,只能扯着缰绳艰难跋涉。
“大人——歇一下吧——”
中间一人抬头看了看添色,摇头道:“到了隘口再歇息吧,忍耐一下,看着天色,快要放晴了。”
一边有人笑道:“大人都耐得住,我们还能说什么?”又问向导还有多远,路好不好走。回答说翻过这座山就是童县,下山的路好走,还有二十里山路,天黑前准能到。
登上隘口,果然雪止云开。
眺望山下,远处可见一座城池,背山而建。如今所有房屋都被大雪覆盖,看不出新旧,可单凭一眼能看到头,就知道是个小地方。一行人眺望了好一会,终有人叹了口气:“那地方实在糟的可以。想想一个月前还在京城被奉为上宾,我林晴朗看来还真是越来越倒回去了。”
话音未落,有人笑着接口道:“大人若是想要重新被奉为上宾,还不是一道折子的功夫?若是大人有心,小人立刻去起草。”说到这里笑出声来,众人也跟着笑。晴朗狠狠瞪她一眼,一甩鞭子,喝道:“起来起来,都赖着做什么,下山了!”当前就走。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这一年春末,王仲道在苏长安急病去世后,扶王琼之子苏萱为帝,然后连续残杀勋臣名将。刘康、廖江城、苏春等人先后被杀。林晴朗侥幸逃脱,王仲道一路紧逼,兵临荆左。内忧外患之际,晴朗接受了东赵沈慕岚的劝降,开城归赵。不久后,晴朗跟随司徒清的大军来到东赵京城朝凤。
林晴朗是在这一年的二月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扶朗的名人。当时庆国的亲王之子作为使臣来到留国,受到苏长安热情迎接,此人提出“想见一见贵国林刺史”。说她以女子之身为一州刺史,屡立奇功,已传遍扶朗各国。苏长安还真把她叫到京城,也正因此,见到了苏长安最后一面,这才在之后的变动中逃出性命。
到了朝凤后,也受到热情迎接。沈慕岚降阶相迎,并且让她暂住在自己府中。尚未见到赵元戎之前,东赵名流便纷纷来访。
林晴朗知道自己初来乍到,身份不明,不适合引人注目。大半的来访都婉拒了,在沈慕岚府中深居简出。如此,过了十来天,皇帝赵元戎召见。
因为有沈慕岚这样一个——扶朗女性官员的翘楚——存在,东赵官场对女子为官的宽容度显然比留国好些。林晴朗的出现,让朝凤官场充满了好奇和猜测。不过,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林晴朗将在朝凤赢得一席之地,原因很简单——赵元戎能提拔沈慕岚到这个程度,自然也会赞赏另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子。
赵元戎果然十分欣赏林晴朗,他对这个在山穷水尽之际前来投奔的留国刺史给与了宠荣。安抚、赏赐,自不用说,到这年夏天,赵元戎生辰宴请群臣的时候,尚未有一官半职的林晴朗出现在宫廷夜宴里。她坐在沈慕岚的旁边,一身华服,云鬓高挽,神色从容却举止谨慎,自然吸引所有的人的目光。众人都说:“看这光景,只怕将来窜起来比沈慕岚还快。”这个时候,跟随林晴朗归赵的荆左官员都得到了很不错的待遇,绝大多数在荆左延续旧职,也有人获得提升而调动。众人都认为林晴朗暂时没有获得官职只不过是等合适的缺,而在那段时间,皇宫中时不时传出诸如“皇帝宣召林晴朗,在宫中下了大半天棋,皇帝的笑声一直传到殿外”之类的消息。
然而,到了十月里,人们渐渐觉得情况不太对了——林晴朗依然没有得到官职。
任命一直到十一月底才下来,吏部授予这个亡命者童县知县的职务。
消息传出,朝凤官员尽皆迷惑。
童县是东赵最北面的一个小县城,土地贫瘠、人口稀少,而且时刻会面临外敌侵扰。但凡有那么点背景,或者稍微被看好的官员都不会被派到那么个地方。赵元戎最初对她恩宠倍至,最后却将这女子丢到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倒让众人想不透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自然也有更通透点的人,比如司徒清。他在元妃那里率先一步听到了这个消息,然后冷笑了一下,嘀咕了声:“真难看。”
被丢到边塞小城的一行人在太阳偏西的光景终于下山到了城门口。在山上看,童县仿佛就建在山边,真正下来才发现县城还在好几里外。在马上眺望并不那么高大的城墙,林晴朗叹了口气:“总算到了,谢天谢地。”这一路可真把她折腾得够受,当初跟着军队行军打仗都没那么苦。她顾影自怜的时候,却听旁边的人“啊”了一声,刚回过神,便听到肖归雁道:“这是怎么了?怎么都没命的跑?有敌军来袭?”
抬眼望去,通往城门的官道上不少老百姓拼了命似的往前跑,有跑着跑着摔倒的,爬起来都不拍拍灰,继续往前冲。
一行人相互看看,有人道:“好像不太对……”
林晴朗点点头:“我们也跑吧……”
催马扬鞭,转眼抵达城下。这才发现众人没命一样的跑是赶着京城,尽管远没到太阳落山的时候,童县城门已经准备关闭。众人飞马上前,他们身上有官凭,自然是一路畅通。刚刚进城,两扇城门便已在身后合拢,城外吊桥高扯,弓箭手在县尉指挥下飞奔上城,居然是一派迎敌的景象。晴朗心说,该不会真的一来就遇到外敌入侵这种倒霉事。
进城后,缓骑而行,肖归雁皱着眉头道:“大人,这地方古怪的很。这样子象是大敌临头,可他们在城外放那么多车子做什么?我看那车子上堆满了东西,难道是送给敌人的?”
晴朗摇摇头:“谁知道是什么风俗。到县衙再说。”
童县本来就是个小得可怜的县城,自然也不能对县衙有什么期待。大门敞开,衙役们慌慌忙忙得跑进跑出,倒是一派热闹。林晴朗下马站定,隔着一条街望着县衙大门上的匾额。屋顶上一片洁白,雪后初晴,天气越发的冷。积雪没到小腿,浸湿了靴子,刺骨的痛。
林晴朗忽然笑了起来:“归雁,去通告众人——我,童县知县林晴朗到任!”
在扶朗,文晋族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新年。新年的开始,意味着新一轮的春耕秋收,新一轮的寒暑交替。文晋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靠着土地吃饭,所以再也没有比春天更重要的节气了。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息,在新年里火树银花尽情欢乐,紧接着就是春耕的开始。
东赵是入侵的异族,祖上奔驰在北方万里草原。两百年前,民丰王朝君王失政,天下百姓揭竿而起。一片动荡中,北方的戎人策马南下,越过长霆山,进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锦绣中州。戎狄人先后在中州大地建立了赵(北赵)、郑、秦、东赵等数个国家,彼此之间又相互厮杀。两百年后,扶朗照样四分五裂,戎狄各部落变成不同的国家,照样战争不断。只有一点相同,那就是经过两百年通婚杂居,“戎狄”已经成了一个连他们自己都不太容易想起的名词。
戎狄人原本是不过新年的。他们的盛会是每年牧草丰收之时的“秋祭”。在草原上宰羊祭祀上苍,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然而,两百年入主中州,往昔的传统和他们的语言文字一样,慢慢消失。而今,东赵举国在除夕夜均是欢天喜地,爆竹连天。
东赵和留国一样,十二月,各地州官进京述职,从十二月中旬开始,各部衙都进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吃吃喝喝等过年的状态。官员进京,述职是次要的,关键是四下跑动,勾连人脉。所以每年过年前,京城各部的高官家门口都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沈慕岚年轻的时候还挺喜欢过年,自己也满怀期待的往返在京城官员的府邸,若是幸运,遇到赏识她的人,简单几句话就让她比吃了山珍海味还高兴。然而,时过境迁,而今沈慕岚想到过年就头痛。平常还能以公务繁忙为借口,到了十二月,躲都躲不开的访客。再遇到两个抱着礼物指望走后门,被拒绝了却以为礼物不够重,第二天带着加倍的东西再来的主,简直是弃官归隐的心都有。
这一日,赶走两个来求她帮忙调入京城的外官,沈慕岚深深叹了口气,问从人接下来还有哪些递了拜贴的?答应了司徒侍郎去他府上赏雪景,莫要被耽误了。
从人笑着说今天只剩下一位了,还是个从五品下的外官,大人见不见都不要紧。
沈慕岚笑骂了句“势力”,又问是什么人。回答说“荆左长史,姓齐的。”
沈慕岚外袍都披上了,转身又脱下,吩咐一声“请——”。不多会儿,下人领着身穿五品官服的青年走进来。沈慕岚上下打量一番,见他眉目端正,勉强还算的进漂亮,然而身形高挑,体态适中,单看身材能算上乘。
林晴朗自协助平江王平定蔡、墨两地后,名声卓越。其后出任荆左刺史,各国的邸报都刊登了这件事,以至于一国使臣到了留都专门要求见见这位年轻的女性官员。沈慕岚三年前在平州见了林晴朗,便对她的事十分上心,尤其是在晴朗出任荆左刺史后,因着是两国边境,得到的信息更多。因此,也听说了荆左除了这位二十出头的青年女子外,长史、司马也都是不满三十的年轻人。其中,司马白明在荆左投诚后不知去向。晴朗的解释是——他不满意下官投奔贵国,连夜跑了。
晴朗跟着司徒清上京,荆左绝大多数的官员都留在原地,听候处置。赵元戎对他们多加安抚,多数都在原职继任。荆左刺史自然另行委派,便是沈慕岚的学生,也就是大战之前,前往荆左劝降的使臣。此人十二月头上生了场大病,于是命长史齐燕之代为上京。
沈慕岚从学生那里得知荆左的这位长史“不耀眼,不过能干,做事精细入微。”而今,这个“精细入微”的青年恭恭敬敬跪坐在她面前,目光低垂,用缺乏起伏的声音转达了荆左刺史的问候,以及不能亲自上京给她这个老师拜年的遗憾等等。场面话说完,齐燕之忽然拜伏在地:“下官有一事要烦劳大人。”
“但讲无妨。”
“下官昔日的上司——前任荆左刺史林大人不知是不是还在京城?下官想要去拜见,只是一下子没打探出林大人的住处?”
沈慕岚顿时一惊,没想到林晴朗在京城的日子里居然没和这些旧下属联系。又想难怪前些日子赵元戎忽然提起荆左新降,那些留国官员未必人人齐心,让他们留意查一下,莫要让人里应外合,乱了国政。此后,这件事在没了消息。她还当赵元戎一时心血来潮,并没有继续。现在想想,倒是那个人谨慎的出乎意料,没查出任何把柄才对。
“童县知县!”那个从进门开始就端正谨慎的青年一瞬间动摇了,瞪大了眼睛看着她,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道:“林大人她……她在京城可是得罪了什么人?”
沈慕岚笑了笑:“齐长史多虑了。林大人新到赵国,圣上的确有意提拔,却怕她根基不稳,难以服众。故而,先点了知县之职,平众人之口而已。按照林知县的才华,不过一两年必然高升。”说到这里,打量一番眼前人,见他虽然在点头,可神色间分明是不服气的。略微顿了顿又道:“卿可知道司徒清?”
“卓越名将,青年英才,曾在荆左见过。”
“司徒清自陈国归赵,也是在军中自下级军官开始。还不是不出三年,封侯拜将。举国上下,谁人不服。他一个陈国贵族,尚能如此,何况林知县。”
燕之伏地道:“谨遵大人教诲。”
说完这段,燕之告辞。沈慕岚命送客,待他退出,自己坐在那里连连苦笑,心腹的家人看着她也叹气说“大人真不容易啊……”沈慕岚瞟了他一眼,后者还好死不死的补充道:“记得林大人辞行那天,大人您还捶胸顿足了许久……”
林晴朗在十一月里被任命为童县知县,当时她依然借住在沈府。从吏部回来,这女子直接转到书房找她,拜倒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她这半年来的照顾,而今来向她辞行。待到问明她的任地,沈慕岚吃惊过后怒从心头起,看着面前的人目光也带上了哀叹。
被看得那个神色平静,目光低垂着说我到这里不久,又是降官,朝凤已经有不少人见疑,多亏大人您保护,才平安度日。现在到远一点的地方做个小官,倒也太平。又说不清楚童县的情形,明日便要去查点资料,听说曾经担任过当地刺史的官员中有一位在礼部,也要去拜会一下,希望能得到指点等等。
沈慕岚看着她,忍不住叹了口气说:“晴朗啊,我实在深感愧疚,是我劝你来朝凤的。现如今却……”
“大人万莫如此说。当时下官正处于穷途,是大人的一封信、一个人,让晴朗得以体面的投奔至此。若是没有大人的劝降,那个时候,下官能走得恐怕也只有这条路。至于现下——只要我还是个官员,吃点苦并不要紧。”
几天后,林晴朗出发,随行只有跟着她上京的肖归雁以及几个随从,连小丫环都没一个。沈慕岚原想去送行,心腹劝阻说“大人贵为一部尚书,亲自去送一个七品县官,未免太醒目。一来,有对皇上不敬之嫌。二来,怕也容易给林大人惹祸。”
她想想确实有道理,便命家人送去两百两银子,外加绸缎若干。结果,绸缎让林晴朗退了回来,说此去山高水远,不方便携带太多东西。沈慕岚刻意回避,然而,晴朗赴任的那天还是有一个耀眼的大人物前去送行,便是司徒清和他的妻子范阳公主。除此之外,便是晴朗到朝凤后结识的一些朋友。第二天,司徒清送行的消息传出,朝廷上下又是一场震动。沈慕岚听到了,心说这两人倒是品貌相近,又都是失国之人,看来也惺惺相惜。
正这么想着,听到从人问她还去不去司徒大人府上,这才发现自己已出神了许久,忙吩咐备马。出府没多远,见一行人过来,当前一人红衣如火,正是司徒清。
司徒清见了她跳下马,笑吟吟上来行礼,说我在家中等候多时,不见大人过来,所以亲自来接。沈慕岚谦逊了一番,并骑而行。走到一处街巷,司徒清忽然“咦”了声,指着远处道:“那不是荆左的长史么?好像是姓齐的?”
“齐燕之——刚才便是被他耽误了。”
“他来拜会大人?”
“他进京述职,想找林晴朗。”
司徒清笑出声来:“真可怜。”
齐燕之没有下榻在一般官员选择的驿馆,而是另外找了家清静的客栈,包下了一个小跨院。他刚一进门便有一人迎上来,急切问道:“林大人在哪里,打听到了么?”
燕之嘿嘿笑了两下,径自入内,喝了一杯茶才道:“你要跑更远的路了。”
“啊——”
“林大人——被任命为童县知县。童县么……好像在赵国的最北面。”
“怎,怎么会这样?小人在庆国的时候,都听说新降赵的荆左刺史在朝凤极受器重。怎么忽然就变成只是当一个小小的知县了?”
燕之皱着眉头好半天没说话,过了许久忽然笑了,缓缓道:“只怕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怀璧……”
他斜眼看过来:“稀世之姿何尝不是珍宝?”说的时候似笑非笑,竟让听的人一阵心惊。
第二卷正式开始连载,这一次的场景换到了东赵
依然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旧年 上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