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5、天灾 ...

  •   夏日翩然来临。东宫那片树林又翻起浓密的绿浪,随风吹过的时候沙沙作响。候鸟北飞,在此筑巢,啼鸣婉转,处处生机。
      今日廷议,朝臣带给陛下的却都不是太好的消息。自然,偌大的国度,求得一个风调雨顺,也委实不是易事。
      先是有朝臣奏报岭南酋长冯盎、谈殿迭相攻击,久未入朝,议其有谋反之事。对早已平叛数次的陛下来说,这些部落的谋反实在不足为异,转而命将军蔺謩等发江、岭数十州的兵力讨之。
      魏征却不赞同出兵,他站定堂下,言谈纵横:“陛下!岭南瘴疠险远,若劳师动众,跋山涉水,恐不相宜。如今陛下天下初定,突厥在北,虎视眈眈,所赐金帛耗得国库空虚,实在不宜开战。”
      陛下听到魏征又提及突厥,心中不悦,“突厥一事,竟然有这般影响?难道突厥不灭,朕就不能发兵了吗?”陛下眉头紧蹙,想不白马盟约如此虚耗国力,竟然去南边打个小小部落都难以支撑。
      魏征言道:“陛下其实勿须动武。冯盎之反,并非明反,而是周边臣属疑其反。陛下不如遣使臣示笼络之意,待之以诚信,则可免于战祸。”
      陛下听了,心下赞同,说道,“玄成此言,可以一试。朕即刻派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慰谕岭南冯盎。”
      果然,不久之后,冯盎遣其子冯智戴随使者入朝,表明臣服之意。陛下大喜,赞许魏征“发一介之使,胜十万之师”,遂赐魏征绢五百匹。
      陛下深知与突厥的“白马盟约”于国之长久无益,暗自立誓,必在三年之内荡平突厥,血洗此恨,捍卫大唐。
      他运筹帷幄,又怕士兵惫懒,刀枪入库,于是想要在大内亲自操练禁军,被魏征等人苦谏一番方才作罢。
      说来也怪,今年一春少雨。各地官员频频奏报山东、京畿一带大旱,又有蝗灾,侵蚀良田万顷,幼苗枯死,杂草丛生,眼见秋日颗粒无收,受灾百姓无以度日,各地民不聊生。
      陛下为此十分焦虑。谋反叛乱乃一时之事,统兵征战即可缓解。但大旱、蝗灾却上承天数,事关社稷农桑,关乎天下万民的生计,倒是极难解决的问题。
      历朝历代,旱涝两灾,惹出中原多少饥荒战火。就算陛下堪为英主,这两件事上,似乎能做的不多,也只能依靠上天的力量。
      众臣求陛下南郊祭天祈雨,陛下应允。嘱咐千万不能因此事再生靡费,于是轻车从简,只求心诚,感动上苍。
      后宫之中,皇后也于宜秋宫之北搭设祭坛,率一众嫔妃为国祈雨,并自皇后始,削减后宫用度,节省银钱,为赈济受灾百姓尽一份心力。
      无奈这些法子想了个遍,也不见天降甘霖。国库赈灾的钱粮如流水一般的拨付,陛下心中焦虑。
      谁料更能称奇的是,太史丞千挑万选的祈雨良辰,却在陛下祝祷的时刻,突现日食。一瞬间天地玄黄,那诡异的光晕,似乎更要疯狂地灼伤那大片干涸的土地。
      窃窃私语也逐渐在朝堂和宫廷之上传开,无非又是不知道哪里死灰复燃的旧势力,污蔑当今陛下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带来天下大灾,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的惩罚。陛下嘴上不说,也不彻查,但心中也全然都是忌讳。
      他心中隐隐感觉到似乎快要到了某个日子,这些流言蜚语仿佛有人助推,来得正是时候。至少成功地萦绕在了陛下的心头,他心下有些不安,近日的脸色十足的难看。
      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陛下,去岁,陛下下旨释出宫人,但臣听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中的宫人,无用者尚多。宫女们百日无事,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
      听着虽然似乎也是不挨着的事,但至少也算施恩布德,总比什么都不做好了许多。陛下亦同意此言,说“宫女们幽闭深宫,诚为可愍。平日只一些洒扫之役,实在勿须人多。”于是又命内侍省继续裁减宫人。
      陛下又与皇后商议此事。“皇后,裁减宫人一事,如今各处可都按数裁减释出了么?”
      皇后无奈,眼见陛下脸色沉郁,但还是不得不照实回禀,“东宫已尽释出。如今臣妾身边只有八人,美人、才人只留一人,才人以下的世妇、御妻都无近侍宫女,已是尽简,按例都是不足。所以减去千百人有,但仍未及陛下登基时明诏所称的三千人之数。”
      陛下听了,也是实情,只得叹了口气,“父皇那里,再精简不下来了吗。”
      “陛下,你已多日未入太极宫了,可知其中的景象?”皇后摇了摇头,面露许复杂神色。
      “哦?怎么了?”陛下登基之后,太极宫日常宫门紧闭,与东宫少有往来。陛下、皇后虽照例问安,但太上皇不与他们夫妇见面。元日、节庆也从未一同欢度。承乾、丽质虽然见得到祖父,但太上皇总是念及承道和婉儿,老泪纵横,后来也亦不敢擅自觐见。
      太上皇在太极宫内自设了一处教坊,亲自教习数名宫女弹奏琵琶。听说已不再用横板弹拨,改为竖抱,技法亦大大改进,又作数首新曲,融合胡乐之声。
      “太极宫近日已给陛下添了两个幼弟,三个妹妹,且有孕之御妻宫女竟然有七人之多。如此这般,要如何裁减宫女呢?”
      陛下听了,立刻挑起了眉毛,无奈地叹道,“真是胡闹!父皇是老糊涂了吗?”
      “太上皇闭门不出,每日歌舞渔色,怎能不如此呢?”
      “此番天下大旱,群臣又议释放宫人,以解阴气之郁积。这次一定要想个办法,叩开太极宫的大门。”
      “陛下,你和父皇冷战了多时,也是时候好好开解一番了。”
      皇后说得诚恳,但陛下心中烦闷,拂袖而去。
      旱灾未解,蝗灾更胜。但灭蝗却有些古法可寻。日前,陛下已派了能人巧匠入民间灭蝗。多种艾草,围起良田。蝗虫不喜艾草的气味,纷纷跳出田亩,又趁机在陇上挖出沟壑,就地扑杀,而后掩埋。
      虽然见了些效果,但无奈良田已被蝗虫尽毁,陇亩荒芜,听说郊外已是一片惨淡的景象。宫中万林苑、御花园的树植虽被精心供养,竟然也被蝗虫啃食。此物瞬息繁衍,片刻成灾,一时间嫔妃、宫女皆不敢游园,人心惶惶。
      入夜,陛下仍然心焦。我在一旁等候服侍陛下安寝。只见他手中捧着《汉书》,上面赫然记载着西汉时期灭蝗的怪法——“食蝗。”
      陛下显然没有什么精神,又听得窗外飒飒树叶的声音,竟然打出一个冷颤。他看似与我说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不行的话,朕也行此法。”
      我大概扫了一眼,无非是说当政者失德,蝗灾乃是上天降罪于当政者,那么当政者就不能杀死蝗虫,只能吞食之,上天方可免却蝗虫的灾祸,重拾王道正气,
      “陛下,这真是无稽之谈!陛下励精图治,哪里有失德之处?无论旱灾蝗灾都要用对的法子,哪能让天子去吃蝗虫?”我一下觉得腹中恶心,对这无知之事的痛恨简直脱口而出。
      陛下倒被我这番惊讶逗笑,“没事,你是女子,自然喜好洁净,听了就怕。朕听说胡人本就有此习俗,吃不死人的。”
      “陛下!您现在是万圣之躯。所有饮食都得几经试毒,还需要宫人试膳,怎么能去吃那不干净的蝗虫……万一有个病痛,那可怎么办。”
      “朕想想再说,你先别怕。”他心情不好,倒还哄我一句。
      “陛下,不如去找了能工巧匠,为陛下做上一只能以假乱真的?”
      “朕本也不怕,不过是做一场戏罢了。只是若用一只假的,如何有告慰上天的作用呢”。
      “什么呀,难道陛下也信了那些流言蜚语吗?”
      “朕当然不信!蝗灾、旱灾历朝历代都有,又不是开天辟地到朕这里才头一回。”
      “那不就得了。所以,当然是圣体康健最为要紧。时候不早了,不如陛下先歇息吧。”
      陛下点了点头,想来一日的聒噪也令他疲累,便一路回到寝宫。燕妃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了。我有些日子不曾见她,不知是不是习惯了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倒是脸上可见喜色。
      陛下自有燕妃侍寝。我如往常一样守在宫外。漫漫长夜,我已经十分习惯。
      这些日子陛下忙于赈灾祈雨,有些日子未与我交谈了。好在偶有惊梦,但也不似以往那般撕心裂肺,大抵醒来一阵,我稍加安抚,很快就能入睡。
      只是今夜,总是给我一些不好的感觉。玄武门之变整整一年了,如今又有天灾,会不会于陛下而言,真的有难?
      想到此处,我突然觉得原本凉爽的微风荡漾起几分寒意,更漏声长,我竟然无心细数。
      又想起刚才所说之事,我便请人寻来一位精于雕工的匠人,趁着漏夜,试选了上百种食材,终于找到几种合适的,雕刻出一只惟妙惟肖的蝗虫来。
      我正得意于这个完美的雕刻,实在是巧夺天工,却再一次听到寝殿内许久不曾响起的“杀”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