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切鲙 ...

  •   走到洛阳后,李怿的钱所剩无几。幸好神都有裴嘉的产业,可以让他暂时松一口气。
      一路上走来,他最钦佩的就是师叔,师叔是怎么赚到这么多产业的,难道真是走江湖走多了就会有吗?

      如果上官颜和云琦任何一个人知道了他的疑问,都会摇摇头偷笑,小孩子的想法还是太嫩。
      不过这个想法只是在李怿心中一晃而过,神都的繁华几乎晃花了他的眼睛。他来到这里的时侯,正在牡丹花花期,满城繁花似锦,将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点缀一新。

      洛水横穿整座都城,将神都分为南北两部分,洛水北面坐落着神都的宫城,厚重坚固的外郭城高耸挺立,背靠北邙山,背山面水,地理位置极佳。洛水之南为大多数里坊,繁华与长安殊途同归,不过若说长安庄重威严,神都洛阳便是秀丽多姿。

      远远望去,可以看到武皇登基后修建的天枢,还能看见万象神宫威严的斗阙。不过听说万象神宫在前几年损毁,如今这座是不久之前修建好的。

      李怿对武后的劳民伤财有些不喜,听说这些年洛阳大兴土木修造宫殿,还造一些天枢这样的无用之物,一路靠近洛阳,便能听到一些连年劳役的民怨了。如今看到这样壮观的宫殿,他便不怎么高兴。

      云琦虽不是朝廷官员,却为他讲解过一些,说说这几年的国家局势。作为清醒的旁观者,他们总能获取一些常人看不清想不到的消息,就包括武皇还没有称帝时,武氏宗亲派人在各地制造祥瑞,就在洛水边刻了一块碑,上书“圣母临人,永昌帝业”;还有前几年酷吏大肆屠杀流人揽功,后来被武皇或贬或杀。

      李怿对当今女皇豢养鹰犬屠杀政敌,再屠杀鹰犬的做法很是反感,这大概是在愚弄人民,增加自己的功绩。而边关也不复前朝安定,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动,兵事不止。
      “当年她杀了上书为裴中书求情的程务挺将军,自毁国之长城,突厥人弹冠相庆,大肆庆祝,还为他立了祠堂,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啊。”云琦曾叹道,“每每读六朝史,看到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便会心神大恸,可当今天下,何不是在重复那些蠢事!”

      李怿不禁想到他千里迢迢奔赴的幽州,城墙上斑驳的刀痕,无不在昭示曾经发生过的战争。而千里之外的神都洛阳,却在做着天下太平的美梦。
      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啊?

      他只是一个不到十五岁的乡野少年,初出茅庐,见闻匮乏,不能左右任何人的想法,只能像大部分人一样捶胸顿足,然后继续过这样的生活,不能对这个国家做出任何改变。
      师伯让自己下山游历,是不是想让自己看到这些呢?看到自己的渺小,发现自己的不足。

      李怿摇摇头决定不再去想,烦心事永远在那里,何苦去想。于是背上自己的剑,一路打听,最终找到了狄仁杰如今的住处。
      狄公的府邸在尚贤坊,地处神都之南,毗邻几个王公和高官的宅子,十字街两侧土垣整齐,也很安静。偶尔有街卒路过,拦住他盘问了好半天。

      从街卒口中得知,狄仁杰早已不在府中,究竟去了哪里也不是他们这些小卒子会知道的,于是李怿便去敲狄府的角门。

      李怿编了个故人之子的名头,守门的人也不敢怠慢,叫出了一位年轻人来与他接洽。这人衣着讲究,看着便是个管事的人。管事告诉他,狄仁杰早已出京去江南道,具体在哪里,不得而知。

      管事邀请他暂时住下,李怿哪里敢,连忙告辞,也不久留,就顺势回客栈收拾物品准备离开。

      云来居的掌柜取出一封信交给他,道是有他的来信。李怿看了眼封头,果然是师伯的名号。拆开一看,原来是知道他在洛阳盘桓了好些时,并嘱咐他好好玩,没有要紧事不要回山,平时记得写信云云。
      没有师叔的消息。想师叔那么一个洒脱的人,估计也不会留在山间小院太久,何况他每次和师父的相见,都如天雷勾动地火,非要分出个上下才好。

      想起师父,又是一阵烦躁。有关师父的话,师伯并未吐露一字,他也实不敢猜测,不知是否已经无虞,可为何也不给自己写信。

      为了确定自己下一步的行程,李怿将江南道的府州排列在一张纸上,然后裁成数个小纸条,各团成一团,放在一个罐子里。轻轻摇了几下,随意取出一团,里面写的地方,就是他下一个目的地。

      将小纸团揉开,只见里面写了两个字:湖州。再掏出一个球:江州。
      李怿想了想从前背过的疆域图,在几地之间大致画出了一条线。
      别说,风景还挺多的。

      洛阳以北坐落着北邙山,是历代皇帝以及家族的陵寝所在地,也是洛阳人佳节首选踏青的地方。武皇将避暑行宫修建在北邙山上,每年盛夏均要在此度过。
      北邙山风景秀美,登上山,如果恰逢日落时分,则依稀可以望见万家灯火;如果是在白日,则可远眺伊洛二川之形胜。

      洛阳之东的山脉间,则有天下险关——虎牢关。太宗皇帝就曾于此大战窦建德,立下赫赫威名。如今这里也是军事重地,驻守重兵,户籍查验十分严格。

      不过李怿则要走另一条路。在离开北邙山之后,一路坐船南下,是取道江南的最快路线。这一切还要感谢前隋的炀帝,虽然他滥用民力修建了这条贯通长安、洛阳直到江南的大运河,但是确实在这近百年里,成为连通南北最快速的通路。

      在洛阳左近就可以直接乘船,沿河可一路直达余杭。湖州就坐落在杭州之北,也是一个大城。此地物阜民丰,丝毫不堕鱼米之乡的美称。
      不过待他将要离开洛阳时,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南下的客船。

      只见数艘大商船停泊在渡口,船工以及劳力正在不停往船上运输货物,那些大箱子很是沉重,需要许多人才能抬起来。
      不知是谁想出了一个妙招,将粗细相似的滚木垫在箱子下,慢慢推着走,然后根据箱子的前进不停往前增加木材,这样就会省下很多人力。

      看这大船吃水极深,这样的箱子不在少数。

      李怿觉得有些奇怪,但是他没有凑上前去——他那平时看着都不太靠谱的师父,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觉得很有道理。
      就是出门在外,如果觉得有奇怪之处,千万不要没脑子往前凑。因为往往最正常的事情,其实是最不正常的。

      有许多人都被堵在了路上,不过都在看这个热闹,有些人眉间隐隐有愁绪,大概是码头的戒严所造成的。
      “这是官船,专门运输盐铁,贡品。”李怿身旁便蹲了个老船工,见他好奇便道,“几日前官府便贴出告示,今日码头戒严,所有客船取消,所以小郎,你可明日再来。”

      “多谢告知。”李怿正准备离开,忽听老人喃喃自语,“不对啊,如是官盐或贡品,该是拆卸才对,怎么装船……”
      李怿脚步一顿,随即离开了。

      第二日,李怿如期坐到了船。这是他第一次坐大船,感觉很是新鲜。他跑到甲板上,感受风吹过全身的感觉,看着水波荡漾,船工的船桨划过水面激起的浪花,都让他无比开心。

      不过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而是扒着船舷吐得昏天黑地。

      甲板上的船工看他狼狈的样子,笑道:“郎君是第一回乘船罢,第一回乘船之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眩晕,还是早些回房休息为好。”
      李怿只好回了自己的房间。

      最开始两天还好,后来每天开窗都是这一片看不到尽头的河,便十分无聊了。
      所幸这船停靠每一处码头,所以李怿有幸见识到了好多个不同的城邑,不过想着自己的目的地,他便没有走太远,只是沿途补充了一些零食。
      等到了目的地湖州,船已经行过将近月余。双脚终于踏上实地,李怿不禁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这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不过下次北返他还要乘船,这天下就没有能难倒他李怿的事,一个小小的晕船而已,只是他前行路上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罢了,他一定能克服的。

      找了家客店先行住下,过了几天,李怿尝到了湖州的特色切鲙。江南地区人人热爱食鱼,毗邻太湖的湖州也不例外。
      时人喜欢将各种鱼做成切鲙,然后蘸一些当地腌制的蘸料,味道和长安洛阳流行的大不一样。可能因为鱼的种类不同,腌制与蘸料都不尽相同的原因。

      除了切鲙,其多种河鲜也让他大开眼界。李怿从小长在山中,食用的多是野物,这肥美的河鲜很少会见到。如今来到江南,才算是真正大快朵颐。
      食过鱼,他便漫无目的地游览起来,没成想,他很快便得知了狄仁杰的消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