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入世 ...

  •   沈念余光瞥了一眼方允手中的典籍,竟是一本记载各宗各派以及修行起源等从古至今的修行编年史,“你拿这种无甚营养的扫盲书做什么?”

      方允叹了口气道:“就是因为能扫盲,我才要看。”

      他现在就是个瞎子。

      与颜省这种从早到晚追在沈念屁股后边棍棒督促的老学究模样的长老不同,洛春秋从未讲过诸如仙门礼仪,宗门谱系这种又臭又长又没营养的东西,方允更多时候是处在一种被放养的状态。

      美其名曰:因材施教。

      他这次下山之前急急忙忙进藏书楼完全属于被迫临时抱佛脚。

      “在你面前就坐着一个修行百事通,”沈念拿过方允手中的典籍,指了指自己,“有什么想知道的问我就行。”

      沈念被颜省追在屁股后边教育这么多年,棍棒也不是白挨的,他既然有此闲暇,倒也省了方允不少事。

      方允示意他可以先照着典籍列表来,谁知沈念匆匆瞅了两眼,就把书扔到了一旁,清了清嗓子,装出一副为人师的模样,“所谓修行,其本质是修士对一种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神秘能量的使用,这种能量被称之为炁,而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修行之资的依据便是看他能否感知并且使用炁。”

      “为何要将感知与使用分开?”

      “问得好!且待我一步步讲来。”沈念一脸赞许的看着方允,“修行之路漫长艰辛,先人前辈们便将这条漫漫长路分成了十个阶段,分别是下五境:开窍,清灵,浸身,归灵,金丹。上五境:化形,天启,神合,道门仙人境、儒门圣人境、佛门涅槃境、魔宗天魔境,道门羽化飞仙、儒门肉身成圣、佛门普度众生、魔宗不死不灭。”

      “所谓开窍,便是对炁的感知。古人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修行者能见常人所不能见,感常人所不能感,故而又有道心坚固自有希夷境界的说法。”沈念双手倒背,摇头晃脑来回踱步,越发有教书先生的架势,“而后的清灵便是人体以己身吸纳炁的过程,你适才所问为何要将感知与使用细分的关键就在此处。”

      话音落,沈念从腰间抽出那把陪他许久的折扇当戒尺,对着方允脑壳狠狠一敲,严肃道:“莫要走神!”

      方允拱手以示歉意。

      沈念继续说道:“因为这世上除了普通人与修行者之外还有第三种人,他们虽能感知到炁的存在,却无法完成引炁入体的过程,换句话说,这种人找到了修行的门口,却进不了修行的大门,这种情况不能为寻常人所理解,自身却容易陷入某种挣扎当中,长此以往,难免会有魔怔的嫌疑,受他人非议自是在所难免,但又找不到能够反驳的理由,最后或会致人疯癫,故而后世圣人才会有劝诫之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敬鬼神而远之。再后来随着这些圣人之言的传播,皇权之下渐渐演变成了克己复礼,规范世人行为规范的准则。”

      沈念颇为惋惜的道:“这种夹在修行者与凡俗之间的倒霉蛋儿最是可悲,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吊在中间,苦不堪言。仙门对此还有个不太好听的称呼,叫做劣根器。”

      “所以有人说修行之人皆为天选之人并非全是虚言,只要能完成引炁入体,让炁在经脉当中顺利运行,就算是达到了第三个阶段浸身,对所有正常修道之人来说,浸身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自此之后,你我便如同是万窟山底之千繁洞,洞穴迎风纳水,呜咽作响奏一妙曲,外有呼应,内有感应,如此方能令天地通晓你我之意,从而做到内呼外应。为了能更好的捶打自身,减少因食用五谷杂粮在体内造成过多杂质沉淀的辟谷术便是由此而来,很多时候餐风饮露才是修行者的常态。”

      “归灵与金丹则是丹府之门开启后,灵炁于丹田汇聚,直至最后结出金丹的过程。金丹境作为上下五境的分水岭,下五境所积压的修士最多,也最为混乱。至于上五境中需要真正注意的其实是金丹化形之后的天启。”

      方允渐渐听的入神,“此处又有何异?”

      “化形乃金丹所化之物,受个人心性以及所修功法影响各有不同,寻常修道者能到化形境已是个中翘楚,若想更进一步,则需将自身神元与所化之物相融,这便是神合。但有极少数人在化形后,神合前会多出一个特殊时期,化形之物得天机开了灵智,即为天启。”

      这倒令方允没想到,“一体双魂?”

      “可以这么说,只不过另一魂不是人罢了,”沈念继续说道:“天启之人若要神合,需与天启之物争夺身体主权,此过程极其凶险,若成,则获益良多;若败,要么自此陨落,要么神元被天启之物吞噬,作为人的那部分从此消失,被侵占之后的生命非人,非鬼,非精,非怪,到底该如何定义,仙门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说法。所以神合境多半就是世人所向往的大长生境界,至于道门仙人境、儒门圣人境、佛门涅槃境、魔宗天魔境皆为传说中的境界,而最后道门羽化飞仙、儒门肉身成圣、佛门普度众生、魔宗不死不灭与其说是境界,更像是一种对无限世界的期许与向往!”

      沈念也是难得遇到卖弄才学的机会,陪着方允在藏书楼足足待了一整天,直到第二天颜省找来,才被揪着耳朵捉了回去。

      沈念走后,方允独自留在藏书楼内一月有余,重见天日时险些被满身的书卷气呛的睁不开眼。

      换过了一身干净衣衫,方允察觉到山上弟子明显比之前少了许多,若非还能见到几个洒扫的道童,险些让他以为昆仑已经人去山空了。一打听才知道,这段时间不少人已经陆陆续续下山去了。

      回到围庐的时候,洛春秋正躺在一竹椅上晒着日光闭目养神,见方允进门,懒洋洋的张口道:“怎么才回来,其他人都下山半个月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事急不来。”方允不急不缓道:“况且您不是说过,急不过送命,躁不过趋恶,凡事缓说,慎办!”

      “接着!”洛春秋从身上取出两样物件交给方允。

      方允接过一看,其中之一是一精致小巧的木盒,稍一打开,药香扑鼻,两枚滚圆的丹药静静卧于木盒之中;另一物件则是一枚巴掌大小的令牌,令牌一面刻有沈字,另一面上书孔方二字。

      “这是?”

      “丹药是浮休怨那江姓小子给你送来的,说是将来有备无患,至于那令牌嘛,是沈念下山前让我交给你的,说是你在山下能用的到。”

      如此说来,沈念应该早已下山,方允将丹药和令牌收起,见洛春秋神色古怪,问道:“师傅还有话说?”

      洛春秋理了理衣衫,一本正经的道:“你以后可以多跟颜省家那小子走动走动。”

      方允一愣,“为何?”

      洛春秋道:“为师与他在品酒方面颇为投缘。”

      方允:“……”

      看样子,多半是沈念来围庐时带来的酒水入了自家师傅的口,不然不会这么说。

      “既然在藏书楼待了一个月,”洛春秋从竹椅上起身,抻了个懒腰后,伸出一根手指,“来,下山之前让为师看看你这一个月的功课做得如何?”

      只见洛春秋周身道袍无风自动,围庐四周轻盈温润的灵炁受其索引,迅速朝着指尖处汇聚,须臾间,就已凝成了近乎水滴般实质的炁团。

      “记得要用全力呦!”洛春秋笑眯眯的提醒道:“不然可是会死的!”

      方允看着那跃然指尖的炁团,双眸惊愕之余还有掩藏不住的兴奋,退后几步后站定,郑重行了一礼:“既如此,弟子得罪了。”

      说罢,方允将气息调动到极致,尽数倾注到了春秋十二剑之上。

      方允周身的数道剑光与炁团近乎同时出手,撞击产生的巨大气浪卷起漫天尘土,以摧枯拉朽般的浩大声势朝四周散去,围庐周围本就不甚结实的篱笆墙被彻底放倒,就连那□□的墨竹也因这无妄之灾被压弯了腰。

      方允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压迫感,让他不得不调动体内的每一分力量来抵抗。

      却见洛春秋淡淡一笑,屈指轻轻一弹,整个炁团彻底炸开,将那数道剑光连同方允本人齐齐送出了昆仑。

      那一天,整个仙山上都听到了方允的惨叫。

      待到烟尘散去,看着满院的七零八落和那摇摇欲坠的门框,洛春秋突然有些懊恼:“是不是下手太重了。”

      但至少他那灰白道袍袖口处多出的一道二指来长的裂口让他颇为欣慰。

  • 作者有话要说:  PS
    1.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德经》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3.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篇》
    此三篇出处已注明,引用目的纯属为了提升逼格胡诌,切勿较真。感兴趣者请移步原著。
    PS
    沈念:元夕,你家洛老头这么厉害,平日都没教你这些修行界的基本常识吗?
    方允:没教。
    沈念:那他都教你什么了?
    方允:洛老头平时教的都是些竞赛题,谁知道这次非要让我参加高考,我只能临时抱佛脚。
    PS
    方允:师父,咱们这次怎么下山?
    洛春秋:弹射起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