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不回家过的年(泰姐) ...

  •   2月10日(大年二十九)中午,老哈给我发了信息,主要有两件事情。一是她已经把自己家里的对联贴好,东西收拾利索,要带着豆子奔向房山找爹妈过年去了,二是本期的题目“不回家过的年”,顺便还给我科普了一下最新出来的新名词---“原年人”,即留在原地过年的人。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记不清这是哪一年的春晚唱红的一首歌,但绝对是非常符合国情的一句大实话。由此还带来了一个专有名词—“春运”,被称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因为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据说,中国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老外对春运的吐槽---人那么多,票那么难买,为啥非得回家过年呢?有人说,这是一种信仰,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仪式感,其实,在我看来,“回家过年”最大的原因,只是为了两个字---团圆。当下的社会,在家乡工作的人算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在各地辗转奔波、辛苦赚钱。但每当春节来临,不管人在天南海北的哪个地方,不管从事啥职业行当,都会就像候鸟迁徙一样,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奔向同一个地方,干同一件事—-回家过年。当除夕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一家人围坐一起,七个碟八个碗,推杯换盏,谈天说地,在欢笑和喜悦中洗去一年的疲累,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这种画面,在除夕夜晚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会无数次被重复、被渲染、被感动,没办法,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啊!
      2020是个特殊的年份,突出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以前的惯例和平静,时不时冒出来的确诊者,让戴口罩、测体温、保持一米安全距离成为常态化。到年前,曾经被挤的挪不动步的火车站、飞机场因为疫情的关系,已经不那么熙熙攘攘,太多的人为了大局,舍弃了回家过年,留在原地做“原年人”,远离家人,独自过年,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单位放假前,我曾问过楼道里做保洁的大姐,过年能回家吗?她说不行啊。我说你们在这咋过呢?她说住在宿舍熬几天呗!一个“熬”字,让我的心瞬时间被刺了一下,是啊,最应该属于阖家团圆的春节,独自一人异地他乡,肯定是“倍思亲”,但,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想起去年的武汉,因为疫情,封城76天,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艰难和辛苦,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全体国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引用一段话说,“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当前的成果来之不易,也正是为了这个成果,才有了那么多原年人的坚守和放弃,坚守自己的岗位,放弃自己的团圆,这也算是一种牺牲吧!向所有的“原年人”致敬!
      这段时间,也正因为“原年人”,网上出现了许多与年货有关的新闻。不知道最初是哪个网站出来的帖子,大意是父母听说孩子不能回家过年,于是寄来一头羊的故事,于是,众多网友一个接一个,轮番开始晒自己来自家乡的年货,有 “酸菜、肉馅、饺子皮、擀面杖,甚至是手绘年夜饭攻略”,有人说“因为留京过年,妈妈给寄了50箱年货”等等,借用一句俗话说“只要你想不到,没有家里寄不来”,“游子思乡情未尽”,美食就是乡愁最好的慰藉。所有美食的背后,都是无数父母的一片片思念和牵挂之情,在父母眼里,哪里吃的也不如自己家乡的味道或者说是自己亲手做的好吃。于是,一箱箱一袋袋家乡美食不远千里,带着父母的期盼和爱意,奔赴全国各个地方。用一句网友的话说,“今年快递算是把父母节俭的钱捞回本了!”我也没能免俗,当我明确告诉老妈今年不能回家的时候,大约是第三天,我就收到了一个十五斤的大箱子,箱子里装了满满一箱子大饽饽、小饽饽以及火烧之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正是每年我大年初二回家带回来的一大箱子的一部分,用父母的话说“海鲜不好发货,等以后回来再说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同样,也是因为“原年人”,这段时间还有一些新闻让我看完心有戚戚。这些新闻的主人公基本都是一些特定行业的人,比如,警察、消防员、医生……,或者是由于这些人很多时候都是“原年人”,所以不回家过年,在人们的心中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在这些人的背后,他们的牵挂和牵挂他们的人呢?又是怎样的付出和辛劳?前几天,看了一个网上视频,主人公是云南的一名警察,当时正在吃一碗方便面,远处一个戴口罩的女子喊着他的名字朝他奔了过来,他一脸诧异,女子走近,口罩摘下,竟然是与自己远隔一千多公里的妻子,他第一个反应是“你打我一下,你打我一下”,妻子打了一下,他又说“打重一点”然后,他哎呦一声“疼啊!真的是你来了”,再然后,他抱紧妻子泪流满面,说“我好想你啊!”看到这,心里非常难受,这些人的付出是我们看不到的,他们的这种感情我们也是体会不出的,但却不应该被忽视或者漠视,借用那句俗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就我自己来说,当原年人的时候不是很多。每年的大年初二基本是法定的回家日,待上四五天,除了走亲访友,绝大多数时候就是陪爹妈在家吃吃喝喝、东拉西扯。临了,再拎着满满一大箱子吃的喝的,回到自己家里收拾利索,精神饱满上班去。这些年基本都是这样,现在想想,唯独是刚刚毕业的那一年当了一回“原年人”。印象是1998年的春节,作为单位的“新兵”,轮到大年三十晚上在岗上值班,实话说,心里并没有不甘和愤恨,这是规矩啊!一年年大家都是这么轮过来的,这点觉悟还是有的。那个时候的北京也是禁放烟花爆竹的,不过因为单位在五环外的一个村里,偶尔还是有零星的鞭炮,还记得当时跟自己在同一岗的战友一边看着烟花,一边畅想,“领导会不会给咱们送饺子呢?”现实很遗憾,除去几波查岗的,送瓜子花生、饺子慰问品的领导一直没出现,我们只能悻悻下岗后,自己端着饭盒去食堂吃夜宵。这段记忆如此清晰,或者是因为在这之后,再就没有在除夕之夜值班的记忆了,无论是当时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
      不能回家过的年,说到底,重点在回家。或者说,只要有亲人在身边,哪里都是回家。就像原年人,只要自己爱的人能陪在身边,回不回家似乎也就没那么重要。家里要有自己想见的人,回家才有意义,过年才有意义。就像看到有人写的,当初父母在的时候,兄弟姐妹过年不管在哪都要回家,凑在一起,大人吃吃喝喝扯扯皮,孩子们玩玩闹闹赚红包,非常热闹。但父母走了之后,很难再凑一起了,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有事,不仅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兄弟姐们之间的情分似乎也越来越淡了。的确是这样,我们之所以想过年回家,是因为家里有我们牵挂的人,而一旦没有牵挂,在哪里过年真的都一样。当然,也还有一种人,纵然家里有牵挂的人,也依然不愿意回家过年。网上曾经有一个讨论,“年轻人,你为什么不愿意回家过年?”,一个回答说“为什么要回家过年?爸妈催婚,七大姑八大姨嚼舌头,发小同学日渐油腻……从年夜饭到聚会无一不是折磨。相比之下在这里过自己吃吃睡睡的小日子,不是更开心么?”这也是实情。当今时代下,更愿意注重自我感受,更愿意自己掌控生活的年轻人,对他们来说,定时定点的仪式感与自由相比,自由或者更重要。
      大年三十的中午,嫂子发来了家里的午饭和老爹养的两盆枝繁叶茂的杜鹃花,午饭吃完,老哥又开始在群里发红包,大家抢的欢天喜地。到了晚上,我和闺女与老爸老妈视频通话,顺便展示一下我的烹饪水平,远隔千里,却是一切仿佛都在身边。几代人不敢想的梦想都一一照进了现实,感谢这个时代,让所有的美好都实现,纵然它依旧有瑕疵,有不完美,但我知道它的未来一定可期,所以,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带着自己的梦想勇敢前行吧!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