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第四十九章 ...
-
十月的日头渐渐短了,兴许是过于疲累后难得补上一个好觉,也兴许是阳光被挡在了帘外,婉儿一觉睡到了天大亮。迷迷糊糊地揉了揉惺忪睡眼,仰躺着望见与凝华殿完全不同的天花板,又摸了摸身下软软的榻垫,婉儿猛然惊醒过来。
她竟然真的在太后的榻上睡了一夜!
容不得她愣神,婉儿立刻从榻上下来,难得睡得这么沉,下榻就是一个趔趄,扶额站稳,竟痴痴地一笑,沉浸于莫大的温暖与幸福中。
从前殿传来的人声打破她的妄想,婉儿轻轻拉开窗帘望了望日头,早朝业已结束,虽然今天的早朝不必她参加,但也是该到前殿当差的时候了。婉儿简单地收拾了一通,蹑手蹑脚地往前殿去。
隔着屏风窥见堂下站了三个人,站首位的还是越发与太后剑拔弩张的裴炎,次位竟是昨晚匆匆一眼的那个和尚,武承嗣乖乖地退到末席去,三个人都凝神屏息,似在等候着天后发话。
婉儿有些尴尬,来得迟了,太后在议事,想要出去却找不到契机,躲在屏风后似乎也不妥当。
“婉儿。”正是进退两难,太后一声呼唤正好给了她台阶下,婉儿忙趋步出来,如往常一般侍立在太后身边,太后顺手就递过去一卷东西,吩咐她,“念。”
“是。”婉儿恭谨地接过,展卷匆匆一瞥,却忽然噤了声,“太后,这……”
太后凤目一凛:“怎么了?念啊。”
“是……”婉儿犹犹豫豫地念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婉儿不明白为什么太后要她念这样一篇谩骂她的檄文,卷子展到最后露出“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的题目,开篇便是对太后身世的诋毁。看上去刚刚堂下三个人等候着的就是太后看完这篇文章的发声,太后不仅仔仔细细地将其从头到尾阅览一遍,竟还如同意犹未尽一般,要她当着众人的面念出来。
反叛朝廷的檄文响彻在朝廷的中枢里,传檄的对象怡然自得,堂下的大臣冷汗涔涔。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婉儿终于念完最后一个字,如释重负般放下手卷,却听见太后爽朗的笑声。
“好文章!真是好文章!”若是在宴上,太后定是要击节称叹了,“开篇称伪,句句是典。拿我比飞燕褒姒,极古来之恶语;他则是军威正盛,席卷而来便是山岳崩颓、风云变色,非大手笔何能发此壮词!所谓‘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我已经许久不曾闻见此等雄文了!”
太后不期中的称赞回荡在大殿中,谁也摸不清她的心思,平常总会出声附和的武承嗣也不敢说话了,婉儿把手卷越握越紧,更是一言不发。
太后靠上身旁凭几,令气氛缓和了些许,却幽幽地说:“此等锦绣文章,不能起而为我所用,竟致流落叛军行伍,是宰相之失啊!”
婉儿余光瞥向裴炎,虽早有准备太后会借什么事来敲打他,真撞上去脸色却也实在不好看。婉儿以为聪明人必定会装糊涂回避太后的锋芒,却不料裴炎偏生沉不住气站了出来,义正言辞道:“臣闻‘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一纸谩骂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是君子之品,宰相不能为君延揽君子,难道要用小人来充数么?”
太后顺着他的话道:“裴相公说得好,叛军无德,大义在朝廷,所以前线李将军可以进退有序。”
“臣可没这么说。”裴炎不承认她的解释,抱着笏板傲然道,“大义从来在天子,天子是天授之人,是先帝之子,目无天子的朝廷便不是大义的朝廷,李将军再是进退有序,战场上也免不了流血飘杵。昔太宗文皇帝西征,先帝东征,那是为国为民与外邦相争;今朝廷奉天子,而李敬业保天子,事在一体,谈何叛乱?然而内战频仍,兄弟相争,攻伐不止,此谓胜之不武。”
“裴相公方才说叛军无德,又说李敬业保天子是忠臣,裴相公到底是糊涂了么?”见太后脸色不对,武承嗣忙出来驳裴炎。
裴炎面不改色,越说越来劲:“李敬业是忠臣,反叛却是无德之举,忠臣一时失德,朝廷当匡正之。臣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上德不正,下必攻之,上德昭昭,下必随之。太后一日不还政于圣人,天下便一日不得安宁!”
话音刚落,只听外面传报一声“武尚书和周都事到了”,太后忽然展颜,讥诮道:“那就让裴相公看看让天下安宁的东西。”
武三思和周兴不是空手来的,一个巨大的方形柜子被殿下候着的侍卫抬了进来,裴炎不由得往旁让了一步,那柜子就端端地放在大殿之中。
太后看上去很满意:“三思,你给诸位大臣讲讲这东西吧。”
“是。”武三思走到殿中,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起来,“奉太后之命,铸铜匦一台。此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四隔者,其东曰‘延恩’,献赋颁、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昔大禹铸九鼎,今太后铸铜匦,一为象天下入我胸,一为求人言入我耳,其工有异而本无异也。”
“太后!不可设此误国之匦!”裴炎一听就急了,如此机密的设计,太后有什么心思他立刻就明白了,“此名为匦,实则不轨,君子坦荡荡,小人才行此背后攻讦的伎俩,太后不能以德化民,反鼓励告密,教天下人互相攻讦,这是乱命!”
“方才武尚书说过只听一面之词而不查证么?”太后冷哼一声,“裴相公也知道君子坦荡荡,既然行端坐正,又何惧别人的言辞?”
裴炎知道东西都秘密做出来了,他根本劝不动,却仍进行着最后的努力:“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太后就不怕满朝的大臣寒心么?”
“要想法子避人言的,是与李敬业一党的大臣。”太后冷冷地说,“裴相公不知道,近来三思荐了周都事替我秘密去查,查知韩王、鲁王、越王、琅琊王等竟与贼人俱有勾结,他们打着天子的旗号,却从不顾天子的态度。圣人在朝上是怎么说的,我知道,圣人无论怎么说你们都要觉得他是被胁迫,那没有被胁迫的庐陵王呢?他怎么能成为叛军的旗帜?裴相公,他们不清楚,你难道也不清楚,他难道是被我一个人废黜的吗?”
裴炎不语,太后真要在言辞上占上风的时候,满腹经纶的他始终比不过在权力中心沉浮数十年的太后。
“有人也跟我说,薛仲璋是裴相公的外甥,在我面前攻讦,我没有理会。毕竟裴相公做宰相有许多年了,一颗赤子之心我不疑,只是这颗赤子之心未免过于稚嫩。李敬业真要如裴相公所说是要举旗为天子正名的,那为何不长驱直入攻下洛阳,反而转向南下,去攻取所谓‘有王气’的金陵?帝王在东都,金陵的王气又是为谁备下的?你们总以为我是个冷酷无情不感旧恩的人,我却时常怀念李敬业的祖父,故英国公是你们公认的贤臣,连他也看出李敬业少年有反骨,甚至不惜要设计放火烧死这个亲孙子。他李敬业今日摆明了是要割据,难道就将这江山拱手送人?还是说,你们觉得他这个赐姓的李也能接受天皇的江山,只要是姓李的人在这片土地上就能为所欲为?”太后在年轻时的几番训话是婉儿故常读过的,总是令忠臣如沐春风而心怀不轨的人字字诛心,到了太后这位置上,她已经许久不曾像这样长篇大论地与朝臣训话了,面对只能唯唯诺诺的大臣们,太后只得叹息,“李将军前日给我来信,说魏监军运筹帷幄出人意料,在高邮大胜了一场,不出一个月平叛就将结束了。如何平叛已不是当下的重点,要如何防止下一次的图谋不轨,不再兴兵劳民,才是众卿应该考虑的头等大事。”
婉儿听着这番话,盯着闪着寒光的铜匦,不可洞见的杀戮隐藏在其中,离得这么近,她已感到太后磨了这许多年的刀,已悬在空中随时准备落在朝堂上了。
“都回去吧。把铜匦设于各州县,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
那只被看了一眼的铜匦立刻又被侍臣抬了下去,裴炎领着众臣各怀心思悻悻地退去,堂下只剩了目送他们远去的那个和尚。
太后拿起一本奏疏,装着不经心地问:“怀义,你怎么不走呢?”
薛怀义把禅杖一提,竟上得阶陛来,赖在几案的那头,笑道:“太后让臣去采风,臣怎能辱使命?”
太后把袖一拂,拈起笔噙着笑道:“你都听见什么了?”
薛怀义随意地靠在几案上,说着断人生死的话:“近来东都坊市间有童谣在传,唱的是什么‘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太后手中的笔忽然停了,婉儿的脑子里如雷霆裂空,陡然“轰”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