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三、建南-12 ...

  •   哈迪眼睛睁得老大,过了半晌才想清楚,说:“他通过这种形式了解民情民意吗?”
      民政部长喝了口茶,说:“主持这个网站的要点在两个,第一,所有发新闻的记者和线人注册都必须是实名注册,这样就可以迅速追查,不怕他们发谣言;第二,网站可以控制一些新闻的曝光量,只要把不重要的信息提高推送和曝光量,自然能把同一时期的其他新闻,比如我们不想让大家看到的新闻,给淹没掉,即使他们通过其他手段,比如社交媒体之类的,也不如我们这个的权威啊,因为我们是认证过的。”
      哈迪明白了,说:“既能表现出新闻自由的样子,让大家畅所欲言,发泄不满,让上层了解社情民意,又能控制舆论,防止别人发谣言,追查异议人士。真是一举两得。”
      民政部长笑着说:“好处很多,不能一一列出来。但工作量也很大,监管的人员也要很多,所以要招聘很多人。听说您在约中市的一个记者朋友也加入了约利亚之口。”
      哈迪震惊于他消息的灵通和对这种细枝末节的了解,但是为了确认,他还是问了句:“你一个部长,连招人的问题都要关注吗?”
      部长嘿嘿笑道:“哈迪王子在约中市的大手笔,虽然还没开始,但已经传遍了安达了。我作为媒体方面的主管,对于这种事情,自然要多多关注的。伊莉莎女士作为《约中日报》上唯一报道这件事的记者,跳槽到了《约利亚之口》,这么件大事,下面肯定要汇报啊。”
      哈迪问:“那《约中日报》不准伊莉莎继续报道项目的情况,也是你授意的喽?”
      部长摆手道:“那王子可就错怪我了。我可没这个必要干预这种事,恐怕另有其人吧。不过王子可以放心,《约利亚之口》的级别很高,也很开放,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摆布的。”
      哈迪说:“但愿如此。”
      离开民政部后,哈迪对恩速尔亲王不禁有了全新的认识。控制舆论容易,放开来可就难得多了。目前中东各国,特别是王权国家,都在拼命压制百姓接收外界舆论影响的能力,除了沙特那样的美国核心盟友之外,约旦、科威特、阿曼等国可是没少花功夫。约利亚只是美国的外围盟友,与西欧诸国的关系也一般,不好不坏,向来秉承的是中立平衡的策略,游走于各大强国之间,求得小国的生存。这样的好处是树敌不多,国家自主性较强,但盟友也少,在没有强大外援的情况下,若被“自由世界”进行大投入的舆论攻击,势必会导致社会混乱。值此多事之秋,恩速尔,不,应该是撒库国王却敢放开明面上的新闻管制,用技术手段控制社会舆论,无疑是个大手笔,是一步险棋。
      用得好了,对西方那些“人权卫士”好交代,对国内也好交代。若稍有差池,被各种敌对势力,如IS、□□联谊会等危险组织,伊朗的什叶派势力,叙利亚、伊拉克的世俗化势力,沙特的宗教渗透势力,或者看约利亚不顺眼的某些发达国家所利用,塞钱狂刷新闻,街头革命就是分分钟的事。
      但思量下来,这也是无奈之举。不放开的话,就给其他国家口实,用以攻击约利亚,我们可没有美国那样的大靠山,也没有其他王权国家那样充沛的资金。约利亚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算是沙特、阿曼之后的中东第三大王权国家,比约利亚小的国家好管,比约利亚大的国家钱多,高不成低不就,就只有采取这种方式了,也算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哈迪随后又在安达呆了几天,去各个部门打了个招呼。进宫向国王问安,汇报了一下准备情况。国王没说什么,就是关照哈迪要万万注意个人安全,拆迁向来是矛盾集中的事情,不要以身涉险,一定要考虑周全。
      果不其然,哈迪回到石油镇堡垒的当天,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石油镇的开发虽然还没开始,但风声早已在外,且不说媒体每天宣传,传单每天飞舞,就是口耳相传,也够居民们对开发事项知道得一清二楚了,在这里,一些人就动起了歪脑筋。
      这天,开发公司从欧洲请来的几名城市规划专家和约利亚国内的专家一起在天上看过棚户区的情况之后,就去棚户区实地考察。走到一半,便被一些居民围住了,他们围住考察团,又叫又闹,又哭又喊,小孩子抱着考察团成员的腿不撒手,女人们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老年人拖着考察团成员的手不让他们走,一些有残疾的青壮年也在里面,大声嚷嚷着,要哈迪王子给他们公道。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到后面,几百人将考察团围得水泄不通,而且还有人向考察团扔石头。考察团见势不妙,赶紧打电话报警求援,但石油镇警察局才几个人,根本进不来,最后,还是哈桑命令不当值的保镖们开着几辆武装吉普,硬是冲进人堆,将考察团救了出来。
      哈迪回到堡垒的时候,正好看见武装吉普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坐满了人,像印度的超载火车一样,驶进堡垒来。众人忙乱了半天,发现大家的衣服被撕扯掉了不少,不少人都有皮外伤,有几个还被石头打破了头,好在都没有大碍,赶紧送往医院去了。那些外国专家这下被吓到了,直言再也不去棚户区了。
      工作人员好言相劝,哈迪让考察团全体成员都去医院检查一下,好生安顿外国专家,然后狠狠地斥责了哈罗夫一顿,要他立即进行调查,查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哈罗夫原来是被收购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一个项目经理。工程公司被收购之后,侯赛因在董事长的办公室里找到了好几封他写的建议书,直指公司的运营和管理上的弊端,写得颇有道理,便将建议书给哈迪看。哈迪正愁没有懂房地产开发行业的人来统领,发现了这个人才之后,立即任命他为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全权负责。
      哈罗夫作为资深人士,并且是原公司里唯一一个被留用的高层,自然不敢懈怠,吃住都在堡垒里,十分尽心。在发生了这么一件糟糕的事情之后,他立即带人去棚户区进行调查,第二天上午,调查报告便送到了哈迪的办公桌前。
      原来,棚户区本身就存在□□组织,还有好几个,分为本土派、约旦帮、叙利亚帮、巴勒斯坦帮等几个帮派,他们在棚户区内各有势力范围,本来没有大矛盾。但开发项目的消息传开之后,他们一方面担心原有的□□生态被大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大开发中谋取更多的利益,于是在多方打探之下,几个帮派不约而同地了解到了一件事。
      在拆迁的方案选择上,公司内部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多数人认为应当根据航拍资料,划分每一家的区域大小,根据他们现有的使用面积的大小对居民进行补偿。也就是说,现在有二十个平方的棚屋,那么拆迁之后,也就可以补偿二十个平方的新房,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居民对拆迁的抵触心理。
      但当帮派知道这个方案之后,他们便采取了统一的行动,将原住居民赶出棚屋,让自己人住进棚屋里去,这样一来,几百人的帮派便可以占有原来住了几千人的棚屋,将来补偿的时候,便可以得到可以住几千人的新房,这可是无本万利的生意,所以各家都在积极扩张地盘。
      在这一行动下首先遭殃的就是那些弱势群体,比如孤寡老人,孤儿寡母,残疾人家庭等等,现在抢占棚屋的行动已经蔓延到了那些有一点防卫能力的人家里,而不少见风使舵的人则趁机加入了帮派,只希望自己也能占点别人的便宜。在帮派矛盾冲突的地方,各方有时还会为了争一个棚屋而进行火并,产生死伤。
      这件事在最近几天突然从发酵状态进入了爆发状态,而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没能及时掌握,这才导致了这次的考察团成员进入的时候被人围困的情况。那些被抢了房子的老弱病残见一群光鲜亮丽的人进来,以为是哈迪来视察,便一拥而上,向“哈迪王子”倾倒冤屈,而一些冲动的,则认为是哈迪的开发计划导致自己失去居所,更是将气撒在考察团身上,这才有前面的事。
      哈迪看完了报告之后,感到事情复杂而重大,赶紧召开高层会议,商讨对策。
      哈桑叫嚷道:“把那些帮派的头头都抓起来,让他们把房子都清退回去。”
      沙利尔说:“不行,抓了这个,还会有那个,只要有利益在,这种情况就不可避免。”
      苏尔敏低头算了半天,说:“照我计算,如果先占了房子,换新房再卖的话,一个平方可以卖上千约币,多占一个棚屋就能挣上万约币,这利益可是惊人,挡不住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