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三、建南-11 ...

  •   伊莉莎问:“那,殿下,您能稍微透露一下您准备用什么方式来弥补拆迁户的经济损失吗?”
      哈迪摇摇头说:“我们还没有最终确定,还需要商议,不过你可以在报纸上说,就说我们是以社会效应为第一考虑方向的,即不会是公司的盈利目的,也不会是个别拆迁户的经济利益。拆迁改造不是为了让一些人富起来,而是让整个地区的生活环境好起来。”
      伊莉莎点点头,认真地记下了。伊莉莎喝了口茶,整理了一下思路,问道:“哈迪王子殿下,恕我冒昧,有个情况,我在大街小巷采访的时候经常听到,是关于您的,还想趁这个机会请您帮我解惑。”
      哈迪感觉这个问题一定很严肃,不宜马上答应,于是说:“先说问题,如果不好回答,我回去后以书面形式回答。”
      伊莉莎斟酌了下用词,说:“坊间传闻,哈迪王子旅居国外多年,从来未曾涉足国内事务。而此次不仅突然回来,而且马上开始南巡。您在南巡中发现的问题都是针对塔利王子的。塔利王子前些年在南方三省进行整治,遗留了一些问题。有人说哈迪王子此次过来,是奉国王之命前来解决问题的。也有人说,哈迪王子此来,是为了从塔利王子的势力范围中夺取一块自己的地盘。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是针对哈迪王子与塔利王子之间的政治斗争的。不知道王子殿下是否听说过这些传言?”
      哈迪心想,这个问题可真不好回答。哈立德将伊莉莎的问题记下来,看着哈迪,只见他用手指敲着沙发的扶手,慢慢地说:“媒体的作用,或者说以《约中日报》为代表的大批官办媒体的职责,是传达国王的意志给百姓,同时将百姓的呼声传达给国王及政府官员。你说你是社会新闻的记者,那么你的侧重面应该在后者。
      传达百姓的呼声,也是要有所鉴别的,鸡毛蒜皮之类的就算了,要报道那些真正影响百姓生活,需要政府加以行动和改进的事件,那才是重点。而刚才你说的事情,既无益于政府采取行动,也无益于百姓了解国王治国之理念,纯粹是街头巷尾的捕风捉影,或者说以讹传讹,更甚者是将一切都归于‘阴谋论’。
      这种言论,别人拿来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算了,你作为官办媒体的正式记者,一个接受了多年高等教育、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也去听这种传言,甚至还去相信,去求证。说明你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或者说你入错了行,选错了方向,或者,你干脆去写小说会更好。”
      伊莉莎突然感到有点心塞。
      哈迪停顿了一下,说:“记者,应该是实事求是,严谨考证,最好的记者应该是一个调查记者。因为调查记者最实事求是,最以证据说话,最严谨。而显然,你没有这么做,甚至你都没意识到你问了个什么问题。
      当然,对于你的问题,你们主编,你们社长应该都会回答,我的答案也一样。塔利王子、库依王子和我哈迪,都是撒库国王的儿子,我们都是全心全意为约利亚人民谋福利的王子。我们都在用心地维持约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持约利亚的经济社会稳定,维持约利亚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以国王为中心,国王之下,我们辅助王储塔利王子进行上述工作,这一点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说完之后,哈迪对着哈立德点点头,哈立德会意,说:“伊莉莎小姐,时间已经很晚了,请回吧。”
      伊莉莎起身说:“谢谢哈迪王子殿下给我这个机会作专访,我会虚心接受您的批评,谢谢。”
      待伊莉莎走了之后,哈迪说:“哈立德,这件事你要跟进一下,就是关于工程的新闻宣传活动,从现在开始,就要开始做。让他们尽快拿个宣传方案出来。”
      第二天,《约中日报》用头版刊发了伊莉莎对哈迪的专访,将哈迪关于棚户区改造的观点都写了出来,后面还跟了一篇“编者按”,全文都是给哈迪歌功颂德的。从文风上看,应该不是伊莉莎写的。哈迪对哈立德说:“确认一下这个编者是谁,将来有用得着的地方。”
      三天之后,约中市各大媒体,特别是在石油镇销量最大的几份报纸上就开始出现广告了,内容很简单,摄像师拍一些棚户区里糟糕的地方,如垃圾堆、臭水沟之类的照片,然后在旁边放一张干净卫生的小区照片,下面就几个字:“你愿意让您的孩子住在哪个地方呢?”每天的报纸上都是各种差距明显的对比,涉及卫生、教育、医疗等等方面的问题,广告的下面,就一小段话:“约利亚哈迪投资集团用心创造更好的环境。”每天一期绝不重复的,而且还大量印发,免费发给棚户区的居民。
      于此同时,根据航拍图片,项目部将整个棚户区进行了分区规划,准备结合现场考察,对每一户居民的实际范围进行确定。在诸如此类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一个月后,侯赛因成功收购了一家位于安达的房地产公司,该公司资质尚佳,因为经营问题濒临破产,被低价收购了,成为了投资集团的下属全资子公司。
      之后的事情就很琐碎了,以公司的名义向各级政府申办各种手续,公司招聘了大量人员,成立了多个部门对棚户区进行梳理和分类,而伊莉莎也对项目进程进行全程跟踪报道,让棚户区的居民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总的核心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挑动棚户区居民拆迁的意愿,减少拆迁阻力。
      在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事,不知为什么,《约中日报》的社会新闻主编居然不同意伊莉莎的跟踪报道行为,一连停了好几期。哈迪派人打探之下,原来是社长不同意,还以各种理由搪塞公司的公关人员。
      塔基夫查探到,是有人在指挥社长,让社长冷却哈迪的开发行为。
      说实在的,项目进行到现在,遇到的大小问题不少,合法合规的阻碍有沙利尔出马,但大多都是故意刁难,就全部交给塔基夫,被塔基夫用各种手段处理掉了。比如威胁主管局长,说要公开他偷情的照片;告发经办人员受贿;伪造上级的模棱两可的电话等等手段不一而足,总之,没有大问题。唯独这件事,让塔基夫不好下手,因为根据花边消息,这通电话直接来自于市长,而市长肯定受命于更高层的人物,这可不是哈迪想搅动的。思虑之下,哈迪让伊莉莎做选择,是继续在《约中日报》工作,而公司将新闻稿发给其他媒体,还是跳槽去另一家被哈迪赞助的《石油镇小报》,继续报道项目进展情况。
      哈立德也劝伊莉莎说:“姐姐,你在日报社混得太憋屈了,像你这样的手段和人物,应该去跟踪重点新闻的,你现在就相当于是被发配到社会新闻组当闲人,有重大新闻也没得机会报道,还不如换一家媒体,只要她能让你尽情发挥,那不必在日报社好得多?”
      伊莉莎倒也果敢,第二天便辞职,不过她也没去《石油镇小报》。她已经知道社交媒体的强大了,也知道传统媒体在走下坡路,她跳槽去了一家网络通讯社,这家网络通讯社的特点就是:不管是什么新闻,只要真实、及时,不管牵扯到什么,它都敢发。
      说实在的,这种通讯社能在约利亚这样的专制国家生存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特别是在“阿拉伯之春”发生后,中东各国,特别是王权国家,对于新闻媒体的管制是愈发严厉,几乎到了无孔不入、无话可说的地步。而正是在“阿拉伯之春”之后,这家名叫“约利亚之口”的网络通讯社迅速成长,成为了约利亚第一大网络通讯社,它的新闻来自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记者和网友,只要实名注册成为记者,就可以发稿,报道及时方便。
      在其他新闻相对自由的国家,这种媒体尚且受到管制,在王权的约利亚,怎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呢?哈迪在回安达到民政部,处理有关拆迁方面的事情的时候就这个问题,专门向民政部长请教,民政部长神秘地对他说:“王子殿下,希望您不要透露出去。这个网站,是恩速尔亲王在幕后主持开办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