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1、除夕忧愁 ...
-
第一五一章
六公主在康亲王府一共住了三夜,满打满算四天。
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时正处于两雪节气之间,大雪没有小雪不断,天也阴蒙蒙的,六公主来的第一晚就落了雪花,第二天地上薄薄一层。
康离有时候要理家事,不能老和她一起玩,六公主就陪着太妃,有时候在院子里走走散步或者打拳,有时候去暖房挑不同的花树来布置房子。等康离处理完家事,再会同惠妃一起,四个人凑在一起打起了叶子牌。
六公主和太妃一伙,惠妃和康离一起,叶子牌斗了七八局,太妃和六公主占了上风,康离和惠妃则是输多赢少,一把金叶子几乎都输出去了。
这几年来,王府只有太妃和康离两个人,即便带上张嬷嬷,也不够尽兴,后来来了惠妃,张嬷嬷却比原来更拘束了,后来就又变成了三个人。
现在六公主来了,大家身份差不多,不用拘束和顾忌太多,玩得更畅快更尽兴了。太妃尽兴了,康离就高兴,输得也心甘情愿,甚至还要算计着输牌。当然了,也不能输得太多,还有惠妃在呢,也要考虑惠妃的心情。
六公主当然明白康离的心思,一边毫不客气地将赢来的金瓜子装进荷包里,一边抱着太妃的手晃,“我还是头一次赢这么多回呢,果然靠着太妃就有好运来,我决定了,就留在王府了,你可别赶我走啊。”后面这句话是朝康离说的。
康离无语了一下,“行啊,你安心住着就好。”
六公主惊讶了,“哟呵,居然没和我杠?怎么这么好?”
“我还没说完呢,”康离洗牌的手没停,嘴上说:“你安心住着就好,我明儿进宫的时候去与贤妃娘娘要伙食费。”
这回轮到六公主无语了,“小气鬼!”
太妃知道两个孩子是闹着玩儿,乐呵呵地看了会儿热闹,然后才伸手抚了抚六公主的后脑勺,“别听她的,这个家我才说了算,小六住着,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一直住着才好呢。”
有了太妃撑腰的话,六公主立即得意起来,立即朝康离抬了抬下巴,笑得十分灿烂,若是身后有尾巴,只怕早就摇到天上去了。
“你们呀,”惠妃在一旁捂着帕子笑了一会儿,终于找到空插一句话,“想得都挺美,人家贤妃才不舍得呢。”
“对对,”康离立即点头,“贤妃才舍不得呢。”
太妃丝毫不在意,“不怕,把阿离换给她。”
这话一出,其余三个人都是微微一愣,接着哄堂大笑起来。暖阁外头,张嬷嬷带着几个丫鬟正边做针线活边等着喊伺候,此时听到笑声不禁转头看过去,接着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重新低下头做起自己的事来。
第四天的时候,四皇子亲自来康亲王府给太妃请安,顺便接六公主回宫。康离仔细打量了一番四皇子的面色,见他丝毫没有异常,甚至还隐隐有些喜悦之色。康离不禁挑挑眉,看来有好事要发生。
确实是有好事要发生。六公主回宫的前一天,皇后娘娘见了回京省亲的淮阳知县夫人和她们的独女,甚至还留了她们母女二人在宫中用了膳,陪同的还有贤妃娘娘。
六公主回宫后的第三天,是大雪节气。宫中传出来消息,皇上同意了皇后的建议,为四皇子定下了淮阳知县的独女。
扬州府是大周除了京畿和天津府、晋州府之外第四大府城。淮阳县又是扬州府的有名的富庶县,更有“天下美人出淮扬”之美誉,而淮阳县知府的独女不仅长得美,还知书达理温柔贤淑。
如此看来,真的是一门好亲事。难怪四皇子那么成熟稳重的人,都忍不住将喜悦之情流露了出来。
与此同一天,皇上在早朝时宣布了一个旨意,着四皇子会同礼部尚书仔细研习须臾局势,预备年后启程奔赴西北,与须臾进行谈判。
这个旨意出乎了康离的意料,不过若是仔细思考一下,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为,四皇子过完年虽然已经十七岁半,但是到底还没成家。而且,也没想到皇上居然会让皇子一同去往西北。
但是转念一想,皇上现在有七个皇子,除了两个尚在襁褓中和一个刚会走的,能顶事的也就衡王、崇王和四皇子、五皇子。如今衡王被俘虏,日后怕是“不堪大用”,剩下这三个崇王和五皇子是皇后嫡子,但是五皇子尚未成年且自幼体弱,现在看来,崇王继承正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既是如此,那皇上替崇王铺路和笼络可用之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接下来的日子,四皇子大概十分繁忙,正好又遇到青春期生长期,短短两个月就从原来还带一点婴儿肥的青葱少年,长成了翩翩如玉的青年,变化十分之大,以至于除夕宫里举行宫宴时康离见到他差点不敢认。
“四哥好帅啊。”康离看了一眼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偏头对六公主低声道,“两个月前还不这样呢。”
六公主也看了过去,脸上带了笑,“母妃说,越来越像舅舅年轻时了,父皇也差点认错过呢。”
六公主的舅舅是指贤妃的弟弟,康离虽然没有见过但是有所耳闻,听说年轻时就是个不安分的主儿,别人都是要么科考做官要么继承家业打理生意,只有他,才成年就跑了出去,全国各地游历,七八年了才回一次家,结果没几天就又走了,到现在外甥外甥女都这么大了,他也只见过两次而已。
“有旨意说什么时候启程吗?”康离一边吃着小菜一边同六公主闲谈。
六公主摇头,“不知道呢,初三开朝才会有消息吧。”说着叹口气,“西北苦寒,这一去只怕要受苦。”
康离想了想,说了自己的猜测,“怎么也得过完十五吧。”她本来想说二月二的,后来觉得皇上可能等不到那个时候,“已经拖了挺久了,衡王也受了不少苦了。”
六公主点头,“国事要紧,好在父皇答应了母妃,等四哥回来就给他封王娶妃。成家立业,有了功劳业绩,成家底气更足一些。”说着提起酒壶给康离和自己添酒。
康离手快拦住了她,“不能喝了,一会儿回府还要守夜,喝多了怕醉。”
今年除夕太妃依然没有进宫,康离参加完中午的宫宴后会回府陪太妃再用一次年夜饭,太妃年纪大了不好熬夜,这两年守夜都是康离自己来的。
康离这样说,六公主就不再勉强,说起之前腊八时淮阳知县独女于小姐送来的礼物,“一个锁麟囊,那麒麟绣的惟妙惟肖,里头倒是没装什么珠宝首饰,而是两条帕子两双鞋垫,还有两个香囊。”六公主说着笑起来,“说着送给我的,可是哪个女孩子家用松柏的花样啊,明明就是给四哥的。”
康离也捂着嘴笑起来,“你这鹊桥也不是白当的,不是还有两条帕子两双鞋垫呢嘛,收人东西替人办事嘛。哎呀!”
康离话音才落,后背突然一重,压得康离猛地一弯腰,只听后背一个稚嫩的声音道:“姨姨是给弘颂和哥哥做帕子做鞋垫了吗?谢谢姨姨!”然后一个奶香的味儿的亲亲就落在了康离的脸颊,亲完了康离又去亲了六公主,接着就转身跑掉了,跑走时还不忘又说了句“姨姨最好了”。
人都跑走了一会儿,康离和六公主都还懵着,半晌康离才回了神,“她谢什么?”
“帕子和鞋垫,”六公主的语气也木木的,“两条。”话音一落,六公主就找回了思绪,“等下!啥?让我俩给她们做鞋垫和帕子?”
康离点头,手肘支在桌案上扶额,“这俩孩子,大概以为咱们俩的女红能和大姐姐一样呢,真是,天真啊。”
六公主用帕子捂着嘴呵呵笑,“我倒不怕,反正我是比你强。”
康离:……“不带你这么拆台的。”
这个除夕和往年没什么大区别,宗室皇亲们齐聚在太极殿,歌舞宴饮拜年说笑,等皇上来一齐敬天敬地敬民众,然后就散去各自回了府。
回到王府,太妃正带着惠妃一起包饺子。惠妃进入腊月后“不小心”得了风寒,怕回宫传染给皇上皇后娘娘等众人,皇上和皇后派人来探望过,但是一直不见好,便留在康亲王府“养病”,一直养到了除夕,这才“大病痊愈”。
“您二位可真自在。”康离从宫里回来就直接去了太妃的院子,连宫装都没来得及换,只让人去自己屋子找莲嬷嬷给她那一套家中便装来,她探头往案板上瞧了一眼,“都什么馅儿的?”
“你想吃什么馅儿的?”惠妃抬眼看她,手底下擀面皮的的动作却没停过。
我想吃猪肉玉米的,可惜没有玉米也不能吃猪肉——为了图吉利,除夕饺子的馅儿都是羊肉、牛肉、大雁肉、鸡肉这类,配料也不过是白菜芹菜韭菜。
“唔,”康离沉吟了片刻,“今年要不,试试鱼肉?年年有余嘛,寓意也很好听的。”
公主发了话,立刻有人传话给厨房,不多时就有人端了一盆拌好的鱼肉馅过来,说是新鲜的鲢鱼,专门挑的鱼腹部位,鱼刺都挑干净了,里头还拌了莲藕碎。
康离已经换下了宫装,穿上了自己的轻便衣服,她凑到跟前瞅了一眼,脑海中莫名地就出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
谁,为刀俎?谁,又是鱼肉?
康离打了个冷战。
“怎么?冷吗?”太妃注意到了,皱了皱眉,“让人拿个毯子披上吧,就说你不要一回来就脱得那么利索,生病了怎么办?”
“哎呀,”康离赶紧安慰太妃,“不冷的,又是地龙又是火盆的,热得很,还出汗呢。”
太妃伸手握了握她的,见确实很热乎,这才作罢。
王府今年这个除夕,比往年多了一个惠妃,自然也比往年热闹了些,又因为惠妃收了曹净岚为徒,今年曹家主仆也跟康离她们一起来过年。
往年倒也不是康离不喊她们,只是曹净岚在曹娘子的引导下,认为自己只是寄居,与康离和太妃身份差别太大,“不敢高攀”——这话是她们来第一年,康离邀请她们共度除夕时,曹娘子说的。
现如今惠妃收了曹净岚为徒,那徒弟自然要随侍师父身侧,同理,曹娘子自然也要跟随曹净岚身侧。
太妃一贯晚膳用得少,只象征性地吃了几个饺子,惠妃为了吉利,倒是每样都挑了两个吃。曹净岚还在长身体,除了按照每天的饭量吃了,还又被惠妃强压着多吃了几个。唯有康离,挑这个挑那个,最后只吃了一个自己要求的鱼肉馅的,然后就端着一碗饺子汤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
夜晚才开始,离太妃休息的时候也还早,于是一行人从餐厅转回暖阁,找了一副叶子牌玩起来。只是曹净岚一向对太妃敬畏,对康离也并不亲近,虽然中间有惠妃在,但还是很拘束。
太妃玩得不尽兴,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就假装打了个呵欠,“不早了,回去歇了吧,你年纪也不小了,不用管那些虚礼俗务,早些歇息吧。”
惠妃答应着,带着曹净岚离开了。
康离亲自将惠妃二人送回院子,交待宫女丫鬟们伺候好两个主子,直到惠妃笑着打趣她“管家婆”,康离才不好意思地告辞离开。
回到太妃那里,太妃并没有休息,而是正倚靠着软枕闭目养神。康离见她这副模样,便放轻了动作,将还散落在桌上的叶子牌收进盒子里。
“你在忧愁些什么?”
太妃突然出声吓了康离一跳,手里的几张牌掉了下来,砸在盒子边沿,有的直接掉进盒子,有的掉在了外面,木牌与木盒子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暖阁中显得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