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 39 章 ...

  •   再说古家那头,中午也是简单地炒个一荤一素,再配上一大桶掺了些许粗粮的粳米饭,在饭厅分成两桌热热闹闹地吃。

      “我听紫鹃姨娘说喜姨娘您那边把头前的人都匀给她了,您那边都是新来的,做事咋样?”上午到山上巡了一圈药田还没巡到河边去的古月瑶边伸筷子夹菜边问与她同桌而食的喜儿:“有不行的您便说,咱也好早些换人。”

      既然是付了银子请人干活儿,那就得对得起她的工钱,偷懒儿的、做事拖沓的那还是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好些。

      嘴里的饭菜还没咽下去的喜儿一边赶紧嚼,一边摇头,好容易咽完才应道:“没有,都挺能干的,他们岁数也都不大,脑筋灵活也听话。”

      “那就好,紫鹃姨娘那边咋样?”

      除了翠翠以外,其他姨娘都是第一回当管事,都没有啥经验,古月瑶这一开始注定是要多操些心的。

      古家母女私底下有商议过,古太太并不想叫所有妾室都陪着她守一辈子的寡,但家里姨娘如今都立不住,若就这么嫁出去,古太太怕她们在婆家被欺负自家也不知道。
      所以母女俩如今都想着把姨娘们都培养得能独当一面,至少保证以后出去不叫人给欺负了去,因而一时的操心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不知内情的姨娘们只以为是姑娘与太太怕她们耽误家里的事儿,凡是被点名问到的,个个心里都“咯噔”一下,然后快速回想自己有没有做错啥,紧张情绪一个传一个,最后搞得所有人都紧张兮兮的。

      所幸所有人都顺利过关,见姑娘又回头与太太在小声说话,同桌吃饭的紫鹃、喜儿、方红等人都悄摸松了一口气,吃饭的速度都快了不少,想着赶紧吃完就跑。
      ***
      午饭过后,姨娘们都上课去了,只古月瑶陪着古太太在院里散步消食儿,母女俩正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时,就见杨三、杨周氏这老两口从外头进来,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古月瑶见两人方才在抄手游廊边站了好一会儿,以为是外头有人找,可见杨三犹犹豫豫了好一阵都不进来,便知不是家里的事儿,问到:“杨三爷是有啥事吗?”

      “啊?啊…”杨三爷听到主家问,愣了下又连忙点头,砸吧了好几下只有几根胡须点缀的嘴巴,讷讷道:“有事儿、有事儿…”

      原来是上回夜里被逮到的小姑娘的事儿,杨三爷之妻周氏如今是帮着翠翠到小渡口集市采买家中吃食,好几回都见着那小女娃在小渡口集市,要么是捡烂菜梆子就这么嚼,要么就是被比她大的乞儿打得到处跑。

      昨日杨周氏又到小渡口采买,身上装些散银子帮徐家那几个孩子带零嘴的荷包竟被两个乞儿偷了。
      小女娃认得杨周氏是杨三爷的婆娘,明知自己打不过还帮她去追偷钱的,被打得额头都破了还愣生生帮着她把荷包抢回来了。

      杨周氏真是心疼得不行,想给些铜板给她又怕被人抢走,便给小女娃买了几个肉包看她吃完自己才走。

      等采买完回家,便跟杨三说起这事儿,又忍不住心疼起来:“你说这半大的丫头咋就那么虎呢?要是咱儿子还在,没准儿孙女儿都有这么大了!”

      杨三与杨周氏本也有个儿子,只是有一年发大水,儿子被征去修大坝,不小心掉了进去,连尸首都没找着,老两口便这么绝了后。

      “老婆子,你说咱收养这女娃娃咋样,就当给东子当闺女儿了。”

      杨三沉默许多,扔出这个雷炸得杨周氏脑瓜子嗡嗡的,然后很快两眼燃起希望:“能行吗?”

      杨周氏与杨三本就是二十好几才得了杨东这么一个孩子,十三年前,十七岁的杨东掉入大河没了以后,当时已年近四十的两口子差点也没跟着一起走了。

      这两年老两口身子骨越发不如从前,杨周氏也怕自己走了以后,连给东子扫墓烧纸的人都没。
      是以杨三这才提了一句,杨周氏那跟着儿子一起死了的心又重新活了起来,见杨三不应她,又问到:“当家的你说啊,能行吗?”

      “咱家如今养多个人倒也不难,就是没地儿住,再者这孩子咋说也闯过主家的院子,明日先去问问主家,主家要没意见,这事儿十有八九便能成。”杨三磕了磕他的旱烟杆子,心想实在不行他哪怕跪下来也求得主家答应。

      所以才有的这会儿杨三、杨周氏来找古月瑶,上演犹豫踌躇这一幕。

      一开始以为杨三爷夫妇俩一辈子无儿无女的古月瑶听他这断断续续地说完,才晓得原来杨三爷家还有这么一段不愿回首的故事。

      古太太听到这失去孩子的老两口想找个以后给儿子上坟的后代,就想到自己与老爷也是辛苦多年才有瑶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才没算绝后,难免有些感同身受,道:“有个孩子在身边好歹有个念想。”

      “是、是哩。”提起儿子就忍不住眼眶泛红的杨周氏抹了抹眼角,叠声应到。然后夫妻俩都眼巴巴地望向古月瑶,古太太没发话,那就得姑娘做主了。

      被三人目光注视着的古月瑶无奈道:“都这么瞧着我作甚?三爷您老两口本也不是卖身给我们家的,想收养个孩子收养便是,还问我做啥?”

      “是、是这么回事儿,我们原先在村里的房子前几年就塌了,那孩子要真来了就、就没地儿住。”说出这话时杨三都气短得很,这说是自己收养孩子,可都是白吃白住人古家的!

      古月瑶听完愣了下,很快便笑着应道:“那这样儿,三爷,新猪圈那边还有间房原是给守夜的人住的,就先给你们家住着,吃饭也跟着你们吃,当做交换条件,那孩子来了以后每日帮我们打些猪草,咋样?”

      古家今年也是有养了五头猪,如今还养在古家院里的牲口棚那边,要等新的猪舍盖好再把它们都移出去。

      杨三夫妇听完简直是大喜过望,要不是古太太手快,杨周氏都要朝她们母女跪下磕头谢恩了!

      将杨周氏扶起,古太太有些感慨地拍了拍她粗糙皲裂的双手:“好了,有这个心就赶紧把孩子接回来吧,叫大明驾车送你们过去。”

      “我就一点要求,那孩子得收拾干净,别给我带啥虱子跳蚤回来就成啊!”

      杨三夫妇又是哭又是笑地又谢了好几遍,转身匆匆出去找李大明回来套车,这会儿就要去小渡口把小丫头接回来。
      ***
      翌日早晨,杨三夫妇果然带着洗得干干净净的小光头来见主家了,见小丫头有些不好意思地一直挠头,杨周氏忙跟主家解释:“昨儿个见有虱子,我就都给孩子剃了,这会儿还不自在哩!”

      “没事儿,这洗干净瞧着还是个俊姑娘,等头发长出来就好了。”古太太笑吟吟地朝那孩子招手,拉到身边来左瞧瞧右看看:“叫啥名儿呀?”

      杨三搓着手笑呵呵地应答:“孩子只记得名字里有个晚字,就叫小晚,杨小晚。”

      坐在古太太身边的古月瑶也打量了杨小晚几眼,瞧着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带有些淤青的脸上笑容怯生生的,目光却纯粹干净,想来应该是个好的。

      再看杨三两口子,如今有了孙女儿,虽说是半路捡回来的,可一下就觉得日子有奔头,老两口今儿个瞧着精神都好不少,脸上笑容都没淡过。

      来见过主家后,杨三夫妇俩便带着孩子去取背篓,杨三要看大门走不开,杨周氏便跟翠翠告了一个时辰假,带着孙女儿到河边去教孩子打猪草。

      自打从河里被人捞起来后就一直在漂泊流浪的小女娃,就这么成了杨三家的孙女儿,扎根在杨家坡了。
      ***
      中秋前又落了两场雨,温度降了些,但雨水充足也叫扦插的忍冬立住根,白芷、白芍、板蓝根等秋播的种子也都发芽了七成。

      没成活的古月瑶也抓紧安排人补种,新扦插的五亩忍冬都顺利在第三场秋雨来之前冒出新的嫩芽儿,秋播新增了三十亩药田,成活率都到95%以上。

      如今古家药田种植的药材以半年收、一年收、花叶入药为主,二三年收的药材也种有十亩左右,只有小部分多年收的,如人参、田七、何首乌等则加起来才种了两亩不到。

      中秋难得过节,秋播已然完成,秋收还没开始,古月瑶便给所有人都放了两天假休整,待过几日开始秋收便又是新一轮的忙碌。

      “太太,我们、我们想明儿个去城里瞧瞧,买些料子回来做衣裳可以不?”中午才说明后两日放假,吃过晚饭众姨娘就你推我搡地就一起求到古太太面前,想好好求一求太太给她们出去转转。

      就连早前闯了大祸的红柳等人也都眼巴巴跟在说话的喜儿等人后头,她们也好想出去转转啊!这每个月的月钱都攒在手里没处花,那银子再多也没用不是?
      不过这回她们几个都没敢吭声,甚至还不断往后缩,以期减轻自己的存在感。

      散步走累了坐在院里亭子歇息的古太太与女儿对视一眼,也知这事儿女儿不好说话,便瞧了眼几乎都来齐了的妾室们,慢悠悠地说到:
      “正好明日家里也要进城去采买些过节的东西,你们便跟着去吧,就一点,在外头翠翠说的话就是我的意思,不许不听。”

      “是,我们一准儿听翠翠姐的!”被推到最前面的喜儿一听可以去,立马咧着嘴笑得眼睛都快没了。其他人也都松了口气,开始欢喜。

      古太太瞥了眼站在最后边儿的红柳几个,又补充道:“上回红柳你们几个既然都逛了一整日,这回就不去了,在家好好歇着吧。”

      还没高兴够的红柳五人瞬间僵住了笑脸,哭丧着脸朝姐妹们求助。

      可方才还团结一致求太太的众人这会儿都跟瞧不见她们似的,古月瑶也扶着古太太往垂花门那边儿走,这进城名单便就这般定下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