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终章 ...

  •   在穆王皇彧出发前往蓟州的那一天,皇懿病倒了,自敛苍大祭开始,频生祸事,如今连爱妃和亲子都保不住,他难免心生郁结。
      皇帝卧病,宫里本就沉郁的气氛就更压抑了几分,如今全靠皇后安抚人心。
      闻人湘照常从太后宫中请安回来,转身前往皇懿的寝殿,宫人刚煮了药,她便接过来,让人都下去,坐到了皇懿床前。
      “陛下。”
      皇懿睁开眼,看到是她,微微一愣,神色复杂起来。
      闻人湘给他喂药,并道:“昨日臣妾去看过贤妃了,她和孩子一切安好。”
      汤匙递到了嘴前,皇懿却避开了:“你和皇彧,几时勾连上的?”
      他如今已被困在经人布置的死局里,且无法改变什么。
      闻人湘道:“陛下何出此言?臣妾从来本分守礼,绝不敢与外臣结交。”
      皇懿说:“那便是盛玄了。”
      闻人湘把药碗放在一边,沉默了一会儿,才抬眼看着皇懿,轻声道:“臣妾太蠢了,一直都在做错误的决定,这一次也不知是对是错,可是陛下……皇宫让我感到窒息,在你这里,我从来斗不过任何人,没有贤妃,也会有其他女人,我永远都只能痛苦。”
      她说:“陛下,当年你不该说爱我。”
      如果一开始她知道那场联姻无关情/爱的话,也就不会陷的那么深了。

      今年的雪,下的实在是太多了些。
      蓟州祸事未平,北境又有风波,尹锋病死的消息前些日子就传了回来,但朝廷一时没有顾得上处理,如今北境无主帅,亲眼见过大齐敛苍祭礼生变的乌力回到北羌,竟想趁人之危,妄图挑起战事。
      北境驻军匆忙应对,群臣也只得紧急商议对策。
      “不必担心,北羌生不了大变,乌力不过想趁机讨要点好处,”盛玄道,“这几年北羌内部夺权之争厉害的很,北羌王自顾不暇,轻易不会发动战争。”
      戚惊华闻言点了点头,却又担心道:“不能真的让他讨去好处。”
      盛玄把煮好的茶送到她手边,笑道:“别的事我未必周全,但对于乌力和北羌,绝对有万全的打算。”
      戚惊华只好暂时放心,一边喝茶一边看她棋盘上的布局。
      待了一会儿,她突然想起一事:“滕恒呢?他不是你的侍卫吗,怎么整天不见身影?”
      盛玄道:“此前形势复杂,我怕有万一,便高价聘了他来保命的,如今诸事都要有一个结局了,我又有了你的保护,他便向我请辞,说是再帮我做最后一件事便要去江湖浪迹、潇洒自由了。”
      “滕恒确为侠义之士。”戚惊华评价道。
      “嗯。”
      ……
      五日前。
      一大早,盛玄打开门,便见滕恒提了一坛酒立在院子里。
      “盛姑娘。”
      他不知在坚持些什么,从始至终都只唤她盛姑娘。
      “滕恒,”盛玄道,“今日何事?”
      滕恒朝她身后看了一眼:“戚将军呢?”
      盛玄道:“她在安王府。”
      安王爷近日着了凉,身体欠佳,戚惊华回去照看了,她承蒙安王府照顾这几年,一直存着感激之意,安王爷与戚帅又是老朋友,由不得她不在乎。
      滕恒道:“那真是遗憾了,本来想着能不能跟她再拼一次酒。”
      他又笑道:“不过也正好,在下毕竟只想跟盛姑娘告别。”
      盛玄心里了然,也知道他早就有这打算了,听他亲口说出来,难免也会有些对朋友的不舍。
      她向他抱拳行了一礼。
      一切都在不言中。
      滕恒亦向她抱拳,并笑道:“得了盛姑娘那么多酬金,在下不愁下半辈子吃喝了,以后可以好好玩个痛快。”
      盛玄一笑:“什么时候走?”
      滕恒:“就在今日了,不过在下想为盛姑娘做最后一件事,所以还要去一趟北羌。”
      盛玄微微皱眉。
      “盛姑娘不必担心,行刺杀之事是在下的老本行,还从来没有失手过,”他道,“若非乌力死在大齐境内容易引起争端,在下早就动手了,唉也是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盛玄道:“我让俞令七派人助你。”
      滕恒没有推辞:“好。”
      “那么盛姑娘,下次再见便不知是什么时候了,多保重。”
      “保重。”

      “夕儿,你今日还去郡王府吗?”翩然神色担忧,如今帝都乱糟糟的,外面形势紧张,纵然她只是个闺中女儿家,也不由得跟着紧张起来。
      “嗯,我不在,她会睡不好的。”戚惊华道。
      她每日都会到安王府看望安王爷,傍晚再回到盛玄那里,两边都放不下,更不忍再让盛玄孤单。
      翩然给她系好了出门挡寒用的厚披风,又道:“你跟盛师,以后会怎么样?”
      她亲眼看着自家妹妹为一个女人沦陷,想劝也劝不住,最后也只好祝愿。
      戚惊华笑了,眼底神色是温柔的:“我会和她一辈子。”
      在翩然再开口之前,她又道:“说到这些,翩然,我也想问你一件事。”
      翩然:“你说。”
      戚惊华:“你心慕皇彧,无论他变成什么样,都会喜欢吗?”
      翩然先是一愣,继而道:“我喜欢的皇彧,一直都没有变过。”
      无论经历了多少事,他依然还是赤子初心。

      北境之乱朝廷尚未有对策,从晋水大街上缉拿的刺客又突然逃了出去,御林卫紧急追拿,逃犯却一直逃到了闹市里,并在闹市大呼“昏君不死,天下难平”,连声大喊了好几次,才被匆忙赶到的御林卫射杀。
      这一次目睹的人更多,闹市之上消息也传播的特别快,朝廷却不能把一整条街的人都抓起来让他们闭嘴。
      也早已经晚了。
      人的某种思想形成之后会在观念里根深蒂固,轻易动不得,可若有心想要动摇似乎也没有那么困难。
      敛苍山崩,寓意天降责罚,蓟州起义,暴露民生疾苦和政/治腐/败,北境动乱则昭示危机重重……难道当今天子是一切祸乱的源头吗?因为他是皇帝,我们才过的这么苦吗?
      说起来,大齐的数年安稳和当今皇帝有什么关系呢?当年平叛之战他身上就没有什么功勋,抗击北羌有戚家军,平乱南境有穆亲王,国/政民/策又都出自几位老大人,他做了什么呢?他只会沉迷女色,纵容孙氏一族搜刮民脂民膏。
      这个时候,不知哪里起了猜想,有人猜测当年惊华将军的死存在蹊跷之处,惊华将军正值盛年,一向身体康健,怎么会就得急病而死呢?
      茶馆说书的最有想象力,悄悄的大胆猜想惊华将军很可能不是病死的,又说自古鸟尽弓藏、兔死狗悲,这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虽然那说书人很快就消失了踪迹,但怀疑的种子已经在人们心中种下了。
      如果要想一个人的不好,那很容易就能想起他千万条不好,他什么都做的不对,一切都是因为他……
      “昏君不死,天下难平”这八个字像是一道咒语,外力阻挡不住它的传播,很快便天下皆知。
      人心是无法控制的。

      寒冬日,青台延临侯召三万兵甲向帝都行进,驻扎在都城二十里处,便不再动作,亦不说明来意。
      但看清形势的人们都明白,他的意思很明显,在逼皇帝和大臣们做出决定,不然,则会有更多的延临侯。
      腊月中,皇懿拖着病体写了一篇罪己诏,言明自己诸多过错,向大齐子民道歉。
      又三日,由内阁诸臣和当今天子共同决议,向天下公布了一道禅位诏书,今上要将皇位禅让给皇弟穆王,自降为亲王,并远离皇都,不再过问政事。
      次年初,从蓟州平乱回来没几日的皇弟穆王接了诏书,承袭皇位,登基为帝。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1章 终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