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跪拜礼 ...

  •   大行皇帝半生隐忍,从残酷的夺嫡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登基后,朝乾夕惕勤于政事,为新帝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开局。可惜,真正为其伤心的又有几人?

      皇太后和皇帝伤心吗?或许,但这伤心却绝比不得一朝大权在握的喜悦。

      或许是皇太后外的其他妃嫔,或是皇帝外的其他子嗣。可他们伤心也不是为了先帝,而是为了自己即将下降的特权。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先帝的妃嫔和子嗣,待遇也会随之下降,而取代他们的则是重华宫女人和孩子。

      身为获利者的一员,苏如歌依旧无法无视紫禁城的冰冷。哪怕她装的再像,表现的十分融入,她的心却无时无刻在提醒着她与这座皇城的格格不入。

      重华宫的“鸡犬升天”从新帝登基的第一道圣旨:富察福晋奉懿旨册为皇后开始,皇后的册封礼将另择吉日举行。

      你说为什么皇后礼不与皇帝登基典礼同时举行?

      你见过哪个皇帝真和老婆同起同坐,尤其这还是皇后对皇帝要自称奴才的大清朝!奴才怎么可能和主子一起举行大礼?

      新君登基,每一日都非常忙碌,诸如施恩宗室和文武百官,安抚前朝,大行皇帝移灵等等,根本无暇回重华宫。

      大行皇帝山陵始建于雍正八年尚未完工,山陵工程浩大,眼下开始赶工也非短期可以完工,灵柩不能一直安放乾清宫。故此,宫中缟素二十七日后,大行皇帝的灵柩就要移到殡宫。

      大行皇帝薨逝的妻妾,都停留在不同的殡宫。如已逝的先帝原配孝敬宪皇后停灵田村殡宫,敦肃皇贵妃在阜成门外十里庄殡宫、而将来的纯懿皇贵妃则将停灵曹八里屯殡宫。灵柩安放之分散让苏如歌怀疑先帝怕她们在下面打架。

      不过眼下先帝众妃分散各处殡宫并不重要,待大行皇帝山陵完工后,先帝皇后和妃嫔或陪葬山陵或葬入妃陵,依旧要凑一桌。

      九月二十四日新帝谕内阁诏封侧福晋高氏为贵妃,侧福晋那拉氏被封为妃,格格苏氏、黄氏为嫔,格格金氏为贵人,格格珂里叶特氏(海氏)、陈氏为常在。因在大行皇帝丧期,与皇后的册封礼一样,嫔妃的册封礼同样另外择期举行。

      同时,皇帝下旨将高贵妃母家由镶黄旗包衣佐领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抬旗后,高贵妃改称为高佳贵妃。黄嫔娘家从内务府包衣管领 (即辛者库人) 拨至本旗包衣佐领。

      生男莫喜,生女莫悲,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长恨歌》中亦有杨贵妃“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注1】。大清因阶级制度固化,很难再现汉时歌女皇后,明时民女为后的阶层跳跃,但裙带关系依旧是跨越阶层的最大捷径。

      大清的后宫(后院),出身是起点,起点之后,便是子嗣和恩宠。苏如歌没有出身的加成,仅凭恩宠,怕也只是如金氏为贵人,可以为嫔,完全是受益于她襁褓中的儿子。

      嫔与贵人的差距可不少,在妃位未满的情况下,嫔可为一宫主位。这表示从重华宫搬出来,苏如歌便可为一宫之主,亲自抚养儿子,而不必如贵人和常在一样,“寄人篱下”。

      若说贵妃高佳氏是前朝与后宫的共荣,苏如歌与儿子就是母子共荣。子凭母贵和母凭子贵千百年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约,这就是为什么后宫的女人不管爱不爱皇帝,都会热衷于生孩子了。

      靠着小团子,苏如歌接下来不仅能分到大房,或许还是位置优越的大房。苏如歌突然有种现代社会为了多分拆迁款和房子,急着相亲结婚生孩子的既视感。

      诏封后次日,富察皇后率领高佳贵妃、那妃、苏嫔等内庭主位前往田村殡宫致祭大行皇帝原配孝敬宪皇后,黄嫔因病未曾同往。

      在诏封后才前往田村殡宫致祭,是因苏如歌这些王府格格并无资格在先皇后灵前致祭。受了诏封,有了名份才有资格到先皇后灵前上香。

      孝敬宪皇后是新帝的母后皇太后,按礼法母后皇太后在圣母皇太后之上。如今圣母皇太后钮钴禄氏被尊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那么孝敬宪皇后也要累加谥号。

      此番田村殡宫致祭,大约就是敬告一下已逝的先皇后先帝山崩了,来与您团聚了。眼下是你的四儿子弘历当皇帝,所以您的大小儿媳来给您上香了。

      新帝非先皇后嫡出,但至少名义上,先皇后是新帝的母后。当然,名义上嫡母比亲娘尊贵,实际上孩子亲的还是亲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孝敬宪皇后走在大行皇帝之前,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到田村殡宫非一日可往返,出宫前,苏如歌还在忧心儿子,可出了宫门就没有这等心思了。

      这次往田村殡宫致祭,皇后要求轻车简行,从皇后到常在都是一人一辆轻车。按照品级,车辆规制有些区别,但颠簸却是差不离。自紫禁城一路出城,车子越来越颠簸。亏得皇后体恤,留下了黄嫔,不然以她那破落身子,非给颠死在路上不可。

      黄嫔,就是之前给三阿哥送衣服鞋子,心灵手巧的黄格格。黄氏原就是体弱,许是斋戒断荤腥,又中了暑气的缘故,眼下已病的起不了床。大行皇帝走在夏末,秋老虎肆虐,因着守灵和斋戒,宫里宫外,病倒的老弱妇孺也不止黄嫔一个,倒是无人在意。

      苏如歌不晓得车子行了多久,在她以为全身骨头都要散架后,车子终于停了下来。上一回受这般颠簸,还是苏如歌入京城时。

      苏如歌在重华宫为格格时,身边就两贴身丫鬟。待有孕后,内务府又按小阿哥的例份送了下人过来。诏封后,内务府稍后也会再按嫔的等级送来更多下人。苏如歌身边不缺近前伺候的下人,只不放心将儿子交给新来的下人照看。

      出宫前,苏如歌将最得用的丫鬟连妙留在府中照顾小阿哥,自己带了另外一个丫鬟红英出门。

      见车子停稳,苏如歌让红英帮着整理了鬓发,衣饰,才下了车。恰好见到前面一辆车的那妃刚从车上下来,正立在原地望着她,似乎等着她上前。

      那妃左右站着的是她的奶嬷嬷齐嬷嬷和丫鬟环儿。当初晓得齐嬷嬷不叫容嬷嬷时,苏如歌也不知是松了一口气,还是略有些遗憾。那妃以侧福晋之礼入府,与皇后是唯二带着陪嫁下人进紫禁城的妃子,此番带出宫的齐嬷嬷和环儿都是陪嫁下人。

      齐嬷嬷是个性格严肃端方的妇人,虽不苟言笑,但也不是后世影视剧中会把皇帝每个女人都视大敌,随时准备挥舞长针的容嬷嬷。至少,苏如歌在这位齐嬷嬷身上没有感觉到恶意。

      那妃进宫,陪嫁的下人是家里精挑细选的。若齐嬷嬷是个到处惹事给那妃树敌的老妪,就不可能陪那妃入府了。

      进府一年,然也不过十六岁的那妃脸上依旧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稚嫩。然也只是脸上稚嫩,那妃自入府以来,言行举止素来端正,几乎没有出错。这等自制力,苏如歌这样心理成熟的人,也十分敬佩。

      高佳贵妃一惯是莫挨老娘的态度,那拉氏面皮薄,不敢往前凑,又不能越过高佳贵妃走到富察皇后身后去,这才会在下车后等着苏如歌主动上前。

      苏如歌见那妃看着她,便上前一步,等着后面的金贵人、海常在和陈常一起过来,然后才一溜烟向前面的富察皇后和高佳贵妃走去。

      为先皇后致祭,自是不能道辛苦的,富察皇后确认众人收拾妥当便领队进了殡宫。致祭是一件无聊而肃穆的事情,不过有皇后主持,苏如歌这些人倒是不必操心,跟在后头磕头就好了。

      在大清朝,磕头是一项人人必备的技术,紫禁城中磕头更是频繁到堪称日常工作。即便是帝后都逃不过磕头的命运,更不要说苏如歌这些嫔妃了。

      进了紫禁城,你就会知道小燕子为什么要做个跪的容易,磕头这事最废的不是头还是膝盖。当然跪的容易是没有人敢做的,被发现那是大不敬,但大家会在里面的裤子膝盖部位多缝一层。如此裤子耐磨,跪起来也能舒服一些。

      若只是磕头便也罢了,除却磕头外,罚跪也是比较普遍的事情。这种体罚不仅奴才们逃不过,皇亲贵胄也不乏中招的,据说已故先帝和怡亲王膝盖都不太好。

      中唐时,高脚家具出现,跪需要从椅子上往下跪,让跪开始带有屈辱、卑贱之意。从唐到宋,跪拜礼因而逐渐消失。然随着金人的铁蹄南下,一切又回到了原位,甚至是变本加厉。

      南宋时,宋朝使臣楼玥出使金国,发现被金人统治的汴京城开始出现跪礼就感慨过:“跪者胡礼,喏者犹是中原礼数【注2】。”文天祥被元人所俘只揖不跪,便是不愿屈从胡人之礼。

      繁复的规矩最初或许只是为了限制羞辱下面的人,但最后这个紧箍咒却如回旋镖一样戴在了所有人的头上,谁也逃不过。人类的自相残杀,每朝每代都能玩出新花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跪拜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