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四十一章 ...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首《春晓》,奠定了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诗坛大腕地位。
公元729年,40岁的孟浩然离开家乡襄阳,到当时的京师长安考进士。一身才气的孟浩然想着凭自己的水平,眼前的功名是手到擒来。
没想到,孟浩然洋洋洒洒的一腔肺腑之言,换来的竟是名落孙山,连一个小进士也没捞着。孟浩然顿时心灰意冷,黯然离开长安,从此再不问功名事,以一介平民之身终老江湖。
长安回来后,深受打击的孟浩然心情郁闷,心想在家也是无聊,干脆出去散散心吧。
他先到武汉,碰到了刚刚从四川游玩回来的李白,两个人在黄鹤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兴高采烈地李白乘着酒兴高吟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聊聊数语,情深意切,却又大气磅礴。孟浩然听后号啕大哭,心中的怨愤之气一扫而光。
之后,心情舒畅的孟浩然开始追逐山川秀水,南泛洞庭,西临庐山,东下金陵,不久来到了美丽的吴越之地。
过杭州,经绍兴,走金华,孟浩然一路南下,兴之所至,准备到剡溪溯流而上,去新昌游览大佛寺,顺便到李白说过的天台山去看看。
这一日来到浙西的武阳川渡口,天已黄昏,孟浩然就在渡口边的一个小村里借宿。
让孟浩然意外的是,在穷乡僻壤的这个小村里,尽管没人知道孟浩然是谁,大家对他却好得很,孟浩然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这里古朴的民俗,尚义好客的风尚,浓郁淳厚的乡情,深深感染了孟浩然,他在这里连住三天,临行前写下了并不怎么著名的《宿武阳川》:“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自空虚。就枕灭明烛,叩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余。”
孟浩然可能不知道,他夜宿的武阳川渡口属武义县境,隶属当时的婺州。武义县刚于公元 691年武则天当政时设置,还没有孟浩然的年纪大。据说武则天执政时,新设郡县都要冠以“武”字,因为境内东部有百义山,所以就叫“武义”。
孟浩然绝对没想到的是,他是武义县设县以来莅临的第一位全国知名人物。
千百年来,武义县人民始终感激他,他的“风物是秦余”五个字一直作为武义的金名片在全国散发。
这不,因为这五个字,1996年,毕业于上海国际商学院的沈志中,也毫不犹豫地在毕业时选择回家乡武义就业。
当初孟浩然夜宿的武阳川渡口在哪里?距现在的武义县城有多远?这些都已无从考证,或者它在南门脚渡口,或者在西门头渡口,也或者在白洋渡渡口。
今天,原来的渡口都已建造了漂亮的大桥,武阳川也已更名为武义江,其中穿越武义城区的支流叫作熟溪。据当地老人说,当年这一带青山逶迤,田地肥沃,庄稼年年因溪水灌溉而成熟丰产,所以叫“熟溪”。
熟溪上有一座千年廊桥是国家保护文物,也是武义的标志性建筑,在孟浩然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建,否则大诗人就可以从桥上安然而过,也没有夜宿武阳川的故事了。
熟溪廊桥长140米,宽6米,有十墩九孔,造型雄伟,很有东方神韵。整座桥雕梁画栋,青瓦黑檐,廊桥中间,有一个高大的亭阁,形成了富有江南意韵的重檐亭阁廊桥。
沈志中喜欢在微雨稠密中,轻步上廊桥。从熟溪边转向桥头,踏上古老的石阶,走过威武镇守的一对青石狮子,过桥头照壁,在黑檐粉壁下,是两扇敞开的厚重朱门,门上挂有一对漆黑铁环,能感觉千年历史扑面而来。桥头墙上题有粗黑“熟溪桥”三字,苍遒有力,笔扫千军。
桥里面是朱红色的柱子,朱红色的栏杆,桥顶部盖着小青砖小瓦片。屋檐下,悬挂着的绸面红灯笼,迎风轻摇,喜庆恬淡的诗意弥漫了整个武义小城。
桥上有很多名人的楹联,“看流水万千潮落,问古桥多少沧桑”,“八百里清泉自何年流成熟水,十万家灯火从此处飞越长桥”。彼时,江面上细雨飘飞,远处青山隐隐,而流水无声,小城的轮廓如烟如雾,沈志中感觉自己犹如身在美丽的江南画卷中。
武义的街巷极其简单,熟溪以南是新城,以农居和政府公寓为主,沿溪修路,称溪南街。熟溪以北是老城,有很多商铺,还有政府机构,学校,医院,也是沿溪修路。所不同的,这路是历史形成的,两边都是木结构的商铺老店,路名更简单,在熟溪上游段的叫上街,在熟溪下游段的叫下街。
在上街下街交接处,是一条南北向的大路,叫解放路。解放路有解放桥过熟溪直通溪南,桥北有百货大楼,桥南有武义电影院。溪北的老城中有很多弯弯曲曲的小巷,土灰色的墙,鹅卵石铺的路,狭长幽深,晚上一个人走时,会让人害怕。
1996年沈志中毕业离开上海时,很多人都不理解。
那时候,上海的经济已经驶上快车道,新修的高架网把整个大上海连成一体,到处都是新盖的漂亮大楼,地铁一号线早已全线通车。
浦东新区的开发如火如荼,曾经旧棚简屋、苇塘阡陌的浦东大地,一排排气势非凡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巍然屹立在陆家嘴。“浦东看高楼”,已是上海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之一。
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每个人都想方设法地留在上海,很多人甚至连户口都不要了。
国际商学院虽然比不上相邻而居的复旦大学有名,但毕竟是上海正儿八经的大学,而且设的专业都很时髦,在上海找一份工作应该不难。
“先找个混饭吃的活,慢慢磨,肯定可以出人头地的!”沈志中最要好的大学同学韩绍定劝他,央求他留在上海。沈志中不听。
沈志中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成绩还不赖,在经济发达的上海,混碗饭应该不难。
但那时候,沈志中就想回老家武义。爸妈一天到晚念叨着他这个儿子,沈志中不想离他们太远。再说,老家的小城虽然小点,但山清水秀的,也蛮可爱。
在大伙儿的叹息声中,沈志中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乡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