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第一章

      1959年 红星钢铁厂家属区

      难得的周末,张兰一大早就挎着篮子出了门,刚走到楼梯口,就碰上了同样挎着篮子出门的老邻居们。

      七嘴八舌的问了好之后,张兰率先开口,“我大闺女昨天刚从学校回来,我寻思着去买点肉啥的给她补补。”

      说道这个众人顿时精神一震,“张大姐,姜姜昨天放假回来了吧?明年是不就大二了?哦哟,可真是了不得,名牌大学生呢?”

      “你这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再开学就大三了。”

      “过了年就是18了吧,大姑娘了!”

      “是啊是啊,咱钢铁厂家属里头一号学问人呢。”

      “听说大学生毕业以后都是干部岗,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去年新来的技术员就是大学生,起步工资就四十五块了……”

      “什么?这么多?我家老刘都六级铆工,加上补贴才六十多……”

      “所以还是读书好啊。”

      ……
      这么一说,大伙的眼里心里都是火热,想着回去督促自家孩子好好学习,有那脑子转的快的下一秒就想起来家里那屁股底下扎刀子的坐不住的猴儿,顿时一阵气馁。

      听着这一阵一阵的夸赞,张兰心里的高兴更加止不住,嘴里还是谦虚的说,“还是我闺女聪明,也肯学,你看我那两个儿子,一个爹妈养的,还不是学不进去。”

      她这么一说大家也都想起来她家那两个同样成绩不怎么样,初中刚毕业就进了厂的儿子,众人心里的不平总算好受了些,也对,一个爹妈的还那样了,自家的学不上也能理解。

      思路都被张兰带歪了的众人完全没想到,在这普遍文盲,高小文凭都能算是文化人的建国初期,初中文凭已经是金字塔顶尖的一小撮了。

      家庭妇女的话题总是很多,这头一个大学生的话题量也没占据多少时间,很快,大家感兴趣的方向就转向了最近的菜价。

      红星钢铁厂是四九城里为数不多的万人大厂,说是万人,其实也是一个概述,准确的说,工人大概有一万出头,如果加上家属和附属厂区的话差不多能有六七万。

      这么多的人,吃喝拉撒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在七八年前,厂领导积极拓宽思路解决问题,陆陆续续开辟了不少菜地和养殖场,周边的农村也会在初一十五的时候聚到厂办指定的位置做小集,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吃饭问题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收入,据说还受到了大领导们的表扬。

      有了这么一块金字招牌,这个固定下来的小集在后来动荡的时候也安然保存了下来,今天她们一行人去的就是最靠近家属院的那一个。

      人还没到地方,远处的嘈杂声就传了过来,众人眼神这么一对,非常有默契的四散开了。

      在姜家,周末的中午,已经结婚分出去过的大儿子小两口也会回来吃饭,所以张兰今天计划要买的东西很是不少。

      先去肉铺来条五花,她家爷四个都爱吃这一口,有空就给儿媳妇做个黄豆炖猪脚,她自己爱吃鱼,那就来条鲫鱼烧豆腐……

      盘算着中午的菜色,张兰眼疾手快的买完了菜,眼角瞥见不远处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米糕,买点让她闺女起床当早饭。

      张兰抬脚就要过去,却被人拦了下来。

      朱英已经在这集上寻摸好一会儿了,要说这城里的工人有钱是真有钱,买鱼买肉的人是排队的多,可要真说是多有钱那也不至于,毕竟肉都是二两三两的买。

      张兰不是她找上的第一个,但确实花钱最不哆嗦的一个了,那五花肉,那么长一条,不用上手她估摸着都有三斤,得亏这是厂里自家养的,带有给自家工人改善伙食的福利性质,只要钱不用票,每月两次的小集上厂办后勤处都会联合批条子让养殖厂杀那么□□头猪,再加上附近的村民们拿过来卖的鸡鸭鱼奶蛋,勉强能够维持这么多人的吃喝。

      还有那大猪蹄和巴掌大的两条鲤鱼,真是有钱啊。

      张兰皱着眉看着面前这个拦着自己又不说话一下一下瞄着自己篮子的小姑娘,一身带补丁的衣服,手上的老茧,还有那还算结实的身板,猜她应该是来自附近的村里的姑娘。

      “姑娘,你拦着我是有什么事?我还有事呢。”张兰皱着眉催促,她刚转头还看见养殖厂新摊位上有卖兔子的,她姑娘以前可喜欢吃兔子了,尤其是用她腌的泡辣椒炒,一顿能吃三碗饭呢。

      “哦哦哦,是这样的…”朱英回过神,侧身指着自己刚才蹲着的位置,那里还有两个和她面容相似的年轻人,看着应该是她兄弟,“大娘,狼皮你要不要?硝制好的,还有早上刚杀的老母鸡,肥着呢,也有活的鸡。”

      闻言张兰眼睛一亮,“带我去看看。”

      果然如她所说,老母鸡不仅肥的很,数量还不少,粗粗一看,至少六只,不过,“怎么还有两只小公鸡?”还过活蹦乱跳的,肉应该挺紧实。

      “大娘,这小公鸡和蘑菇炖一锅,在加上点马铃薯,滋味好着呢。”朱英忙着解释,没注意到张兰若有所思的神情,只以为她在思考买几只。

      张兰一开始还真没注意到异常,直到朱英说了马铃薯。

      这个时代的人从来都是说洋芋或者洋芋子,番薯红薯也可以,但“马铃薯”是很少说的,最多说句“土豆子”,当然要是仅仅凭借这个就说人家小姑娘有问题的话,也太武断了,但考虑到自家三口的特殊情况,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是的,张兰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张兰是她自己的名字。

      用她闺女的话来说,这叫穿越。

      穿越之前,她刚收拾好行礼和老公一起等女儿交接完工作赶下午的飞机去向往已久的彩云之南,谁知莫名其妙的就到了这里,还是炮火连天随时去见马克思的战火纷飞的时代,作为刚从河南逃荒进京的难民。

      两口子来不及庆幸还是夫妻,身边还多了两个饿得跟皮包骨头一样的喊他们爸妈的便宜儿子。

      顾不得这两个便宜儿子,两口子在这间破烂棚子里里外外找了几十遍,终于死心女儿没跟来,张兰上就辈子最后的记忆就是迎面撞过来的大卡车,听着丈夫一遍又一遍的保证他方向盘是朝右打的,后座的女儿肯定能活下来的安慰,连着一个月眼睛都是肿的。

      丈夫到底是男人更理性一点,尽管依旧很想孩子,还是打起精神,人毕竟是要往前看的,他还要照顾好还沉浸在进悲伤之中的老婆,还有原身夫妻留下的两个孩子。

      他们两口子是大学同学,虽说不是什么985211,但在这个年代妥妥的高级知识分子,第一个任务就是找个工作搬出这个又脏又乱的棚户区,幸好原身是个酸书生识文断字,不然就他脑子里缺胳膊断腿的简化字可搞不定。

      知道历史上北京是和平解放的,两口子决定就在这定居了,识字会算账,两口子很快就在城里最大的一家染织厂里找了班上,一个进了账房一个进了仓库,都是要紧的职位,每个月满打满算有近四十个大洋的收入。

      跟他们住一个院子的邻居们很快发现,姜家每天最会飘出肉香味,原先枯瘦的人在半年内慢慢丰腴起来,大补丁跟着小补丁的衣服也换成了各色新衣服,甚至还将两个儿子送去了学校。

      学校啊,这年头的普通人家收入吃喝都是勉强的,能送孩子去读书的都是殷实人家了,终于有邻居没忍住问了出来,所有人这才知道姜家夫妻的工资是月月光的,怪不得前段时间隔壁张家要卖房子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有,原来是没钱。

      其实是有钱的,但张兰并不想买这里的房子。

      动荡岁月,粮食并不便宜,但好在一来他们夫妻收入高,足以担负他们大吃大喝,二来两口子都在染织厂上班,这里别的不多,布那是管够,员工还有内部价,他们从里到外一整套加起来也没有半个大洋,所以张兰大方的手一挥每人四套先穿着,就这加起来还花不到十个大洋而且还是分两批结的账。

      每月工资一到手,先去饭馆撮一顿,各种时尚衣服首饰买起来,电影是每周必看的,还有后来逐渐消失的各色戏曲,更别说摆在明面上的细粮鱼肉了,隔三差五的院子里总会飘起诱人的肉香味,馋得各家大人孩子一边嗷嗷叫,一边说他们不会过日子。

      两口子其实都知道周围邻居们对自家的种种议论,但怎么说呢,你们说的都对但我不想改。

      说来也和女儿没来有关系。

      他们两口子是第一批独生子女,前些年双方老人陆陆续续去世后,一家三口就是这个世上关系最紧密的人了,失去了独生女儿,两口子受到的打击是同样的,只是在这个有今天没明天的时代,活下去才是最紧要的,而且还有原身夫妻留下来的便宜儿子,虽然不能当成亲生的那样去关爱,但让他们平安长大算是报答了原身夫妻了,至于其他的,呵呵。

      失独家庭,伤不起啊!

      但就算这样,他们两口子其实手里钱也不少的,至少买下那间屋子是绰绰有余的,但张兰到底还是住不惯这种院子,住户太多容易闹矛盾就不说了,厨房是在外面的,厕所也是在外面巷子口的,一到冬天夏天,那滋味,别提了。

      姜亮祖也赞同妻子的想法,另外他还有一重顾虑,就他们夫妻这浸染在后世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在这个时候的人看来那是比小资还是小资的,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就是在浪费钱。

      他也很委屈啊,就这个四五套衣服就被人指指点点了,那他原来一橱柜的衣服呢,他媳妇和闺女还有单独的衣帽间呢,这找谁说理去?

      所以,房子只租不买就成了必要的选择。

      虽然他们花钱大手大脚,但他们没房没地啊。

      虽然他们每天大鱼大肉,但他们没房没地啊。

      虽然他们衣服鞋子多,但他们没房没地啊。

      唉嘿!

      果然后来定成分的时候,虽然工作人员的表情一言难尽,但还是定了贫农,一下子就根正苗红了。

      嘻嘻!

      有了这张护身符,两口子就更不在意旁人的议论了,刚好那段时间原东家要跑路去香港,除去大部分要变卖的家当以外,还留了一小仓库的布给他们这些老员工当遣散费,相较于其他人首选的粗布绵布,两口子毫不客气的选择了丝绒绸缎呢绒等更贵的,最后一算还倒找了不少钱,当然东家到底没收。

      同事已经麻了,真的,即使一起工作了这么多年,他们还是对这家人的花钱习惯感到脑子嗡嗡的。

      真正一家团聚的时候是快四三年了,到这个年代将近七年后张兰终于养好了破败的身子,再次有了身孕,痛了一天一夜后,夫妻俩看着和女儿大腿外侧一模一样的手术疤痛哭失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