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天心忖度未可知 ...

  •   时间转瞬过去数个春秋,转眼皇帝即位已经逾三十余年光景了,在这几年时间里,边疆已几无战事,天下也重归太平的景象。
      但是这却并非刘彻本意,他心里是想对周边各族进行完全地扫荡清除,永绝后顾之忧,只是漠北之战的军马损失过多,而且国库为征讨所付出的钱粮也耗费颇多,虽然为此刘彻一直使用桑弘羊等管理财政,收效颇佳,但是百姓的赋税一年一年地增加却也是实情……
      皇太子刘据此时已经成年,刘彻为他娶妻史良娣,相比较少时,他的性情愈加地宽厚仁恕,为人处世温柔恭谨,因此也颇得一帮士大夫的拥护。但是看在皇帝的眼里,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如此温顺柔弱的个性,实在太不像自己……
      不过刘彻心里虽然如此想,却也不可否认太子诚挚孝顺,只是缺少些才干,做个守成之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他这样想道,既然这样,就让朕帮他先处理掉内政外交上一些棘手的事情,到时安安定定地做个太平的皇帝也就是了……
      思想间,刘彻已经带着几个内侍走进了太子的宫殿,早有内侍要进去禀报,刘彻却一手拦住了,目光微一示意,那小内侍即时地在原地立住,垂手恭谨地立着。刘彻便缓步地走进去,却见太子此时正安静地坐在书案旁,面色温和,手里只握着一卷书简。
      刘彻站住,静静地观望着自己的儿子,他的确是不够好,不符合自己心里的想象,可是并非自己想象的便可以得到,何况李夫人王夫人他们所生的那几个儿子更加地不成器……
      父皇……刘据此时忽一抬头便已经看见了自己的父亲,当今皇帝刘彻,只见他身衣华服冠帽,悄无声息地在自己面前立着,身后只跟着几名内侍。刘据不由得微微一惊,急忙地放下书卷立起身来,低头匆匆地行了几步,只伏地跪下,恭敬地说道:父皇,请恕儿臣一时愚钝,竟然未能及时出来迎接。
      刘彻看着自己的儿子笑了一下,说道:没事,这不怪你,朕也只是一时兴致所至,才想着过来看看你在做什么。哦,还是在看书么?说着将太子所翻阅的书卷拿来随意看了一眼,也是自己所要儿孙们阅读的儒家学派的书籍,这一卷便是由董仲舒所编纂的儒家大籍,便点点头。
      刘据见父亲的心绪看起来还挺不错的,悬着的一颗心也稍稍放下了些,不知为何,他自小便是畏惧自己的父亲,而这种畏惧的心理到得后来却没有半分地消减……他此时已经年逾十六,被立为太子也已经有十年左右光景了。
      刘彻自在书案前坐下,仍是漫不经心地翻着太子平日里的熟读的书卷,只微微点着头,刘据便在一边小心翼翼地侍立着。过了好一会,刘彻抬头看他,只示意他在一侧坐了,想了想,方开口说道:朕已准备为你建造一座博望苑,使天下有才之士前来投效,你也好广交宾客,集思广益。
      儿臣谢父皇恩典!刘据心里一喜,急忙起身跪下去,刘彻只笑一笑,却立起身走到他的身边,扶了他起来,说道:你已经成年了,已也娶妻生子,自然要懂得更加多些,朕往日对你稍有刻薄,却也是希望你自我勉励,毕竟这大汉的江山基业还指望着传承下去呢!
      是,儿臣明白父皇的苦心!一向只是儿臣自己才薄德浅,故而让父皇生气着恼,一切皆是儿臣一人的过错!刘据见父亲此时说得诚挚,与往日的冷峻严苛迥然,一时竟然动了感情,眼里红红的几乎要落下泪来。刘彻低头看着他,说道:你明白就好了,朕也实怕你会有所误解。
      其实刘彻今日所来说的这一番话也是有目的的,只是这一切刘据心里不是十分了然便是了。
      前一段时间刘彻偶然地染了病,虽然不甚严重,却也是使朝廷上下忧心忡忡,毕竟皇帝生病本非小事,何况当朝皇帝的身体一向良好……却说刘彻染病之后,忽然地想到太子,便召了身边亲近的内侍常融过去召太子来见。
      那常融去太子宫殿传了旨意,自己先行回来复旨,刘彻见太子未至便随意地问道:太子如何?常融却是如此答道:太子闻陛下染病……却面有喜色!刘彻本是在床榻上安歇着的,一听此言顿时心里一冷,怒气即时浮上了脸,盯着那常融说道:真是如此?
      常融犹自安静地答道:卑奴安敢欺骗陛下,适才所说确是实情。刘彻的脸色愈加地冷淡下去,挥手让他退下去,那常融便低头静静地退出了门,在入门处却正与太子遇上,常融心里微有些不安,却只是微行了一礼,匆匆地退下去了。
      刘据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匆匆地上来跪伏请安,刘彻盯着他一会,目光略有些冰凉,只说道:起来!刘据发觉父亲声音嘶哑,与往日不同,心里愈加忧心,只抬脸去看,但见他脸上似有隐隐未干的泪痕,心里不由怔了一下。
      父皇,您的身子可还好吗?儿臣恨不得替父皇顶了这份罪……刘据轻声说道,刘彻看着他,沉默了片刻说道:只是小病,不碍事的。但是刘据却不肯这么看,只坚持地说道:父皇乃天下人的依托,即使是小病也应该好生疗养。
      儿子孝顺恳切的态度让刘彻心里生起了怀疑之心,待太子去后他即时地召人调查了这件事情,方才知道常融乃是有心陷害太子,欲使自己将之废黜之……
      此事令刘彻大为震怒,他一生最为痛恨的便是他人操控自己的事情,何况他虽对太子有所不满,却从未起过废立之心,这起子小人竟然如此大胆!他了解所有详情之后,便下令将那常融处死,以儆效尤。
      但是此事太子并不知内情,他仍然一如既往地日日前来请安侍奉汤药,这也不能不让刘彻心里有所感动,因此才有今日这一番或明或暗的抚慰的话。
      父皇…….刘据见父亲站在那边久久不曾说话,神色中似有所忧心,便轻声地唤了一声。刘彻回过神,看了看他,沉默了一会,又走去书案旁坐下来,此次看的是太子平日所写的文章,但是他只看了一会,却已经微蹙起了眉,说道:这是你的观点?还是其他人告诉你的?说着将那一卷递了给他。
      刘据吃了一惊,急忙地接过来看,却见正是自己所写,关于对朝廷多年来屡征异族的不同观点…….此时他只得点头说道:是,正是儿臣自己的想法。刘彻站起身,淡淡说道:那么你的意思便是朕的决策失误,原不该对匈奴用兵的?
      儿臣并无此意,先前匈奴对我们欺辱有加,理当出兵征讨使之平复,但现如今已非当年,我大汉几乎已经扫平四海,再无异族人敢侵犯扰边。因此儿臣斗胆进言,父皇是否应该改变一下对外政策,对他们转为安抚…….刘据话说至此,因见父亲的脸色并不好,声音不由得低弱了下去。
      刘彻闻言却只是淡淡一笑,瞧了他一会,方说道:朕知道你性情宽厚,不愿意做这等征讨杀伐之事,那么就由朕来替你代劳了,日后给你留一个清平社会岂不是好?刘据微怔一下,说道:儿臣谢陛下深恩,但是……
      但是话未说完已经被父亲打断,刘彻只说道:有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是好的,只是要考虑周详才好。说着却也不再去看他,只带了几名内侍顾自地离去了。
      刘据望着父亲离去,心里蓦然地一分不安,只怔怔地立了一会,此时正好皇后卫子夫也过来看望儿子,眼见得他毫无神气地站着,不由得吃一惊,急忙询问道:出了什么事么?你怎么是这样的表情?刘据沉默了片刻,便将适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对母亲说了。
      卫子夫怔了一下,心里的不安感尤甚儿子,只想了一会方说道:你怎可如此反对陛下的意思?而且还公然地对他的政策提出批抨,难道你不怕陛下一时盛怒废黜了你么?
      刘据见母亲如此说,心下略有着慌,但却仍然坚持说道:母后多虑了,父皇曾经鼓励儿臣说要有自己的思想与主见,因此他不会见责的。何况父皇的外交策略的确已不适用于现时,儿臣也是据实以奏,而且不止外交政策,便是内政吧,也是不太妥当,使用酷吏严刑,必要失却民心……
      你给我住口!卫子夫见儿子不仅不肯听自己的规劝,反而说得越来越多了,不由得斥责了一句,说道:陛下的政策是否有误,自然会有文武大臣上奏进言,你又何必如此正面反对他?难道你不知道惹怒了你父皇后果会有多严重么?
      母后……刘据见母亲一时有些恼怒,心里倒有些不安起来,自然他还是坚持自己是对的,止弋为武,战争并不足以征服天下的……只是他亦明白自己的意见与父亲大相径庭,而母亲是完全为自己设想的……

      大将军卫青忙完了政务与军务,便径直地向未央宫宣室走去,他适才接到皇帝的旨意,说是要与他单独一谈,地点便是在宣室里。皇帝要谈什么,自己并不是非常清楚,可是皇帝的心思一日三变,却哪里又是那么好揣摩的呢?
      他刚进了门,便看见皇帝刘彻正在宣室里面踱着步子,长长的袍据几乎要拖到地上,便匆忙地进去行礼,只说了一句:臣参见皇帝陛下!刘彻看见了他,便淡淡地说道:大将军请起。说着自己自走到了几案前落座,卫青便也跟随上去在下首位置坐了。
      刘彻细看了一会卫青,他觉得他比先前要老一些了,虽然还没有华发初生的迹象,可是眉宇之间已经有深深的皱纹出来,而且面色看起来也不是太好,略有一丝苍白,只不知是今日尤其不好,还是长期如此……大家都老了,刘彻心里这样想道,譬如自己,毕竟也没有年轻时候的感觉,时间究竟过去了多少年?年少时候与自己曾在一处的人,只怕也余不下几个了吧?
      卫青一直静静地坐于一旁,他只是等待着皇帝开口,自己好应对。其实最近的这一年里他的身体确实大不如前了,经常地容易有些小病痛,而长年征战的后遗症也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了,他以前是不曾想象自己也会有被病痛纠缠的一天的……
      大将军,朕今日召你来其实只是想与你说几句掏心的话。好一会刘彻方这样开口,他看着卫青,说道:自朕继位以来,如今已逾三十余年。这三十多年间,朕过得一点也不容易,要对抗太皇太后的势力,要扫清地方的诸侯势力,还要平衡朝廷上的各位重臣的权力争斗。而为了消除大汉朝的后患,又屡屡派兵出征,如今已初步取得成效……他沉吟了一下又说道:大将军,你对朕有何评价?
      卫青怔了一下,适才只是听得皇帝在那边为自己做总结,现在怎么却突然地问到自己的头上?而且是这样不好回答的一个问题。他心里细细地想着,好一会方说道:微臣素来对内政不甚了然,只是蒙陛下恩佑,方才取得出征胜利……臣一向认为陛下是个雄才伟略之主。
      刘彻闻言却又说道:那么你觉得太子如何?卫青心里一惊,又想了一会,答道:太子宽厚仁慈,孝顺恭谨,这皆是幸得陛下的调教。刘彻见他仍然答道不过不失,心里不由得一笑,多少年过去了,卫青也总是老样子,他现在还可以轻易地想起他年少时候的模样……刘彻想一会,蓦地单刀直入地说道:那么你觉得他适合继承这大汉的国祚么?
      这话颇具分量,卫青只一听到,心里便是惊了一下,他真是无法明白皇帝这样问自己的含义,皇帝对太子的个性与才干稍有不满,这个满朝文武皆知,他自然也明白,可是现在为何要与他说起这样?莫非是要起到敲山震虎之功效么?他默默地思想良久,只说道:太子如今稍嫌不足,更无法与陛下当年相比,但是太子他亲贤士,纳良言,也有意愿做一个合格的君主……
      刘彻静静地坐了一会,又听着卫青这样的答话,想了一会方说道:朕日常常说什么子不类父,其实如今朕也已经想得明白,这固然是性情问题,但是也与大的环境有扯不开的联系。大汉建国以来,便一直忍受着匈奴人的欺侮,因此朕不得不多次派遣将士屡屡出征,因此也消耗国库实力,为此自然也加重百姓赋税,以致劳民伤财;而吏治的不清明,使得朕有意立法以严,好用酷吏,因为倘不如此,后世更加无法可依。朕一直以为,非如此不足以保国平天下。他说着又用眼睛看了卫青一会。
      卫青静静听着,他承认皇帝的这一番话是对的,如果当今皇帝奉行着先帝时期的无为而治,起码在御敌上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他想着,刘彻已经接下去了,只是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朕也明白,如朕这般的治国之术可一而不可再,倘或后世仍然遵循如此,只怕大汉亦会步秦二世的下场,弄得一个亡国灭朝的后果……
      陛下……卫青听到这里,已经觉得心惊,皇帝难道是在作检讨么?怎会连亡国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但是刘彻挥手阻止,继续说道:朕今天真正想要告诉你的是,太子稳重安详,虽未必能开疆列土,却足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庶。他是一个最适合的守成之君。
      刘彻停顿一下,看着卫青,此时他已经低下头去,便稍稍地沉默了一下,说道:朕听说皇后与太子一直都有不自安之心,怎么可以有如此的想法呢?……你替我去转告一下他们,安心便是了。
      此时卫青已经坐不住了,皇帝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不管是出自真诚,还是语含机关借此敲打,都让他的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他急急地避席跪下,磕头说道:陛下请勿发哀音,如此皇后与太子如何担待得起?
      朕是一番肺腑之言,也是因为与你相熟才肯说的。刘彻蓦然地也有几分忧郁,站起身走上来扶了卫青一下,说道:不管怎样,朕日前对太子无忧虑之念,他不必再作不安之心。卫青点头,内心有些感动,立起了身,刘彻细细看他一会,方说道:大将军看上去面有病容,且气色大不如前了,身体上可有什么不适之处么?
      谢陛下,臣只是偶染些风寒罢了,不是什么大问题。卫青简单答道。刘彻看着他点点头,说道:如此朕就放心了,朕已经决意年底出京巡幸各地,然后再至泰山封禅,祷告上天佑我苍生。届时太子将留守长安以监国,他尚年少,朝中与军中大小事务还要多得你的照应呢!卫青答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协助太子及诸位大臣处理好朝中事务。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天心忖度未可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