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二九 ...

  •   永年五年,缜暮水与幽冥教展开最终之战,以与叶曙玉冲突中受重创的身体降服幽冥教众人,他不免受伤更重。身中寒毒,又兼心脉受损,从此不得不毛髦加身,借以御寒护体,即使蒸蒸夏日,不得不受体肤出汗而五脏寒凉之苦。身体每况愈下。
      永年五年,祝晴风与常川等人整顿三军,平减赋税。
      上至朝堂下至民间传言见到轩辕乘汶拜祭洛阳城外的轩辕子弟陵园“戚陵”,那里埋葬的是轩辕乘汶外逃而腾旦一怒杀弑的众多宗亲。传言轩辕乘汶身边立着一个蒙面的黑衣人,那人带着拜祭完毕的轩辕乘汶御风而去,以是守陵之人才没有及时拦下看个仔细。
      轩辕若钦母女之事至此已落下帷幕,东国之人爱戴祝晴风,多州刺史联名推祝晴风建国称帝,甚至有上章建议国号、年号的。
      于是祝晴风依顺众意,改国号为“晋”,改年号平成,永年五年即平成元年。
      (江荛在此之前已上表俯首称臣。)
      祝晴风与叶曙玉谈赡为村之事没有结果,不过南诏王送达的书信中则语语拥护祝氏夺得天下。南诏、大晋结盟已无疑议。
      平成二年,阿史那挚鲁平复了突厥诸部一次大范围的扑袭后,被调往京中,缜暮水派其镇守关内。
      其时,同样预防契丹、回鹘诸部袭扰大晋西关而被派出的刘绍镇守在朔州一带。
      六月,阿史那挚鲁和刘绍的军队在关外追逐回鹘部族时初次相遇。
      七月,夺取回回马匹时阿史那挚鲁士兵与刘绍士兵发生冲突,以至双方士兵互相动武,此次小摩擦约有百人丧命。
      九月,大晋与西秦之间爆发无定河一战,双方互有伤亡,以此战为开端,燃烧在广大土地上近一年的战火开始了。
      就和挚鲁看不过大晋的风光而对刘绍挑衅一样。江南道洪州鄂州等地,因曾处腾旦控制之下,其地刺史甚欲立功以表对新朝的忠诚,因此抓住与赣水之东臣民的小小冲突不放,平成二年年末爆发了州府守兵之间的打作战。
      战氛延至长江以北,而被祝晴风派使持节勒令停息,但在平成三年春,与州府之间的停战相对的,祝晴风派邵景初发兵一气攻下了汉淮之间的隋、襄、邓诸州。
      不得不说邵景初是天下少有的军事奇才,本有寻成秋与之对峙协和,自腾旦逃入深山后寻成秋便下落不明,很可能是殉主而死。如今,邵景初仍总淮水一带军事,其对当地地形水土之熟悉无人能及,又兼以过人的才能,以是能这么快打下襄州等地。
      缜暮水派一名声誉不错而经验不足的将领名叫邓允杰的支援汉东,又被邵景初击退。
      祝晴风亲自领兵攻入河内便在其后,缜暮水稳稳挡下,其时西安难免有两面夹击之忧,便有人建议缜暮水移都,谁知缜暮水大怒,将那人以妄议之罪处置。
      的确,不论是轩辕若钦还是腾旦,移了都离亡朝之日也就不远。
      西安洛阳之间毕竟驰骋之间瞬息而至,故而祝晴风和缜暮水都将战场上移至洛水汾水之间,战争一大就是半年,待“鸣凰台议平”之日,已是平成二年中秋佳节之际了。
      该平议规定了西秦在战斗中输给邵景初的州郡归属大晋之事,满满透露着“强者得利”的气息,实际上在此基础上大晋和西秦之间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和平了。
      平成二年、三年交年之时,缜暮水有一次漂亮的战术胜利,袭击了颍川许州,险些凿空了洛都南方的卫戍。
      这一次袭击给予大晋朝臣很大的争议,有人在祝晴风面前说控制住汉东的邵景初不可能没发现夜行敌军,说她包藏祸心,有害君之意。
      平成三年上半年,大晋还爆发了水源危机,原来有西秦官员在上游破坏水脉,企图让大晋无水用田,颗粒不收,只是上游泛滥的河水仍旧聚低而下,结果是大晋发生了几次水灾,田地、房屋、人命的损失皆很大。
      不过这种恶性行为又快速地停止了,原因是平成三年全国范围的旱灾,人们说这是神龙因破坏水脉而降下的责罚。
      鸣凰台议平
      祝晴风见到了缜暮水,此次会见全以公事公办的态度,不过任何人都能看出缜暮水有疾之身。她的脸上已不复阴鸷或是霜寒,宁静不动如万年冰雪,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冷意。
      她的言辞,充满了为己主张的力量之感,甚至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开一两个“大雅”的玩笑,成为两方佳话。只是从其中,再难窥探其人深藏的情感。
      她口中的“她的义字招牌”是她战胜她的原因也说不定。因为孤僻绝情的她的行事作风固然杜绝小人,可也使她渐渐与众人相背离。
      投靠向祝晴风一边的天下良将筹划奇才使她在以后两方作战的日子里占了上风。
      基本上祝晴风自领兵马与缜暮水兵马直接作战,而邵景初则攻城掠地,获得大多资财俘虏,她倒也是通人,都能尽善处理,固遭忌惮,无人能抓到把柄。
      平成五年,河内山南皆已众兵溃散,自沿江一带隔绝后,南诏兵马便蠢蠢欲动,与祝晴风别只军队夺得了江南。
      缜暮水虽然左退有路,也不可不说是“负隅顽抗”了。请降的呼声高涨,祝晴风也是“条件慷慨”地发了文书。
      平成五年深秋,缜暮水亲笔写下了请降文书。

      天下人皆知缜暮水身体欠佳,行将就木,他便于平成五年的深秋,死去了……
      部下葬毕了她,祝晴风的兵马才抵达了西都中。在诸事处理完毕之后,祝晴风去参拜了缜暮水的寝墓,然而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衣冠冢,缜暮水真正的墓室只有亲近的部下才知,而包括一直陪她到死的咎良歌等江湖人早已在此之前失去下落……
      祝晴风在重整山河之后,曾一度兴起远行至朔漠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又打消了。她因此深深埋葬了缜暮水口中有关地下宫城的一切以及,失去了了解缜暮水身世的机会。
      其时,缜问华已死,死前竟像缜氏历代神功传人一般,写下了与左桓夜之事,笔下将缜暮水写成与她一样命苦的孩子,不过“一切都结束了”。
      祝晴风自称帝以来,只有一个年号平成,以是晋人称之“平成帝”,百年之后也便称她“晋太祖”。
      祝晴风平抚夷越,突厥契丹不敢来犯,岭南顺服,依于迟家,毕芹之弟入宫封了皇贵妃,也算是毕家最后的光荣。
      大晋与南诏的关系最值得一说,谁都知道当今皇后是个传奇人物,绝代风华,在南诏宫中做了南诏王的养子,平成帝为与南诏修好,聘其当了皇后,当初也有人反对,但平成帝毫不退让。
      大晋与南诏这似乎依附而实则亲如手足的关系形成,绝大因为皇后。
      平成帝要称南诏王一声“岳母”,于是与当今的南诏王正是平辈,互称姐妹。每年平成帝必携皇后出宫远去南诏一趟,让皇后与“养母”一见,在天下间宣扬为人子女的孝行,有她如此榜样,天下间果然大盛淳风。
      其实祝晴风要见的人是赡为村中的祝明伦,顺便还有及母位的叶曙玉,叶王。

      九涂葛藤在永年二年诞下的的一女被立为了大晋的太女。祝晴风不近男色之名,全因后宫妃位空缺所致,她也从不宣传谁人进殿,只和皇后同栖同宿,故又有人说她痴情。
      祝晴风和叶曙玉自潭州之事后,便只是书笔往来,确实在山南一道归顺大晋后,叶曙玉进京亲面请过祝晴风。当时她天人之容惊过一班大臣,她的风采使京都男子见辙拜服,与祝晴风磨着的一旬间,为尽地主之谊,祝晴风不得已放下军务,同她游览过京都风景,以后便由驿馆的官员和礼部官员陪着,任她在洛都兴了一阵风浪。
      祝晴风大平天下之后与叶曙玉这一年一见,看似是“尽礼仪”,渐渐两人也如老友一般。
      尤其祝晴风渐渐任政于臣,天下间不至有什么变化,她又钻心那些诗书琴画之中,偏偏叶曙玉是个懂得风雅之人。
      祝朝光十六岁那年,祝晴风退位,名为处于太殿,实则云游四方。
      祝晴风留给世人的书画大多是她后半生之作,其中多是傲立寒梅,使人感受到她对这一冬日风物的偏爱。她爱单独描写梅花,凡是梅花入画,旁边既无其余花草,连岩石房墙也无,使人叹异,惟有一幅据说是逝世之前所画,与别的较不一样。
      这幅画寒梅在风中飘散,虽是独影仍显坚强,纸背施以浓墨,右边高拖一轮,竟是月华初满,精光毕露。
      月色梅花,人称此乃绝世之作。
      祝晴风三十多岁时在深野泽畔遇到了当初在浙东之山遇到的那人,老人见到她,点头说:“是这个模样,是这个模样。”
      祝晴风不知她何意,正想疑问,那人忽地衣袖一卷,竟然有乘云而上之势,祝晴风心知此乃仙者,便目送她离去,一个人徘徊许久,乃缓缓而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