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由全村5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接手分发,出了原材料的家庭来拿钱,当然里面是有村长的亲戚在里面的。

      石头不开心,很不开心,整个三队的原材料变少了其他队的原材料也变少了,收不到原材料了,同时听到厂里面的人说已经有人收掉了,同时其它小队的人对价格有一些怨言,当然他管的其他三个小队也有一些只是不像三队那么严重。

      曾新平一家很开心,可以说整个三队都很开心,也可以这么说曾新平活到这么大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接近一万,拿到手的接近一千,说难听点的一次拿接近一千元在手上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其实对于分厂和厂来说是小事情,对于原料贩子是大事情,同时对厂里面的某些高层来说也是大事情,他们没想到才刚开始这个口子就开了,因为一但开了一个口子大家都会有样学样,跟着就是全国大面积的市场挤压,外地贩子将无生存之地,市场将被本地村民完全吃下,同时市场也将大面积透明化。

      当然事物总有两面性,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市场完全透明化,达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的”目的,这样才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利某些不思改变与进取的人,但是政策改革的决心决定了路能不能走通。原因很简单,当没有空子可钻了,当四面都是墙的时候有心人士是会改变方像去钻别的地方的,所以一大批二道贩子开始真正的下海经商。

      因为科技的进步,交通相对来说便利了,也就是樯村里面能走人,能进车了,这些人开始做起了买与卖的生意。士,农,工,商,买卖货物不再是商人的权力,那个年代谁都可以经商,只要你敢放下一切拿着本钱跑到另一个城市进批货,然后再放到另一个城市去卖就可以了。
      (当然选商品也很重要)

      石头这也是一个狠人,知道有人跟自已拼市场,同时还是本地的人,并且还是受本地支持的人,那么他也是见招拆招,开始了价格战。

      曾新平一家倒是无所谓,分一点给村里的老人,其它的钱全部投资到家里的土地里面了,很正常的开启了种植水果,无花果等等。也租了一些土地,农民嘛,思维永远离不开土地,取之于土,用之于土,这可能就是当时老一辈人一辈子的观念吧,最终都是一把黄土。

      在做贩子这件事情上其实曾新平这个人没有什么野心,也是在当时的人没有什么金钱观念,其实也是没有见过钱倒致的,在农村里面有钱还不如有土地呢,介绍农村里面的大户往往是说谁谁家里面有多少亩土地,谁会介绍谁谁谁家里有多少钱,房子多少等等,因为农民知道村里面最值钱的其实就只有土地。

      正因为不贪,同时村里的市场局限性,这一块的生意做不大,当然相对于种田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有像石头这样的贩子控制着大市场,像曾新平这种小工头最终其实只能做到自保而已,做不大的,毕竟做生意市场决定一切嘛,再加上这块蛋糕上面本来就已经站满人了,再上人就得赶人走了。

      时间慢慢的过转眼到了95年底,整个钱粮湖农村焕然一新,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同时也证明了市场不断的透明化这一块的改革政策的正确性,商人永远饿不死的。石头在95年底离开了钱粮湖农场,拿着赚的钱再借了点钱彻底的下海经商去了,试问谁不是被逼的呢?

      曾新平因为勤快,被市里的一位领导看中想拉他一把,带他去市里做个司机或者帮他谋个职位,但是因为两个小孩一个家庭的原因没答应,同时也是因为书读少了有一种内心深处深深的“自卑感”导致的。

      其实在今天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基因论已经定性了,一个人一辈子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的决定,每一次的每一次才变成了当下的结果。当然也有必然,也有偶然,有外界因素,内存因素毕竟占主动。

      注:可以这么说,当时的所谓的城里人作者不知道,但是只要是农村人都在内心深处都自带有深深的自卑感。
      95年有一场非常大的洪水,这毕竟是小说,没有故事性,同时现实太过于残酷了,所以请不要太较真。石头本人就是因为洪水被逼得没办法才外出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