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石头这个大小伙子初来乍到对什么事都不懂,但是干劲很足,心想着既然厂里按82元收,我这边除去上下的打点成本大概到手也就是72元/吨左右,92年底最高价是57元,那我就给61.5元/吨,这样应该大家都会抢着把货卖给我吧,整整高了5%呀,够对得起百姓了,你没看错,10%的利润打点没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国家改革的目的,既然都把分厂建到各个农场里面来了,那这个计划在当时是有红头文件的,不是一头热计划。

      刚开始村里面各家家户户都挺开心的,各村民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大家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找村长,曾新平一家也挺高兴的,毕竟一家子生存大部份是等着地里面的庄稼与农作物过活。甘蔗这种物种相对还是比较好种,只要有淡水就行,所以在当时每亩产量大概在5000-8000斤左右,92年各村的化肥,农药与土地情况比现在的稍差。化肥营养性不够,农民种植技术也没有现在的全面,所以产量相对来说要低一点。

      在当时1000斤甘蔗平均成本在每吨42元左右按一年的总成本计算,其中的成本包括(地、人工、时间、种子等)机遇成本不算,当然不能把“通胀”也计算在内,其实马上就来了93年甘蔗的种植成本达到了57元/吨的成本,这都是后话。

      石头老板在刚开始回收谈价格都没问题,大家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了,说回家聊聊,然后给答复,必要的交流开始了,必竞贪便宜是人的天性,一个物品价格突然上涨这本来就是不正常的事情,再加上正值改革初期,这一聊发现,四个队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还别说石头这个人还是有头脑的,知道改革初期不能做的太过。也不能做的太明显了,免得出问题,大家都求安稳过度嘛。

      不过村里面的老人多留了一个心眼,但是没有渠道没有办法考证,村长基本不指望,所以几个村里面的老人一合计就找到了曾新平。
      刘老:新平呀,这次改革建厂到现在收甘蔗价格这一块你有听说没,按以前的“路数”我们离的远,没办法信息跟本没有办法获取,这次不一样,就在我们家门口,而且听说没有什么限制,也就是说这个生意谁都可以做。

      做买卖,无非就是买与卖,谁的货好谁的货多就是有话语权,人家就会来找你,我们几个老家伙老了,看到了这个现像但是身体不行了,拼不了了,我这么说你能懂吗?

      曾新平毕竟也只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文化,即使见的人再多,经历再多,没有沉淀与理论上的知识也想不到或者说看不到那一层面上去。

      刘老:这么说吧,最近这个石头老板忙前忙后,跑前跑后,把价格一下子提高了5%,再往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想而之,不赚钱的事情他们做生意的人是不会做的,以前信息获取太难的,物品的价格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或许种了一辈子田,到底稻谷具体多少钱一斤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

      你每天出工,人也比较机灵,能不能把这次甘蔗这一周工厂里面具体多少钱收的这个信息搞到手了,毕竟就在你工作的地方。
      这里面就有两个结果,结果一:信息搞如果价格差别不大的话,我们就当什么都不知道,你还过你的日子,不亏。
      第二个结果就是,如果价格差距过大的话我们村六12个大户家就把你推出来当这个头,不要他们给我们安排的人,我们自已收了卖给分厂里面。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日子一天天过,转眼到了厂竣工的日子,大家都其乐融融,请吃饭的吃饭,结帐的结帐,谈事情的谈事情,财务,会计,出纳等这些文员的办公室,曾新平刚刚从里面出来,今天是结工程款的日子,正常情况下这些人以后不会跟一线的农民有什么交集,因为不同工种的缘故,也就是所谓的选择不同吧。

      俊工的第二天傍晚,财务,会计与出纳家里莫名的多了两只鸭和一框鸡蛋。三队在这些老人的担保下有92户愿意把甘蔗以65元每斤的价格卖给曾新平,然后曾新平以72的价格卖给分厂里面,拖拉机一天能跑两趟,上午一趟和下午一趟,一个队平均有3台拖拉机左右。平均每台拖拉机能拉5砘左右。是的,超载了,92年,中国有超载这个概念吗?
      一天20砘左右的运送量,连续七天,92户每户大概平均1.5吨左右

      晚上下班前帐结清,结现钱!

      七天时间,总共运送了115吨,共计:9430元,其中成本7475元原材料,那天晚上财务家里多了1150元,余下了805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