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发夹生易 ...

  •   自从斗艺那晚得了柳永的好评,楚宁一夜间成了新晋乐工中的热门,被女看客们私下唤作“宁倌儿”,与其说是欣赏他的筝技,倒不如说是欣赏他那张脸。

      城里几家有名的酒肆夜场都主动邀他去表演,但楚父和蔡叔是过来人,明白那样的场子如同染缸一般,就算洁身自好,也躲不开酒后胡来的,所以又凑钱买了重礼,请秦派门人为楚宁在城南瓦子中硬塞进一个流动替补的位置,为生病或突然有事的琴师临时替场。

      寒寒穿来前也只是在律所中实习过,没有正式求职,凭借师兄师姐的引荐,跑腿打杂的实习机会并没有多么难以争取,可此时,她才明白,原来在这世上谋一份工作,不是只有出众的技艺就够了,还需要正确的方向、长辈的把控,以及丰富的人脉,更何况,就算像楚宁这样,纵然有天赋的才华,那份工作却不一定需要这项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小圈子里,钱和底线,就像鱼和熊掌的关系。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她感受到了楚家父子的爱护和关心,这让她心中不安。楚父每日早出晚归,楚宁每日也要去城里的瓦子从傍晚守候到深夜,两人即便一日不休,所得的收入也仅仅只够一家人吃饭穿衣,存不下什么钱来。而她,却只能做个吃白食的,而且是靠“欺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才吃上的白食,这已经不仅仅是靠工作抗拒结婚的压力了,她迫切的希望自己不要成为这对善良父子的累赘,所以,更加焦灼的思考着自己找工作的可能。

      与寒寒不同,楚家父子则越来越担心他们进城工作时,寒寒只能一个人留在天黑后的西洼子村,即使是扮上丑妆,她也是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实在太危险了,为此,楚父开始在村里寻找安全的监护人选。

      西洼子村里有百十家住户,绝大部分是各种小商贩、酒肆店铺的伙计、搬货拉车的苦力,除了楚家三口,还有两户伶人,一家是演杂剧的母子,常在城里戏班子住,不太常见。

      另一家姓白,父亲是说书的,娶了续弦生了儿子后,亡妻留下的两个女儿就成了多余之人,被送到杜芳芳所在的戏班子“芳菲社”里学旦角,每月只能回家一次。

      寒寒去河边洗衣服时,曾经巧遇这两姐妹回家,三个年轻的小姑娘,很容易就熟络起来。

      白家姐姐叫白柳,在“芳菲社”里已经熬到能跑龙套的年纪。

      妹妹白杏,年幼单纯,看到楚宁来河边帮寒寒洗衣服时,白皙的脸庞“腾”一下红的透透的,直到回村都没有消散,心事全写在脸上,惹得寒寒回家打趣了楚宁好一阵。

      虽然除了白柳白杏,她在村里再没有什么其他同龄的女伴,但是却不觉得孤单。楚宁心思细腻,沉静温和,从小就像半个娘似的照顾她,加上原身因遭受不幸而元神涣散,近乎痴傻了月余,更是让楚宁心如刀割,所以,她穿来初期,对这古代世界生活的诸般不适应,都被楚宁理解为妹妹受了那般不幸遭遇后的种种刺激后遗症。比如,现代世界里,扎头发都是用皮筋和发卡,这里却只有笔直的簪钗梳篦,她彻底懵圈,于是楚宁除了每日早间除了替她化好丑妆,还会顺手帮她盘好头发;现代人习惯的每日洗澡,在这个贫穷的小村子里就很不现实,但楚宁还是日日早起,跑去河边担水烧热,还替她守着屋门。温暖亲切的楚宁,让来自异世的她慢慢放下了戒心,试着把自己当做他的亲妹妹,她发自内心的庆幸自己没有穿到白柳白杏那样的家庭,有那样的继母,还不如这没娘的家庭幸福。

      她似乎运气不差,没多久,就结交到了朴实善良的村邻——曹婶,而且这位婆婆,还歪打正着的解决了她最焦虑的工作问题。

      曹婶寡居多年,唯一的亲生儿子早亡,被认为命硬不祥,改嫁也无人敢要,亲友疏离,这些年全靠自己做些手工绒花头饰卖钱生活。曹婶家里冷清,所以爱帮村里人照顾小孩,村里人也投桃报李,帮助曹婶干些挑水、担柴、抓药跑腿的事情。

      上巳节前一日,曹婶照例进城去摆摊,寒寒也随父兄进城复诊病情,楚父便将她暂时托付在曹婶的摊子上,等晚上表演散场来接。

      汴京城里,最负盛名的寺庙是大相国寺,每逢上巳佳节,寺里都会举办大集,并且熬制分发“浴佛糖水”。普通市民们除了在上巳节期间踏青出游,都习惯去大相国寺领一小碗这糖水喝,驱除邪祟,顺便在大集上采办些日常用具。

      曹婶的小摊子就在大相国寺前面的街上,寒寒陪曹婶卖货之余,顺手整理货箱,见里面积存了不少铁线、绒团、木头雕花板子,就摆弄起了手工解闷。她实在是搞不定北宋女子的复杂盘发,便回想着现代那种简易的塑料发夹子样式,将铁线卷成螺丝撑子,拴在雕花木片上,仿作成木质的弹性发夹,这样就免得日日麻烦楚宁给她梳头了。

      曹婶见了,觉得样式新奇,当天就高价卖了出去,于是又让她做几十个更漂亮的,等卖了钱五五分成,如果她不嫌日日抛头露面辛苦,还可以来摊子上帮忙看摊卖货,二人也有个照应。这实在是意外的惊喜,无心插柳柳成荫,既免了独自留守村里的危险,又可赚钱贴补家用,楚家父子也是欣喜。

      自此,她每日都随父兄和曹婶进城工作,而蔡添那边,蔡婶也一直没有合适的保媒人选,让寒寒绷紧的心弦松了松,逐渐适应了西洼子村的生活环境。

      西洼子村虽然是汴京城郊最穷的村落之一,却也有着自成一体的秩序感。

      村里有位木匠,名叫张茂,为人仗义耿直,颇有威望,村人若有一时为难,他都肯出手帮衬,因此人缘极好,是大家公认的领袖和矛盾调解人。张茂的妻子王氏,是个极其内向害羞的妇人,从不多言惹事。夫妻俩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乳名小海,也和张茂一样是个热心肠。

      小海长得魁梧壮实,虽然也和蔡小鼓一样只有十二岁,却比蔡小鼓高出两头,很有小男子汉的样子,经常在楚家父子进城工作时帮她和曹婶挑水,因此,寒寒十分喜欢这个孩子。

      木匠张茂似乎颇会经营,竟然是村里唯一一个供得起孩子读书识字的家庭,寒寒跟曹婶进城前,小海就经常去曹婶摊子上帮忙,现在有了寒寒,他每日上午散了认字的私塾后,就更喜欢到曹婶摊子上跟她们一起吃了午饭再回村。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到了端午节,京城的人们似乎血液里富含热衷各种娱乐活动的因子,之前四月初四的上巳佳节,高官富商和平民百姓们刚刚倾巢而出把汴京周边的青山绿水踩了个遍,眼下五月初五,他们又开始为了一年一度的金水湖“水军秀”和“龙舟竞赛”而热闹起来。

      不过今年除了这两样,还添了桩新鲜事,就是青唐吐蕃的贡马赛。

      十五年前宋辽结了澶渊之盟,偃旗息鼓,宋军也就再没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而大规模备战过,辽国是不会把好马输往宋国的,而赵宋的领土内,并没有太好的养马场,宋人需要的优质军马,大约一半都需要从党项人控制的河湟之地购买,那里是除了辽国大草原之外最好的天然马场。

      可惜党项人这几年做大,扼住了西域通商的咽喉,对途径党项地盘的商队加收重税,使得西域良马没有通往宋国的渠道,这样,党项人就能把自己的河湟马匹抬价卖给宋国。党项之主李继迁虽然没有与宋国交恶的胆量,但他儿子李元昊却有。加上辽国在背后挑拨,这几年和宋朝的关系一直不睦。

      不过党项人却奈何不了在南边的吐蕃诸部,吐蕃并不缺党项人的盐和马,却严重渴求大理和赵宋的茶叶,没有茶叶,吐蕃人的饮食就难以为继,而且吐蕃区域自从李唐颓败后,一直散乱无主,如今的南部吐蕃大酋拥戴了佛子角厮罗,试图和赵宋交好,已经遣使三翻四次来贡献西域良马,今年二月刚刚献上来一批精品,真宗龙颜大悦,特命内廷在西郊马场安排了赛马和马球,晚上还有汉蕃两族的蹴鞠赛,请了在京的各国使节,特别是那位趾高气昂的党项尊使。

      听说赛马之外还有蹴鞠,汴京市民们沸腾了起来,这是他们最热爱的活动,一时间从城里码头到西郊码头的船票售卖一空,驴车也都告罄,大家都想去看看新鲜。

      西郊马场和西洼子村隔着不远,小海高兴的拉着楚宁和寒寒一同去看。左右城里的市民也是倾巢而出,楚家父子和曹婶都不需要像平日那样工作,难得闲在一天,便一同去看热闹。

  •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是过渡性章节,哈哈哈,我找到感觉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