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第六十四章 ...


  •   康老板公司生产的电车主要就是销售给景区做接驳车。

      这与国内的电车使用政策有关——出了景区以后,是不发放电车的拍照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是不能上路的。

      翻了翻手里企划案的设计图,很明显,这就是电力驱动的摩托车。

      这种车,显然不是景区用车。

      康老板皱着眉头,道:“这和咱们现在的产品款式不一样,如果要他们这种形制的,确实是要调整一条生产线,他们下单总金额是多少?”

      “初期一千万左右,看咱们的产品质量,后续可能会再追加。”段顾问刚刚翻企划案翻得比较仔细,所以心里大概有点儿数,回康老板道。

      康老板一边听着段顾问的话,一边也在翻那本企划案印证着,皱眉思索良久后,道:“咱们现在一共就两条线,单批出来一个,还要特意调整,还要和我们现在供应商重新沟通采购不同型号的零件……”

      现在厂子本身一年的销售额是两千万左右,一千万左右的单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风险和成本明显不低——康老板根本没把企划案说的后续追加的事情当真,这种画大饼一样的“忽悠”,完全可以当做不存在。

      又翻了翻那张设计图稿,康老板忍不住道:“根本不能上路的车子,咱们这位客户不会是想定制黑车吧。”

      “老城区的摩托,真严格来说,有几辆不是黑车的?只要客户肯给钱,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能不能上牌子的事情,这是客户他们自己该去操心的事情。”段顾问对这点倒是不怎么担心。

      这和老城区对摩托的管理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关。

      老城区也不是没试图对摩托进行管理,京兆府搞过一阵统一登记上牌政策什么的。

      但是因为老城区很多摩托都是二手的,买卖来买卖去,老百姓也根本没什么年检之类的概念。

      一要上牌,肯定就得车子就得检修一下。

      这一查,很多车子早到了该报废的程度,根本不能上路。

      老城区的贵族遗老是多,但不管哪个地方,金字塔尖儿上的人都是少数的,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而已,尤其没有拆迁机会的老城里一直都是贫苦人家居住的几个坊区呢,很多家庭就是靠着一两辆老摩托充当运输工具,甚至是生存工具——跑个外送之类的。

      强制报废,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

      那段时间,因为这规范管理摩托车的政策,可是闹了不少的事情,老百姓当街和坊所的巡检打起来的事情都不少。

      后来有一位跑外送的年轻人,双亲早逝,家里有个残疾瘫痪在床的内祖父,买了个二手摩托,靠着给食店、杂货店送货赚钱养家,在街上撞上巡检强检二手摩托。

      因为强检没合格,要被强制报废。

      年轻人急了,和巡检产生了冲突。

      也许也是生存的压力逼得实在喘不过气来,年轻人最后情绪崩溃,把摩托上载着要给顾客送去的一桶食用油开了盖浇了一身,抱着起冲突的巡检,用打火机点了,来了一个同归于尽。

      这事儿被当时内廷卫下属的皇家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抓住,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拿到了监控录像在电视台里播了,做了连续快一个星期的专题。

      期间皇家广播电视台四处出击,还挖出了不少巡检借着强检为由,敲老百姓的竹杠,还有收受贿赂便违法放行的种种行为。

      引得其他地方电视台、广播媒体的目光都转了过来,好一阵子的舆论聚焦。

      这件事情以主导此事的京兆府副尹辞职告终,政策自然也人亡政息了。

      从此以后,老上京的摩托车就彻底没人管了。

      京兆府对所有没牌也没年检的“黑车”基本上都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你说的那个是积重难返了,所以上面的官儿没有人愿意沾染,但电摩托这种东西是新玩意儿,万一出了点儿什么事故,查到咱们身上,那也个麻烦啊。”康老板道。

      “那您的意思是,不接?”段顾问嘴上这么问了一句,但是心里已经明白自家老板这是已经拿定了主意了。

      “不接了。”康老板回完,但又有些犹豫,道,“这么直接回绝会不会得罪韩家。”

      “放心,在钱塘的话还要顾虑些,但咱们这里是上京城。”段顾问道,“回绝外面那位,就像如果我段家如果有远房亲戚找上门来谈生意,回绝掉一个概念。”

      康老板哈哈大笑道:“那可不一样,如果是绍元你家亲戚,我肯定是要给面子的。”

      段顾问微笑不语。

      两人结束了这番谈话后,段顾问出去招待朱英才,带着朱英才在工厂餐厅里老板吃饭的包房好好吃了一顿,又领着人在厂区转悠了一圈,委婉地将康老板说的,这种摩托电车他们没做过,他们厂子小,空不出多余的生产线的理由透露了出来。

      朱英才还有什么听不明白的。

      当即明了人家是委婉拒绝了。

      武人性格向来直接,朱英才寒暄了几句后,拒绝了段顾问要派车送他的提议,直接撤了。

      从工厂大门里走出来没几步,他便看见了乔嘉。

      乔嘉真蹲在厂房外不远处啃烤肠呢。

      朱英才有些尴尬,毕竟自己刚和乔嘉要求加薪,转头这生意就没谈成,还是有一丢丢不好意思的,但是真的只有一丢丢。

      天生光棍的朱英才很快就抛之脑后,很不客气地从乔嘉拎着的装满烤肠的袋子里抽了两根出来,也蹲在路边啃了起来,道:“你不是要去盯店面装修吗?怎么跑这里来了?”

      “我和我买的那家面店的老板聊了一下,他给我推荐了一个本地的包工头,面店老板帮我盯着装修呢。”乔嘉回道。

      事实上,乔嘉把面店老板的铺面买下来了不说,还把人家给直接“返聘”了。

      乔嘉知道自己不是上京本地人,许多门门道道要摸清楚了,不知道得花多长时间了,不如直接就用本地人。

      而那位面店老板姓徐,名敬元,四十好几眼看着奔五去的人,街里街坊的称呼一声徐大爷。

      这位徐大爷其实不是上京的土著,祖辈是直隶人,当年为了讨生活离开直隶来到上京城,到了父辈才攒够钱在城墙外这一片买了这间平房,开了一间面店。

      大约七八年前,徐的双亲去世,靠着继承着的面店讨生活,一直没成家。

      此时,乔嘉用超出市价两成的钱买他的店面,还“高薪”返聘他回来当经理后,徐老爷子恩师犹豫,考虑好几天才答应大,答应了以后就大包大揽,把装修的活计也揽过去了。

      “你不怕他们里应外合,反过来骗你?”朱英才道,“你也会说你人生地不熟的。”

      “不怕。”乔嘉回道,“我这几天把这一片逛了一个遍,你知道我为什么买他家的铺面?”

      “为什么?”朱英才问道。

      全国人民都知道上京的房子不容易涨价,何况是这块出了名的贫民棚户区,乔嘉买这里的房子本来在外人看来就够傻的。

      这位徐大爷基本不算纯纯的上京土著,也是祖辈就扎根在这里,呆了三代的人了,地头肯定混得很熟,不起个什么歪心眼联合工头应外合敲上乔嘉一笔,都对不起乔嘉这位“土豪”的这份傻。

      所以朱英才是真的不明白乔嘉挑房子买房子加聘人的标准。

      “这么多家食肆,比他家生意好的多得是,只有他家有待用餐。”乔嘉道。

      朱英才“哦”了一声后才道:“那挺不容易,待用餐可不好搞。”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5章 第六十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