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十章 曾经年少 ...

  •   天元二年七月二十一,天朗气清,万里无云。

      金戈和公书同一早相约在客栈大厅集合。当公书同收拾好包袱下楼时,金戈已坐在一楼喝茶等他。

      “早,昨晚睡得可好?”公书同招呼道。其实这不过是句惯性使然的寒暄,金戈现在神清气爽、眉目间神采飞扬的模样,只要不是瞎子,任谁都能看出他昨晚睡得很好。

      “早,呵呵。”一大早金戈就喜笑颜开。

      待人到齐后,大家各自坐下享用早餐。金戈仍是乐呵呵地心情很好。

      书同夹了一块酱菜,递给他,“人逢喜事精神爽,你遇上什么好事了?”

      “我昨晚梦到丫头了。”

      筷箸一滑,酱菜坠到桌面,晕出一滩油渍。金戈仍是大咧咧,“没事,我自己来吧。你也快吃,还要赶路呢。”说着,他举箸往公书同碗里加菜。

      再无心吃饭,书同右手搭上左手,习惯性捻触手腕上的信物……

      车队驶向淮安城北门,一路走走停停,并不平稳,只盘查就经历了四次。城内加紧了戒严,官差衙役走动格外勤快,三五成群地劝阻城民外出,街上仍有许多无处安置的人。

      和许多从南方来赶路北上的游子一样,公书同等人并不知道皖豫地带发生了什么,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淮安城内涌进了流民。从何而来,因何而来,知者不多。所谓粉饰太平,大抵就是如此,想要掩盖一件事情的影响,官府总有他们惯用的法子和手段,然而,想要掩盖一件事情的发生,就不是那么容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这些无路可去的流民,就能说明某个地方正在发生什么。

      “是不是北方有灾荒?”金戈尽力压得小声,他也知该避免让车外的官差听到。尽管如此,仍收到公书同示意他噤声,“耳聪目明,观心不语,不宜多说。”

      及至城门口,看着紧闭的大门,众人不由心中一紧,若是遭遇闭城,行程必然得耽搁下来。不多时后,城门边开了一扇小门,两边搭起了限宽的栅栏,官差们开始新一轮的盘查,这次的对象不是随机抽选的路人,而是所有等候出城的人。好在如此,游子们有了出城的希望。

      经过检查确认的人们一时还出不了城,大家带着各自行李,被分作几队,等候着淮安差役随行护送。随行护送?听来煞有介事,其实也不过是十几人前后掩护着,做出架势给城外灾民看,以免他们轻举妄动。若是旅人在淮安境内遭皖豫灾民袭击,这样的事传出去,淮安府衙又得头疼好一阵子。

      金戈从前方急急跑来,拉过公书同,以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嘱咐道:“皖豫一带先前发生了蝗灾,城外现在聚集了不少从徐州流散而来的皖豫灾民,过会儿出城一定要小心谨慎,财不外露。”

      “这……”公书同轻皱眉头,不免忧心。

      金戈继续说道:“皖豫的蝗灾起了好多日子,至今没能平复。咱们这一路恐怕不会太平。”

      “你刚才不会就是去向差役打探消息了吧?”脑中一个激灵,公书同问道。得到对方点头默认后,他不禁讶然。金戈向来憨厚老实,常常默不作声,以至于他竟误把他当作了不谙世事的少年。

      “你不是教过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打听了前方情况,我们好做应对。”金戈继续解释着,听得公书同暗自欣慰,带他上京算是做对了。

      不一会儿,林镖头来了,他一到公书同面前,便垂头气馁地说:“少爷,城外不知出什么事了,我去跟那些守门的差大哥打听,竟一个个嘴紧得厉害,话都不肯多说两句。”

      此话一出,公书同和金戈俱是一惊。

      前方人群开始骚动,第一批队伍开始出城了。公书同拍拍那两人的肩,“咱们也准备出发吧。”入得马车内,他又轻轻问道:“刚才花了多少银子?”

      金戈愣了半晌,才反应到公书同是问花了多少钱打探消息。他笑着挠头:“没花钱,刚好那几个官爷也爱刀剑兵器之说,跟他们聊着聊着就说开了。”

      车队经过城门,金戈撩开窗帘,朝向车外挥手招呼,想必是见到了刚才与他交谈的差役。公书同跟着看去,车外果然有三两个人在点头回应,皆是头戴官帽,身穿官服,腰佩官刀,更惊人的是,他们正是驻守城门的官兵。公书同回首看向金戈,暗自惊叹,人不可貌相。

      淮安城门紧闭,一旁的小门也改为一个时辰开一次。当出城的旅人们眼见城外萧条惨淡到甚至恐怖的模样,个个目瞪口呆,忍不住回头张望身后牢固的城门,关得严实,如同陌生的拒绝,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城内莫名的紧张气氛,严格的盘查手续,以及忽然增多的流民,所以的一切,都在眼前得到了解释。出城的人此刻才清晰地意识到,北方的确遭遇了灾害,而其可怕程度远超过他们的想象,其悲惨之甚,一部分来自于天灾的苦难,而另一部分则来自置灾民于不顾的人类的无情。

      随行护送的差役们也不曾想城外的场面如此可怖,但已无退路,他们虎着脸催赶队伍尽早离开淮安地界,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尽早回城。见了出城的队伍,流民纷纷奔来,企图求取些许救济。未到跟前,官兵们已拔刀相向,远远地挥舞着,明晃晃的尖刀成了扰者勿近的警告,流民们望而却步。

      可以的话,赶路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目不斜视仰望前方,一路加速前进,直走不回头。可是,流民散乱遍野,官道上,田地里,树丛间,随处可见是衣衫褴褛,贫苦无助,触目惊心。未到秋收的庄稼已被他们拔光吞尽,田边道旁的野草竟也让他们狼吞虎咽争相蜂抢。田地阡陌中用以输灌的水被饮至干涸,官道两边栽植的树木也被摘得枝叶光秃。更有甚者,饿极之下,刨土扒树皮而食,只为求一时的饱腹感,不想误食了不能入口的木类,肚子撑大活活胀死。见此先例,一些流民吓得不敢饥不择食,却终究顶不住饥渴难耐,奄奄一息。

      这一切,透过车窗布帘的空隙,统统纳入公书同眼底。耳边回荡的呻吟,断断续续,听来凄惨惊悚,令人冷汗浃背,即使现在艳阳高照于顶。他揪心万分,却无可作为。回首看到金戈也是一脸戚戚,他叹声道:“金戈,我们备些干粮衣物分发给他们。”

      “可是……这么多人……”金戈犹豫。

      “能帮多少是多少……”话未说完,两人便听到外面拍击车身的声音,不由一颤。金戈一手挡住公书同,一手探开窗帘,却见外面是一个随行官兵。

      “流民若被激起,很难控制。莫要横生事端,不为自己也为别人想想。”官兵说着,又以刀把指指前后,示意一路队伍人数不少。

      金戈会意,回身与公书同面面相觑,皆是无语。官府有官府的大局考量,平民有平民的恻隐之心。

      “如果你是官,你会怎么做……”话一出口,金戈吓了一跳,自己竟问出这种问题,但如果是公书同他又会怎么做,他的确想知道。

      对面的青衫少年,神色露出与清俊容颜不相符的凝重,他紧咬牙关,一字一句道:“众志成城。”

      “众志成城?”

      “蝗虫之灾,是天灾,酿人祸。天灾不可避,人祸犹可除。必要的措施理当严格,但硬性应急之外,官府该明白,受苦的是人民,一味拒绝回避是不行的,推己及人,若今日被驱赶的是吴地子民,我们的痛绝对比现在更深。所以……”公书同说得激扬,“面对灾祸,我们该做的能做的,不是逃避推脱,而是集结尽可能多的力量共同救民于水火之中。积沙成塔,众志成城!”

      猛地一掀窗帘,马车旁随行的差役正怆然无声,忽见两个俊逸少年探出头来,他愣愣着无措。

      “世人皆有恻隐之心,队伍中和我们一样同情这些灾民的肯定大有人在,差大哥可否通融一下,让我们为他们尽一份力。”公书同婉言恳请。

      那差役低眉犹豫一阵,脚下的步子却不见缓。“县衙大人有令在先,禁止与流民接触。”

      无论两人怎么磨,差役只是侧过头不再对视,嘴里重复着县衙有令。

      “那能不能让我们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们?”两人退到最后一步,金戈开口问道。

      “两位,”差役叹气,无奈说道,“我也知两位是好意,可还是那句话——县衙大人有令在先,禁止与流民接触。我是吃公家饭过日子的人,不敢自做主张。”

      两人终是铩羽而归。公书同看着案上的史记,紧紧皱眉,沉默良久后,重重一掌拍向封皮,“此生若不能为国为民,满腹诗书亦枉然!”

      车外传来随行差役淡淡慨叹:“小伙子,你是上京赶考吧。一定要中啊,你会是个好官。”

      队伍在明刀晃晃的掩护下喑哑行进,周围是枯藤秃树,生灵涂炭,遍野狼藉。一排赤腹鹰从高空滑过,孤独的啸鸣,犹如哀号。赤腹鹰由北向南,翱翔而去,留下人们独自啜泣。

      “世子,吴城急报。”当众人收拾了行李,准备离开姑苏,李奕不期然凑近,悄声说道。

      林修齐闻言不禁蹙眉,这才走了没几日,吴城怎么就有动静了。

      “上楼说。”两人一前一后踏上了楼梯,回到房间。

      “吴城的探子今早送来消息,昨晚百花坊举行一年一度百花宴……”

      林修齐微微点头,早前听小蛮提过。不过是烟花风尘的纸醉金迷,能出什么事。脑中突然闪过那天在秦氏医馆,吴国档见到小蛮时失魂落魄的样子,他暗叫糟糕。

      “吴大人昨晚应邀出席,竟为了一个初登台的姑娘一掷千金,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吴城都对此唏嘘不已。一个新到任的地方官,哪里来这么多钱,只怕此事会影响到定远侯府在吴地的声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吴国档一人事小,牵扯定远侯府事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得不防。”李奕道出自己的担忧,同样也是林修齐的担忧。定远侯经营多年的威望,绝不容一点瑕疵,在朝堂上被抓住把柄穷追猛打的可能,必须一降再降。定远侯绝不能亲手送人树倒众人推的机会。

      “哼,哪里来这么多钱?他到了吴城,还不就是吃到了大肥肉。着人传话给吴国档,让他自己想办法把这笔账填上,如果东窗事发,没人会救他。”林修齐转身,沉着脸道,“现在吴国档新官上任,随意调动易扰乱民心。先遣个人去吴城督职,时机成熟就把吴国档拉下来。本来他也只是充数的棋子,不想还挺能搞出事情来。”

      “这人选……”

      “咱们手下没有合适的,那就做个顺水人情。只要对方是个明眼人,不会在吴城做傻事就行。”林修齐抚额,当初挑吴国档是一时情急,可如今看来,与其挑个不适合的人自毁长城,不如借花献佛还落得个贤名。

      李奕思索一阵,“翰林院杨凡钦有个门生叫罗钰,是上届进士及第,如今在江宁府衙任文书之职。”

      “杨凡钦?”林修齐听得陌生。

      “大丞相顾旦的上门女婿,”李奕笑道,言语中不失戏谑,“如今该称顾凡钦顾大人了。”

      “想起来了,你和他还算同届。”

      李奕点头,复又正色道:“如今左应机趁侯爷不在朝中,日渐坐大,满朝文武只有顾丞相德高望重,尚能压制他,所以我们若要重振雄风,必然得先拉拢顾丞相。”

      “可顾丞相年迈正直,不屑拉帮结派,所以你的意思是,先从他的入赘女婿着手……”

      “正是。”李奕解释道,“罗钰是近年来杨……顾凡钦最喜爱的门生,还与他是同乡。顾凡钦对他颇为器重,才会安排从低做起,这只是磨砺,不出意外的话,罗钰总有一日会位列朝班。所以,这个关系我们可先布置起来。”

      世人只知李奕这几年隐匿于世,再出现时已归顺定远侯府,却鲜少知道,李奕这些年一刻不停地进行信息搜集,想在人精中勾心斗角,没有强大的情报网根本举步维艰。

      门外先是窸窣有声,而后一瞬大打出手,两人的对话被打断,齐齐出门一看究竟。

      此刻二楼长廊风景奇妙,熹微悬空吊于扶栏之外,青云一手拎着她的脖颈,纹丝不动。房内两人瞠目结舌。

      “小丫头,你干嘛呢?”李奕最先问道。

      “放我下来。”熹微蹬着双腿挣扎却无济于事,青云忽地摇一下手臂,她就如鸿毛般晃得失去重心,看得旁观两人忍俊不禁。

      青云依旧面无表情,冷冷哼道:“花拳绣腿。”

      “青云,”林修齐唤道,“放熹姑娘下来。”

      “你们先下去,我和她单独谈谈,随后就来。”看着狼狈的丫头,他面无表情地说道。李奕青云领命,很快退散。

      “原来你还会功夫,真看不出来。”

      “废话少说,如果你是要跟我打马虎眼的话,大可不必。”虽然被抓现行,但熹微自恃理足,怒气冲冲横眉冷对也底气十足。

      “听到多少?”林修齐步步逼上,眼中寒意流露,熹微毕竟没经历过世事,对少年的骤变不禁害怕起来,她不自觉后退,嘴上功夫却不肯落于下风,“该听到的都听到了。你除了玩弄权势,威逼利诱,还会什么?”

      见她外强中干的模样,林修齐突然笑开,“知道得还不少。昨晚你睡得很晚吧,眼睛都是肿的。”

      熹微不意被说中,心中尴尬,却也益发坦荡:“没错。昨晚你和九命的话,今天你和李奕的话,我都听到了,那又怎么样?你别忘了,我们是同谋,狗被逼急了也会跳墙的。”同谋二字出口,熹微心中一痛。

      “很好,看来不用我提醒你公书同会如何。”林修齐侧身让开道路,“你只需记得替我保密,我便保证不会伤害你所在乎的东西,公书同是这样,吴城亦然。”

      “你也要记得,食言而肥会遭报应!”经过他身边,熹微恨恨地说。

      “林修齐,有句话要送还给你——”她镇定转身,冷笑着开口,“一报还一报,逼我是要付出代价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第十章 曾经年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