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第 26 章 ...

  •   谢天逸因为得宠“受重用”,有幸和太子一起骑马走在皇帝的身旁,以便于皇帝有事要发布可以随时反应过来。
      谢天逸的笑容依旧温和,俊美如神邸,在场大部分小姑娘的花都是投向他和太子身上,只有极少数和百姓的一起投向身后的将士,感觉更像是谢天逸跨马游街的主场一般。
      好几天没见到表弟的太子取笑谢天逸:“表弟,看来姑母不用担心以后的儿媳妇问题了。你看看,知道的是今天老侯爷回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谢天逸中了状元,跨马游街呢!还有几个小姑娘能注意得到今天的主角啊!”
      大皇子等人即便心里再不满也只能憋着,总不能当着父皇和百姓的面表达自己对谢天逸抢了自己风头的不满吧?再怎么表示不满,人家那张俊脸也不会飞到自己脸上啊!
      谢天逸没好气的把一支不知道何时丢到身上的花扔给太子,语气依旧亲近:“你要是嫉妒可以直说,我现在就把所有花送给你。就怕回头表嫂见你一身花香吃了醋,回头揍你你快别找我诉苦!”后面那句因为不合适被别人听到,谢天逸特意压低了声音。
      太子知道自家太子妃对谢天逸有多信任,现在又怀了身子,眼看就要生了,可不能受一点刺激,连忙讨饶。谢天逸毫不客气的收下,两人笑闹了一会儿,同样俊美又身份不凡的两个男子引起少女的一阵尖叫,这才安分下来。
      装作看家人似的扫了一遍身后的队伍,谢天逸心里的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他面上云淡风轻但心跳的却极为快速。
      回想了一下这种预感的开头,似乎是……那两个人!
      谢天逸很肯定,方才有两个人,一个身穿盔甲,大概四十多岁,但身形高大,看起来沉默寡言,很是稳重。另一个却一身书生的布衫,平民打扮,长得很眼熟,二十来岁的模样的青年,和那高大将士看起来似乎有些血缘关系。
      可是方才,两人看到谢天逸的时候,或者说是看到谢天逸和赵玲珑的脸的时候,一个是吃惊中透着怀念和喜悦,另一个却仿佛见了鬼似的,脸色煞白。
      吃惊的是高大男子,见鬼的是年轻书生。要不是高大男子及时捂住年轻男子的嘴,当场这么多人,也没人会注意一个连品级都没有的将士和书生,估计那男子能叫出声来。
      这两个人都是跟着祖父回京的,那个高大男子似乎格外得祖父器重,两人离的很近。那年轻男子却给他一种非常熟悉,熟悉到心里似乎有种害怕,或说是颤栗和渴望的感觉,渴望成为那样的人的感觉。
      心里的这种感觉也非常熟悉。谢天逸当初第一次见到现在的娘亲赵玲珑的时候也出现过,一种非常激动的感觉。只是第一次那时候是渴望接近,现在却是渴望远离。
      远离?能让原主害怕到远离的是谁?算了算男子的年纪,配上那张隐约透着熟悉的脸,一张稚嫩却高傲的已经有些模糊的面容却突然清晰的出现在谢天逸的脑海中。
      张清,那个原主亲生大伯的儿子,那个大他三岁的堂哥,名正言顺的亲堂哥。
      还记得当初天三重生,成为赵玲珑的儿子“谢天逸”之后,谢邈之确实办了一件大案,判了张家“拐卖人口,诱拐皇室贵胄”的罪名,成年人全部斩首,但是据说唯一没有成年的大伯父家的儿子张清,那时候才七岁,还读过两年书,因为年龄不够,被流放边疆了。
      这么些年,谢天逸锦衣玉食,风光无限,几乎把原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忘记了,没想到居然会在京城遇到“故人”。
      根据原主那微薄的一点点记忆来看,这位堂哥非常受祖母也就是老张氏的宠爱。祖父是入赘的,很早就没了,大伯张大郎是个心狠且贪财好色的,当年见到原主娘亲也曾要求娶做妻子,可惜赵玲玉没答应,反而嫁给了老二。
      张大郎记恨这件事,对向来看不上的弟弟更是没了好脸色。大伯母也因为丈夫常年惦记赵玲玉美貌,对赵玲玉母子恨得牙根痒痒,没少在婆母耳边吹风。原主父亲不在的那几年,原主和娘亲之所以过得这么凄惨,这位大伯母得占一大半功劳。
      这位堂兄叫张清,是老张氏花了一百文钱请了村里识字最多的老算命先生给取的,说是合张清的八字,最是适合,可以帮助张清考上功名做大官。
      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整个村子里只有张清一个人有了像样的名字,这让他非常得意。张家只有两个孙子,张清怕原主抢了他的宠爱,又嫉妒原主生的比他好看,对原主动不动拳脚相加,稍有不顺心就拿原主撒气。
      老张氏疼大孙子,省吃俭用的把孙子送去邻村的童生那里认了两年字。后来张清学会了全部的字,老张氏就开始打起原主的主意,想卖了这个她眼中的“丧门星”,凑钱送宝贝孙子去读书,结果惹下了全家人的祸事。
      整理好了记忆,谢天逸心里冷冷一笑,既然能命大的活着到了边疆,好好在那里呆着不好吗?还敢到京城来。撞在了他的手里,他怎么能不替原主报仇呢?
      至于那个高大男子,谢天逸用脚趾也能想到是谁。整个张家除了一个张清,成年的全都被杀掉了,唯一一个免于死刑的就是早早被强行征兵,以为死在了边疆的原主他爹,也就是失忆的赵玲玉一直到死还在挂念的男人,张二郎。
      谢天逸不知道那个男人知道多少,反正看他对张清似乎颇为照顾,谢天逸就对他没了什么认亲的想法。他知道这可能带了点冤枉人和牵累,但他现在是谢天逸,是深受皇宠,风光霁月的京城贵子,可不是张家那个没人疼爱,可怜巴巴的小可怜。
      难道让他因为那几年张二郎的不知情就原谅一切?他可没这么心软。
      到了皇宫门口,皇帝因念及老侯爷年迈,特允许其先回府整治休息,明日宫中安排洗尘宴。谢天逸拜别了皇帝皇后,和太子又嘀咕了几句,跟着靖康侯府的队伍走了。
      张继看着那张隐隐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女人的脸,和那个与妻子生的一模一样,俊逸无比的少年,心里火热的不行。自从在边疆见到侄子,知道了侄子为何会到边疆的前因后果,他不是不气的。
      他后悔自己多年居然没给家里去一封信,没有一点消息,害的家里乱想,熬死了媳妇,害的儿子丢了。
      张继原名张二郎,张继这个名字是老侯爷给取的,说是希望他们这些将士能继承安邦定国,匡扶社稷的重任。他问过侄子,知道家里全都死了,也知道自己没那个脸去报仇。儿子都没了,他对不起死去的媳妇。
      张继当然不知道,张清跟他说的还是带了水分的。大半年的流放之路让张清明白了审时度势,溜须拍马,也更加会为自己着想。他知道自己以前是如何对待二叔的儿子,甚至那孩子一直到失踪都没有一个名字,家里一直以“丧门星”称呼。
      他也多少知道一点,为什么祖母会选择卖掉二叔的儿子,其中他和他的父母要居首功。可是他什么都不敢说,尤其是见识过边疆战事严苛之后,他更是不敢说出口。他在害怕,害怕二叔知道全部的事情后会忍不住杀了他给妻子儿子报仇,所以骗了二叔,说二婶思念过度去世,弟弟失踪消失不见,舅舅家出了事情,连累到张家,县太爷判了全家斩首,未成年流放。还把自己一路上有多凄惨说的加油添醋,博取二叔这个唯一能保护他,甚至可以带给他好日子的人的同情。
      张继没读过书,也不懂律法,自然不知道如果真是大嫂娘家出事,基本连累不到张家。军队里自然有懂法读过书的,可这是别人家的私事,自己没有多管闲事的资格。老侯爷倒是想提点一下,可是知道了大概的前因后果后又觉得不对,对张继倒是一如既往,只是对张清没了好脸色。
      张清是罪人之后,被发配到边疆的,要不是有个在老侯爷身边当近卫的二叔在,现在估计得一直留在边疆为奴,给矿上干活,理所当然的,自然现在也不能考取功名。
      可是张清见惯了别人对二叔的巴结和讨好,心里的野心慢慢萌芽。他也想像二叔一样,有功劳有名望,受人尊敬讨好。可是他不能科举,因为是张家现在唯一后代的缘故,张继不放心他上战场,自然不会教他习武,只找了个秀才教他识字读书,打发时间。
      就这样,张清慢慢长大,因为边疆女人少,他又是个戴罪之身,不能娶平民,因为长得平凡,除了一身书卷气还能吸引一下人,基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可是在边疆,就算是丫鬟下人都更青睐体格壮硕,能保家卫国的士兵或是猎户,像张清这种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书生,还不能科举,基本什么用都没有。所以到了现在,二十了,连个媳妇都娶不上。
      老侯爷奉旨回京,张继作为有功劳又深受信任的亲兵近卫就可以跟着回京,没准老侯爷高兴了,还能封个参将副将之类的。张继不放心侄子,好在十几年过去了,张清不是主犯,当年只是个不知事的娃娃,是可以允许其离开边疆,只是仍旧不准科举。
      张清是张家唯一后代,张继怀念媳妇和当年软乎乎抱在他怀里的儿子,不打算再娶妻,张家需要张清延续香火,所以张继把张清带回了京城,打算在这里买上个丫鬟,给侄子当媳妇,延续香火。
      他是真的没想到,居然还能遇到和媳妇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和后生。但是看那两人如此靠近皇帝,又是身着华贵,气质非凡,就知道肯定是高官大户人家出来的。但是那女子肯定和媳妇有关系。
      张继强行忍耐到跟着回了侯府,侯府门口除了现任侯爷的夫人和几个小厮丫鬟,没有别人。老侯爷年纪大了,吃不消长途跋涉,也没如何和家人聚聚就想先休息。张继随着侯府下人,先把侄子安排好,忍不住还是准备有机会去问问侯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