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 20 章 ...

  •   偏偏每次牵扯的官员所辖之处并不只是梧桐居坐落的地点,大家又没有证据说是梧桐居告密,梧桐居也确实每年交了不少税银,身后的大佬又是皇帝,大家也只能不了了之。
      还有些嫉妒谢天逸得宠,又每年还有大笔银子入账的眼红之人,开始拿谢天逸经商之事做文章,说其身为读书人,却沾染铜臭,和商人为伍,又说谢天逸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敛财,为富不仁。
      并拿出了证据,说谢天逸的梧桐居每年要交不少税银,严重超标,还在大康大江南北所有富庶地方开设梧桐居,不符合官员之家不许经商的规定。要求谢天逸要么放弃除京城外的梧桐居,要么打入商籍,三代不许科举。
      结果下一刻这些人就被一本本的账本打了脸。说谢天逸经商,沾染铜臭的,谢天逸把全国各地优秀文人在梧桐居做出的优秀作品汇集成册,以极低廉的价格发布各地,作为优秀作品范本,甚至在各地官学中都大受好评。
      不仅那些文人因梧桐居的作品集名声大噪,连没钱买书的百姓都因为能借着这些书而得以学识字,对幕后的梧桐居更是好评如潮。
      说谢天逸大肆敛财,为富不仁的,则是被一本本“承天福利社”的每年花费账单給掩埋了。这“承天福利社”是由太子起名,皇帝亲笔题字,谢天逸全权出钱包办的,只要有福利社的地方附近必定有梧桐居。
      福利社主要是负责赡养一些没人赡养的孤寡老人,以及被人遗弃,或是被拐子拐卖,救出后找不到亲人的可怜孩子,甚至有一些生父服兵役战死,生母改嫁的小孩,也同样住在这里。
      “承天福利社”靠着梧桐居每年的拨款和善心人的募捐,维持福利社的运转。
      福利社分为男舍和女舍,分别教授识字,手艺,让孩子们即便长大了也有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还教导孩子们不要仇视社会,要学会关爱他人,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每年各地梧桐居花在福利社上的银子就占了总营业额的十分之一。
      自从有了“承天福利社”,大街上的乞丐少了,也没人敢刻薄家里的老人了,毕竟要是惊动了“承天福利社”,老人被接走事小,可是丢脸事大。“承天福利社”可是谁的面子都不给,只要查到谁家有虐待儿童老人的事情,不仅要把受害者接走,还会把这家人的所作所为广告天下,家里有读书人的都被当地县衙剥夺了功名,狼狈不堪。
      一时间,各地县衙里令人头疼的“家务事”销声匿迹,不少县令的日子也好过了起来。
      至于说要把谢天逸打成商籍的,直接被御史弹劾。原来各地的梧桐居幕后都是皇帝、太子两人的名字,谢天逸是因为有分成在其中,被推出在前台做处理事务的主事者。你敢把皇帝和太子打入商籍?
      这也是谢天逸想的法子。毕竟梧桐居作为他们收集情报,掌握人心,控制舆论的主要工具,首先就不能放在作为臣子的谢天逸手里。这本来也是谢天逸送给皇帝和太子的一份大礼,让两人更容易治理天下,而自己的目的就是挣钱。
      在谢天逸七岁的时候,皇帝做主,将自己手里的两成分成暗地里送给了谢天逸。谢天逸作为股份最多,分成所得最多的受益人,他当然要“善加利用”这份“皇恩”,于是就有了“承天福利社”的诞生,替皇家的善心和“为民谋福祉”造势。
      既然谢天逸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为了皇家好,那皇帝和太子会伤了有功之臣的心吗?不会。于是乎,这些弹劾谢家的大臣倒霉了。
      不足半个月的时间,雪花般的证据飞向皇帝的龙桌上。御史纷纷跳出来弹劾那些大臣,轻则说其纵奴行凶,打压良善,以白菜价强买农田,挤压农民生活空间,重则说其纵容族人强抢民女为妾,搜刮民脂民膏,结党营私,是真正的为富不仁贪得无厌之辈。
      结果等事情平静下来之后,刑部和大理寺的大狱里,着实关押了不少曾经耀武扬威的勋贵大臣和家眷。受到迫害的百姓觉得大快人心,放了三天鞭炮以示庆祝,还有文人专门写了不少文章,歌颂皇帝的清明仁政,皇帝的声望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有德明君。
      谢天逸觉得这个世界似乎和自己了解的那个世界似乎有些不一样。他前世历史知识不过关,只隐约记得一些,前世似乎到了明朝那会应该就有海关的存在了吧?京城应该也出现很多蓝眼金发的外国人走来走去。
      可是这里呢?不要说外国人,就算海关都是闭关锁国的状态,而且明朝也没有出现过一些前世耳熟能详的名人。
      再久之前的历史谢邈之还不允许谢天逸看,怕影响学习。谢天逸只能从别的渠道里察觉到一二。这个世界历史上有一些前世没有出现过的朝代,而前世那些著名的时期,这里也没出现过。
      由此,谢天逸闲来无事时候大胆估摸了一下,约莫这两个世界只是相似的平行世界,但并不是完全平行。就好像这个世界明朝末期没有出现崇祯,清朝连个浪花都没打起来就消失了。
      也许,他也可以从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名臣之路?

      春暖花开,在惊鸿阁的小院里,一个俊逸的不像话的少年慵懒的躺在躺椅上,旁边的石桌上放着精致的茶点和放在井水里浸泡过的水果。谢天逸舒服的用签子戳了一块水果吃,美的一双凤眸眯了起来。
      他现在已经十七岁了,前不久他才得到父亲谢邈之的允许,去考了举人,丝毫不意外的再次获得解元。
      如今的谢天逸因着一张“貌似好女”的脸蛋,被京城某些无聊的贵女戏称是“京城第一美男子”,再加上盛宠不衰,会读书,家世好,有能力,来跟他娘探口风的贵妇人多的能踏平侯府门槛,成功当选“京城贵妇人最想要的女婿第一人选”,让日子越发不顺的二伯母气的搅坏了几条帕子。
      前两年,靖康侯府终于分了家,原因依旧出在二房。二伯父不知从哪里寻了个美人,也不知哪根脑筋秀逗了,居然听信了美人的话,在外面找了地方,把那女子安了外室。
      要说找个外室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可这事被大伯父的政敌知晓了,自然不肯放过这个对付抹黑靖康侯府的好机会,在大朝会上对大伯谢慎之开了炮,还间接连累了在后宫的皇后和东宫的太子,说其管家不严。
      这下大伯父才知道那个不安分的庶弟居然做了这种事。好在谢思之只空有个诗情画意的好名字,其破烂的扶不起的名声就算是京城里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百姓都略知一二。
      皇帝懒得管那个谢思之的破事,又要给谢天逸这个小智囊面子,他还等着谢天逸早点参加会试,考中进士,早日成为官员给他分忧呢。只勒令谢慎之三天时间整顿家务事,又敲打了一顿谢慎之的政敌,两边都压了一下,轻拿轻放的搁置了。
      事情是完事了,可是谢慎之还顶着个整顿家事的任务呢!气呼呼的回了家,和老夫人一顿说完,这两个在侯府里最说得上话的人纷纷决定,分家!
      谢思之当然不在乎,这么些年,他除了拿银子,几乎很少回府,跟分家也没什么两样,因为银子都是跟媳妇拿的,至于媳妇哪里来的银子,那不在谢二爷的管辖范围内。
      可是曾氏不乐意了。能愿意吗?谢思之是个白身,这么些年了连个童生功名都没有,只有个当年靠恩荫在国子监读过书的监生身份还能唬唬人,却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家里一双儿女都到了该说人家找媳妇的年纪,亲爹不管事,想找个体面的女婿媳妇就得靠侯府的名头了。
      更不要说家里还有这么多庶女庶子,还个个比自己儿女出息。明月的生母在谢思之那里有几分宠爱,靠着二伯父撒泼,老夫人出面,给明月找了个落魄伯爵的嫡次子的亲事。明月虽有些不愿意,好歹是正妻。
      明月有手段又美貌,把丈夫牢牢地把握在手心里,三年生了两个儿子,彻底的坐稳了伯府少奶奶的位置。
      天勇是庶长子,但脑子活,刚开始的确走了一阵的邪门歪道,失败后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后来见谢天逸挣了钱,厚着脸皮给谢天逸捧了好一段时间的好话,得了一笔初始资金。后来靠着能说会道拉了几条线,拿着谢天逸给的银子出去做生意去了,彻底成了商籍。
      虽名声不太好听,却成了二房过得最舒服的,身后靠着谢天逸这条粗大腿,把小生意也是做得有滋有味。去年及冠后,自己给自己牵线搭桥,找了个寒门出身的同进士的女儿成了婚。
      后来得了大伯父允许,自己分了出去,交了千两银子给侯府做“谢养费”,在西城铺子附近买了个小宅子,小夫妻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明心是二房名声最好的,又懂琴棋书画,对外也温柔可人,说话细声细气的,长得柔柔弱弱,正是不少男人喜好的那一款,在京中也是有个小才女的名声,引得不少权贵公子要求纳明心做妾室。
      老夫人不允许侯府出个妾室,丢人,死活不同意,想像明月那样也找个小官或是落魄世家的嫡子,风风光光的做正室夫人。
      不过明心似乎自己有打算,几次拒绝了老夫人的提议,最近这段时间更是天天往外跑。老夫人被烦了心,也不想再管明心的闲事,打定主意以后明心出嫁只有府里定例的嫁妆,便再也没说什么。
      明静倒是依旧住在荣宁园,其生母去世,没了依靠的她更是牢牢地抓住老夫人这棵大树。因为性子柔和,不争不抢,在大房和三房倒也有几分面子,和年龄相仿的明菲关系很要好。甚至谢天逸出去办一次事,回来也会记得给这个没什么关系的堂妹带点礼物之类。
      不过二伯母的抗议没什么用,皇上还在上面杵着呢。律法规定,庶子只可获得家财的一成,但谢思之是犯了错,被皇上“勒令整顿”的错误,是没有分家产的权利的。
      谢慎之快刀斩乱麻,按照侯府明面的账单算了算,扣去这些年二房的“欠款”,只给了二房一间位于京城南城的三进院子,一千两银子,一辆没有侯府标识的破旧马车,一匹老马用来拉车,还有曾氏自己的嫁妆和陪嫁的老嬷嬷一家,便把这一家子扔了出去。
      此外,侯府里连一个丫鬟小厮都没有愿意跟他们“同甘共苦”的,气的曾氏大骂不已。不过老夫人习惯了明静在身边服侍,留下了明静。
      后来,二房银子花完了,夫妻俩上侯府“找闺女要银子”,被老夫人以一千两的银票和一份夫妻二人在暗地里以侯府名义放贷,却被侯府发觉找到的证据,令二人乖乖签了一张“断绝书”。不仅断绝了和侯府的关系,也是断绝了二房夫妻俩和明静的“父女母女关系和情谊”。
      自此,明静以后的生活和婚姻就将有老夫人负责。后来,又有了谢天逸几个兄弟的帮扶,反而靠着自己的识趣和知分寸成了二房子女中最风光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