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座山雕传奇 ...

  •   引子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进行剿匪的战斗故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侦查英雄杨子荣,乔装打扮潜入威虎山匪巢,与座山雕及匪帮斗智斗勇的精彩画面,深深刻入一代人的脑海。演员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大唱样板戏的年代,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栾平等人的台词对话都能背下来。几十年来,对几代人产生了非常广泛深远的影响。
      《林海雪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山东人,少剑波(曲波),黄县(今龙口市)风仪区枣林庄人;杨子荣,牟平县嵎岬河村人;座山雕,原名宫廷臣,德平县理合区北宫家村人(今临邑县翟家镇宫家村)。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是在山东人之间进行的。
      座山雕是德平县理合区北宫家村人(今临邑县翟家镇宫家村),有确凿的证据。一、在《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被称作崔旅长,宫廷臣姥姥家是德平县城南五、六里地的崔家村,姥爷姓张,宫家村宫氏家谱记载座山雕母亲张氏。当绺子干土匪不是正义行当,也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再者,干土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也是怕被人报复,所以,在东北他一开始姓他姥姥家的姓,姓张,叫张乐山。后来觉得不能辱没祖上的宫姓,也不能辱没外祖父的张姓,干脆即不姓宫也不行张,姓姥姥村里的姓,姓崔,叫崔乐山。故八大金刚及喽啰们称其为崔旅长。二、他在宫家村的老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婚的,虽然结婚三天就去东北再没有回来,但从他老婆的年龄推算,与座山雕岁数相当,1947年春节座山雕过六十大寿,也就是1946年除夕是六十岁,他老婆1965年死去,也接近八十岁。夫妻俩的年龄相仿。三、宫家村在当地一个著名的土匪孟忌讳,比座山雕小十一岁,曾经去东北找座山雕,请求加入座山雕的土匪团伙,座山雕婉言拒绝了他的要求,说:“绺子这行当不是正义行当,我是被逼无奈才当上绺子的,已经干上了也就这样了,不能把你领到这个邪道上,回去时跟村里老少爷们没法交代啊!”建国后,孟忌讳老婆,亲自告诉儿子孟广君说:“你爹去牡丹江去找座山雕,被座山雕婉言拒绝了。”他儿子孟广君生前,曾经与本村同岁的朋友宫德家(今年87岁)叙述过座山雕的这番话。四、宫家村还有一个人叫宫恩普,比座山雕小近二十岁,也曾经去东北找他宫廷臣太爷爷,要求参加座山雕的团伙,宫廷臣更是直接拒绝,说:“按辈分你叫我太爷爷,我怎么能让自家的爷们干这没有厚成的行当?我是被逼无奈,为了出一口恶气,才负气走上这绺子的行当,爷们啊,你千万别走这一步。”管他好吃好喝,让他在山上玩了两天,给他足额的盘缠,打发他回来了。五、他兄弟四个,排行老三,故在威虎山称其为三爷。六、穆家村与宫家村相距不过200米,两个村与一个差不多,两村的兄弟爷们都安辈分排序,甚至红白大事也都有来往。穆家村一个在东北做买卖的,就在座山雕抢劫的范围内的附近镇店上,座山雕认识穆家兄弟,有一次抢劫整个街面,唯独没有抢劫穆家村这个老乡。穆家村兄弟几年后回到山东老家,向宫家村、穆家村的老少爷们谈起此事,称赞座山雕挺义气够老乡滋味。七、宫家村村民孟广君,七十年代,拿棉籽到宿安街换油,因为当时换油的人多,孟广君需要等待,在油坊门前站着一个派出所的公安干警,干警与孟广君等人闲聊起来,干警问孟广君:“你家哪个村的?”孟广君回答:“是理合北宫家村的。”干警说:“座山雕是你村的.”孟广君问:“你怎么知道座山雕是俺村的?”干警回答:“我曾经去东北外调,调查过座山雕的材料,座山雕就是原德平县理合区北宫家村人。”
      座山雕出生在宫家村,少年时期在本村长大,成年后闯关东在大连码头干装卸工、鞍山在汤岗子镇给钱士孔当车夫兼队长,后来被迫走上土匪道路,其一生具有传奇色彩。
      笔者距宫家村五华里,从小就听说座山雕是宫家村人,几十年来,座山雕的故事在心中印刻了很深的印记。
      一、孩提时光初露锋芒
      宫廷臣,德平县理合区北宫家村人,(1887年~~~1948年),出生前夜里母亲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豹子来到家中,早晨醒来其母亲对老公说:“奇怪,今天夜里梦见一只豹子,钻到咱家的住房屋里,这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会解梦,谁知道是嘛意思?只知道豹子是一个有胆量的厉害猛兽,比喻那些有胆量的人,说是吃了豹子胆。”老公回答道。
      吃过早饭不一会儿,小家伙呱呱坠地,一阵洪亮的嗓音,响彻在村庄的西半部,邻居听见后说:“这一定是个大胖小子,听这嗓门就是一个结实的小家伙。”
      姥姥给小家伙过十二天,看见外甥的模样,说:“这孩子长得跟他俩哥哥差这么多,你看这眼窝挺深,脑门挺大,鼻子也尖也大,看着跟一般孩子不大一样呢!”
      闺女回应道:“嗯,我觉得这孩子跟他俩哥哥最大的区别,就是声音格外的大,气力足、嗓音大。”
      姥姥说:“好啊,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是个棒小伙子。也许随他三舅,力气大、脾气大。”
      闺女接过话茬说:“力气大不怵头庄稼活,脾气大不被外人欺负。”
      姥姥问到:“孩子起名字了吗?”
      闺女回道:“没有呢,夜里我做了梦,梦见一只豹子钻进了咱家。”姥姥说:“奥,这样的话,就给孩子起个名字叫豹子吧”
      闺女说:“都是爷爷给孙子起名,还是让他爷爷起名吧。”
      姥姥说:“你让他爹跟他爷爷说你做梦的事,他也会给孩子起这个名字,男孩子叫豹子即响亮又好听,让他爷爷再给他起个大名吧。”
      跟他爷爷一说梦见豹子进家的事情,爷爷高兴地说:“就叫豹子吧!”满月的时候爷爷给他起了一个大名叫:宫廷臣。
      小豹子的确结实硬棒,十个多月就已经会走路了,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眼窝有点深陷,吊眼竖眉,脾气格外的大,自己不小心被东西碰到,或者哥哥惹着他,时常哭得背过气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第一次哭得背过气时,哭了一声,再也没有出声,脸色发紫,过了一分钟才又哭出第二口,吓得母亲哭了起来,以为他死过去了。
      自祖上三代家境就不富裕,家庭人烟旺,添丁进口多,家中只有几亩薄田,父亲弟兄两个,土地、家产房屋一分家就更少了,父母生育四个男孩子,豹子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三年后又增加了一个弟弟。所以,家庭条件差负担重,他只读了二年私塾,认识一些字。小豹子身材结实硬棒,早早地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甚至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秋后、冬春农闲季节,经常有练武的高手,到村中表演武功,并顺便招收学徒。清朝末年,中国火器还没有普遍使用,特别是农村更是很少接触□□支。练一身武功,即强身健体,又可以防身,习武健身是一种时尚。
      理合区张庙村张大壮,是一名武功高手,少林功夫及散打、摔跤,在周围几十里是响当当的人物,在他门下的武功高强的徒弟有几十个,他有一个很厉害的绝活,当地老百姓称作“卡马哈”,快速摔跤的一种形式。只要让他们近身,将人一下子摔倒在地。可谓一招制胜。
      初冬的下午,天空蔚蓝,太阳暖洋洋的,张大壮的武术队在宫家村登场,首先,是热身表演,前空翻、后空翻平地蹦起两米高;连续原地翻,看得观众眼花缭乱;接着少年队的武功套路炉火纯青;棍队挥舞的少林棍精彩绝伦;少林拳脚如行云流水,时而单腿一柱擎天,时而扫堂腿横扫乾坤;大师傅的铁砂掌单手劈砖,连续劈砖几十块,使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宫廷臣从小与同龄人比掰手腕、撂跟头,一般都不是他的对手。看到本村、邻村中会武功的人很是羡慕,元宵节总是跟在秧歌队伍后,看武术表演的人,久久不肯离开。憧憬着自己有一天也会武功。
      当看到张大壮带领的武术队武功高强,心理十分羡慕佩服,决心跟张大壮练习武功。等表演结束时,站在师傅面前,说:“师傅,我想跟你学习武术。”
      “好!”张大壮愉快地答应了,心想,走村串乡的目的就是为了招收学徒,可惜真正自己愿意学武术的人并不很多,不是嫌学费贵,就是怕孩子吃苦。现在有孩子自己报名学武术,心理很高兴。遂对宫廷臣说:“你爹奶知道吗?可要交学费啊。”
      宫廷臣说:“不知道,你先给我报名,我回家去拿钱。”宫廷臣回家跟父母一说:“父母都摇头不同意。宫廷臣的父母不愿意让儿子学习武功,一是怕孩子吃苦,二是没有钱给孩子交费。
      宫廷臣回家后很久没有回来,张大壮一看,就知道父母肯定是不同意。等了一会儿还不来,就亲自到家中与其父母见面,一进门,看见宫廷臣脸上挂着泪花,正跟父母软磨硬泡要求学武术。张大壮说:“怎么了,不想让孩子学武术吗?你看这孩子的身巴骨,结实健壮,灵活性又好,是个练武的好材料,年龄八岁左右吧?正是习武的好年龄,不学武可真可惜啊。”
      他母亲张氏说:“师傅啊,不是不想满足孩子的愿望,是俺家没有钱交学费啊!”
      张大壮对宫廷臣的父母说:“孩子我收下了,费用减半,有钱就交,没有钱以后再说。”就这样宫廷臣跟着张大壮练习起了武功。
      几年的功夫,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刀枪剑戟鞭样样精通,轻功可以平地腾空翻起二米高的后弓翻、前弓翻,虽然还没有飞檐走壁,但三、四米高的墙头,一搭手“噌”地翻墙而过。硬功手劈砖头、刀砍胸膛、喉头折断标枪都学到了要领,成为武术队的种子选手,特别是绝活“卡马哈”,出手速度快,而且有力,一招可置人于死地,虽然还未成年,与青年人较量摔跤,都不是他的对手。张大壮挽留他,在他的武术队里表演,农闲季节,有时,也去跟随张大壮去各村表演。但收入微薄,不足以养家糊口。
      稍长,表现出性格刚强,胆量过人的一面。闹元宵办十五,村中老少爷们办秧歌,高跷队伍要表演叠罗汉,最下面的一层踩着高跷,肩扛着扁担,上面再叠上一层,一共要叠四层,最上面的人非常危险,必须是有很多年表演经验的人,才可以敢攀登最上面的一层,宫廷臣只有十二岁,凭借着会武功的优势,主动请缨要在最高层表演高难度动作。
      春天,一个杂技班子来到宫家村,表演魔术、钻火圈、飞镖,扬鞭抽花,杂耍班子为了提高观众的兴趣,从观众里面邀请群众参与表演扬鞭抽花,就是一个人扬起长鞭,抽断一个人嘴叼着的花,虽然表演扬鞭者是熟能生巧,一般不会抽到叼花人的鼻子嘴巴,但,一般人不敢去做靶子。表演者找了几个人,都不敢上台当靶子,宫廷臣自告奋勇,当了叼花者,博得了下面观众的欢呼声。
      表演飞镖者,一看宫廷臣有胆量,在表演飞镖时,直接让他当靶子,把他大字型绑在门板上,表演者用黑布蒙上眼睛,一刀刀扎在人靶子的头顶、头左右边、脖子旁边,腋下、裆下等地方,台下观众捏了一把汗,有的小胆的女孩子,吓得闭着眼睛,他母亲吓得都哭出了声。再看宫廷臣面不改色心不慌。淡定地笑了笑说:“奶呀(方言称母亲),你怕什么啊?人家老板是把式,不会扎偏了,就算是扎偏了,不就是一个小燎泡吗。”
      “傻孩子,你给人当得什么靶子啊!万一扎伤,破了相怎么说媳妇啊?”母亲说着眼里还噙着泪花。
      这次惊险的表演,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对他的胆量表示敬佩,都说豹子这小子,真是英雄虎胆,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虎豹子’。
      表演结束后,杂技班子里的老板,对宫廷臣说:“小朋友,你真是小英雄,胆量过人,为我们的表演增加了色彩,我怎么犒赏你啊?”
      宫廷臣回答:“不要什么犒赏,你们教我抡大鞭、投飞镖就行了。”
      “这个好说,这一段时间,就在咱们附近几个村庄表演,表演时,你上台当叼花与飞镖的靶子,闲暇时,你就跟师傅学抡大鞭与投飞镖。”老板爽快的答应了。老板不花钱雇了一个靶子,宫廷臣不花钱学到了几门本事,皆大欢喜。跟着杂技班子,在周围村庄个把月,边表演边练习,师傅悉心传教,很快掌握了要领。临告别杂技团时,团长看他喜欢飞镖,赠送他十个飞镖,回家后继续练习,飞镖技术已经练习的炉火纯青,经常用飞镖投掷麻雀、野鸽子,十次投准七八次。家里餐桌上多了些荤腥野味。
      他与村里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着各种有趣的游戏,呼元宝、打尜子、投坷垃、射弓箭等,投坷垃游戏中,不但看谁投掷的远,而且也看谁瞄得准,宫廷臣学习抡大鞭臂力长进不少,学习投飞镖精确度也逐渐准准。每次比赛各种游戏时,都是他赢得第一名。他觉得十个飞镖不够用,村中来铁匠时,又让铁匠打了二十个飞镖。虽然有三十个飞镖,但有时也不一定带在身上,看见麻雀在树枝上,飞镖不在身时,用小石子一下子也可以把麻雀投中。经常玩耍自己做的弓箭,用自造的弓箭不时射下灰喜鹊、乌鸦等。
      1889年,宫廷臣十三岁时,听说德平县理合务区鲧堤刘村,(在宫家村西南十三里)有一个武术大师叫刘震南,武功高强、拳术高超,与武术大师霍元甲不分上下,遂到鲧堤刘村拜刘震南大师学习拳术。
      清代末年,在武术界最有知名度的当属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孙中山对霍元甲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孙中山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推崇。霍元甲所创办的精武会,在各地相继纷起,数十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馆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霍元甲爱国事迹广为流传,但鲜为人知的是,理合务区的武术大师刘震南,与这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渊源深厚,为理合务区武术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爱国武术家刘震南(1860——1934),曾用名刘桐岭,字寿山,人称‘震南天’,德平县理合务区鲧堤刘村人,少习武术,谙熟武当太行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等,曾中清朝武举。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会,因为有孙中山先生推崇,盛名远扬,刘震南心中不服,孤身前去精武馆挑战,霍元甲与刘震南交手后,立刻感觉刘震南身手不凡,难分胜负,霍元甲以贵宾之礼,再三恳求刘震南下榻精武馆,刘盛情难却,爽快答应,二人相见恨晚。霍元甲佩服刘震南精湛的武功绝学,刘震南佩服霍元甲的高风亮节,遂结为知己。闲暇之余,刘震南将六合拳、形意拳真谛授予精武馆,此事在上海传为佳话。
      后来,刘震南被介绍到南洋大学(上海交大的前身)教授心意六合拳。其在南洋大学任技击部教练,成绩卓著。并创办了‘中华国技传习所’,广收门徒,传授六合新拳、谭腿、地躺拳、刀枪棍棒等,为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兴旺,做出了巨大贡献。刘震南的高徒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著名武术理论家研究家顾留馨、武术史学家唐豪、武术名家黄照临、鲍国宝、叶舒瑶、王寅清、张令采、张孝友、李果能、汤维成、吴志青、高谓初、周启明、朱瑞节、吴炳章、任志傲、陆定一(□□长)、吴伯瀚等;以及孙中山的贴身侍卫。孙中山对刘震南的‘中华国技传习所’十分器重。对刘震南为他培养的贴身保镖非常满意,1922年春,孙中山为刘震南所在的上海南洋大学技击部成立十周年亲笔题词:‘强国强种’。刘震南的高徒陆定一、朱维铨、朱麟五、费福焘、邱诸联、吴伯瀚等人,参加无锡爱国武术表演,场面盛况空前,当地各报馆媒体对南洋武术,给予很高的评价。
      刘震南这样著名武术大师,在理合务大地以及周边各县早已传播,各省、州、县前来拜师习武的人络绎不绝。此时的刘震南还没有去上海际会霍元甲,没有在南洋大学任武术教练。去上海与霍元甲比武是1910年,任南洋大学教练是1913年以后的事情。
      宫廷臣也早就听说刘震南,小时候,并没有前来拜师,一是理合务张庙村张大壮也是刘震南的高徒,与张大壮习武,也能得到刘震南的真传;二是张教练学费减半,实际上几乎没有收他的学费,免费习武乐得其成。刘震南所教授的徒弟基本都是有基础,武术、拳术已经比较熟练的高徒。刘震南的鼎鼎大名,也不下村去以表演的形式招收学员。
      宫廷臣跟张大壮学习初步武术基础,有了一定武术功底,自觉再跟张大壮习武,也不会再有突破性地提高,有张教练的传授的武术基础,正好可以去拜刘震南学习更深奥的、更高级的武术与拳术。
      宫廷臣为了能去拜刘震南学习武术,跟爹娘说:“我好好帮你们干活,多攒积些钱,我去鲧堤刘村找刘震南教练习武。”
      爹娘看孩子对武术如此痴迷,会意地点了点头。
      初春的一天,宫廷臣来到鲧堤刘村,拜见刘震南大师,一进门,刘震南的高徒正在表演。刘震南一看进来的这个小家伙,走路架势就是一个武功底子很强的后生,点头微笑表示欢迎。宫廷臣也按照武术行的礼节,一抱拳表示回敬。
      当前面高徒表演完之后,宫廷臣心想,我已经跟师傅打过招呼,行过礼了,为了让师傅能够乐意收自己为徒,先给师傅表演一个前弓翻、后弓翻、劈叉等高难度动作。高喊一声:“师傅在上,准徒弟向您献丑了!”说着就一个连续前弓翻,最高点蹿起两米多高,在场的徒弟们都不约而同地高喊:“好!”接着又是一个连续后弓翻,在完成后弓翻之后,结束时,一个劈叉稳稳当当地坐在地上,岿然不动,又是一阵喝彩声。
      刘震南一看喜上眉梢,高兴地说:“你是张大壮的高徒吧?”说着走过来将其从地上拉起。
      宫廷臣问:“师傅,你怎么知道我是张大壮的徒弟?”刘震南说:“我的高徒中,张大壮的前弓翻、后弓翻最好,你前后弓翻的架势,我岂能看不出来?”
      宫廷臣一听跟紧跪下,磕了一个响头,说:“祖师爷在上,受徒孙一拜。”
      刘震南哈哈大笑:“起来吧,孩子,今天你是来拜师学武的吧?不用你再拜了,你这徒弟我收下了。”宫廷臣还是再次跪下,给刘震南磕了三个响头。
      刘震南语重心长地对宫廷臣说:“你跟张大壮学的这些基础很好,但真正成为武术高手,还得进一步学习。从今天起,我在教授你太行拳、六合拳、形意拳、地躺拳、刀枪棍棒。”宫廷臣自此,跟武术大师刘震南学习各种拳术,武术技能大大提高一个台阶。

      长到十六、七岁时,宫廷臣出落成一个身材健壮的小伙子了,个子一米七多,肩膀宽厚结实,挺胸脯,面目长得有些独特,眼窝有些深陷,两眼炯炯有神,大脑门,鼻子长成了鹰钩式的,用现在的话叫做挺拉风。在那个年代,十六七岁,一般家庭的男孩子,都定了婚或者结了婚,但由于家境不富裕,还没有人上门提亲,托人说媒也没有定下婚事,宫廷臣一看,这样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自己不想办法,难道要打一辈子光棍?凭着自己身材结实健壮,有一把子力气,自己出去闯荡闯荡,也能混出个人模人样。于是,他跟父母商量说:“咱家人多地少,日子混得赖,没有女孩子看上咱家,我都十七岁了,也没有订婚,跟我差不多大的男孩,不是订婚就结婚了,剩下没几个了,我要出去闯荡闯荡,挣钱回来置办土地房屋,日子过好了一定会有女孩愿意跟咱。”
      父母担心地问:“你还是个孩子,出去能干嘛?再说了,咱外边也没有亲戚,你投奔谁啊?”
      “现在都下东北闯关东,到东北有的是土地,我有力气还找不到活吗?我下东北一定混出人样来,给你二老争光,坊子街、解家村也有闯关东的,我们搭伙一起去。”二老想想儿子这么大了,也说不上媳妇,心里也很惭愧,听儿子出去闯荡的劲头也挺大,也没有再阻拦。开始给儿子收拾了衣服被褥,准备了路上零花钱,等闯关东的人都凑齐了一块结伴而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