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饿了吗?”
“好像有点。”
夏至带了严谨到一农家餐馆吃饭。现跑山坡上去抓了本鸡,点了竹笋、螺丝、马兰头灯小菜。又一次吃的心满意足。严谨发现自己和夏至在一起,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吃吃喝喝,全然不是平时刻苦努力、埋首于案例宗卷中的样子。
吃罢饭,山间竹林里散了一会步,仍回到银杏树下,搬来竹制的桌椅,沏了两杯茶。远眺群山,近看竹海,偶尔听闻虫鸣鸟语,翠竹沙沙,清幽淡定,超然世外。
“这个茶,味道也不错。”严谨忽然说。
“你品得出来吗?不错,挺能干的。”夏至笑。“径山的茶,原也是极有名的。世人只知龙井,却不知径山的茶与禅结缘,自有一番清冽的味道。”
“茶和禅?好像很有意思,说说看嘛。”严谨饶有兴致地说。
夏至呷了一口杯中的茶,润了润嗓子:“自古以来,饮茶与参禅便密切相关。传说,禅宗初祖达摩面壁修炼了九年,有一次竟沉睡了,他醒后十分后悔,割下眼睑扔在地上,却长成了一株茶树,达摩摘取茶叶以热水冲饮后,消除了睡意,完成了面壁十年,修成正果,创立禅宗。此后,佛徒以饮茶修身养心,解渴提神,逐渐成为佛门风尚,大凡名山古刹都自植茶树供采摘饮用。”
“原来还有这一说。”
“径山茶叶是开山始祖法钦所植,后来逐渐发展为名茶。因径山山高林密,雨露充沛,所以茶质特好,清冽解渴,饮后颇有回味。相传茶圣陆羽曾上径山汲泉烹茗,在这里撰写《茶经》。宋朝的时候,径山茶和天目山茶齐名,被誉为‘龙井天目’,那意思是径山的茶兼有龙井茶和天目茶之美。”
“当年径山香火极盛之时,每到春季,径山寺都要举行茶宴,用来接待云游四方的僧侣和慕名来访的达官显贵,名人雅士。茶宴时,他们围着茶具,盘膝而坐,饮茶论经,议事叙景,有时还鉴评茶叶,称为‘茶门’。径山茶宴后来传到了日本,发展成日本的国粹‘茶道’。还有就是,日本佛教临济宗诸派法系大多出自径山,所以,现在这里还可以见到前来觅宗考察的日本游客。”
夏至把径山茶与禅的渊源娓娓道来,清越的嗓音在幽静的空间里分外的动听。严谨听罢,回味半晌,才喃喃道:“从来没想到寺院、禅房、饮茶与闲谈也会如此惬意。”
夏至自己都没有觉察的以爱怜的眼光看着严谨:“你平日太忙了,有这个必要吗?”
严谨苦笑:“你以为人人像你那么有福气,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般人也是难得能在这样幽雅脱俗的环境中稍微放松一下。”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夏至脱口而出。
“对,就是这种感觉。也只能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严谨略带兴奋地说,“夏至你太有才了。”
夏至大笑:“这就叫做有才了。我是不是应该谢谢夸奖呢。”
清凉的山风徐徐,携来植物的清香,两人坐看云卷云舒,竹海涛涛,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夏至背光而坐,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勾勒出线条柔和的轮廓。
下山的路上,回首遥望掩映于苍松翠竹之间的寺院,恰应了那句“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这青山古刹历经人世沧桑而巍然屹立,而匆匆来去的人们犹如天上的白云,不知来处无觅归路地飘着……
“夏至,你这么有才气,为啥什么都不做,就在家里窝着?”
“才气?不会就知道了点茶叶知识就有才气吧。你的要求也太低了一点。”夏至不屑地说。“再说,我哪里什么都没干啊,我开茶室,你不是经常来喝茶吗?”
“开茶室之前,你做什么呢?你谈吐不凡,不仅仅是只知道点茶叶的东西吧?”
“你查户口吗?”夏至略带不悦地说。
“抱歉。”严谨呆了一下,夏至的神情有点冷。但是严谨还是继续说道:“我觉得你这样仅仅是开个茶室,未免浪费人才了。”
“那你觉得我应该做什么呢?”夏至蹙眉。
“所以我问你之前是做什么的,学过什么?”
“我家世代就是西湖边的茶农,你说我之前是干什么的?”
“夏至……”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你是个勤勉的人,大概看不惯我这样散淡的生活方式。”夏至随意地说着。
“不是生活方式的问题,而是……”严谨住了口,“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这几个终究是没说出口。如果是一般的来访者,严谨早就抓住话题滔滔不绝地开解了,可是此刻的对象是夏至,越是把他当回事,越不敢随便开口应对。
严谨没有梳理好应对方案,只得默然不语。
良久没有听到严谨说话,夏至瞄了她一眼,见她愣愣地望着窗外,脸上满是烦恼的神情,心就软了下来,为自己刚才生硬的口吻后悔。
不知道她在纠结些什么?其实从第一次见到她就发现她总是心事重重,有一次甚至是泫然欲泣的神情。见面次数多了,有时严谨会说说自己心中的烦恼,夏至却只是默默聆听了。自己的生活尚且是一团乱麻,夏至自问没有信心能帮上严谨。
有那么一会,很想停下车来,把她揽入怀中,安抚一下她。
只是终究没有停下来,一如既往地为她心疼着,一如既往地旁观着。
默默无语,汽车飞驰在黄昏的夕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