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3、真后记 ...
-
清秋完结,很是不舍。虽然这个完结的过程,花了我两个多月,写文也不过五个月。感谢这么多的读者看这个故事,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故事中的人。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写清穿的人跟看清穿的人,都是在玩一个很简单的游戏,角色扮演。说的很对,我写,就是因为找不到我喜欢的四,也找不到我喜欢的女主。选择四的正妻,是因为我是四党,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改变。而他的妻子,与之共同生活四十年,占了人生的80%。若不是有坚韧的意志与取之不竭的爱,历史上的那拉氏只能比清秋中的敏慧更痛苦。
无疑四是成功的,而四的成功是他的团队的成功,包括了他的妻儿,幕僚以及同盟。所以我可以肯定这个女人不会是平庸之辈。
还看过一个假设,如果四娶的老婆是八福晋会是什么效果?几乎可以下结论,要么休妻,要么不做皇帝。因为这条路太艰难,若没有心灵上的支撑与陪伴,孤身一人想要走到终点只会更难。八爷之妻不太懂得审时度势,过于在意自己的诉求与欲望。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理解。真实的人物是怎样,无从考证,除非我真穿了。
关于那拉氏的资料并不多,我想,要么是四很不爱,要么就是爱极了。而我相信,他定是爱她很深。世人如何论他说他都没有关系,但不可以说他在意的人,这个人只有他自己能说。多霸道?对于多数人理解的“敬”字,我不觉得夫妻单单只凭着一个“敬”字,就能相伴一生。这太残酷,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四的很多资料显示,他是极有生活情趣的,有时甚至过于龟毛,过于婆妈,而他又太自律,太懂得克制与隐忍,是很矛盾的一个人。他在政治上也许手段残酷,但我不相信他在生活中是同样的表现。一个人再强硬,也会有柔软的地方,也会有想要倾诉与依靠的人。
在看资料的过程中,我几乎将他在外面胡搞的可能性降为零。年轻的时候是顾不上,忙着讨好老康。等到后来,就是想搞也不能搞,他太在意“声名”二字。他那三首所谓的情诗,应该是早期的作品。也许真有其人,也许只是露水情缘,萍水相逢。四不会为了爱情,牺牲掉他更为看重的东西。心动么,应该是有的。一个男人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只是女人的梦想境界,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把他心动的对象设定为年氏,跟女主放在一个屋檐下,矛盾更集中,更淋漓尽致。
有读者说到最后也不知道敏慧是不是真的接受一夫多妻制。我想这已经不是她接受与否的问题了,身处那个环境,无疑接受这个制度才能将利益最大化,收到更好的效果。这叫向现实低头。因革命而获益的往往都是后来者,而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抗争从来都是鲜血。敏慧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女人,并不是革命先驱,所以她会低头。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社会群体对待异类的方式,尤其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的异类,从来都不会是如对待稀世珍宝,加以供奉加以追捧,而是直接一棍子打死,或者以唾沫淹死,然后再在尸体上狠狠地踩上两脚。
如各位不信我说的,可以去做研究。看究竟哪一个发出反对声音的个体最后有好下场的。举例来给我看下,谢谢。
并且这篇文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的问题。而是在婚姻中,究竟要包容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才算是圆满?如何在爱对方的同时,还能保有一个鲜活的自我?
清秋中的四与那拉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他们也改变也坚持。中途那一点出轨事件,算是瑕疵。他们是有牺牲,我却觉得那也不及年氏付出的代价沉重,所以我是同情茵茵的。
可读者对茵茵的理解没有到我想要的那个层次,只有极个别亲看到了她的无奈感与宿命感。
读者S妹妹问我,年氏为什么对自己的背叛不肯放开?如果她能坦然接受自己爱上四这个事实,她也许会好过一些。
我说,她的问题不止是不能原谅自己对旧爱的背叛,还有她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曾得到过她想要的感情。如果茵茵知道四真是对她动了心动了情,她的心里会好过些。毕竟旧时的女人对生活的要求并不太多,就连很多穿越女主对自己的安慰都是只要知道他曾有过为了某个穿越女放弃王位的念头,她们就心满意足……可这,这,这怎么可能?
所以对茵茵来说,有这样的认知一定会好得多。可惜她没有,就连敏慧都没有。
有读者说女主被我神话了,她被雷到。但我要说,敏慧实在只是个正常女人,不过她理智些,冷静些,还知道历史的走向罢了。
正面回答一下年氏的心理问题。
我是弗洛伊德某些理论的支持者。年氏在最后对敏慧说起自己的身世,但敏慧并不关心。这就是敏慧常人的表现,她不是神,不可能彻底地上帝视角,全方位考虑问题。她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了自认为正确的事情。而年氏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成为一个被评判为背叛旧情的人,这不在乎他人的评判,是她自己的道德评判。因为她的母亲一辈子都受冤屈,直到死亡。她从根本上不想成为被自己父亲唾弃的那种女人。这就是为什么她对自己爱上四,背弃程远帆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坦然的原因。
本想让四多爱她一些,可这样是对我自己残酷,还是算了。
看吧,我又混淆了自己与那拉氏,唔……
所幸,写完了,还满意。如若真的移时易地,换了自己,我也希望能做到如敏慧,宠爱自己的丈夫与孩子。也许这个过程真是让人觉得压抑与无奈,可我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将她的一生说完。
那就这样吧。
还有几个问题,文中没有恰当的时机交代,啰嗦一下。
一,年氏同葬问题。
年妃是在乾隆二年,泰陵完工那会儿一起放进去的。在我的设定里,这个决定是乾隆作出来的,就像给弘时恢复宗籍一样。贵妃同葬,先河不是四开的,是老康,并且是老康活着的时候下旨,同葬的那个是十三的妈。清秋中的四与敏慧,不是会介意这种事情的人。相反弘历很在意,他是世故的圆滑的,知道怎么做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他父亲受了那样多的辱骂,而厚待年妃可以说明皇家是分是非的。即便杀了年羹尧,一样可以把年妃葬在皇帝旁边。多么高尚?但乾隆却不喜欢年希尧。他的理由是,年希尧在年家受难之时只顾自己的安危,跟雍正搞好关系。这种人在汉人的价值观里,是颇为不齿的。乾隆很懂这一套,所以狠批年希尧。
另,有个manu同学,说是我搞错了。她说这个先河是老四开的。十三的母亲——敬敏皇贵妃和老康同葬是四的旨意,作为拉拢十三的手段,是个恩典。
我其实也记不清是在哪里看的资料了。如果是四开的先河,为了拉拢十三,那也不足为奇。我本人是不纠结这个问题的。那年妃被乾隆放进泰陵就更有迹可寻,更容易解释了。学他老子嘛。有资料显示是四自己下旨一定要把年妃放进泰陵的吗?如果有,麻烦借我看一下。谢谢。
二,关于小雷。
有读者不明白四为什么将小儿子送走,也许四的番外里说明不够。这其实是他本性的最好诠释。一个男人即便是坚韧如四,也一样有害怕的时候。那种失去一切希望的恐惧,促使他必须竭尽全力去保护自己深爱的人。他后来才意识到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所以他躲敏慧躲了好一段时间。在正文中这一点写得隐晦,修葺那一章里,能隐约看到。另,莫儿的态度也是一个侧面烘托。
三,追加我对穿越这种写作形式的理解。
看到有读者说“作者本人好像在美国,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写清穿。”因为有些人是先看现代文《生孩子》再来看清秋的,而有些就只看了现代文。纠正下,我在加拿大,不在美国。还有读者评,本文女主过于消极,什么都不改变的话,还要穿过去做什么?
如果只是单纯地去改变历史,以逃避现实,那不是我所理解的穿越。当然也可以这样穿越,层次稍浅而已,就像我认为把主要矛盾放在与其他女人之争的问题上一样,这种矛盾的处理不够深层次。本文当然也有争风吃醋的问题,但这只是在男女关系中所需要处理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个罢了。
而我所理解的穿越,是换一个角度和立场来看待某个问题,再思考身处当下的人要作何思何想,以及何为。我在文中带出来的思考是,无论社会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评判,生活方式……一切条条框框发生怎么样的改变,人在面对自身,面对周遭,面对爱人,面对孩子,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美善与丑恶,还是一样的。我们也害怕,我们也勇敢,我们不知所措,我们信誓旦旦,我们都想要有美丽的爱情,完美的婚姻,优秀的孩子,还有一个鲜活的自己。即便知道结局,那又如何?
懂得如何面对现实永远比改变不可改变的历史重要。且个人以为,面对现实比改变历史积极得多,所以我从不认为敏慧消极。她做自己该做的事,爱想爱的人,也许彷徨过,但她始终坚持,而自律绝对是好品质。
其他问题暂时没有想到,有的话请提问,我尽可能地解答。
总的概括,这个文就是一段婚姻外带一次出轨事件,也可以说阐述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个智勇的女人。真是很简单吧?
至于后续故事《要生孩子请找我》,纯粹是因为我的舍不得才开的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男女主或多或少带了一点四与敏慧的影子,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背景换了,生活轻松了很多。
这样想来,我们还是应该满怀希望。一个朋友问,你为什么要写一个这样悲伤的故事?她指的是清秋。我就说,看了别人鲜血淋漓的人生,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很不错啦。
是这样吗?
上周末去露营,卫先生又一次因为Megan跟我发火。来加拿大两年,这是第三次。我们两个吵架,不会有别的原因。回来的路上,他说,是该好好想想子女在父母的婚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不能因为她影响了我们两个。她是她,我们是我们。
我却在想,这话说着真容易,也好听。做起来太难,尤其对他,只因他太爱孩子。
生活总是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心净眼明的人实在不多。学着做别人的孩子,学着去爱一个人,学着为人夫为人妻,学着做爸爸妈妈……
我们都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