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纽约咳》第66章 骄傲的莫斯科人 ...


  •   “他们不是莫斯科来的,总感觉有些不牢靠!”茱莉亚大妈指了指另外两位看孙子的俄国老太太,小声的告诉老牛。继续说道:“下周我回莫斯科休息一段时间。走之前,能见到你们真是高兴。”

      老郭搭话道:“我们这次刚来几天,终于倒过来时差了。”

      “带了包好茶叶,明天下午送给你。还在这个大游乐场见。”老牛说。

      茱莉亚客气道:“太感谢了,我的中国朋友。”

      牛伊万下午没事儿,和父母接了孩子放学。通常只要天气好,一定先把两个孩子带到游乐场。彻底释放完憋了一整天的能量。否则回家后木地板承受不住孩子们拆房般的蹦跳,影响到楼下认真做论文的3位纽约大学(NYU)合租女生。孩子们在外跑累了,回家自然就是乖娃。

      压低说话声音的茱莉亚大妈,述说生为莫斯科人的骄傲。一下子把牛伊万给逗笑了。处于礼貌牛伊万并没有笑出声来,只是把微笑挂在脸上。

      仔细观察茱莉亚大妈说莫斯科以外的俄国人,就如同上海人谈论“乡下人”时的表情。牛伊万非常喜欢和上海人打交道,经常学几句上海话逗闷子。偶尔也会与上海朋友聊人生。

      一位上海小哥曾经语重心长的告诉牛伊万。上海他家在那个区那个弄堂里,他老婆是上海那里的。同在上海,具体位置不同,差异巨大。他努力在牛伊万脑海里画出一幅大上海地图。

      这位兄弟又细细道来,牛伊万终于抓住了一些眉目。大概是外滩附近与郊区间,十几公里的差异。这打车半小时路程的差异,也许比打飞机到纽约十多小时的区别更大。

      他把这些关于“上海本地人的秘密”,偶尔和美国本地人讲。费劲讲上半天时间。土生美国人只会拍着脑袋最后来一句。“你们亚裔真是令人搞不懂!”

      真是太太鬼畜!不但无法理解上海内不同区域的荣誉感指数。连不同国家都搞不明白。被笼统的称为亚裔。这话题是没办法聊了。

      现在有幸听到茱莉亚大妈“莫斯科人的荣誉感”,牛伊万顿时来了兴趣。不知道莫斯科城里靠近红场与克林姆林宫的居民,是否具有加倍的光环。无奈大妈的俄式英语口音太重。更愿意用俄语和老牛交谈。牛伊万只能继续专注看孩子们,在游乐场里扒高上低。

      茱莉亚大妈的孙子、牛艺芸和小铁柱互相追逐。另外1个会说俄语的小朋友也跑来加入。几人拿着玩具汽车首尾相接的转圈。小朋友的嘴里模拟出消防车、垃圾车、警车的声音,一个接一个如同陀螺般快速旋转。又有2位华人小朋友参加进来。孩子的父母就自动加入家长聊天堆里。通过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也彼此间熟识起来。

      在小小的游乐场上,不同族裔的孩子们都能玩儿到一起。看孩子的家长们却分为若干几个小团体。中国人和华裔凑一群。俄裔、犹太人和白人为一群。日本妈妈们单独一小群。

      不同族裔的家长间,基本不说话交流。至多只是偶尔问好打个招呼。之后继续用汉语、俄语、希伯来语、日语、英语,各自与几个固定的朋友聊天。其中也会掺杂一些德语和西班牙语。

      从小铁柱还没出生,到现在已经上幼儿园。老牛老郭已经与亲家 “换岗”若干次了。老牛似乎完全适应了纽约的生活。只要他带着孩子出现在游乐场上,就可以迅速的连接起,说汉语、俄语和英语的“朋友圈”。

      老牛年轻的时候,有幸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从上山下乡的知青里上了大学。当年学的是俄语专业。

      70年代前苏联在中国北方和外蒙古屯兵百万。给了中国极大的军事压力。据说当年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前线守备部队的任务,就是面对前苏联钢铁洪流时,争取多抵抗几个小时。用人员牺牲,来延迟苏军的进攻。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斗爆发,苏军没有占到便宜。8月在新疆铁列克提偷袭中国边防军巡逻队得手。中苏边境冲突不断,苏联甚至要挟对中国发动核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外语学院俄语专业的男生都时刻准备着上前线。据老牛回忆,当年不分白天黑夜的苦练俄语。从“缴枪不杀” 到劝降用语,背的滚瓜烂熟。为了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年轻的老牛和同学们被拉到南泥湾。在原八路军359旅驻扎过的窑洞里,在田间地头,刻苦学俄语。

      中国腹地偏僻的陕北荒原,完全找不到可以练习口语的苏联人。起初老牛们只能对着黄土高原的沟壑疯狂呐喊。喊累了,喊饿了,回窑洞里继续练。牛伊万以为当时的情景,可能如同若干年后的疯狂英语。

      老牛和同学们肩负反帝反修的重任。为了逼真的演习效果,只能找地主富农充数,用俄语进行审讯批判。假想在未来战斗中审讯俘虏,感化这些被新沙皇勃列日涅夫蛊惑的苏联士兵。

      据说当地的地主富们,非常积极配合学生娃娃们的批判。听不懂,自然就没有心理压力。还免受皮肉之苦。面对发音奇怪的俄语说教,他们总是笑场。

      老牛毕业之后进入了某部。驻扎在中苏和中蒙边境,时刻准备着中苏开战。十多年里每天都在监听苏军的动态,也会配合执行一些任务。练就了超强的俄语能力。苏联终究没有打过来。老牛转业到了电影制片厂,成为了半路出家的文艺工作者。

      90年代初老牛办了停薪留职。成为最早一批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倒爷。见到了很多搞对华业务的前苏联KGB同行。把酒言欢,大胆做生意。那个年代的草莽商人信奉罐头换飞机暴富神话。头脑里充满了狂野的想象力。也有人提议: “把喜玛朗雅山炸开一个缺口,从此青藏高原将成为鱼米之乡。”

      倒腾卡玛斯载重卡车起家,还贩卖蔬菜水果旅游鞋。几个合伙人拍脑门想起什么搞什么。很快就陷入了多重三角债。从莫斯科深入到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到处要账。最后老牛俄语说得比很多“黑毛子”俄罗斯人还地道。

      在纽约老牛每天抽时间自学一会儿英语。可能年轻时掌握了学习外语的窍门。竟然很快就可以张口对话。有一天清晨牛伊万躺在床上还没起床,听到楼下两人操着磕巴的英语在聊天。趴在窗户上一看,老牛正在和捷克奶奶说话。虽然彼此母语都不是英语,还说的磕磕巴巴,但并不妨碍交流。

      茱莉亚大妈回莫斯科了。她丈夫瓦连京大爷接手带孙子,每天出没于游乐场。瓦连京大爷生的身材瘦小,头发灰白却异常的茂盛。鼻头挂着一副小眼镜,眼球不停地转动,警觉地追踪高速奔跑的孙子。眉头紧锁的瓦连京,时时让人感觉到他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瓦连京大爷年长老牛几岁。他曾经是前苏联某机关报的编辑。据说这份报纸当年相当的厉害。上面所刊载的文章都可以被成为“真理”!瓦连京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报社编辑,靠一支笔获得了不少荣誉,还分到了房子。春风得意,迎娶了白俄罗斯美女茱莉亚。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骄傲的莫斯科人茱莉亚大妈,竟然来自白俄罗斯!” 牛伊万马上就把这个秘密烂在了肚子里。

      当年老牛爬冰卧雪,演练喊话揭露苏修反动本质。老瓦,瓦连京开始撰写关于中国的文章。当老牛每天监听驻蒙苏军动向的时候,老瓦的文章里鼓吹要给中国一些颜色看看。

      老牛年复一年的等待着。为把苏修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而时刻准备着。又等了好些年。红领章换成了肩章。在无线电波刺激下,掉光了头发。用探亲假的机会制造出了牛伊万。就这样等了15年。愣是没有见到传说中的“钢铁洪流”。

      之后不久克林姆林宫上空改旗易帜!老牛时常感慨,“对面的百万大军,还没交手就灰飞烟灭了。” 内心里甚至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遗憾。毕竟自己最好的整个青年时代,全部耗费在无尽的等待之中。

      曾经的对手们如今都已经上了年纪。偶遇在资本主义美帝的“心脏”,纽约。看着孙辈们手拉着手奔跑在游乐场上,天真无邪的笑容瞬间融化了两位老人内心里最后的羁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