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0、读书点评 二百三十 ...


  •   朱淑君著《五代十国七十年》

      十国概念的起源:欧阳修并未说明“十国”避选的标准,事实上,唐末五代的割据政权中,凤翔李茂贞的岐秦政权和脚州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的桀燕都是跨州连郡、实力强大的区域政权。但是,这些实力不容小觑的割据政权并未进入“十国”范畴。相反,仅辖三州之地的高氏南平却被纳入“十国”序列,其地位实在无法担当。欧阳修肇端的“十国”概念流布于后世,被清人吴任臣的《十国春秋》固化,故而“五代十国”成为大众常识。

      【大丈夫大局为重事业为先】李存勖一番战略形势、利弊得失的理性分析之下,决定暂时把旧怨放下,出兵帮助刘仁恭渡过难关。李存勖认为当时朱温已经占据北方绝大多数疆域,“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倘若幽州刘仁恭集团被朱温消灭,河东集团失去可以借助的盟友,“非我之利也”。有志于经略天下,就不应该顾及往日旧怨。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广施恩惠。】李从珂的皇位得来很偶然,凤翔城上的祖身痛陈赢得了城外将士的军心,但是在那样一个军人雇佣兵化的乱世,真正能让军土追随卖命的办法依旧是重赏厚赐,在经济上贿赂军人,这是晚唐五代的典型现象。李从珂一路攻城略地,而后就是打开府库,甚至强令百姓捐输家财,犒赏他的军队。倘若没有这样的收买,最后他能否进人洛阳都是未知。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亡国之君李煜在中国人的文本记忆中是一个备受同情的人,千余年来,人们对之赋予太多的凄凉哀婉之情。但是,作为帝王的李煜并不值得同情。宋灭南唐历时一年有余,是赵宋征服南方诸国之战中耗时最长的,在此期间,李煜并非毫无作为,战事布置、杀伐决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是,李煜抗宋并非为了江南黎庶,只是为了保全偏安一隅之富贵、一姓一家之荣宠。9.6

      仕赢学: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战乱和改朝换代这样大的社会动荡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波谲云诡、变动迭出的就要数官场了。做官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所谓建功立业,拜将入相,另一方面更要尽量保全自身,以固荣宠,其中自有诸多的学问和策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何也?盖修身以立德,此为体也。立功者,用也。有体,用自在其中矣。不修身立德而建不世之功者,未之闻也。故子日吾日修吾身,易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修身德方不殆,而功自立焉。

      【成大事业做大学问尽人事听天命】况事之成,功之立,不可不以屈求直,以反求正。鸣呼,为政之也难也。余每历数前朝之得失,未尝不扼腕太息。国之祸乱,民之危厄,皆政之咎也,未可归之于数。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胜敌之策,务任知已知彼。我必知彼,而务使彼不我知。真示之以假,假示之以真,强示之以弱,弱示之以强。敌强不可轻取。避其锋,攻其弱,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欲抑之,必先扬;欲取之,必先予,深谋而徐图。上谋者攻心,上智者服人。9.7

      冯道著《荣枯鉴》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道之通,易者无虞也。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名者皆虚,利者感人,人所难拒哉。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息小人爲?

      【深谋远虑精于计算才能有所作为】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智慧、谋略、政治有影响的学派虽有十几家,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中国的智慧和政治虽然常常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态,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这三家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的谋略和智慧。

      【不做君子吃亏不做小人无德】君子的行为固然高尚,可若一味清高,惟名是求,不讲策略,这也正是他们的薄弱之处,极易为小人所利用和攻讦,落入小人所布下的重重陷阱。历史上君子和小人的斗争,小人却常常是胜者,这个教训不仅是深刻的,也是当能警醒后人的。

      【低调隐忍韬光养晦依然是出路】自我认识和心态变化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要素。历史经验始终在提醒世人: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摆正心态,即使成功一时,也不会成功一世。反之,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富贵之人的放纵和无礼,便是他们自视甚高、失去理智的心态反映,这不仅令人生厌,也是他们惹祸伤人的初始。9.9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