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乱秦(三) ...

  •   (七)焚书坑儒
      一日,嬴政忽然传唤我入宫,他对我道:“丞相,朕有一事请教丞相。”
      “陛下请讲,臣,愿为陛下分忧。”
      “齐人淳于越在昨日的宫宴上进言,他说周朝和商朝能够统治达一千多年,就是因为实行了分封制,将宗室子弟与功臣分封到各地作为中央的屏障。他想要朕效仿古人,实行分封制,而非郡县制。丞相怎么看?”
      “臣以为,淳于越先生此言不可取。古时就是由于实行分封制,导致天下四分五裂,诸侯并起,何况商、周已是亡国之朝,根本不值得学习。那些愚昧文人只知是古非今,以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来否定陛下您的政策法令,以此来博得名声。殊不知,时移势易,如今的大秦朝,需要的就是郡县制来巩固统一这万里江山。那些无知文人之言只会降低陛下的威信,使百姓黔首不再相信陛下。因此,臣请求陛下下令,禁止一切不利于一统天下的言行,同时,将百姓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一概收缴焚毁,以免有人再借诸子之言来抨击陛下的政策,毁谤陛下的威名。”
      “丞相所言甚是,只不过,朕觉得,除了焚毁诸子书籍,还应当坑杀那些整日以百家言议论朝政的儒生。朕要让天下人看看,随意议论朝政的后果。”嬴政幽深的眸中忽然迸发出强烈的杀意,仿佛匕首上锐利的寒光,“丞相,此事便交由你办。”
      “臣,领旨。”帝王的旨意向来都是不容拒绝的。纵使方才有那么短暂的一刻,我亦为那天下千千万万的儒生的性命感到惋惜,但是,我亦不能违抗帝王的旨意。
      始皇三十四年,我身为大秦丞相,亲眼见证了那一场声势浩大的焚书坑儒。巨大的深深的沙坑中,无数儒生鲜活的生命被掩埋在这里,他们之中,有的已垂垂老矣,有的,不过尚到束发之年,可是却无一例外地被掩埋在这零散的尘土之中。
      而在巨坑的另一边,烟火弥漫,火势薰天,自全国各地收缴上来的书籍在艳烈的熊熊大火中燃烧殆尽,偶有散落出来的零星碎片飘飞在晦暗的空中,仿佛是那些或泛黄或崭新的书籍最后的悲叹。
      从此,天下间,再无人敢持异论。
      我不知道我做的这一切是对是错,但是此刻,也唯有如此,才能消除一切对秦朝政权不利的言论,巩固嬴政的统治。
      (八)沙丘之变
      时光如流水,无声逝去。辗转岁月间,已至始皇三十七年,五十岁的嬴政进行了他的第五次巡游,而他和我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生命轨迹突然终止在东巡途中的沙丘宫。纵是这些年我历经官场沉浮,看遍人间生死,我依旧做不到对他的死无动于衷,嬴政——大秦帝王,这个男人,给了我一生的荣耀与尊崇,若没有他,李斯不会是今日的李斯。
      心中无限悲慨,但是,我知道,此刻不是悲伤的时候,嬴政驾崩,这秦朝的政治权力极有可能进行一次新的交割。而我,只有小心筹谋,方能在这暗潮涌动的秦朝格局中谋得自己的一方地位。
      不多时,太监赵高来找我,他的眼里不再是从前的卑微,而是充斥着强烈的欲望,他对我道:“陛下想要将继位诏书赐给长子扶苏,但依我看,立扶苏为君不如立胡亥为君,胡亥聪敏好学,对大人您尊崇备至,立他为君,大人必还能安居丞相之职,但倘若扶苏继位,以扶苏与蒙恬的关系,他必然会立蒙恬为相,届时大人您又将何去何从呢?那些被罢黜的丞相,最后的结局无一良善。而如今继位诏书还未送出,陛下又已驾崩,无人知晓立君之事。现在,立谁为君只在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丞相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心中思绪翻涌万千,袖中双拳不自觉地紧握,最终却只化作了面上简单的一句话:“谢公公此番提点,李斯,愿与公公一同立胡亥为君。”
      是的,最终,我还是答应了赵高,与他一起篡改嬴政的遗诏,立胡亥为君。我知道这会让我成为千古罪人,可是,我没有选择。若扶苏为君,我必难居丞相之位,而前朝被罢黜的丞相无一例外,皆遭身死。我,还不想死。即使也许要背负万年骂名,我也想继续富贵荣华地在这个浊世活下去。也许,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卑贱。我做不到如那些忠臣一般一心一意为国为民,我还想一世安乐、长命百岁。
      (九)入狱
      为了防范于未然,我和赵高立下假诏,以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命他们自杀。同时,为了继续欺骗臣民,我们秘不发丧,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始皇的尸体渐渐开始腐烂,散发出尸体的腐臭味。为了遮人耳目,我命人买了大量鲍鱼装在车上,以鲍鱼的味道掩盖尸体的腐臭味,迷惑巡行众人。回到咸阳后,胡亥在我和赵高的谋划下顺利继位,是为秦二世。随后,胡亥任赵高为郎中令,而我依旧居丞相之位。朝堂之上,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却早已波涛汹涌。
      胡亥继位后方显贪图玩乐、好大喜功的本性,他为了修建阿房宫,征发繁重的徭役,令百姓困苦不堪。彼时,反秦起义在各地风起云涌,以雷霆之势向大秦帝国席卷而来,而他却仿若未闻,依旧只顾在宫中与宫女宴饮作乐,我终是不忍嬴政一手建立的大秦帝国毁在他手上,于是我向胡亥进言:“当今百姓劳役繁重,困苦不堪,臣请陛下停建阿房宫,减少徭役,以利民生。”
      未曾想胡亥听罢我说的话后,当庭震怒,命侍从将我逮捕入狱。冰冷沉重的镣铐拷上了我的手腕,我被押入秦国的牢狱。而一夕之间失去所有的我却对这一切仿若未觉,只是仰天长笑,那笑声透着无限悲凉。大秦帝国,将亡矣!
      数日后,赵高来到狱中监审我,他居高而下地看着我,语调中带着张扬的得意:“没有想到,丞相大人,有朝一日,也会落到我的手上。”
      “我有此番下场,也可算是因果业报。我无怨无恨。只可惜,这大秦基业,就要毁在你和胡亥的手上了。”
      “丞相大人还是先顾好自己吧。”赵高忽然露出了狡黠的笑,“丞相大人可知你犯了何罪?”
      我不语,静静等待着赵高的下文。
      “是谋反大罪!”赵高高声道,“这些日子以来,经过我竭力查证,大人您的谋反大罪已然是证据确凿,大人您可还有何话要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既然入了这天牢,就没有想过还能够活着出去。”
      “大人还真是看得开啊,大人可知,三日后,你即将以谋反之罪被判处腰斩之刑?”赵高眸底的笑意更甚,由于狂笑而扭曲的脸容让他此刻整个人看起来如同一只嗜血的怪兽。
      腰斩吗?我的唇畔不自觉浮现一抹苍凉的笑,原来我李斯最后竟是以这种方式完结自己的生命,此刻脑海中莫名浮现出另一个人——商鞅,我和他的命运竟是如此的相像,同样生于草莽,同样位极人臣,同样遭人诬陷谋反,最后被处以极刑。此刻,我仿佛分外能体会商鞅那一刻的感受。那是一种渗到骨子里里的悲哀与绝望,看着自己曾经竭力辅佐的国家最后对自己处以极刑,当真是讽刺至极、悲凉至极啊。
      (十)死亡
      三日后,正午,骄阳烈艳。我被侍从押送至咸阳闹市,围观的百姓对着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仿佛是在嘲笑曾经位高权重的大秦丞相今日却沦为了卑贱的阶下囚,我微微苦笑,不作言语。
      侍从领着我来到了行刑处,他将我的肮脏囚衣从我的身上麻利地脱下,随机将我□□的身体按伏在冰冷的铡床上,很快地,泛着幽幽寒光的铡刀应声而落。剧烈的疼痛伴随着喷薄而出的鲜血,带走我苟延残喘的生命,结束了我这波谲云诡、跌宕起伏的一生。
      这一世,我卑贱如尘过,也位极人臣过。这世间一切欢喜悲凉,我都已经历过,也算是了无遗憾。只不过,若能重来,我宁愿只做一个平凡人,晨起而作、日落而息,简简单单地过完我这一生,不再沾染朝堂权谋的勾心斗角与污浊糜烂。我想,那样的人生该是多么的惬意自在啊。只可惜,我已没有机会。
      公元前208年,李斯,卒。

      故事来源:
      1.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2.百度词条: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