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3章 ...

  •   说起何毅八岁就打算参加县试的事情,别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他自己而言,就只有无奈了。因为并非是他想这么做的,对何毅来说,踏踏实实读到十七,一股脑从童生案首考到殿试状元,来个五元朝顶多好?何必这么急呢!但是二娘、三娘不愿意。

      五年过去了,这五年来,嫡大姐嫁给一小地主做了侍妾,庶二姐嫁给一农户做侍妾。如今庶三姐、庶四姐也已经十四岁,到了要嫁人的时候了,她们俩虽然读书时间比大姐和二姐长,但是还真不如她们成绩好。所以没人愿意娶她们做侍妾,有意的都只想纳她们为姨娘,所以两个长辈急了。
      二娘、三娘的意思是,希望何毅能在赴试的士子中,帮忙找个靠谱的男人。既然做不了侍妾,那都是做姨娘的话,为什么不找个靠谱的士子呢?这句话,听得何毅直翻白眼,但鉴于五年来,她们任劳任怨的供自己与姐姐们读了这五年书。何毅叹气,那就考吧!

      不过看看游戏面板:
      姓名:李澄,字明心(曾用名何毅、何平、郝福)
      年龄:八岁(剩余寿命13天)
      身份:易王朝李家旁系旁支家主
      等级:13级(文8级、武5级)
      后院:无
      子嗣:无
      评价:不学无术的纨绔
      称号:无
      技能:无
      道具:长命锁一个
      状态:正常

      文8级,是举人学识,考一个童生还是绰绰有余的,只可惜族学教的还是浅显了些,不然他应该能达到9级的。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文虽然没什么进步的空间,武倒是练得有模有样,状态栏的先天不足都消失了。

      不过这次并不是何毅一个人去考,已经到了十二岁的庶五姐也要考。这是何毅提议的,也是经过先生们推荐的,因为庶五姐的学识在可中可不中之间,若是运气好说不定就中了呢?就算没考中也不打紧,先生已经准许庶五姐再在玄级班多学三年,等待下一次县试。
      所以没什么心里负担的庶五姐,与何毅一起到县衙考了两场的县试。庶五姐的运气不错,顺利的拿到了童生身份,只不过与何毅这个案首相比,她这个最后一名就不够看了。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何毅顺利完成二娘、三娘的任务,把庶三姐和庶四姐嫁了出去,是一个刚考中童生的男人,十七岁的年纪。两位长辈和两位姐姐很满意,虽然要共侍一夫,但这个夫愿意娶她们做侍妾啊!
      对此,何毅只能翻白眼,不过对于考中童生就能拿到族学的推荐信,到镇上私塾读书,而不用等到十二岁以后还是满意的。不过,二娘表示家里没钱供他到私塾念书,反而暗示他去考秀才,一个八岁的秀才绝不缺人奉迎,尤其当他是一个男孩儿的时候。

      何毅对此的答案是,不。他才八岁,正是努力学习、打基础的时候,何必那么急功近利?所以没钱上私塾的他,只能去上没那么费钱,但是教学质量堪忧的县学。当然,县学教学质量堪忧,是针对已经有举人学识的何毅来说的,因为县学里的先生也就是举人啊。
      但是,县学里教的全,特别的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数算水利、格物致知、骑射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不教的。所以本着混日子的想法,何毅学的也特别全,先把从前学过的过一遍,混一个天才的名头,再去学从前没学过的。

      又三年,何毅十一岁,十五岁的庶五姐、十四岁的嫡六姐、十三岁的庶七姐,相约一块参加今年的科举。已是童生的何毅与庶五姐不用再参加县试,所以只有嫡六姐和庶七姐去了。无论这次她们能考到哪里,之后也都要准备相看人家、准备嫁人了。
      之后的结果很令人意外,因为嫡六姐和庶七姐都通过了县试第一场,但却双双落榜于第二场。不过鉴于县试后,就有人来提亲,还是要娶她们为正妻,何毅略微考察后就答应了。之后就是与庶五姐一起去郡城考院试,接连三场的院试,让何毅身心俱疲,还小病了一场,于是就没再接着考乡试。
      庶五姐依然还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成了秀才,何毅也还是第一名茂才。不过庶五姐并没有在考下去的意思,所以何毅把她许给了一位十五岁的童生做正妻。至此,何毅的姐姐们就都许了出去,只等着办喜事了。

      以一年一场婚事的节奏,把三位姐姐嫁出去的何毅,十四岁了。这一年,他把县学里所有先生们的绝活都学到了手,正式从县学毕业,自行回家备考乡试。这一年,没有姐姐们的家中,显得分外冷清。这一年,三位长辈们都老了。

      不知道是因为多年操劳,还是因为女儿都不在身边,所以三位长辈们不过四五十岁的年纪就像六十多岁,就算最年轻的四娘,三十三岁也像是四五十岁。但分明她们以前不是这样的啊!何毅的疑惑,在他背起行囊,准备往郡城参加第一轮的乡试时,解开了。
      足足三十两银子,让何毅都吃惊,怪不得她们都老成了这样。但是,何毅有些尴尬,路费他都已经打算通过抄书,自己解决了。实在不行,往冰人(媒婆)馆一趟,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只是看着她们殷切的双眼,何毅抿着嘴,低头不语。

      如果没有经过上一次游戏经历,骨子里还有几分清高的他,会接下这笔银子,避免路上出什么意外,要求助陌生人,以后加倍对她们好。但是现在?何毅无声的叹口气,入赘都做过了,就不必计较其他了。
      坚定地推回这三十两银子,说自己已经准备好路费了,让她们别省着,自己吃好喝好。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会在明年的六月份之前回家,最迟九月份就会到家了。如果有事耽搁了,他会写信寄回来的,别担心。

      何毅瘦削的身影渐行渐远,让三位长辈们叹息。确实,这三十两银子,是她们努力攒下来的,但却并非何毅想象的那样难,毕竟族里、村里都会贴补一点。再说了,他的兄长、姐姐也会给他一部分,少则三五十文,多则一二两。
      她们的老相并非累出来的,而是急出来的。现如今,谁都知道何毅前程似锦,但是他父母双亡,虽有兄弟姐妹,但兄弟早已分家多年并不亲近,姐妹出嫁从此并非一家人。谁知道他这一走,还会不会回来?她们可还想要依靠李澄享受荣华富贵的!如何不急?!
      以现如今的境况来看,就算何毅此后一去不回,告到公堂之上也无法说他不孝。他已经把家乡里的事,处理的几近完美。茂才的三十亩免税田名额给了嫡母十亩,给了族里十亩,剩下十亩给了自己家里三位长辈。收来的微薄佃租都给了三位长辈,还能如何?毕竟不是生母啊!

      辛苦步行赶路的何毅,决计想不到自己家里那三位长辈,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已经习惯了坑儿子的傻白甜父母,对这些正常人的复杂感情体会不到,或有误解也是正常。嗯,绝不是他情商不够!

      这时候的他,想的是自己经历过的三个科举流程。这三个流程中,两个国一阶的流程大同小异,都是县衙县试两场童生、郡城院试三场出来是秀才、郡城乡试三场出来是举人。院试与乡试卷子不一样,主考官不一样,其他的大差不差。州府只负责核对信息,不举行科举考试。贡试在京城贡院里,完了直接在礼部培训礼仪,然后考殿试,放榜。只是环境、人数、考题内容有些差别。
      王朝则不一样,县试、院试还不显,但到了有做官资格的举人试时,规矩就变了。郡城考一轮三场,出来后为孝廉,没做官资格,但可有五十亩免税田、两个免徭役名额、可在郡学读书,称自己为士人。府城考一轮六场,出来后为春元,没做官资格,但是可以进县学做教习,有五十亩免税田,三个免徭役名额,可在府学读书,称自己为士人。州城考一轮九场,出来后是会状,有做官资格,有五十亩免税田、五个免徭役名额,在府学读书,称自己为士人。三轮考试统称乡试。
      实际上,孝廉、春元、会状都是举人,共同点是能在郡学以上官办学院上学,有五十亩免税田,有免徭役名额,可称自己为士人,男人能娶一个良妾。不同的是官办书院的等级,免徭役名额的多少,是否有做官资格。
      而州城考过之后,才能上京成参加会试,会试分三轮十二场,每轮四场,每通过一轮,增加一个免徭役名额。四轮都过了的叫贡士,意为进贡的士人,也是准进士。有百亩免税田、十个免徭役名额,可在州学读书、有做官资格、称自己为士子。
      殿试只有一场,通过的就是进士了,百亩免税田、十个免徭役名额不变,优秀者为庶吉士,剩下的统一分配官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第3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